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姚勖自撰墓志及姚勖研究 [打印本页]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3-2-15 08:06
标题: 姚勖自撰墓志及姚勖研究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3-2-18 16:03 编辑

特别说明——关于《姚勖自撰墓志及姚勖研究》一帖的来源

    原以为2~6#帖是重庆姚闻闻的原创帖,经姚闻闻回复才知他也是转帖—— 姚闻闻回复道 :“是转载其他学者之研究成果,非我之成果,在此仅供宗亲研究。”
    今未知《姚勖自撰墓志及姚勖研究》著者是谁,但姚勖墓志及其疏证可阅读下列书籍:
    柳金福,唐代姚崇家族碑志疏证,香港:国际炎黄出版社,2011年4月,ISBN 978-962-8839-86-5:7(拓片),37-41(志文,疏证)
   《姚勖自撰墓志及姚勖研究》一帖,在转帖过程中可能产生错漏,志文请以上列柳金福著书为准。
   此外,8# 姚义兴 上传的舊唐書列傳第一百一十八“韋溫不放姚勗入省”的一段话在上述之书P40,41也可查到。
   特此说明。
                                                                        2013-02-16





重庆姚闻闻在宗亲交流版块中跟(宜春寻谱追记)帖中发了几个帖。为了有利对姚勖的了解,为了更好地交流和研究,特将这几个帖提取出来,名为《姚勖自撰墓志及姚勖研究》:

                            唐故通议大夫守夔王傅分司东都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吴兴姚府君(勖)自撰墓志
                            姚勖传
                            姚闻闻评论《姚勖自撰墓志》


发了此帖后,姚闻闻回复:

      是转载其他学者之研究成果,非我之成果,在此仅供宗亲研究。

(1)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3-2-15 08:07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3-2-15 16:51 编辑

将墓志按我的理解稍作整理,放在7#。现将经整理的墓志移到这里。
      请闻闻说明墓志来源,关注其中斜体字或旁附?者。建议将墓志文再校对。



                                  唐故通议大夫守夔王傅分司东都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吴兴姚府君(勖)自撰墓志

     勖本吴兴人。
     始虞帝生姚墟得姓,后裔遏父封陈为氏,至厉公之子完仕齐为田,后有其地。齐太公和十四代至西汉执金吾代睦侯讳丰,生东汉太守讳邕,避新室乱,遂家吴兴康(?)成山。五代至吴郎中讳敷,举家复姚氏。又五代至晋渤海太守五城侯讳禋之,侯孙讳仲和入后魏为步兵校尉秘书监,封吴兴公,遂居陕之硖石。由秘书五代至隋函谷关都尉讳祥,生唐幽嶲都督、赠吏部尚书府君讳善懿,谥文献,实勖五代祖也。高王父府君皇中书令、梁国公谥文贞(茔去寂居东南六百廿一步);曾王父府君皇邓海二州刺史、光禄少卿(茔在寂居南八十二步);王父府君皇河南府河南县丞、赠太常少卿(茔去寂居东北三百一十五步)烈,考府君皇宣州泾县主薄、赠刑部元外郎(茔在寂居南地相接)。由梁公至元府君讳字,具在《烈考玄堂记》、《平凉颖川二公之词〔?,祠?〕》。
      皇妣祁县王夫人,赠晋阳县太君。外族祁县王氏,外王父府君讳腾,皇右金吾卫仓曹参军事;外曾祖府君讳琪,皇尚书水部员外、沔州刺史;外曾叔祖讳琚,皇户部尚书,封赵国公;外高祖府君讳仲友,皇楚州刺史。内大外祖,颖川下蔡县令荥阳郑府君,讳其荣;外大外祖,河南府河阴县主薄,河东薛府君,讳回。
      叙婚娶。勖娶堂舅婺州金华县尉讳公干女。金华公先考,金州録事参军府君讳胜,即勖亲外叔祖。
      纪子孙。 生男子三人:曰环,小字都官;曰瓒,小字丹霞;曰琢,小字初阳。生女子三人:长女实王氏出,适虢州弘农县令陇西李察(外孙男二人,外孙女三人);次女二人并孾稚。
      叙入仕。 勖长庆元年进士出身。后选授右司御率府仓曹参军事,忠武军辟为掌书记,授试太常寺协律郎,改试大理评事,充武寕军节度判官,又守本官充忠武军节度判官。罢累月授监察御史,里行充浙江西道观察支使。入台为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改检校礼部员外郎,赐绯鱼袋,充盐铁转运推官,迁尚书职方员外郎。又改检校礼部郎中,充盐铁转运判官,迁尚书水部郎中,又迁尚书都官郎中,兼御史中丞,赐紫金鱼袋,知盐铁江淮,留后摄盐铁副使。入迁尚书右司郎中,加朝散大夫,改守湖州刺史,加朝议大夫,迁尚书吏部郎中,又迁右谏议大夫,改常州刺史,加通议大夫。大中四年受替,遂权居润州别业。   
      府君以大中七年三月改夔王傅,分司东都。其年八月廿三日辛巳启手足于道化里,享年六十九。嗣子怀等号奉遗旨,以是年癸酉十月戊午十六日癸酉,以皇妣祁县王夫人合窆于寂居穴。





唐故通议大夫守夔王傅分司东都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吴兴姚府君(勖)自撰墓志

勖本吴兴人,始虞帝生姚墟得姓。后裔遏父封陈为氏,至厉公之子完仕齐为田,后有其地。齐太公和十四代,至西汉执金吾代睦侯讳丰,生东汉太守讳邕,避新室乱,遂家吴兴康成山,五代至吴郎中讳敷,举家复姚氏。又五代至晋渤海太守五城侯,讳禋之,侯孙讳仲和,入后魏为步兵校尉秘书监,封吴兴公,遂居陕之硖石,由秘书五代至隋函谷关都尉讳祥,生唐幽、嶲都督,赠吏部尚书府君,讳善懿,谥文献,实勖五代祖也。高王父府君,皇中书令、梁国公,谥文贞(茔去寂居东南六百廿一步);曾王父府君,皇邓海二州刺史、光禄少卿(茔在寂居南八十二步);王父府君,皇河南府河南县丞,赠太常少卿(茔去寂居东北三百一十五步);烈考府君,皇宣州泾县主薄,赠刑部元外郎(茔在寂居南地相接)。由梁公至元府君,讳字具在《烈考玄堂记》、《平凉颖川二公之词》。皇妣祁县王夫人,赠晋阳县太君。
外族祁县王氏
外王父府君讳腾,皇右金吾卫仓曹参军事;外曾祖府君讳琪,皇尚书水部员外、沔州刺史;外曾叔祖讳琚,皇户部尚书,封赵国公;外高祖府君讳仲友,皇楚州刺史。内大外祖,颖川下蔡县令荥阳郑府君,讳其荣;外大外祖,河南府河阴县主薄,河东薛府君,讳回。
叙婚娶   
勖娶堂舅婺州金华县尉讳公干女。金华公先考,金州録事参军府君讳胜,即勖亲外叔祖。
纪子孙   
生男子三人:曰环,小字都官;曰瓒,小字丹霞;曰琢,小字初阳。生女子三人,长女实王氏出,适虢州弘农县令陇西李察(外孙男二人,外孙女三人),次女二人并孾稚。
叙入仕   
勖长庆元年进士出身,后选授右司御率府仓曹参军事,忠武军辟为掌书记,授试太常寺协律郎,改试大理评事,充武寕军节度判官,又守本官充忠武军节度判官,罢累月授监察御史,里行充浙江西道观察支使,入台为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改检校礼部员外郎,赐绯鱼袋,充盐铁转运推官,迁尚书职方员外郎,又改检校礼部郎中,充盐铁转运判官,迁尚书水部郎中,又迁尚书都官郎中,兼御史中丞,赐紫金鱼袋,知盐铁江淮留后,摄盐铁副使,入迁尚书右司郎中,加朝散大夫,改守湖州刺史,加朝议大夫,迁尚书吏部郎中,又迁右谏议大夫,改常州刺史,加通议大夫。大中四年受替,遂权居润州别业。   
府君以大中七年三月改夔王傅,分司东都。其年八月廿三日辛巳启手足于道化里,享年六十九。嗣子怀等号奉遗旨,以是年癸酉十月戊午十六日癸酉,以皇妣祁县王夫人合窆于寂居穴。

(2)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3-2-15 08:10
姚勖传

姚勖,字斯勤,长庆元年(公元821年)进士,事迹凡见《旧唐书·韦温传》和《新唐书·姚崇传》。“勖字斯勤。长庆初擢进士第,数为使府表辟,进监察御史,佐盐铁使务。累迁谏议大夫,更湖、常二州刺史。为宰相李德裕厚善。及德裕为令狐綯谮逐,擿索支党,无敢通劳问,既居海上,家无资,病无汤剂,勖数馈饷候问,不傅时为厚薄。终夔王傅。自作寿藏于万安山南原崇茔之旁,署兆曰‘寂居穴’,坟曰‘复真堂’,中剟土为床,曰‘化台’,而刻石告后世。”与志载其自撰墓志、墓穴为“寂居穴”等可以互证,唯志详而传略,志文可补史缺。


(3)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3-2-15 08:14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3-2-15 08:17 编辑

姚闻闻评论《姚勖自撰墓志》(1)

      姚勖,字斯勤,长庆元年(公元821年)进士,事迹凡见《旧唐书·韦温传》和《新唐书·姚崇传》。“勖字斯勤。长庆初擢进士第,数为使府表辟,进监察御史,佐盐铁使务。累迁谏议大夫,更湖、常二州刺史。为宰相李德裕厚善。及德裕为令狐綯谮逐,擿索支党,无敢通劳问,既居海上,家无资,病无汤剂,勖数馈饷候问,不傅时为厚薄。终夔王傅。
    自作寿藏于万安山南原崇茔之旁,署兆曰‘寂居穴’,坟曰‘复真堂’,中剟土为床,曰‘化台’,而刻石告后世。”与志载其自撰墓志、墓穴为“寂居穴”等可以互证,唯志详而传略,志文可补史缺。


    志文共分六部分。
    首叙宗族:“勖本吴兴人,始虞帝生姚墟得姓。后裔遏父封陈为氏,至厉公之子完仕田为田,后有其地。齐太公和十四代,至西汉执金吾代睦侯讳丰,生东汉太守讳邕,避新室乱,遂家吴兴康城山,五代至吴郎中敷,举家复姚氏。又五代至晋渤海太守五城侯,讳禋之,侯孙讳仲和,入后魏为步兵校尉秘书监,封吴兴公,遂居陕之硖石,由秘书五代至隋函谷关都尉讳祥,生唐幽、嶲都督,赠吏部尚书府君,讳善懿,谥文献”此与《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姚崇父姚善意玄堂碑、姚善意墓志、子姚彝神道碑、侄姚爱同墓志、四世孙姚侑墓志(石藏洛阳理工学院图书馆)、五世孙姚栖云墓志所载姚氏世系基本相同,唯详略有别。但《宰相世系表》载“子恢避莽乱,过江居吴郡,改姓为妫,”与志载避新莽乱过江者为东汉散骑常侍田邕者异。由于志文时代与东汉相距遥远,故不知二者孰是。
    志云“高王父府君,皇中书令、梁国公,谥文贞(茔去寂居东南六百廿一步);曾王父府君,皇邓海二州刺史、光禄少卿(茔在寂居南八十二步);王父府君,皇河南府河南县丞,赠太常少卿(茔去寂居东北三百一十五步);烈考府君,皇宣州泾县主薄,赠刑部元外郎(茔在寂居南地相接)”缺载四代名讳,但言明“具在《烈考玄堂记》、《平凉颖川二公之词》”。《烈考玄堂记》当为姚勖父亲墓碑,而《平凉颖川二公之词》则不知所言。按两唐书《姚崇传》、姚彝神道碑、姚侑墓志及姚栖云墓志等记载,知姚勖高王父即唐名相姚崇,曾王父即姚崇长子姚彝。《宰相世系表》载勖祖“辟,河南丞”,父“偁,泾主薄”,与志载“王父府君,皇河南府河南县丞,赠太常少卿……考府君,皇宣州泾县主薄,赠刑部元外郎”一致,故知姚勖祖名辟,父叫偁。“辟”姚伾墓志写为闢,曾遭“陷法之坐”。据两唐书《姚崇传》、姚善意墓志、姚侑墓志、姚伾墓志、姚栖云墓志、姚爱同墓志、姚辩墓志、姚品墓志、姚勖墓志以及唐徐恽夫人姚氏墓志列姚氏世系如图(见本帖二楼图)。
    另外,墓志还记述了崇、彝、辟、偁四人的墓葬位置分别为“茔去寂居东南六百廿一步”、“茔在寂居南八十二步”、“茔去寂居东北三百一十五步”、“茔在寂居南地相接”。姚彝墓葬因其墓碑位置可以确定,那么其北八十二步即姚勖墓“寂穴居”,依次可以确定崇、辟、偁三人墓葬位置。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3-2-15 08:16
姚闻闻评论《姚勖自撰墓志》(2)



      次叙外族,再叙婚姻。
    志曰:“外王父府君,外王父府君讳腾,皇右金吾卫仓曹参军事;外曾祖府君讳琪,皇尚书水部员外、沔州刺史;外曾叔祖讳琚,皇户部尚书,封赵国公;外高祖府君讳仲友,皇楚州刺史。内大外祖,颖川下蔡县令荥阳郑府君,讳其荣;外大外祖,河南府河阴县主薄,河东薛府君,讳回。”姚勖并娶其堂舅王公干女为妻,其父胜为金州録事参军,为勖之堂舅。祁县王氏、荥阳郑氏及河东薛氏均为唐代望族,姚氏与他们皆有姻亲关系,表明封建社会讲究“门当户对”的婚姻状况。
这里所述王氏四代,只有琚名气最大,两唐书都有传记。琚为唐诗人,怀州河内(今沁阳)人,少孤,二十岁时,与驸马都尉王同皎交厚,谋刺杀武三思,后事泄,逃亡扬州。睿宗即位,还长安,与太子李隆基交往甚密。时琚方补诸暨县主薄,太平公主专权,琚劝玄宗诛太平公主,授为詹事府司直,内供奉,兼崇文学士。不出月,又迁为太子舍人,兼谏议大夫。玄宗即位,授中书侍郎。先天二年(公元713年),与歧王、薛王等助玄宗讨太平公主。授户部尚书,封赵国公,参与大政,时人号为“内宰相”,红极一时。后琚居功自傲,不理政事,被玄宗疏远,不久拜为御史大夫,持节天兵以北诸军,改紫薇侍郎,未至,改泽州刺史。历九刺史,又改六州、二郡。后被李林甫派人害死,宝应元年(公元762年)赠太子少保。
四纪子孙,姚勖生有三男三女,长男环,次瓒,三琢;长女嫁虢州弘农县令陇西李察,并有外孙二人和外孙女三人。皆不见于史迹。
    五叙入仕,墓志详细记述了姚勖历任官职。志曰:“勖长庆元年进士出身,后选授右司御率府仓曹参军事,忠武军辟为掌书记,授试太常寺协律郎,改试大理评事,充武寕军节度判官,又守本官充忠武军节度判官,罢累月授监察御史,里行充浙江西道观察支使,入台为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改检校礼部员外郎,赐绯鱼袋,充盐铁转运推官,迁尚书职方员外郎,又改检校礼部郎中,充盐铁转运判官,迁尚书水部郎中,又迁尚书都官郎中,兼御史中丞,赐紫金鱼袋,知盐铁江淮留后,摄盐铁副使,入迁尚书右司郎中,加朝散大夫,改守湖州刺史,加朝议大夫,迁尚书吏部郎中,又迁右谏议大夫,改常州刺史,加通议大夫”由此可见,姚勖一生历官众多,颇有政绩,晚年又“改夔王傅,分司东都”。
    志文最后一部分为姚勖死后,嗣子环的追记,志后无铭。“府君以大中七年三月改夔王傅,分司东都。其年八月廿三日辛巳启手足于道化里,享年六十九。嗣子怀等号奉遗旨,以是年癸酉十月戊午十六日癸酉,以皇妣祁县王夫人合窆于寂居穴”张说《姚文贞公碑》、崔沔《光禄少卿姚府君碑》、姚侑墓志均载姚氏房宅位于东都慈善里,而该志载姚勖房宅却在道化里,此知姚氏在东都有多外房宅。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3-2-15 08:19
姚闻闻评论《姚勖自撰墓志》(3)

     自吴兴徙居陕之硖石,至崇时定居东都洛阳,姚氏逐步繁衍壮大为洛阳的豪门大户。他们在此兴修别业,据已发现墓志记载,姚氏家族在东都至少在慈善里(姚彝墓碑、姚侑墓志)、道德里(姚爱同墓志)、道化里(姚勖墓)三处宅业。开龛造像,龙门极南洞前庭南壁,有该窟造像题记略曰:“……广开□□,能仁拯救。运慈舟于苦海,明慧炬于□□……二州都督长沙县公姚意之妻也。龙朔年中……河南之别业也。夫人时入洛城,路由此地……子子孙孙,常保安乐……徐峤之书。”按题记行文之大意,知此窟乃盛唐名宦姚元之为先考府君姚意所做之功德。建造阴宅墓园,自姚母刘氏始葬洛阳伊川万安山后,这里已经成为姚氏的祖茔。此前,姚崇家族中已发现9人碑、志:崇父善意玄堂碑记、善意墓志、母刘氏墓志、妻刘氏墓志、子彝神道碑、侄爱同墓志、四世孙侑和伾兄弟墓志、五世孙栖云墓志。姚勖是继姚崇之后姚氏子孙中的佼佼者,在动荡不安的晚唐,历官30余任,实在难能可贵。在墓志中他详细记载了姚氏世系、先祖墓葬的具体位置、外族世系以及自己所任官职。因此该墓志的出土,补充了史载之缺,为研究姚氏家族的历史增添了新资料,同时也为考古工作者寻找姚氏其他人的墓葬,特别是名相姚崇墓葬,以及唐另一名相张说为其撰写的《姚文贞公碑》提供了重要线索。
    姚勖自名兆“寂居穴”,坟“复真堂”,中剟土为床曰“化台”,自撰志文而刻石告后世,可谓“了却生前身后事”,在历史上较为罕见。志文格式新颖,内容真实,叙述准确精炼,是一篇真实的历史人物传记。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3-2-15 10:19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3-2-15 16:56 编辑

回复 2# pszyyao
将墓志按我的理解稍作。请闻闻说明来源,关注其中斜体字或旁附?者。建议将墓志文再校对。


已将下列经整理的墓志文移到2#。



                                  唐故通议大夫守夔王傅分司东都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吴兴姚府君(勖)自撰墓志

     勖本吴兴人。
     始虞帝生姚墟得姓,后裔遏父封陈为氏,至厉公之子完仕齐为田,后有其地。齐太公和十四代至西汉执金吾代睦侯讳丰,生东汉太守讳邕,避新室乱,遂家吴兴康(?)成山。五代至吴郎中讳敷,举家复姚氏。又五代至晋渤海太守五城侯讳禋之,侯孙讳仲和入后魏为步兵校尉秘书监,封吴兴公,遂居陕之硖石。由秘书五代至隋函谷关都尉讳祥,生唐幽嶲都督、赠吏部尚书府君讳善懿,谥文献,实勖五代祖也。高王父府君皇中书令、梁国公谥文贞(茔去寂居东南六百廿一步);曾王父府君皇邓海二州刺史、光禄少卿(茔在寂居南八十二步);王父府君皇河南府河南县丞、赠太常少卿(茔去寂居东北三百一十五步)烈,考府君皇宣州泾县主薄、赠刑部元外郎(茔在寂居南地相接)。由梁公至元府君讳字,具在《烈考玄堂记》、《平凉颖川二公之词〔?,祠?〕》。
      皇妣祁县王夫人,赠晋阳县太君。外族祁县王氏,外王父府君讳腾,皇右金吾卫仓曹参军事;外曾祖府君讳琪,皇尚书水部员外、沔州刺史;外曾叔祖讳琚,皇户部尚书,封赵国公;外高祖府君讳仲友,皇楚州刺史。内大外祖,颖川下蔡县令荥阳郑府君,讳其荣;外大外祖,河南府河阴县主薄,河东薛府君,讳回。
      叙婚娶。勖娶堂舅婺州金华县尉讳公干女。金华公先考,金州録事参军府君讳胜,即勖亲外叔祖。
      纪子孙。 生男子三人:曰环,小字都官;曰瓒,小字丹霞;曰琢,小字初阳。生女子三人:长女实王氏出,适虢州弘农县令陇西李察(外孙男二人,外孙女三人);次女二人并孾稚。
      叙入仕。 勖长庆元年进士出身。后选授右司御率府仓曹参军事,忠武军辟为掌书记,授试太常寺协律郎,改试大理评事,充武寕军节度判官,又守本官充忠武军节度判官。罢累月授监察御史,里行充浙江西道观察支使。入台为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改检校礼部员外郎,赐绯鱼袋,充盐铁转运推官,迁尚书职方员外郎。又改检校礼部郎中,充盐铁转运判官,迁尚书水部郎中,又迁尚书都官郎中,兼御史中丞,赐紫金鱼袋,知盐铁江淮,留后摄盐铁副使。入迁尚书右司郎中,加朝散大夫,改守湖州刺史,加朝议大夫,迁尚书吏部郎中,又迁右谏议大夫,改常州刺史,加通议大夫。大中四年受替,遂权居润州别业。   
      府君以大中七年三月改夔王傅,分司东都。其年八月廿三日辛巳启手足于道化里,享年六十九。嗣子怀等号奉遗旨,以是年癸酉十月戊午十六日癸酉,以皇妣祁县王夫人合窆于寂居穴。
作者: 姚义兴    时间: 2013-2-15 11:50
谢楼主所转好文!
也查了些史料:
舊唐書   卷一百六十八.列傳第一百一十八 
吏部員外郎張文規父弘靖,長慶初在幽州為朱克融所囚,文規不時省赴,人士喧然罪之。溫居綱轄,首糾其事,出文規為安州刺史。鹽鐵判官姚勗知河陰院,嘗雪冤獄,鹽鐵使崔珙奏加酬獎,乃令權知職方員外郎。制出,令勗上省,溫執奏曰:「國朝已來,郎官最為清選,不可以賞能吏。」上令中使宣諭,言勗能官,且放入省。溫堅執不奉詔,乃改勗檢校禮部郎中。翌日,帝謂楊嗣復曰:「韋溫不放姚勗入省,有故事否?」嗣復對曰:「韋溫志在銓擇清流。然姚勗士行無玷,梁公元崇之孫,自殿中判鹽鐵案,陛下獎之,宜也。若人有吏能,不入清流,孰為陛下當煩劇者?此衰晉之風也。」上素重溫,亦不奪其操,出為陝虢觀察使。
从上可见姚勗与姚勖当为一人。
但闻闻史料所述姚勖"生男子三人:曰环,小字都官;曰瓒,小字丹霞;曰琢,小字初阳。"没有姚正雅,字重,号朴斋的这个儿子。看来宜春谱记载有误。为什么错?觉得还要进一步考研。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3-2-15 17:13
回复 8# 姚义兴


    你补充的舊唐書“韋溫不放姚勗入省”的史料好。读后,也认为“姚勗与姚勖当为同一人”。
    舊唐書列傳第一百一十八,是哪些人的列傳?
    “溫居綱轄”的温,是韋溫吗?什么大官?有传吗?
     姚勗知河陰院——河陰院?


      吏部員外郎張文規父弘靖,長慶初在幽州為朱克融所囚,文規不時省赴,人士喧然罪之。溫居綱轄,首糾其事,出文規為安州刺史。
      鹽鐵判官姚勗知河陰院,嘗雪冤獄,鹽鐵使崔珙奏加酬獎,乃令權知職方員外郎。制出,令勗上省,溫執奏曰:「國朝已來,郎官最為清選,不可以賞能吏。」上令中使宣諭,言勗能官,且放入省。溫堅執不奉詔,乃改勗檢校禮部郎中。翌日,帝謂楊嗣復曰:「韋溫不放姚勗入省,有故事否?」嗣復對曰:「韋溫志在銓擇清流。然姚勗士行無玷,梁公元崇之孫,自殿中判鹽鐵案,陛下獎之,宜也。若人有吏能,不入清流,孰為陛下當煩劇者?此衰晉之風也。」上素重溫,亦不奪其操,出為陝虢觀察使。
                                                   (见《舊唐書》 卷一百六十八,列傳第一百一十八)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3-2-16 09:54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3-2-16 10:12 编辑

回复 1# pszyyao

                                  特别说明——关于《姚勖自撰墓志及姚勖研究》一帖的来源

    原以为2~5#帖是重庆姚闻闻的原创帖,经姚闻闻回复才知他也是转帖—— 姚闻闻回复道 :“是转载其他学者之研究成果,非我之成果,在此仅供宗亲研究。”
    今未知《姚勖自撰墓志及姚勖研究》著者是谁,但姚勖墓志及其疏证可阅读下列书籍:
    柳金福,唐代姚崇家族碑志疏证,香港:国际炎黄出版社,2011年4月,ISBN 978-962-8839-86-5:7(拓片),37-41(志文,疏证)
   《姚勖自撰墓志及姚勖研究》一帖,在转帖过程中可能产生错漏,志文请以上列柳金福著书为准。
   此外,8# 姚义兴 上传的舊唐書列傳第一百一十八“韋溫不放姚勗入省”的一段话在上述之书P40,41也可查到。
   特此说明。
                                                                        2013-02-16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13-2-16 11:26
回复 10# pszyyao


   

晚唐花间派丑才子温庭筠在少年时喜欢寻花问柳,因此被主管上司姚勖鞭打、驱逐,从此坏了名声,屡试不第。有一天姚勖有事到温家中,温庭筠的姐姐一看到他,就死死地抓住姚的袖子不放,大哭不已,狠狠地责骂姚。姚没想到温庭筠的姐姐情绪如此的激烈,以至于受了惊吓,回家之后,竟得病死了。http://blog.ifeng.com/article/20801835.html


作者: 陕州姚    时间: 2013-2-18 09:44
本帖最后由 陕州姚 于 2013-2-18 11:28 编辑

                      唐姚勖墓志考释

                               姚学谋

《姚勖墓志》全称为《唐故通议大夫守夔王傅分司东都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吴兴姚府君墓志(自撰)》。墓志石,青石质,长  50  厘米,宽51厘米。志文楷书,共31行,满行31字,共794字。《姚勖墓志》(后简称《墓志》)近年来出土于洛阳伊川万安山姚崇家族墓地。2009年春笔者于洛阳获《墓志》拓片。志主姚勖,为大唐贤相姚崇四代孙,《新唐书·姚崇传》载有其事迹,然及其简略。《墓志》为志主姚勖自撰,记载其宗族、外族、子孙、婚娶、入仕及志主与高祖、曾祖、祖、父墓茔相互位置等内容俱详,文字朴实无华,不蔓不枝。可补《新唐书·姚崇传》后姚勖传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有关陕郡姚姓之不足,对于研究姚勖和先祖姚崇及其家族有其重要意义。现将志文标点照录于后并对照史籍对志文作简要考释,希冀方家教正。

一、志文

唐故通议大夫守夔王傅分司东都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吴兴姚府君墓志(自撰)

叙宗族  勖,本吴兴人。始虞帝生姚墟得姓,后裔遏父封陈为氏。至历公之子完仕齐为田,后有其地。齐太公和十四代至西汉执金吾代睦侯讳丰,生东汉散骑常侍讳邕,避新室乱,遂家吴兴武康成山。五代至吴郎中讳敷,举宗复姚氏。又五代,至晋渤海太守五城侯讳之。侯孙讳仲和,入后魏为步兵校尉、秘书监、封吴兴公,遂居陕之硖石。由秘书五代至隋函谷关都尉讳祥,都尉生唐幽都督赠吏部尚书府君讳善懿,谥文献,实勖五代祖也。高王父府君,皇中书令梁国公谥文贞(茔去寂居东南六百廿一步)。曾王父府君,皇邓、海二州刺史、光祿少卿(茔在寂居南八十二步)。王父府君,皇河南府河南县丞、赠太常少卿(茔去寂居东北三百一十五步)。烈考府君,皇宣州泾县主簿、赠刑部员外郎(在寂居南,地相接)。由梁公至员外府君讳字具在烈考玄堂川二公之词。皇妣,祁县王夫人赠晋阳县太君。

外族祁县王氏   外王父府君讳腾,皇右金吾卫仓曹参军事。外曾祖府君讳琪,皇尚书水部员外沔州刺史。外曾叔祖讳琚,皇户部尚书、封赵国公。外高祖府君讳仲友,皇楚州刺史。内大外祖,颍州下蔡县令荥阳郑府君讳其荣。外大外祖,河南府河阴县主簿河东薛府君讳回。


叙婚娶  勖娶堂舅婺州金华县尉讳公女。金华公先考金州录事参府君讳胜,即勖亲外叔祖。

纪子孙  生男子三人:曰环,小字都官;曰瓒,小字丹霞;曰琢,小字初阳。生女子三人:长女实王氏出,适虢州弘农县令陇西李察,外孙男二人,外孙女三人;次女二人并婴稚。


叙入仕  勖,长庆元年进士出身。后选授右司御率府仓曹参军事。忠武军辟为掌书记,授太常寺协律郎,改大理评事充武宁军节度判官,又守本官、充忠武军节度判官。罢,累月授监察御史里行充浙江西道观察支使,入台为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改检校礼部员外郎,赐绯鱼袋,充盐铁转运推官。迁尚书职方员外郎,又改检校礼部郎中,充盐铁转运判官,迁水部郎中。又迁尚书都官郎中兼御史中丞、赐紫金鱼袋,知盐铁江淮留后,摄盐铁副使。入迁尚书右司郎中加朝散大夫。改守湖州刺史,加朝议大夫。迁尚书吏部郎中。又迁右谏议大夫。改常州刺史,加通议大夫。大中四年受替遂权居润州别业。

府君以大中七年三月改夔王傅分司东都。其年八月廿三日辛巳启手足于道化里,享年六十九,嗣子环等号奉遗旨,以是年癸酉十月戊午十六日癸酉以皇妣祁县王夫人合窆于寂居穴。


笔者按:从叙述称呼可知,此墓志基本为墓志主人姚勖自撰。惟墓志标题《唐故通议大夫守夔王傅分司东都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吴兴姚府君墓志》与最后一段内容即“府君以大中七年三月改夔王傅分司东都。其年八月廿三日辛巳启手足于道化里,享年六十九,嗣子环等号奉遗旨,以是年癸酉十月戊午十六日癸酉以皇妣祁县王夫人合窆于寂居穴”之文字为姚勖去世后以子姚环等名义所撰。


作者: 陕州姚    时间: 2013-2-18 09:46

二、宗族世系:

《墓志》云:“勖,本吴兴人。始虞帝生姚墟得姓,后裔遏父封陈为氏。至历公之子完仕齐为田,后有其地。齐太公和十四代至西汉执金吾代睦侯讳丰,生东汉散骑常侍讳邕,避新室乱,遂家吴兴武康成山。五代至吴郎中讳敷,举宗复姚氏。又五代,至晋渤海太守五城侯讳禋之。侯孙讳仲和,入后魏为步兵校尉、秘书监、封吴兴公,遂居陝之硤石。由秘书五代至隋函谷关都尉讳祥,都尉生唐幽嶲都督贈吏部尚书府君讳善懿,谥文献,实勖五代祖也。高王父府君,皇中书令梁国公谥文贞(塋去寂居东南六百廿一步)。曾王父府君,皇邓、海二州刺史、光祿少卿(塋在寂居南八十二步)。王父府君,皇河南府河南县丞、贈太常少卿(塋去寂居东北三百一十五步)。烈考府君,皇宣州泾县主簿、贈刑部员外郎(塋在寂居南,地相接)。由梁公至员外府君讳字具在烈考玄堂記平涼、潁川二公之词。皇妣,祁县王夫人贈晋阳县太君.

而姚勖为其族叔姚合撰写的墓铭其全称为《唐故朝请大夫秘书监礼部尚书吴兴姚府君墓铭》亦云:“公讳合字大凝。惟姚氏由吳郎中諱敷,始渡江居吴兴。五世至宋渤海太守五城侯讳禋之,生后魏祠部郎中讳滂。七世至我唐初嶲州都督、赠吏部尚书、長沙文献公讳善意。文献公生宗正少卿赠博州刺史讳元景,即开元初中书令、梁公文贞公之母弟,而公之曾王父也。”其记家世祖先略同,《姚合墓铭》中,“晋渤海太守五城侯”姚禋之被写为“宋渤海太守五城侯”,显然是东晋被南北朝刘宋所替代而延续之缘故。惟《姚合墓志》记载宋渤海太守五城侯姚禋之,“生后魏祠部郎中讳滂”,而《墓志》不载。

《大唐故嶲州都督赠幽州都督吏部尚书文献公姚府君碑铭并序》云:“公讳懿,子善意。其先吴兴郡大姓。明考以宦历陕者,遂留家于硖石也。” (见《全唐文》卷三百二十八胡皓文)《墓志》亦云:“晋渤海太守五城侯讳禋之。侯孙讳仲和,入后魏为步兵校尉、秘书监、封吴兴公,遂居陝之硤石。”可见,陕郡姚姓,起家之祖应为北魏时姚仲和,至姚崇父姚懿居陕州硖石时,陕郡姚姓已在此居住七世。

又《大唐故幽州都督姚府君(懿)墓志铭》(见《全唐文补遗·千唐志斋新藏专辑》)载:“君讳懿,字善意,其先吴兴郡,因官北徙,今为洛阳人也。……高祖宏,高行邈世,大德有闲……曾祖宣业,宇文朝征东将军。……祖安仁,青汾二州刺史。……父祥,隋怀州长史。”

再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可知,唐雟州都督、文献公姚懿生姚元之名崇,相武后、中宗、睿宗、玄宗;姚崇生邓海二州刺史姚彝;姚彝生河南县丞姚闢;姚闢生泾县主簿姚偁;姚偁生谏议大夫姚勖。”而《墓志》则又载姚勖祖河南府河南县丞姚闢赠官为太常少卿,父宣州泾县主簿姚偁之赠官为刑部员外郎。

综上可知,姚勖较为详细的宗族世系为:

舜帝生姚墟得姚姓;舜帝后人遏父封陈为陈氏;至陈厉公子完仕齐则为田氏;齐太公田和十四代孙田丰被封为西汉代睦侯,生子东汉散骑常侍邕,五世至三国吴郎中敷恢复姚姓。吴郎中姚敷——吴太常姚信——佚名——佚名——晋渤海太守姚禋之——后魏祠部郎中姚滂——后魏步兵校尉秘书监姚仲和——佚名——姚宏——北周征东将军姚宣业——隋青、汾二州刺史姚安仁——隋怀州刺史、函谷都尉姚祥——唐嶲州都督、文献公姚懿——唐中书令、梁国公谥文贞姚崇——唐邓、海二州刺史、光禄少卿姚彝——唐河南县丞姚闢——唐泾县主簿姚偁——唐谏议大夫、夔王傅姚勖。


作者: 陕州姚    时间: 2013-2-18 09:57
本帖最后由 陕州姚 于 2013-2-18 17:19 编辑

三、生平仕途:


   《墓志》云:“勖,長庆元年进士出身。后选授右司御率府仓曹参军事。忠武军辟為掌书记,授試太常寺协律郎,改試大理評事充武宁军节度判官,又守本官、充忠武军节度判官。罢,累月授监察御史里行充浙江西道观察支使,入台为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改检校礼部员外郎,赐緋鱼袋,充盐铁转运推官。迁尚书职方员外郎,又改检校礼部郎中,充盐铁转运判官,迁水部郎中。又迁尚书都官郎中兼御史中丞、赐紫金鱼袋,知盐铁江淮留后,摄盐铁副使。入迁尚书右司郎中加朝散大夫。改守湖州刺史,加朝议大夫。迁尚书吏部郎中。又迁右谏议大夫。改常州刺史,加通议大夫。大中四年受替遂权居润州別业。府君以大中七年三月改夔王傅分司东都。其年八月廿三日辛巳启手足于道化里,享年六十九。”


《新唐书·姚崇传》载:“(姚)勖,字斯勤。长庆初擢进士第,数为使府表辟,迁监察御史,佐盐铁使务。累迁谏议大夫,更湖常二州刺史。……终夔王傅。”《新唐书》记载和《墓誌》记载基本相同。而《墓志》则记载更为详实。


按《墓志》载,姚勖逝世于唐宣宗大中七年(公元853年)八月,享年六十九岁,据此推算姚勖当生于唐德宗贞元二年(公元786年)。唐穆宗长庆元年(公元821年)中进士,是年35岁。先任太子右司御率府仓曹参军(从八品),又被“忠武军辟为掌书记,试授太常寺协律郎,改试大理评事充武宁军节度判官,又守本官充忠武军节度判官”。《新唐书·方镇二》载:“贞元三年以许州隶陈、许节度使,置陈许节度使,治许州。十年陈许节度使赐号忠武军节度使。”又云:“元和二年,废泗濠二州观察使,置武宁军节度使,治徐州,领徐、泗、濠三州。”《墓志》云:“罢,累月授监察御史,褏行充浙江西道观察支使,入台为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改检校礼部员外郎,赐緋鱼袋,充盐铁转运推官。”


唐文宗开成四年(公元839年)四月,姚勖平反昭雪河阴院冤狱,得到文宗皇帝的赞许。《旧唐书·韦温传》载:“盐铁判官姚勖知河阴院,尝雪冤狱。盐铁使崔珙奏加酬奖,乃令权知职方员外郎。制出,令勖上省。温执奏曰:国朝已来,郎官最为清选,不可以赏能吏。上令中使宣谕,言勖能官,且放入省。温坚执不奉诏,乃改勖检校礼部郎中。翌日,帝谓杨嗣复曰:韦温不放姚勖入省,有故事否?嗣复对曰:韦温志在铨择清流。然姚勖士行无玷,梁公元崇之孙,自殿中判盐铁案,陛下奖之,宜也。若人有吏能,不入清流,孰为陛下当烦剧者?此衰晋之风也。”这就是《墓志》载姚勖“迁尚书职方员外郎,又改检校礼部员外郎”的背景及经过。不过,《旧唐书》把姚勖“改检校礼部员外郎”误记为“检校礼部郎中”,当正之。


姚勖后又“知盐铁江淮留后摄盐铁副使”时,曾接济过唐代著名词人温庭筠。据唐代笔记小说《玉泉子》载:“温庭筠有词赋盛名,初将从乡里举,客游江淮间,扬子留后姚勖厚遗之。”


《墓志》载姚勖“入迁尚书右司郎中加朝散大夫,改守湖州刺史加朝议大夫,迁尚书吏部郎中,又迁谏议大夫”,但未载任湖州刺史和吏部郎中的具体时间。据南宋谈鈅纂修的《嘉泰吴兴志》卷十四《郡守题名》则载明了任职的具体时间。《嘉泰吴兴志》卷十四《郡守题名》云:“姚勖,会昌三年(公元843年)六月二十九日,自尚书右司郎中授湖州刺史。会昌六年(公元846年),迁吏部郎中。”


《墓志》又云:姚勖“改常州刺史加通议大夫。大中四年(公元650年)受替遂权居润州别业。”姚勖为什么会在仕途中受挫呢?笔者认为,这是因为姚勖受到朝廷中牛李党争的影响所致。据《新唐书·姚崇传》载:姚勖“为宰相李德裕厚善。及德裕为令狐綯等谮逐,擿索支党,无敢通劳问;既居海上,家无资,病无汤剂,勖数馈饷侯问,不傅时为厚薄。”


唐武宗会昌六年三月驾崩后,唐宣宗于武宗灵前即位,李德裕罢相,暂“以太子少保分司东都(洛阳)”。李德裕到东都洛阳后,曾到时任右谏议大夫的姚勖家拜访,并观瞻了姚崇当年所撰写的《口箴》石刻,可见二人交情之深。(见《全唐文》李德裕撰文《舌箴并序》。


后来,李德裕被贬为潮州司马,途中再贬为崖州司户。自洛阳乘船沿水路赴贬地。在牛党令狐綯等严厉追索并打击李德裕同党的情况下,无人敢问侯、接济这位昔日赫赫有名的宰相。李德裕全家“资储荡尽,家事一空,百口嗷然,往往绝食,”处于饥寒交迫、贫病交加的境地。唯有姚勖却冒着风险不断派人给李德裕送财物及药剂接济。现《全唐文》卷七百七《李德裕十二》尚存李德裕回复给姚勖的三封书信。文章的题名为《与姚谏议邰书三首》。文曰:



  闰冬极寒,伏惟谏议十五郎尊体动止万福。即日某悲绪外,蒙差赵押衙至,奉示问,不任悚荷,无由拜伏,倍积瞻恋。谨因使回,奉状不次。闰十二月二十八日,从表文崖州司户参军同正李某状上。


  天地穷人,物情所弃,无复音书,平生旧知,无复吊问。阁老至仁念旧,盛德矜孤,再降专人,远逾溟涨,兼赐衣服、器物、茶药至多,槁木暂荣,寒灰稍暖,开缄感切,涕咽难胜。大海之中,无人拯恤,资储荡尽,家事一空,百口嗷然,往往绝食,块独穷悴,终日苦饥,惟恨垂没之年,顿作馁死之鬼。自十月末得疾,伏枕七旬,属纩者数四,药物陈裒(pou),又无医人,委命信天,幸而自活。羸惫至甚,生意方微,自料此生,无由再望旌。临纸涕恋,不胜远诚。病後多书不得,伏惟恕察。谨状。


  伏蒙又赐《口箴》,不任感戴。东都日所惠本留洛中,无人检得,兼以道路艰阻,二年来不曾有人至洛,以此前状谘请,倍深惶悚。小生《舌箴》更改三五字,不欲两本流传,今谨录新本献上,旧本伏望封还。如不能远寄,伏惟必赐焚却,下情切望。赵总管知广州时多,此月下旬方至此。伏惟照察。谨状。

笔者认为正是姚勖慰问接济了昔日的恩相李德裕,被牛党令狐綯等所谮,所以招致了 “大中四年受替遂权居润州别业”的后果。但又因为姚勖不避风险接济李德裕的正直忠义行为,随着李德裕死后其名誉和官职的恢复,也得到了当时士大夫甚至皇帝的赞许。据《旧唐书》卷一百二十五载:“宣宗十一子。……夔王濨,宣宗第三子也。”史称“宣宗爱夔王濨,欲立为皇太子。”(见《旧唐书》本纪第九,《懿宗 僖宗》)可能是宣宗皇帝看中了姚勖德高望重和正直忠义,于是在大中七年任命姚勖任“夔王傅分司东都。”《唐六典》卷二十九载:“亲王府:傅一人,从三品。”“王傅掌傅相训导,而匡其过失。”



作者: 陕州姚    时间: 2013-2-18 09:59
本帖最后由 陕州姚 于 2013-2-18 17:20 编辑

三、外族、婚娶及子孙。


《墓志》记载子嗣及其外族甚详。《墓志》载:“外族祁县王氏:外王父府君讳腾,皇右金吾卫仓曹参军;外曾祖府君讳琪,皇尚书水部员外沔州刺史;外曾叔祖讳琚,皇户部尚书、封赵国公;外高祖府君讳仲有,皇楚州刺史。内大外祖颍州下蔡县令荥阳郑府君讳其荣。外大外祖河南府河阴县主簿河东薛府君讳回。”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姚勖的外曾叔祖王琚。据《新唐书王琚传》云:“王琚,怀州河内人。……先天二年七月,(王琚)乃与岐王、薛王、姜皎、李令问、王毛仲、王守一以铁骑至承天门。……(王)琚从帝至楼下,诛萧至忠、岑羲、窦怀贞,斩常元楷、李慈北阙下、贾膺福于内客省。事平,琚进户部尚书、封赵国公。……帝于琚眷委特异,豫大政事,时号内宰相。”可见,王琚为唐玄宗平息太平公主集团叛乱之功臣,深受玄宗信用。


《墓志》载“叙婚娶:(姚)勖娶堂舅婺州金华县尉讳公幹女;金华公先考金州录事参军府君讳胜,即亲外叔祖。”

《墓志》又载:姚勖“生男子三人:曰环,小字都官;曰瓚,小字丹霞;曰琢,小字初阳。生女子三人:長女实王氏出,適虢州弘农县令陇西李察,外孙男二人,外孙女三人;次女二人并孾稚”可补《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陕郡姚姓之简略。


四、姚勖“寂居穴”与其先祖及父莹相互之地理方位。


《新唐书·姚崇传》载:姚勖“作寿藏于万安山南原崇茔之旁,署兆曰:寂居穴,坟曰复真堂,中剟土为床曰化台,而刻石告后世。”即姚勖生前即在高祖姚崇的坟墓旁边为自己预先做好一座坟墓。他把墓穴命名为“寂居穴”,把坟墓命名为“复真堂”,墓穴内做一土床命名为“化台。”并自撰碑文刻石树于墓前。现今出土的《墓志》中则自称墓穴为“寂居穴”,和《新唐书》所载相同。还在志文中清清楚楚地记载了自己的“寂居穴”和高祖姚崇、曾祖姚彝、祖姚闢、父姚偁坟茔之相互地理方位。《墓志》云:“高王父府君,皇中書令梁國公諡文貞(塋去寂居東南六百廿一步)。曾王父府君,皇鄧、海二州刺史、光祿少卿(塋在寂居南八十二步)。王父府君,皇河南府河南縣丞、贈太常少卿(塋去寂居東北三百一十五步)。烈考府君,皇宣州涇縣主簿、贈刑部員外郎(塋在寂居南,地相接)。由梁公至員外府君諱字具在烈考玄堂記平涼、潁川二公之詞。”


《墓志》云:姚勖逝世后,“嗣子环等号奉遗旨,以是年癸酉十月戊午十六日癸酉以皇妣祁县王夫人合窆于寂居穴。”也就是说其子姚环等遵照父亲姚勖生前的遗嘱,合葬父亲与母亲王夫人于寂居穴。


                                                                                                                                                         
                                                                                                                    2010113写于三门峡
作者: 陕州姚    时间: 2013-2-18 10:11
姚勖墓志拓片
作者: 姚闻闻    时间: 2013-2-18 10:58
回复 16# 陕州姚


    学谋宗亲的这篇考释非常重要,是研究姚崇家族的重要文献。
作者: 陕州姚    时间: 2013-2-18 11:22
标题: 姚勖墓志拓片
本帖最后由 陕州姚 于 2013-2-18 11:25 编辑

姚勖墓志拓片欣赏
这是我收藏的姚勖墓志拓片,虽然品相不太好,但文字都能辨认,化了500元买的,那篇《唐姚勖墓志考》就是我点校整理后,又写出考证文章发表在洛阳《河洛春秋》学术杂志上。

姚勖墓志好.jpg (389.6 KB, 下载次数: 616)

这是我收藏的姚勖墓志拓片,虽然品相不太好,但文字都能辨认,化了500元买的,那篇《唐姚勖墓志考》就是我点 ...

这是我收藏的姚勖墓志拓片,虽然品相不太好,但文字都能辨认,化了500元买的,那篇《唐姚勖墓志考》就是我点 ...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3-2-18 11:54
本帖最后由 卧龙姚建中 于 2013-2-18 11:57 编辑
二、宗族世系:《墓志》云:“勖,本吴兴人。始虞帝生姚墟得姓,后裔遏父封陈为氏。至历公之子完仕齐为田, ...
陕州姚 发表于 2013-2-18 09:46



根据姚勖自撰志文和学谋宗亲的解析来看,义宽宗亲编著的《巩义敏祖世系  姚氏族谱》中的世系,是有误的。在这部族谱中的世系是:
宣业——安仁——祥——懿——姚崇——彝——闳——合——勖——岱、岳、峻——岱——相如——·······才——恭、宽、信、敏、惠。
作者: 陕州姚    时间: 2013-2-18 15:16
      舜帝生姚墟得姚姓;舜帝后人遏父封陈为陈氏;至陈厉公子完仕齐则为田氏;齐太公田和十四代孙田丰被封为西汉代睦侯,生子东汉散骑常侍邕,五世至三国吴郎中敷恢复姚姓。

      吴郎中姚敷——吴太常姚信——佚名——佚名——晋渤海太守姚禋之——后魏祠部郎中姚滂——后魏步兵校尉秘书监姚仲和——佚名——姚宏——北周征东将军姚宣业——隋青、汾二州刺史姚安仁——隋怀州刺史、函谷都尉姚祥——唐嶲州都督、文献公姚懿——唐中书令、梁国公谥文贞姚崇——唐邓、海二州刺史、光禄少卿姚彝——唐河南县丞姚闢——唐泾县主簿姚偁——唐谏议大夫、夔王傅姚勖。

     根据史料和新近出土碑志,把姚崇家族世系向前又推出好几世,但都是有根据的。过去叙述姚崇家族都是从姚宣业作为始祖开始向下续的,是根据《新唐书》宰相世系姚崇家族表所本,所和姚义宽所修巩义谱前期没有矛盾,只是姚勖之后,有所不同,值得探讨。
作者: 姚义兴    时间: 2013-2-18 20:58
学习。对于我系安福桃溪人说尤如此。欢迎各位宗亲帮助。
作者: 姚义宽    时间: 2013-12-1 22:53
    《巩义敏祖世系姚氏族谱》抄录了老谱世系,在合公行传之后仅提出了谱与碑不同的问题,没有将近年研究成果引入。在没有弄清楚世系脉络之前,强行更改老谱世系,好像也不妥。《孟州西逯村姚姓族谱》将避开此问题,第一部分为世系图,第二部分为行传,第三部分为文献。文献中收录:1、西逯村老谱全部资料,2、才公家族其他支派和疑似信公家族的重要资料,3、近年收集到的姚崇、姚枢家族碑志、史料。
    依目前的研究成果,可以肯定老家谱世系部分不准确,但还未理清可信的完整的世系脉络。仅仅是没有确认老谱的世系,就已经震动了族人们的先祖认知,如果突然宣布老谱世系是错误的,担心会在家族中引起过度的负面情绪,比如否定家谱,抵制续谱,不参与祭祖活动等。
    期待着姚族与学术界合力,尽快理清姚崇、姚枢家族世系脉络。也希望大家别张扬学术观点,别张扬老谱错误。总感觉网上交流信息与网下讨论相结合,会更好些。必竟网上过路人多,研究学者少。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3-12-2 16:06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3-12-2 16:08 编辑
姚义宽 发表于 2013-12-1 22:53
《巩义敏祖世系姚氏族谱》抄录了老谱世系,在合公行传之后仅提出了谱与碑不同的问题,没有将近年研究成 ...


姚义宽讲的和碰到的:
     ”依目前的研究成果,可以肯定老家谱世系部分不准确,但还未理清可信的完整的世系脉络。仅仅是没有确认老谱的世系,就已经震动了族人们的先祖认知,如果突然宣布老谱世系是错误的,担心会在家族中引起过度的负面情绪,比如否定家谱,抵制续谱,不参与祭祖活动等
““”期待着姚族与学术界合力,尽快理清姚崇、姚枢家族世系脉络。也希望大家别张扬学术观点,别张扬老谱错误。总感觉网上交流信息与网下讨论相结合,会更好些。必竟网上过路人多,研究学者少。”
   ——现实问题,甚至有普遍性。修谱碰到的,不只有求实求真的问题,还有学术之外的感情等问题
之外的感情问题。

作者: 姚士龙    时间: 2014-7-12 11:57
本帖最后由 姚士龙 于 2014-7-12 04:11 编辑
pszyyao 发表于 2013-2-15 00:07
将墓志按我的理解稍作整理,放在7#。现将经整理的墓志移到这里。
      请闻闻说明墓志来源,关注其中斜体 ...


pszyyao
你好,今天在你领地看了一篇关于(唐名相崇五世孫姚勖自撰志簡釋);2010年  10月笫28卷笫5期(洛陽理工學院 東方文化研究院 河南洛陽471023)張應橋先生寫的世系更清楚,請你查看http://www.docin.com/p-451173484.html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4-7-12 12:42
姚士龙 发表于 2014-7-12 11:57
pszyyao
你好,今天在你领地看了一篇关于(唐名相崇五世孫姚勖自撰志簡釋);2010年  10月笫28卷笫5期(洛 ...

      谢谢告知。
      
     張應橋,唐名相崇五世孫姚勖自撰志簡釋,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笫28卷笫5期,2010年10月,P10,http://www.docin.com/p-451173484.html#

     張應橋(1973~),河南宜阳人,博士,洛陽理工學院 東方文化研究院( 河南洛陽471023)副教授。




    前些日子在姚网发表《
虞舜姚公陕州姚百世世系
》,文末对姚崇公派世系研究新成果有交带:


二、河南省渑池县姚学谋考正万年姚和陕州姚世系
在笔者编录“虞舜姚姓百世世系简表和“(莆田姚氏旧谱)虞舜姚公陕州姚百世世系表”之前,河南省渑池县姚学谋研究了万年姚和陕州姚世系,并发表2篇文章:
1、“万年姚”和“陕州姚”渊源之新考,见《萍乡2011年10月姚姓历史文化研讨会》纪念特刊上集,P36~41;或见  河南姚姓与姚崇文化,2012年期(总第五期),P42~44
该文利用和引用莆田旧谱的百世世系等作研究,提出不同于莆田旧谱的(八十六世)姚宣业、姚僧垣二公以上的几位先祖。
2、两《唐书》传、表中有关姚崇史料考正,见中华姚氏宗亲网, 闽南姚斌发帖,姚崇及其家族研究,http://www.yaogens.cn/portal/for ... 0%C6%E4%BC%D2%D7%E5
该文指出:两《唐书》有姚崇传,《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有其世系,然俱有谬误与缺憾。根据史料与出土石刻,对其家世、故居、地方任职、生卒年份、谥号、及兄弟等进行考证、正误、补充,以期对姚崇研究有所裨益。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