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秦立国前羌族姚氏动向之探析2 N O: V. u* ?) x8 W/ \) P
后秦立国前羌族姚氏动向之探析% ]7 H: k6 Y% T( J. a! k; r
许 涛①
(贵州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学院贵州贵阳550018)# _5 S: O, O% a* ?1 f
内容提要:羌族姚氏作为内迁“五胡”的一支,从雄踞于河湟,到辗转关陇、关东,再回归到关中,这绝不仅仅1 a. W6 d& v9 J8 Y5 c
是空间坐标上的简单移位。其实,姚氏的这一动向,使得这支羌族的内部不断发生着“质”的变化:军事实力的
增强、民族素质的提高、独立意识的觉醒等等,这都为淝水战后,后秦的立国奠定了深厚的基础。2 k1 g+ x; F% n2 _) {* O! a& n
关键词:后秦羌族姚氏动向: `3 ?- p7 h( k5 l; B) U
中图分类号:k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0)0l一1—6
+ Y+ D& k+ A" |' r7 }; W
在十六国的后期,羌族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后秦,历经姚苌、姚兴、姚泓三代,从公元384年立国到
417年被东晋所灭,一共34载,这也是内迁的羌族在这一时期建立的唯一一个政权①。后秦的建立者虽然是8 G2 S1 Q% U' J
姚苌,但立国并非是一朝一夕之事。要想更好的认识这一姚氏集团是如何一步步成长起来,继而建立自己政
权的情况,那就得追根溯源,从更早与姚氏有关的史实中去探寻答案。1 a# F4 m, b) ?! ]
姚氏的兴起
& t6 j3 O6 ~0 E. x9 Y6 S' y# M
一、姚氏的渊源
建立后秦政权的姚氏,是羌族部落中西羌的一支——烧当羌。传说烧当羌的祖先是无弋爰剑,其在秦时
为奴隶,后与在逃亡路上结为的妻子一起,“遂亡人三河间”②,教河湟人耕种和畜牧,因而被推举为豪酋。黄9 ~; g: P4 y8 W: t5 D$ C
烈先生认为:古代羌族实行的是“种姓家支”制度④,弱小的部落常常依附于强大的种姓。到了十三世烧当
时,击败先零、卑滴种后,居住在自然条件较好的大榆中,便开始逐渐强大起来,以后的子孙便世世以“烧当”, K# B, b' O; _# X8 H/ E& B
为其种号④
$ i% P% u( N$ u+ i7 M
二、关陇之地的姚氏
东汉末年以来,关陇的人口因战争、饥疫、饥民外流而不断下降。政府为了补充劳动力及兵源,不断地把; y. z4 J) E p" |7 p4 h
周边的少数民族招引至内地。这样以来,造成关陇地区的民族成份发生了改变。到了西晋时期,已经是“且
关中之人百万余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戎狄”以羌族和氐族为主。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原本居住在3 Y( o; J* _6 v2 e
河湟流域的烧当羌的一部分人口也内迁到了关陇一带,姚氏就在其中。
笔者根据《晋书·姚弋仲载记》,把姚氏家族的脉络,大致梳理如下:
烧当一(七世孙)填虞 (九世孙)迁那一(玄孙)柯回一(儿子)姚弋仲
从烧当到姚弋仲,这支羌族发生了多次迁徙。烧当曾雄踞于洮罕之间,到填虞时,因为骚扰东汉的边境
而被迁出塞,到迁那时,内附受封,便被安置在了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一带),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西晋“永
嘉之乱”前。“永嘉之乱”使西晋的政局陷人更加混乱的状况,同时也给了在陇上的姚弋仲一个内迁的机会,。。。。
河湟地区一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一带)一榆眉(今陕西千阳一带)一+ 关东清河(今河北枣强一带)一江淮一河洛一河东一关中。/ `; R7 c9 \ i& V
从这个简单的动向图标中,我们不难发现,姚氏集团基本上是从关陇一带开始迁徙,而后终又回到关陇一带的。这一轨迹看上去很接近一个封闭的“圆”,但是在经过这个看似又回到起点的运动,却有着不平凡的经历——它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在这一过程中,姚氏集团的军事实力由弱小一步步地走向强大,汉文化修养也在一步步地提升,民族意识也在不断走向觉醒,政治历练上也日显成熟,这使得自身更具有凝聚力、号召力和影响力。这为以后姚秦政权在关中的崛起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