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家训》:明清吴兴姚氏的望族之道8 B3 k: F: ? `7 a* a+ [
付庆芬
(浙江林学院人文学院,浙江临安3H300 )2 x# I9 @9 P6 A2 k% k! s
摘要:中国传统家训是家庭教育的真经。吴兴姚氏是明清时期的望族之家,其流传于世的《姚氏家训》在
社会上颇有影响。重新探析《姚氏家训》,可以知道,姚氏之所以能在明清时期人才辈出,实与其《家训》
密不可分。其中关于为人、治家及处事等方面的内容,对于今日个人及社会仍有积极借鉴意义。
关键词:姚氏家训;姚舜牧;做人;治家
0 U; A A, P- ]1 C. h. G3 z( j2 d
中图分类号:K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l00l一5l24(2【)()9)0l一0O56—06
# G3 C+ j4 f, X# i1 u0 M
吴兴姚氏自姚舜牧以理学名世,明中叶以后蔚为望族之家,历经明清两代而不衰。究其缘由,实与姚舜牧等所订《姚氏家训》对其后人的教育指导之功大有关系。
姚舜牧(1542一l627),字虞佐,浙江乌程人。万历元年(1573)举人,授新兴令,调广昌,皆有惠政,以直道自持 他不屑于科举,因幕唐一巷、许敬巷两先生之学,遂自号承巷。他一生著述丰富,其“所著《家训》真切过于《颜氏家训 ’,在当时深受士大夫之家欢迎,“世之士大夫家都讲- n8 X7 _2 [& i8 m1 e2 P7 @2 x' g
求其书,谓中多不刊语,堪与经传相表里”。。 今从《姚氏家谱》所收《姚氏家训》看,以姚舜牧所著为主,内容包括《家训引》《家训》《训后》(《吴兴姚氏家乘》卷一八),及其孙榕似公姚延著所补《家训》以及《冶公公训言i十i则》(《吴兴姚氏家乘》卷一九)。5 P. [+ P7 f; q" [$ H- j
姚舜牧所著《姚氏家训》是得于其父“平日所训语,及所闻于故老,所得于会悟者”。。’ 其所著《家训》不仅用来训示后人,在他仕新兴、广昌时,他还曾用《家训》来治理地方人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人称他“治家如治民,明科条,崇礼教,故成名者众”;其治民,“视百姓为子弟,敦教养,勤劳来,故不任法而化成”。 可见其所著《家训》并不仅仅是训诫子孙的规条,还能用来治理社会,管理人民,其功能已经超出了一般家训对子弟的训诫,而是从更高的角度对其后人全方面的教育。唯其如此,也就成就了姚氏几百年的兴盛,成为姚氏的望族之道。下面从做人、治家及处事j个方面,来看《姚氏家训》所体现的望族之道。 、
一、做人之本& K' c7 d7 W/ s$ q$ p) w7 v! S
Y" q6 n5 `4 S. r3 A4 G3 O6 U1 T' T
姚舜牧亲眼目睹了许多人事兴废,家族兴衰,从人的品德、人的职业和人的健康三个根本方面,谆谆教诲后人如何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家庭有用之人。
(一)“做人要学大,莫学小”姚舜牧在《家训》中首先指出,“孝弟忠信礼义廉耻,此八字是八个柱子,有八柱始能成字,有八字始克成人。”可见,他是以品德作为成人之本。# e7 v' \+ u+ @
& e4 v- s7 A+ c' r
为了培养子孙后代的优良品德,姚舜牧认为应从小开始做起。他说:“蒙养无他法,但日教之孝弟,教之谨信,教之沉爱众,亲仁。看略有余暇时,又教之学文。不疾不徐,不使一时放过,不令一念走作,保完真纯,俾无损坏,则圣功在是矣。是之谓蒙以养正。”他还认为,蒙养不只是男孩的事,男女都应该从小接受教育:“蒙养不专在男也,女亦须从幼教之,可令归正。”他反对把蒙养改......
姚寒松 发表于 2012-12-13 19:12
第22卷第1期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V01.22N0.1
2() J))NGB(VERSIBERAI ARTS EII(N) a20o9
姚先登 发表于 2015-11-22 23:359 C8 o6 l* W9 e% J
姚舜牧说:“‘一日之事必于一日中决之’,此唐刘晏之言也。不论居家居官,一日自有一日事。0 Q" b e# l, p; l
如读书,一 ...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