“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好铁要打钉,好男要当兵,好青年要从军。”
“效班超投笔从戎”。
这是日前我在株洲市石峰区第二医院看望青年远征军老兵姚伯英老先生时,老人家给我背诵他参加抗日青年远征军前,在湖南省新晃县街上青年学生进行抗日游行宣传的口号。
姚伯英, 男,1929年2月出生,湖南省新晃县人,新晃中学初中八班学生。
1944年,日寇由湖南长驱直入,经广西到达贵州边境,重庆震动。为应付当时的局势,蒋中正提出“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号召知识青年从军,
当时,是抗日战争进入到最困难的时期,全国各地学校学生都为争取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游行宣传,鼓励青年男儿为国家、为民族的生存和独立参军入伍。青年学生的游行活动,除了呼喊上述口号之外,还开展了“一元献机”运动。即动员民众,都来捐献一元钱。用于购买抗日战争需要的飞机。 3 y' i3 E# y& W4 U6 |/ P% Z; F4 Y两次入朝作战后转业地方
1950年12月,姚所在148团属杨勇的16军,集结在湘黔交界的玉屏和新晃,1951年初,杨勇领导的16军坐木炭汽车经长沙、武汉至石家庄。姚先生在炮训大队当了几个月教官,1951年1月16日,随杨勇军长第二批赴朝作战,对抗美军海军陆战队7师登陆部队,1951年4月16军回国驻辽宁凤城,在凤城换装备后于1951年11月再次入朝,驻守龙源里反空降,打飞机。在朝鲜战场,16军参加过上岗岭、奇袭白虎团战役,一直打到三八线。1955年2月转业回原籍湖南省新晃县,被安排在县政府手工业管理科,当了一名抓基层生产的科员。姚老还清楚地记得,当时月工资29.5元。
1956年11月收省“转建委员会”。1956年11月16日“行业归队、技术归队”被调到省建五公司。1958年参加选煤厂建设,1958年5月12日,在操作扰拌机中负伤,失去右臂。
姚伯英虽然没有右手,但是他能用左手写得一手好字。见我们来到,当场就默写了一首唐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表达了为国献身的豪情!(此文感谢陈瑛先生,提供原稿)
湖南株洲发现远征军老兵姚伯英http://www.ilaobing.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7929
% J% P9 F7 h6 N' \ j | |
点评回复 引用 + t/ ]7 F: o- z( k 举报 返回顶部 ) T9 b5 S5 n* w+ m, e0 n1 Z' @" N4 L # O: u3 }& k2 d. ]( j/ Q. J | |
: X9 l8 i2 l# X- x0 h | 板凳 ' J; O6 L( b* h# s5 ^3 u* d![]()
- X# s* g/ \3 R* E: D0 n p$ f& k' ]$ A, X( { | |
& O) B( L8 D1 z7 \$ Q # t4 [$ l: c5 C% \* v. N; @3 ?* L | ||
地板 # k+ b4 [) R6 u* @1 x. J. O: S6 h![]() & o; [- R; B! U$ N5 Q+ U" x5 P
( l# g- \ b# W5 h 6 R9 i" }3 {, N, \( X6 \ + Y# g8 j' Z! _& O( x& H | ||
% C' u3 @3 |8 ]0 y | ||
5 _- G% O$ n4 D+ U | ||
% F) l4 a$ Z S8 b | ||
1 i: p/ N$ \; ~% P0 J. [ | u8 Y+ u! l3 @/ Y$ U: K& a
: S$ H6 p6 ]) P4 B* s - D# E& o Y& @- K, Y' M, ^ | |
+ z" H/ G8 {7 y5 \# v |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