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历史纵贯线』[图文]揭秘毛泽东在国民党中央机关工作的日子 [打印本页]

作者: 姚元周    时间: 2012-10-25 15:53
标题: 『历史纵贯线』[图文]揭秘毛泽东在国民党中央机关工作的日子

1924 年5 月,国民党上海执行部成员合影,后排左二为毛泽东

) a" x: I) _1 @* h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和许多共产党员一样,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并以积极的工作态 度,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他在国民党中央机关 工作了3 年,担任过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国 民党上海执行部组织部秘书、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 理部长等职。& ?  o3 D4 C5 z9 M  t
  筹组湖南国民党总支部
! `. X9 G% D( y  中国国民党的前身是同盟会、国民党和中华革命党。1919 年10 月,孙中山将它改组为中国国民 党,然而这次改组却很不彻底。从1922年开始,孙中山经过与共产国际、苏俄代表的多次会谈,下决 心在苏俄和中共的帮助下,对国民党实行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改组,这是国民党历史上一次重大的整顿 和革新。( s4 V: b6 D0 u( p% z: u. `
  青年毛泽东对建立联合战线早有心理准备。他 在《新时代》发表《外力、军阀与革命》中,对与国 民党建立革命的联合阵线有着一定的期待。他认为, 时下中国不外有这么三股势力,一是革命的民主派, 二是非革命的民主派,三是反动派。革命的民主派的 主体是国民党,非革命的民主派是研究系、知识分子和商人,反动派主要是直奉皖三系军阀和国际资本主 义。他提出“最急进的共产派和缓和的研究系知识派商人都为了推倒共同敌人和国民党合作”。# j* m: C8 K. V. S1 m( Z
  中共初创时期,毛泽东以其卓越的才干,博得陈独秀的赏识。1923年4 月,他从中共湘区委调至上海中共中央机关工作。中共三大通过《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会议选举新的中央领导机构,由陈独秀、毛泽东、罗章龙、蔡和森、谭平山组成中央局,是当时中共的最高决策机关。毛泽东为中 央局秘书,而立之年的毛泽东进入了中共领导核心。 陈独秀早早地将毛泽东从湖南调到上海,除帮 助筹备中共三大外,还让他过问国民党的改组工作。 中共三大后,他曾陪同陈独秀、李大钊到廖仲恺家, 共同商谈国民党改组事宜。2 ~; L8 Z- y+ E' X+ ?8 A
  国民党组织历来涣散,这也是没有凝聚力的症结所在。毛泽东和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谭平山看到了这点,他们联名以国民党员的身份给孙中山去信,建议“在上海、广州建立强有力的执行委员会,以期合力促进党员的活动和广泛开展宣传”, “我们应联合商民、学生、农民、工人并引导他们到党的旗帜下。从人民中建立新军队用新的方法和新的友好精神捍卫民国”。
& I$ U- n1 T# m( m  毛泽东不仅关心上海和广州的国民党,而且也 对湖南国民党的组织建设倾注了心力。当时,湖南只有一个国民党员邱维震。国民党元老覃振奉命回湖南 进行这一工作,毛泽东知道后专门给李维汉写了一封 信,要中共湘区委协助覃振在湖南开展工作。9月, 他受中共中央的委派,回湖南指导湘区委筹建湖南国民党组织。为便于工作,国民党本部总务部副部长、 中共党员林伯渠还委任他为中央党部筹备员。
. g' i( C$ U3 g' y9 `7 h. A  回到长沙,毛泽东便和夏曦一起商议筹备湖南 国民党的计划。他在给国民党本部总务部长彭素民、 副部长林伯渠的信中说:“租定房子成立筹备机关(秘密的),多邀信仰三民主义及其有活动能力的人入党。”在他的指导下,长沙最先设立国民党支部, 接着常德、衡阳也相继设立分支部。10月初,国民党长沙支部成立。接着,他还在宁乡、安源等地组建了国民党分部。在这样的基础上,又建立了国民! R4 N# g1 S* U7 f0 d$ Q  v- \
  党湖南总支部。此时就全国而言,湖南是国民党组 织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 n6 N/ g' \0 I( x3 d  出席国民党一大% X+ l) r2 o& N9 T6 k  b
  1924年1 月20至30 日,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毛泽东以湖南代表的身份出席会议。会议期间, 毛泽东被指定为章程审查委员之一,并在会上多次发言,阐明对组织国民政府、出版及宣传等方面的意见。 国民党一大就联俄联共有过激烈的交锋,国民 党内的一些人对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向来持排斥 的心理。在讨论国民党章程时,广州代表方瑞麟提出不能党中有党,要求在章程上写上:“本党党员不得加入他党。”显然这是为难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李大钊当场驳斥,廖仲恺等代表却表示支持。 会议争执不下,毛泽东见状立即发言,要求停止讨论,即付表决。方瑞麟的提案被否决了。
! e6 z& W* U/ B# H. D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大会在讨论“比例选举 制为大会政纲之一”的议案时,又发生激烈的争论。 所谓“比例选举制”是套用西方国家的选举制度, 依照地区来分配中央委员的名额。
. F9 b* b* J9 h: P  毛泽东看到这个议案的要害,是要推翻“多数 压服少数”的“现在选举制”,而代之以所谓“比例选举制”,从而保护国民党内不赞成三大政策的少数代表的席位。他当即发言表示反对,他说:“本党 为革命党,凡利于革命的可采用,有害于革命的即 应摈弃。比例制有害于革命党,因少数人当选即有 力量可以破坏革命事业,是予以少数派以机会也。” 又说:“比例选举制虽为社会党所赞成,但当其未 成功时固是如此,若成功后即不尽然。此制很有害 于革命之本身,盖以自由给予反对党,革命事业十 分危险。”他的发言博得多数代表的回应,从而使得这一提案未获通过。
  A  Z$ `/ t# h5 R, ]3 |  毛泽东在湖南的工作以及在大会上的表现,很受孙中山和国民党人的赏识和注意。在选举中央执行委员和候补中央执行委员时,毛泽东被顺利地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
% J" M% S* L/ L/ T  e- ], }  大会闭幕后,国民党成立了中央党部,决定派 遣中央执行委员分赴上海、北京、汉口等特别区,组织执行部,以指导和监督当地的党务工作。在中央党部的会议上,毛泽东对中央执行委员会如何指导下层党部的工作,提出了四项议案:一、“经费 断不宜只用于中央与省之两个高级党部(空洞的党 部)”,而应注重于市县乃至区的“补助经费”,因他 们“为本党指挥党员行动最扼要的机关,若这两级 党部没有力量,必至全党失去了力量”。二、本年内各省的党部宜兼理所在地之市党部,中央及各地执行部宜兼理所在区之特别区党部。三、“宜以全力发展下级党部,不宜将党里人才尽聚在最高党部”, “中央及各执行部到实际组织时宜看事实上的需要”。四、本年内地方组织宜分别轻重缓急,定一计划。 毛泽东所提议案,除第二项外,其余三项都由会议提交预算委员会和中央执委会参考。
作者: 姚元周    时间: 2012-10-25 15:54
 在上海执行部身兼数职
& m+ e; K/ }7 l4 F6 t7 v& J! m7 j7 o  F  o8 ~) V' g
  1924年2 月中旬,毛泽东由广州来到上海,参加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工作。上海执行部由胡汉民、 汪精卫和叶楚伧组成常务委员会,而实际负责人是 组织部长胡汉民。作为胡汉民秘书的毛泽东,其职责是“协助部长,办理本部事务”。毛泽东不仅是组织部秘书,还兼任文书科秘书,在文书科主任邵元冲未到任前,代理文书科主任一职。
! @% B; l+ }/ s; a6 u* K: R
8 z- d% j9 Z2 k( Q- w3 Y* P+ Z  胡汉民是国民党元老,孙中山对他又格外倚重, 国民党改组后的许多重大事情,都离不开胡汉民的参与。因此,组织部的实际工作也就落到了毛泽东的肩上,这从胡汉民给毛泽东的一封信中可见一斑。 顷得觉生先生来书,要取《宣言》十份,《党章》十份及《民国日报特刊》一份,入党表、登记 表各四十份,志愿书二十份,请即交其来人为幸! 此上润之我兄。
% U) n7 Y. G; S+ O  U# h" I6 H& x$ b9 W; V1 J
  弟汉民: V% t0 v: O: e
2 i, o9 [; A. C* `5 N5 Q$ x# o& o
  信中所说“觉生”乃是国民党元老居正。当时 的胡汉民已经45岁,毛泽东是31岁,一句“润之 我兄”可见胡汉民对其器重的程度。$ O4 u, M- y* Q: {0 U' O
2 a0 s5 p) K" v& q( l2 A' H& E
  上海执行部成立之初,主要的工作有两项,一 是组织发展,二是平民教育。在执行部的第二次会议上,成立了平民教育委员会,毛泽东是9名委员之一,并是常务委员。* b* b& k( ^5 u1 Q! Y! b

+ q. ^5 m: J7 }9 a  毛泽东身兼数职,既要做组织部和文书科的工作,又要处理平民教育委员会的事情。这样超负荷的工作将他累倒了,只得给平民教育委员会去信说: “弟因脑病日增,组织部及秘书处事务又繁,平教委 员会常委势难胜任,恳予准许辞职。”; Z# H  r1 B- s& v

( b+ J" w* |- A* |0 H6 M* x  国民党一大后,执行部发出通告,要求凡是在国民党一大之前加入国民党者,“无论何人,均须 重新登记”。组织部秘书毛泽东在做这项工作时,首 先碰到了一个“硬钉子”,这便是国民党元老谢持。 此公早年参加同盟会,筹划过成都、重庆起义,谋 刺过袁世凯,曾担任过大元帅府参议、代理秘书长, 时任中央监察委员,资格可谓老矣,职务可谓高矣。 谢持对重新登记很不理解,气冲冲地来到执行部说: “我从同盟会开始,革命几十年还要填表?可不可免 填?”在得到否定的回答后,拂袖而去。毛泽东知道 后,让人给谢持送去表格,并耐心地做工作,以求 得谢持的理解。最终谢持也没有再固执己见,按期填好了表。这样,其他老资格的国民党员也都一一 如期填好了表。( d2 d' b# _9 M$ h! L! D# p/ \

# Q# o% o* C) @# g6 W( I& ?: y% t  上海执行部的三个常委中胡汉民、汪精卫常在广州,叶楚伧可算是最高领导人。叶虽仅比毛泽东长6 岁,可也是国民党元老。他对毛泽东的工作一直持异 议,对共产党员一直持戒备心理。在这样的状态下, 毛泽东的工作极为艰难,只得于7 月辞去组织部秘 书,推荐共产党员张廷灏继任。5 V% T% ?! s0 p7 t4 b
8 _; j& G1 Q6 A/ {
  叶楚伧早就想把共产党排挤出执行部,8月1日, 他在南方大学召开会议,专门研究“处置共产党分子 问题”,当场遭到许多人的反对。第二天,一些国民 党员闯入执行部,殴打共产党员邵力子。事件发生后,叶楚伧处理不公。毛泽东与恽代英、施存统、沈泽民联名上书孙中山,控告叶楚伧“主持不力,迹近 纵容”。
. P" I! _+ d0 W
# M/ C# _! c; P2 n1 W, }  毛泽东与叶楚伧的矛盾,在执行部几乎人人皆 知。毛泽东在上海执行部困难重重,就是鞠躬尽瘁, 也是吃力不讨好,兼之劳累成疾,便于12月请假回湖南老家韶山了。
. {0 x" W: I: g6 N9 [% _8 K$ }- ?/ X' D6 N4 s$ I; g2 v  T5 r# n
  代理国民政府宣传部长( |1 [' M: ]% v( ^$ s5 Y6 R" o
( ^1 e: d8 Q* O+ }( b6 }
  1925 年9 月,毛泽东由长沙来到广州,当时广州已成立了国民政府,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政治委员会主席和宣传部部长汪精卫为政府 主席。汪精卫管不了这么多的工作,他看中了年轻且有才华的毛泽东。10 月5 日,汪精卫向国民党中 央常务会议推荐毛泽东代理宣传部长。常务会议当 即通过。
# V1 Y7 x" S( m  k+ U! }* L* S- C( [4 T* w
  毛泽东于10 月7日到部任事,随即召开第一次会议,提交宣传计划和编纂事宜。决定先组织专人根据已出版的中外文报刊,针对工农商学各界的知识程度,有分别地制订宣传、编纂计划。会议还提请中央执行委员会发出通知,以后有关党义的宣传品,都得先交宣传部审查。毛泽东为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等领导机构起草了许多指导性的文件,现在台湾的国民党党史馆仍然保留着毛泽东当年亲笔起草的文件。& |! D# v. _+ d6 H
$ A  H) m; B9 L+ R3 d* w4 ^3 r
  当时政局动荡造成交通不畅,国民党的一些宣传品几乎仅及广东一省。中央和各地的机关,也限于条件疏于联系。11 月,毛泽东以中央宣传部的名义向国民党中央建议,应在上海设立交通局,作为中央与各地党的机关联系的部门。国民党中央立即 同意这一建议,设立交通局,并由宣传部管理。本是一潭死水的中央宣传部,通过建立一系列的工作制度,立即活跃起来。次年5 月,毛泽东离开宣传部时,中央宣传部的工作范围再也不仅限于广东一 省,而是遍及12个省市。
0 M* b6 w( q3 ^. D; g# K2 s6 z/ h! @( R( D  s5 h% p( X: v
  1925 年11 月12 日,在中央执行委员会第119 次会议上,毛泽东被推选为国民党二大代表资格审查 委员会委员。11月23日,林森和张继等在北京西山非法召开所谓一届四中全会,史称西山会议,掀起反苏反共的逆流。11 月27日,由中央执行委员汪精卫 等10人和候补中央执行委员毛泽东等5人通电各级 党部,指出在北京西山召开的所谓中央全会为非法, 并警告西山会议派“勿持异端,致生纠纷”。在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125次会议上,通过了由毛泽东 起草的《中国国民党对全国及海外全体党员革命策略 之通告》,一针见血地指出,西山会议派是在分裂国 民党,是叛党行为,并斩钉截铁地表示:“若吾党之 革命策略不出于联合苏俄,不以占大多数之农工阶级 为基础,不容纳主张农工利益的共产派分子,则革命 势力陷入孤立,革命将不能成功。”8 M, `8 o% m6 F4 d) x+ b( N8 v
: j' C9 _; k: i  y. o
  1926 年1 月1 日至9 日,国民党二大在广州召 开,毛泽东在会上作宣传报告。会议讨论《党务报 告决议案》时,有代表提出,国共之所以常出纠纷, 是因为在国民党内的共产党员没有公开自己的身份和活动,国民党员加入共产党时又没有通过国民党 在“该地党部之许可”。毛泽东有针对性地予以解 释,他说:共产党员从不怕声明自己是共产主义者, 问题是“在共产党的友党中国国民党势力之下公开 是可以的。但在他处,也要公开,就马上要给人解 散消灭”,这是因为“在中国共产党一日未能取得法 律地位,是不能不秘密的”,“无论何党,党员出党 入党应有绝对自由,实不必有若何的限制”。毛泽东 的发言入情入理,那位代表收回了自己的意见。
7 z; W, ~& z9 S/ u# x5 ^* ?5 }, Y2 l# i( n  s
  在国民党二大上,毛泽东继续当选为候补中央执 行委员,并继续代理中央宣传部部长。可是,5月15 日至22日召开的二届二中全会,通过蒋介石提出的《整理党务案》,迫使在国民党内担任部长的共产党员 纷纷辞职,毛泽东就是此时辞去代理宣传部长一职的。
作者: 姚元周    时间: 2012-10-25 15:56
主编《政治周报》
+ w0 R+ _& D9 x, A  N" G* {0 Q1 A- J% k: V3 d& P/ g
  毛泽东代理宣传部长期间,以中央宣传部的名义主编《政治周报》。办报写文章是毛泽东的强项。 《政治周报》创刊于1925年12 月5 日,毛泽东在《〈政治周报〉发刊理由》中写
1 @% h/ n3 x; [1 E( r
# H; ^' Q+ D$ i# r7 |+ w  道:“为什么出版《政治周报》? 为了革命。为什么要革命?为了 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 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 上幸福。”这“便是《政治周报》 的责任”,“《政治周报》的体裁, 十分之九是实际事实之叙述,只 有十分之一是对于反革命派宣传 的辩论”。* L7 R2 w( z$ J0 k
9 W$ T) U5 s/ ~8 Z" \2 h: s3 r
  当时,西山会议派活动十分猖獗,而国民党的一些报刊对之反击不力。《政治周报》第二期 便组织文章予以痛击,发表了北京、广州、上海等地国民党组织反击的文电20 份,毛泽东为这些文电写了按语:“中国国民党第 四次全体中央会议地点之争,实 乃继续革命与放弃革命之争。” “现在的中国,除了革命,决无路 走,凡属革命性强固的党员,决 不愿附和右派抛弃光荣的革命地 位,以助帝国主义军阀张目。”# h( E3 O* S) z, i: l( M4 u

* l) |: Y( Y% q& j/ ^6 {/ _  孙中山逝世后,叶楚伧利用所主编的《民国日 报》,以所谓不偏不倚的中派立场,声援积极反共的国民党右派。毛泽东在《政治周报》第三期发表《上 海〈民国日报〉反动的原因及国民党中央对该报的处 置》,指出:“在中国现在时候一切中立派的人和中立派的报都一定迅速变化其态度,或者向左跑入革命派,或者向右跑入反革命派”,“明白了这点,我们便可以明白上海《民国日报》何以要反动”。2 E4 P6 e) @& G6 Q
) E7 s# ^6 K! [( Z. Z
  1926年1月10日,在国民党二大期间,毛泽东抽出时间编辑了《政治周报》第四期。他发表《国 民党右派分离的原因及其对于革命前途的影响》,文章分析现阶段的国民革命与辛亥革命之所以不同, 就在于革命的对象与革命的力量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他说:“以此之故,在辛亥年参加革命的人, 现在只剩下少数革命意志强固的还主张革命,大多 数都因为畏惧现在的革命把革命事业放弃了,或者 跑向反革命队伍里同着现在的国民党作对。因此, 老右派新右派依着革命的发展和国民党的进步,如 笋脱壳,纷纷分裂。”他以“如笋脱壳”,比喻国民党右派分离出革命队伍的必然,从而化解大多数革 命者的担忧,以为这“是一种必然的现象。我们虽 不必以此为喜,却断不是什么不幸的事”,因为,它 “并不足以阻碍中国的国民革命”。1 O$ U$ N( k( J) K# j

5 o$ k' C! ^; B  毛泽东在这期周报上,仍然摘发了一组从中央到 地方以及军队国民党组织与个人反对西山会议派的文 电,共29份。毛泽东为这组文电加写了按语:“全 国农工商学民众团体,则全在左派领导之下。从此一 月之间,反右空气,弥漫城内。现在第二次全国大会 业已开会,对于右派,当有严厉之处置。”0 h# C4 D8 G" O$ D/ V
0 Q5 n& j, m# @+ [8 i
  国民党二大后,毛泽东因忙于许多事务性的工作,在办了第四期后便再也没有时间过问《政治周报》,到第五期便改由沈雁冰主编,后改由张秋人主 编。1926年6月停刊。
3 w6 t9 W* ?  x# q# F8 b
. T2 f% [* |/ O* q  任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
: U- c, ~: n' t8 H4 W0 |5 e- I$ h* ~( `7 v' v
  在国民党二大上,毛泽东受主席团委托,修改 《农民运动决议案》。会后,他成为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委员,被任命为国民党中央农民部主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农民运动讲习所创办于 1924年7月,已经办了5期,共有454人在此学习, 最初的主办者是彭湃,毛泽东接办的是第6期。( J" K4 `# N1 _6 n* t
, E: ~/ V' {/ C- b. @
  辞去代理宣传部长职务后,毛泽东依然是候补中央执行委员,而他最看重的则是中央农运委员, 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农讲所。他给农讲所的学 生讲授中国农民问题。他说,辛亥革命至五卅运动 之所以失败,道理十分简单,那就是“完全未得三 万万二千万之农民来帮助和拥护”。并说:“国民革命的目标,是要解决工农商学兵的各阶级问题,设不能解决农民问题,则各阶级问题也无由解决”,一再强调“中国国民革命是农民革命”。; S7 Z) l: A2 C3 G8 P) v
3 c% @  s2 r# T( F5 ^( A
  为让农讲所学生对农村和农民有更真切的感受, 他两次带领学生到韶关和海丰,实习和考察当地的农民运动。他在国民党的一系列会议和各部门会议 上,几乎每会必讲农民,必讲农运,必讲土地问题。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 变,在蒋介石开列的被通缉的193 人中,毛泽东名列其中,国共合作已走到了尽头。毛泽东从此终止 了国民党中央机关的工作。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