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三公之后族谱知多少? [打印本页]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10-23 21:59
标题: 三公之后族谱知多少?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10-31 21:25 编辑 " {) L5 `7 [  z! J2 U- j

) q  g* F2 M% g, o/ j0 u

三公之后族谱知多少?

2012-10-23

三公指明代江西人良能、良德、良珊3兄弟,他们的后代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几省。活跃于姚网上的会员姚祖军、姚源盛和姚双全(又名源贵)、姚波和姚忠、姚良文(彩云之南)、姚源江姚桂湘等等,就是三公之后。

三公之后族谱有多少呢?

首先,从《中国家谱总目》收录的三公后族谱说起,讲讲三不斋主文章的缺点和错误。

我从《中国家谱总目》知三公之后族谱,起码有4部:湖南地区3部,四川1部。

先讲湖南地区三公之后族谱:

260-02010[湖南新晃]姚氏族谱 (清)姚霖纂修。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重华堂木活字本,存二册。书名据版心题。

    始祖良珊,明代人。始迁祖文献,字君赞,明代人。

    新晃档

260-02011[湖南新晃]姚氏族谱 (清)姚登高等纂修。

清光绪十二年(1886)重华堂木活字本,存二册。存卷首。书名据版心、书名页题。

   先祖同上。

   湖南图

260-02012[湖南新晃]姚氏族谱 姚源浦等纂修。

1944年重华堂木活字本,一册。存卷首。书名据版心题。书名题帝宙谱牒。

    先祖同上。

    湖南图

由此可知,这是谱籍地湖南新晃始祖良珊的姚氏在不同时期修纂的3部族谱,即是同一姚族的族谱,修谱时间早的是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最晚的是1944年。我的这种看法已被四川蓬安柳滩乡安乐寺姚波所证实,见姚网《有关良珊公后族谱的负面信息》帖http://www.yaogens.cn/bbs/viewthread.php?tid=14987&page=10和《姚良能、姚良德、姚良珊)后裔签到》帖http://www.yaogens.cn/bbs/viewthread.php?tid=14526&highlight=。姚波,蓬安柳滩乡安乐寺人,是三公之一姚良能的后代,他在上列的帖中展示了远远早于1944年的道光年的三公后族谱以及其中的序、叙等。

(1)

我的《三公之后族谱知多少?》帖是分段发表,断断续续发表,为方便阅读,编个目录:
( F5 d3 W( ^2 H1 U2 T0 Z6 N. M: }      文(1),P1-1#
$ G" @2 E5 U  ]            (2),P1-2#2 M) z- U# E1 ~9 K" ~9 N! k6 W- G& ~
            (3),P2-19#4 e8 }! ?" @6 `  v" n( h- K: e
            (4),P4-36#
6 q/ M, B/ {- E            (5),- k! w: u3 W" k" |9 x0 b6 q6 X
            (6),                         (7),P3-30#或P5-43#           (8),P6-54#            (9),P?-#
$ Q1 s. S5 e* G9 m& F, M( ?5 {" F/ r# ?7 `
& Q/ r& P, }5 w2 X$ Z! m9 ]
      我发此帖的另一个目的,是请三公后宗亲,像四川姚波一样,晒晒自己手头的或你知道的族谱,这些族谱都是《中国家谱总目》“漏收”的。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10-23 22:24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10-24 18:53 编辑
% H2 I2 A, p$ A1 ~* q& Q4 _+ Z# z4 Q1 e( L8 H
三不斋主在《湖南少数民族家谱的特征(下)》中指出:
' m5 X, Z9 y6 M9 I6 i1 i2 ~+ k  V    1、“新晃蒲氏、姚氏,今为侗族。1944年《姚氏族谱》以汉侍郎姚云为一世,居河南开封府祥符县,迁陕州硖石。十九世崇公,为唐相。三十五世文公,从元世祖平定江南,诏为袁、临、瑞三路总管。四十一世良珊,明永乐十四年(1416)奉旨拨民征天下殷实之家实辰州卫,由丰城县迁居沅州岩子坪,四十六世文献迁居晃县伞寨。”( H* m2 I) ?& Y5 A3 n, k
     新晃蒲氏以“朝秀正承启文廷”七字为派循环使用,湘西杨氏与新晃姚氏皆以“再政通光昌胜秀”(姚注:应是“再正通光昌胜秀”)七字为派循环使用,都是典型的少数民族特征。”  r$ W% l, a. P% f8 G& k9 K. L
    2、“1944年新晃《姚氏族谱》世系前仅冠序二篇、传赞一篇。”
6 G( s9 y  s- J/ l# ~6 ^    3、“新晃侗族姚氏,1929年倡修族谱,1944年才得以完成。”" P' E+ k+ Z7 H3 B! w  O
                                (见姚网《有关良珊公后族谱的负面信息》帖)
( T4 j' r. C9 R+ M3 Y    三不斋主在这篇文章中论述湖南少数民族家谱的5个特征,前3个是:3 b! G! }( {& M( z1 n& c
    1、攀附中原华胄,伪造始迁源流+ }; [: C1 V& C5 L
    2、体例较为简略
4 h9 y1 D; }! d    3、首修年代较晚
# |5 W4 V& p# @# P" h# A而前面所述新晃《姚氏族谱》的3种情况,正是他要论述这3个特征的论据!因此我将三不斋主的文章《湖南少数民族家谱的特征(下)》称之为“有关良珊公后族谱的负面信息”。' |8 G! u- a+ n# V& v6 n% `' m. X
- h0 p$ W  r; N( f" q' o
/ D% d" V; P5 \! c' h) a
(2)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24 09:16
三公之后族谱知多少?2012-10-23 三公指明代江西人良能、良德、良珊3兄弟,他们的后代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 ...
+ N2 [+ Z$ l( mpszyyao 发表于 2012-10-23 21:59

8 w; F; W% j' ]8 H* d$ T8 U
: ~, `, x8 R5 o! g/ G
% \7 m& z/ d/ M8 r! [; z: d    单凭我们的字派推算也不止这点年代.从湖南以下假设是伪造.江西上面是说不过去的.一本谱不可能几个地方同时造假.这只能说明这三不斋主对我们了解不够.走访太少了.我们在康熙36年[1669年]就迁徙四川,广元青川更早.怎么说都不符合这斋主所讲这些.但我承认珊公后用这七字派轮流使用告成很大混乱.已致于现在很多人不知道使用了几遍.所以现在他们意识到这个问题.又从两轮后从新回到老派上来了.
作者: 姚克保    时间: 2012-10-24 10:38
还有没有康熙前的三公谱的谱系哟?里面可能会有一些信息。
作者: 彩云之南(姚良文)    时间: 2012-10-24 11:26
各位宗亲对我三公谱的研读,心细而严谨这种求真务实的精神让我为之而感动,讨论中让我开阔了视野,也学到了不少姚氏文化知识,感谢各位宗亲的积极参与和建解!因为任何发贴者在发表个人观点或看法之前都要在台后花很多的时间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了解问题的关键。谨在此道一声尊重!各位宗亲辛苦啦!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24 11:44
三公之后族谱知多少?2012-10-23 三公指明代江西人良能、良德、良珊3兄弟,他们的后代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 ..., g0 p+ v) w5 j6 k/ T
pszyyao 发表于 2012-10-23 21:59

+ `( Y+ A! N! p% k; k9 B2 g. U6 p0 X! t

( J0 D0 x/ O- c" A    从这里知道我们入湖南后一议字派时间.[来源湖南辰溪浦市江东.良能公后裔所续谱]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2-10-24 13:32
回复 6# 1156824942 4 A7 j; e- f/ x) n7 m9 f& z7 z
  k5 f7 Q# o5 ]- r

% f  [' d/ Q9 t    波波:现在最常见的集中用到了哪个字?从派字开始到现在大约多少年?多少个字?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24 13:42
回复  1156824942 4 e+ p$ T6 z' s- r) c6 a0 `3 E

$ ?* T4 g# L. d2 B) N' [$ B1 R# c$ _
    波波:现在最常见的集中用到了哪个字?从派字开始到现在大约多少年?多少个字? ...
. y" |" L6 {# l. {6 q: ?& q姚绍弦 发表于 2012-10-24 13:32

& W, u, e% a6 ~' y: G
( Y) s1 k6 n7 m% w* T) e* E+ C' a4 S
7 Y6 P5 C! T4 q    我们现在是.丕.先.恩.占主要.对应湖南.祖.本.源.他和我们差不多的.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2-10-24 13:58
回复 8# 1156824942
3 k" p; f: ?- n% C波波:
+ x1 s9 l! h& ?5 E8 h1 K0 Y, ]$ i
   南昌谱比这个字派早80~90年,多用了2到4个字,说明我们发展的代数是差不多的。你要好好与方里的谱对比一下。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24 14:01
回复  1156824942 ; c+ f$ Q# g) F* B2 U: \! S2 y) D
波波:$ I" e0 g0 d: j
1 s* Q' y  H( A1 v3 k& ?5 }
   南昌谱比这个字派早80~90年,多用了2到4个字,说明我们发展的代数是差不多 .... r- x$ X; [9 l5 t
姚绍弦 发表于 2012-10-24 13:58

. b1 R! Y: Y3 s! D, T* o; q9 l* A. D! u2 h8 e$ j
$ d  _2 H( n2 `2 p
    当然.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2-10-24 14:15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2-10-24 16:55 编辑 ; R7 N& A: ?8 a5 Q

/ g$ h* z  \& N* Y9 U7 ?, n! O# K回复 10# 1156824942 ; A& J* g7 V5 \2 ]9 M- E7 f

% `8 ?9 o  z# b* }, \2 _
( ~. ?7 s3 e/ n    恕我直言,你们的谱如果连贯准确,那就比方里谱还严谨。他们‘道启三千士,宗绍五百传,发祥由大孝。。。。’现在是‘由大’居多。也少了你们6~8字。从谱系上看,你们还在烂泥湾呆过一段时间。。。
作者: 彩云之南(姚良文)    时间: 2012-10-24 14:36
本帖最后由 彩云之南 于 2012-10-24 23:42 编辑
2 v' q. ^! r0 X3 W  C! ~1 F0 v
$ M. P# N# e5 o- G4 w          
0 i: y- u, H9 F8 u4 q; {7 t               云南永善谱                                                     湖南会同谱
5 b4 }+ p, J: z" x3 \1 ?           万历42年(公元1614年)续谱记“三公”字派8 ^; R8 z" H" o. u7 B9 ?# H! D

; o/ Q7 x9 a0 R; T  g2 ^$ e                                     K4 i2 S! y$ W2 ?; a3 c" s) ]5 M( o
                                 湖南新晃谱% C( I2 Q/ ]4 f2 x% D
& G; q( [+ ^& o9 }8 o% b
良能、德、珊三公信息(良珊生于元顺帝壬辰公元1352年)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2-10-24 14:54
万历42年(公元1614年)续谱记“三公”字派
, ^( A2 B8 f5 d( u2 ~) ]% @
- v, C  C1 D) B+ i; H0 Q) Z
0 ]) w2 D6 _* ?3 b3 Z6 ^# |良能、德、珊三公信息(良珊生于元顺帝壬辰年)0 ]; m; R, k, a3 e$ `
彩云之南 发表于 2012-10-24 14:36
1 |) d! K; I5 b: U' G  Z1 f* ^
( J$ {. ]+ a$ {2 b
2 V0 h, W  r8 Y& G. v: H% ]0 l
    换成公元是哪一年?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24 16:02
回复  1156824942
# C1 u, s* P/ O2 Z9 H) W# c1 k9 m3 s" A5 r
6 A8 i2 G6 B. t' K5 v
    恕我直言,你们的谱如果连贯准确,那就比方里谱还严谨。他们‘道启三千士,宗绍 ...
+ A: T& a0 o0 B# X+ ~! h) ]姚绍弦 发表于 2012-10-24 14:15
5 Q1 L; e9 U! m) j6 P. b; K
! L& l& e9 [& ]( V2 c- Z
4 B3 Z! M, k- P! b% X4 j( W& Q
    在我已知的谱上.字派始终保持得很好.外迁自续的都能连续得上.至于江西上面的我无话语权.我们这次同修也要很详细审查这些的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2-10-24 16:18
回复 14# 1156824942
. w' v" Z/ t) }! [8 q/ P% X+ t; z0 L5 {! U  c
( w" i9 s7 [$ Q* h! O
    我当时也是疑惑的,总以为老家的谱比我们外迁的要详细,后来发现他们还晚我们近100年。于是才产生质疑。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24 16:23
回复  1156824942
# }8 b* y4 Y4 m9 T1 ?3 o
* ]2 A3 Z+ k  }- Q
8 o" J: d  J) q- U" B' L, e    我当时也是疑惑的,总以为老家的谱比我们外迁的要详细,后来发现他们还晚我们近 .... |% R" v0 g) l0 K' X( E
姚绍弦 发表于 2012-10-24 16:18
! r. Y/ [0 n4 j2 d

& ^; Z# P+ `& H) Y. r9 i! G# z5 j
    这要当地当时有人重视不.反正有很多原因的.现在很大程度上难佐证了.还好我们三公以下没有什么失误.祖源地要比我们记得详细些。
作者: 彩云之南(姚良文)    时间: 2012-10-24 16:29
古时写谱与现代修谱和领谱方式都不一样,现在都车来车往、信息在网上飞来飞去,传说我们云南的谱是给脚步钱,派专人徒步数月前往祖源地领取来的,但具体从何人手中、在什么地方领取的至今已不明了。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2-10-24 16:38
回复 16# 1156824942 ! j* q% e6 {( w; |* A- |

5 H8 K5 S% H3 T% X( c
3 g: s) T" _" v/ {: ^    那才是大好事!灵源两家相处的还好,我们每次去都希望两家都走动,一家随我们的便,另一家总是说你们去了那边就不要到我们这边,这是什么话,我们几十人回来的路上,都像在嘴里吞了只苍蝇,还听到多次说我们南昌人不姓姚,我们的心里是拔凉拔凉的。现在我们已经证明了南昌姚氏比他们灵源任何一个村庄都早八十年以上姓姚。不过现在好多了,年轻人一代不那么固执了。我们内心是求团结的,现实也是这样的,南昌姚氏有这样的胸怀。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10-24 16:43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10-28 17:17 编辑
' L- f7 t# t( o! a/ o$ E" Z' p. X! g& o. S' `4 ]) q2 V  E
回复 2# pszyyao
" s' d* T4 p: t% X+ h/ ^/ \
  i/ Z  u$ ?; o9 S/ B+ u" i. V4 x3 N( w
   

三不斋主在特征“1、攀附中原华胄,伪造始迁源流”小标题下,用了“论述1、”后,未加任何分析和评论。读者根本不晓得“新晃侗族姚氏”是怎样攀附中原华胄,伪造始迁源流”的,莫名其妙,有“含糊坑人”之嫌。

以我眼观,我的疑问是:

一世汉侍郎姚云是什么人?

十九世唐相姚崇,是三公的直系先祖吗?因为我读到不止一部三公后的族谱,在讲本支的世系源流时,既是姚崇后,又是姚思廉后。

三十五世文公,从元世祖平定江南,诏为袁、临、瑞三路总管。三十五世姚文,族谱是怎样记载的?正史或方志是怎样记载的?

我的这些疑问,因为不是本文主题,暂且不深谈。

三不斋主讲“特征3、首修年代较晚”时,以“新晃侗族姚氏”为例,说“1929年倡修族谱,1944年才得以完成。” 显然,三不斋主错了;或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话错了。因为前面显示的《中国家谱总目》所收录的以姚良珊为一世的新晃姚氏族谱,既有1944年谱,也有光绪谱和道光谱;而且,姚良珊的兄长姚良能和姚良德的后代,例如四川蓬安姚波、云南昭通姚良文、湖北恩施姚源盛,等等,均能显示和证明:道光谱并不是三公后的首修谱,在明代已创修谱。

这是说,“新晃侗族姚氏”是三公后的一支派,他们首修(谱)年代并不晚,并不是1944年才首修。

以上只是从表面和直接的角度来说三不斋主的不是,应当从更大视野来认识这些问题。


* n8 [: s& |: S' J8 W( [: f

/ `/ ]# o: }6 L. N8 F  e8 b& h; I

(3)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2-10-24 16:50
回复 19# pszyyao . K; g' Q( H( r1 `; k% o# c; B
7 i( a# w- p% S6 g2 L
2 V+ ]2 d4 p; [1 z* F
    三路总管是姚文龙。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2-10-24 16:57
回复 17# 彩云之南
! b3 S4 [3 U; J( W$ p; ^/ s
) ^3 i- s; L: x' ?4 z# R8 ?9 ~6 o5 u3 B! p0 |, C! h* J9 V
    我看过你们的谱,有矛盾的地方,多向波波请教!
作者: 彩云之南(姚良文)    时间: 2012-10-24 17:51
回复 19# pszyyao
$ K; }9 v  V& V! k% O' w  M# R. h! E9 b2 @: t2 j" x! x

0 r; D1 M3 J! y& @  t    学习了,很客观:handshake
作者: 姚远森    时间: 2012-10-24 18:15
本帖最后由 姚远森 于 2012-10-25 08:51 编辑 ( _# h8 k' T4 D, |5 g

, F3 |( r2 k: c5 J! b9 u) y
作者: 姚双全    时间: 2012-10-24 18:23

3 K  }- `/ s2 }7 q
钟尧教授是姚网里真正客观研究姚氏家谱的专家,不带任何个人感情色彩,就事论事,很乐于让人接受。赞!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24 21:19
钟尧教授是姚网里真正客观研究姚氏家谱的专家,不带任何个人感情色彩,就事论事,很乐于让人接受。赞!
# B& ~- c) f5 P2 |  i  ^! N* X姚双全 发表于 2012-10-24 18:23
: M) W1 X1 q" e

5 C: X( K  t2 L0 f% e0 k5 [  r6 U
    钟尧老的贴子我能回答就不会拖延,他是很值得尊敬的老人家.敬佩.敬佩.有机会上广州去一定去会会他.他学校也是我堂兄就读的大学.我去过四次.
作者: 彩云之南(姚良文)    时间: 2012-10-24 22:30
人嘛就是活到老学到老,除了在网上向老宗亲学习外还得找机会亲自登门拜访!
作者: 姚闻闻    时间: 2012-10-24 23:05
回复 19# pszyyao % J9 G, Y# G1 N. o

9 O  P! i& k  o5 f教授,清一代的三公谱,对此文的驳论尤显无力。不敢认同。。以正史为参照物,看看谱内的矛盾文字,就知事实。5 ?9 l; l' u! N7 |+ B9 Y* m( D
不敢多言,不便多言。一孔之见。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10-24 23:20
回复 27# 姚闻闻
  U$ e" N" S" B6 K' {( j) v% q# _8 _* p4 V$ N
! L' C2 f& e, \# Z1 M/ q, L+ L
    我已注意到你的意见。我的文章未完。5 m$ F- ~4 L! J
    我已有《答姚闻闻‘僧坦’之问》专帖给你。
作者: 姚克保    时间: 2012-10-25 08:34
姚闻闻在和我思考着同一个问题。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10-27 20:51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10-29 20:42 编辑
' `( I: W7 }$ y4 k- h: Z5 G' D9 T8 D% D" W( E' t3 R( q
回复 2# pszyyao
# W- m  d1 }# l* `6 v  h
$ {' |  b8 J$ _; b. T  ^7 K" u! r6 B6 i5 ?
   

     三不斋主,《湖南少数民族家谱的特征(下)》——以上报道有误,应是:

三不斋主,《湖南少数民族家谱的特征》。

5 y/ ?8 z) e3 @$ d

实际上,《湖南少数民族家谱的特征》是发表在期刊《图书馆》上的一篇文章,如果寻根问底,则是:

    寻霖,南少数民族家谱的特征,图书馆,2006年第5期,P4951

" D! C7 H- p( u% B
    作者简介:寻霖,湖南图书馆家谱收藏中心(湖南长沙
9 c/ e$ x0 k% n8 z6 K410011),毕业于武汉大学。湖南
图书馆副研究馆员。2006年2月来稿。+ K- x* m0 X$ ?. L
    我补充作者发表此文后的情况:湖南图书馆是《中国家谱总目》编写单位,后来编写《湖南氏族源流》一书,为此成立《湖南氏族源流》编纂委员会,主任张勇,付主任寻霖。寻霖是《湖南氏族源流》的著者之一;至于其中姚姓部分,谁是编者,因未读《湖南氏族源流》一书,则不得而知。
* n9 D+ K! I* Q7 ]6 x- x& L/ W8 S# S0 r$ B5 s% P8 Q, k: \
; l' N4 o$ M: ~* {% n9 n
! m' `+ |' g/ |) q0 v* w) i

湖南图书馆作为全省家谱收藏最全、保护最善、利用最便的国家文化事业机构,其所藏家谱很大部分都是由全省各氏族所捐赠。由于时间的原因,凡2005年6月以后所入藏的家谱都未能及时收入《中国家谱总目》及本书中。同时由于篇幅限制,即使已入本书之氏族,其迁徙源流也多限于200字以内。因此凡未入本书,或已入但内容有误、不完备者,请速与本馆联系,以便补充修改。本馆地址:长沙市韶山北路169号,电话:0731-4174006。

    凡欲购《湖南氏族源流》一书者,请与湖南图书馆历史文献部联系。

% ^) _' P+ B6 P! I7 t& x+ I
/ z- Q3 [) P, ^

(7)

% o' c/ R/ K+ _" w2 ]: l
! o5 e  e3 u: o/ m6 J6 D) N

以上(7)修改为:

据说三不斋主可是真正的名人,湖南图书馆的专家,《湖南氏族源流》就是其著作。

经过检索可知:三不斋主的实名是寻霖,毕业于武汉大学,曾在湖南图书馆家谱收藏中心(湖南长沙410011)工作,湖南图书馆副研究馆员。主编《湖南氏族源流》《湖南少数民族家谱的特征》是他发表在期刊《图书馆2006年第5期(P4951上的一篇文章(2006年2月来稿)。

三不斋主撰写《湖南少数民族家谱的特征》时(2006年2月前),《中国家谱总目》(2008年12月)未出版发行。湖南图书馆也是《中国家谱总目》编写单位之一;在编写总目之后,又编写了《湖南氏族源流》一书。其中姚姓部分,谁是编者,因未读《湖南氏族源流》一书,则不得而知。该书是这样描述新晃姚氏及其族谱的:

新晃姚氏

谱尊河南鼻祖云公,汉侍郎,为一世,居河南陕州硖石。二十五世尚忠徙江西瑞州新昌县,至四十二世,良删(一字珊),行三,始居江西瑞州新昌灵源,继迁南昌府丰城县滥泥湾,明永乐14年(1416)奉旨辰州卫,删公偕兄长能、德二公应诏来楚,卜居沅陵一都灰窑长坪。删公宣德8年(1433)复迁沅州岩子坪;能公析沅陵四都罗衣溪千龙坪,旋迁浦市江东沙堆角;德公仍居长坪。删裔四十六世文献,字君赞,明时迁晃县之伞寨,子再聘、再榜、再麟、再行,衍至七世有兄弟十二,分居于脚寨、沙坪寨、石柳坡、颜家寨、地东寨、蒲寨、丈溪、旧惆、扶罗寨、田家寨、禾滩等地。该族今为侗族。谱牒一修于河南陕州硖石,二修于江西瑞昌灵源,三修于湖南辰州浦市,乾隆末晃州四修,道光29年(1849)五修,光绪12年(1886)六修,1944年又修。原派:再正通光昌胜秀。(七字循环使用)新派:绍祖本源茂,敦伦瑞应长,彤廷隆选建,英哲定联芳。

我认为,可以将其中创修谱过程“谱牒一修于河南陕州硖石,二修于……,光绪12年(1886)六修,1944年又修”,视为是对三不斋主的“1944年首修”说法的修正。我敢于指出三不斋主的不是,有赖于《中国家谱总目》对湖南新晃姚氏族谱的报道;反过来说,三不斋主有这种错误,是那是未有总目可读。这是不是《中国家谱总目》的一个效用?

+ w0 G7 J0 y$ [' i% Y- ~

作者: 姚闻闻    时间: 2012-10-27 23:18
《湖南氏族源流》还是初稿时寻霖先生就与我通过话,那时这部书不叫此名,出版后才叫现名。
作者: 姚闻闻    时间: 2012-10-27 23:28
本帖最后由 姚闻闻 于 2012-10-27 23:33 编辑 # l8 _! k4 B# e) E; E# N
/ Q- ?5 f; _- C5 f
  A- r9 T, X( s% s/ A
这是我藏之书
作者: 姚闻闻    时间: 2012-10-27 23:30
本帖最后由 姚闻闻 于 2012-10-27 23:36 编辑 5 v6 t5 ~8 [$ x, e& g0 G8 ^

: r( r$ L6 b3 H' R
& {) B7 x& O- P3 W这是扉页所列主编:寻霖
( P" k1 v; ]. J7 h, d  x, d他是学者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10-28 17:14
我的《三公之后族谱知多少?》帖是分段发表,断断续续发表,为方便阅读,编个目录:: X5 t" D5 J9 A. X! O  f& @
      文(1),P1-1#+ `1 a: T5 t, d2 z5 P+ l
            (2),P1-2#& [8 D; b! y3 F& l% a7 _+ I  p" y
            (3),P2-19#- ?7 D% D5 e9 t7 i% n
            (4),待续4 x! U. {% A( W: a0 i) `
            (5),待续, w" X" ]- j: r0 L1 H3 D
            (6),P3-30#4 T* G1 f* c0 M$ @! h! G% v; S
. e( J* V6 W3 M7 ?9 A. W% U
      我发此帖的另一个目的,是请三公后宗亲,像四川姚波一样,晒晒自己手头的或你知道的族谱,这些族谱都是《中国家谱总目》“漏收”的。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28 17:55
我的《三公之后族谱知多少?》帖是分段发表,断断续续发表,为方便阅读,编个目录:$ ~  D( `8 z# R2 \; W
      文(1),P1-1# ...
" P1 Z- \- d( Z" w# lpszyyao 发表于 2012-10-28 17:14
8 N/ R1 c- f. f0 L  v7 L  n

* H6 F  N: k& y* E) Q
$ F$ S7 B3 n6 f2 J& s! s    过两年吧,把这次同修总谱送一本去.这次花了心血.但也难统计完.已经花了六年了.计划是国图馆一套.江西祖源地一套.这是我了解到的.谢谢钟尧老.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10-28 22:25
回复 34# pszyyao
" u+ n1 x, p+ `) ^$ n+ x# n7 h
" N+ `/ J. r, f; w# w$ h7 c- X9 N
# C7 [6 F7 w4 r2 T/ {   

所谓大视野是指应将姚良珊及其后代放在姚良能、姚良德、姚良珊3位一家族、即三公系统中加以考虑和考察。

姚良珊3兄弟是汉族、不是侗族,姚良珊的后代姚文献(字君赞)是侗族吗?

姚文献生于正统五年(公元1440),原居沅州(今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后避兵乱卜居晃州伞寨(新晃侗族自治县扶罗镇伞寨村)。族谱和民间传说(侗族歌谣《侗歌十二月》)都有姚文献、吴世万和杨天应3异姓兄弟,一道开发了伞寨村一带之说:

“唯有姚世泰之子姚文献,素与吴世万相契。万曾对献公献计及于子孙长远之谋,有将来人稠地窄之虑。文献云:吾亦虑及此事久矣!闻之沿溪而上,百里余,有深山荒野,尚未开辟,有缘得此,乃久远之图。二人决行,忽值杨天应前来,亦欲卜宅,因三人同行,跋践渴极,绝无泉水。杨将竹杆插地,清泉顿涌,喜出望外。姚、吴私语:今日雾开泉涌,莫非天应斯人,乃与结盟兄弟如何?于是三人结为异性兄弟,并规定三姓后代不通婚姻。及至伞寨,过河有鱼履起。公云:美哉!鱼者余也,子孙有余,富贵有余,字异音同,想此即象惟鱼矣, 惟矣之吉兆也。三人鼓掌大笑,于是选择此地居住。三人拟定以姚、杨、吴原字派合并,重新定派为:‘再正通光昌胜秀’,循环使用。”

另一方面,在姚、吴、杨结拜为异姓兄弟和使用“再政通光昌胜秀”(注: 应是“再正通光昌胜秀”)为派字之前,三公之后同修了族谱,姚文献的父辈(其父四十五世姚世泰)“世”字辈已定了三公之后同用的派字:

世文思志子,天永必通惟,正大賢明啟,榮華復(良宗)。

后来,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修宗祠时又续定了以下20字字派:

绍祖本源茂,敦伦景象昌,国朝隆上选,英秀定联芳。

直到现在,吴、杨二姓仍旧沿用这辈字,姚文献的后代曾用过“再正通光昌胜秀”,后来便不再用,又用回三公之后共同约定的派字,故新晃姚氏历代用过的辈字顺序或情况是:

(世文)再正通光昌胜秀,再正通光昌胜秀,华复(良宗),绍祖本源茂,敦伦景象昌,国朝隆尚选,英秀定联芳”(姚文献,四十六世文字辈;其父四十五世世字)

新晃侗族姚氏,确实有三不斋主所说的以“再政通光昌胜秀”七字为派循环使用的典型的少数民族特征。”却也有不是少数民族特征的汉族特征。对吧?

新晃侗族姚氏,还不止派字使用“既有少数民族特征又有汉族特征”,另一事实是,姚文献在新晃的后代,是什么时候成为侗族的?

3 F  f* n1 |- E. O& U
2 F) r  L4 O. F9 s2 c* U( G8 Q8 D) ~

(4)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28 22:40
前面是的.至于什么时候成为侗族.要由当地人才知道.我无法.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10-29 15:30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10-29 15:56 编辑 8 k; w: V1 f2 R1 o, h* s: }

) T- r: I5 |6 ~% C( K% _6 b. E' K) n: K回复 36# pszyyao 7 ]# c0 M8 i, i: q5 X5 Z* x

不知道明代时吴世万和杨天应是不是侗族,但我认为:文献是今新晃侗族姚氏始迁祖,但他本人却应是汉族,不会是侗族。说实在话,那时或者根本不存在要认汉族或侗族这回事,或者当时是以汉族为自豪或骄傲的事。

你看是不是挺有趣的?老大姚良能的后代,四川蓬安姚氏(包括姚波和台湾姚丕舜)是汉族,在湘西的姚祖军是侗族;老三姚良珊的后代,更具体更准确地讲,同是姚良珊-文献的后代,在湖南新晃的是侗族,而入川的则是汉族,网名彩云之南的云南昭通姚良文是汉族;在湖北恩施的姚双全(又名姚源贵)是土家族,不知道恩施的姚源盛,还有祖籍恩施来凤县的台湾人姚植,是汉族还是哪一少数民族呢?

姚植,姚植,原籍湖北来凤大河镇,良珊公后二十二世,现住台湾花莲市;去台已60年左右,1990年回乡省亲,“于民国八十三年(公元1994)甲戊暮秋”修来凤姚氏族谱。与姚云翔等合资印《来凤姚氏族谱》(大孝堂梓印),以“姚云翔姚瑜 姚璋同赠”的名义送来凤姚氏每户。姚植在这次修谱中还续定了240字的辈字。

三公之后或姚良珊-文献的后代,在大陆属不同民族,与人为的民族规定和政策有关,一家人,父子、兄弟分属不同民族也不足为奇,内中有利益和利害。

. {. X) {: y2 w+ q7 k" O
   三不斋主知道姚良珊-文献的后代有这样多民族?知道他们的民族演变吗?
: S. }( S8 N# p7 s, i
5 X4 d$ J' a/ @0 p: J# E, c. \0 T' K: H9 i! K$ T4 N

  o. ^# K+ `) y8 ~: j4 r9 K: E' V' e    (5)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29 15:35
回复 38# pszyyao
) p; ^3 A( g; v) h! f
7 ?2 z8 C/ M" W3 Z1 {7 N! F- G+ d% q: {; U* x( G
    姚祖军是良能公后裔.特更正.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10-29 15:57
回复  pszyyao
1 Y0 V% ?% p9 a; a' f% O; U7 s3 B  R5 q4 I. @" W; z
" C& z4 t3 ~) Q5 p: }) S
    姚祖军是良能公后裔.特更正.
& f; s9 B& |$ J) ~1156824942 发表于 2012-10-29 15:35

( z2 T% \2 s) \) }. ^2 B. {* q' L1 s3 @. P, s+ E

4 r% A# y- S3 c9 @! T    谢谢你的纠正。楼上已更正。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29 16:05
谢谢你的纠正。楼上已更正。7 ?4 q  \" N2 [. [* U0 L
pszyyao 发表于 2012-10-29 15:57

1 v/ G+ i( v  K3 `
1 R& N& r  O9 n# P8 V8 D4 M: O/ g2 r! S& F5 a
    贵州和广西的又是另一名族.而且禁忌也多.民族已经不能作为判断一支世系源流.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10-29 16:47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10-29 16:48 编辑 , q6 M# C+ K; Z# @$ c. ?

" E$ s0 @# \, `4 ^回复 29# 姚克保
7 `0 G, p$ A7 e* n5 s2 E  H1 E" H  G- Z+ T  n+ A: r2 ^' b' }- V
  C) T0 j" A. t' E+ Z  \; }
   

以上,我对三不斋主关于新晃侗族姚氏及其族谱的的反评论,主要是:

( `* f5 C4 S, e& l8 {( }
他评论
新晃侗族姚氏攀附中原华胄,伪造始迁源流”,欠事实、欠分析,不能令人信服。


) d% z4 l5 W& Z$ ]他评论
新晃侗族姚氏族谱首修年代较晚,是1944年首修。这个评论与事实不符,新晃侗族姚氏首修时间,或者远早于清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


+ a& s( G( }" g: k7 P他评论
新晃侗族姚氏使用“再政通光昌胜秀”七字为派循环使用具典型的少数民族特征”。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至于他评论新晃侗族姚氏族谱“体例较为简略”,“1944年新晃《姚氏族谱》世系前仅冠序二篇、传赞一篇。”我无话可说,因为从姚网读到三公后的族谱,只是零散的谱页,从《中国家谱总目》也只是4部三公后族谱的题录或文摘式报道,故不敢妄加评论。

重庆姚闻闻宗亲认为“清一代的三公谱,对此文的驳论尤显无力,不敢认同。以正史为参照物,看看谱内的矛盾文字,就知事实。不敢多言,不便多言。”江西南垣姚克保宗亲赞同闻闻的看法,说“姚闻闻在和我思考着同一个问题”。

! u2 K* o& f- I- F# m
我早已指出某些三公谱世系源流有点乱,这是另一问题。三不斋主不是评论新晃侗族姚氏族谱的矛盾或乱,我也只是根据三公后谱指出三不斋主评论的不是而已。8 |. s0 M; f; e1 `2 M2 ?* A) [
7 G% E( A' f" M" `/ s

- D4 o& `) Y$ O/ H& u
. t; u) s% |. [/ K
/ z: ]- t) @0 g; w. J; [( _

" }: w8 |6 T9 N6 c
3 }; @! I% N3 l' A

9 Y3 a0 E+ S5 g; |& Y" I6 `+ S9 T
" k* Z' O3 l5 S: U$ ^, t
(6)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10-29 20:39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10-29 21:47 编辑 , _; l/ K: ~3 j/ _6 B9 {6 Q
4 Y' C0 C. E7 w% ?- u1 @
据说三不斋主可是真正的名人,湖南图书馆的专家,《湖南氏族源流》就是其著作。5 m+ u, @! J( m3 C7 x2 h- d& T6 ~
      经过检索可知:三不斋主的实名是寻霖,毕业于武汉大学,曾在湖南图书馆家谱收藏中心(湖南长沙410011)工作,湖南图书馆副研究馆员。主编《湖南氏族源流》。《湖南少数民族家谱的特征》是他发表在期刊《图书馆》2006年第5期(P49~51)上的一篇文章(2006年2月来稿)。
# g( o1 Q8 c: }0 f! Q      三不斋主撰写《湖南少数民族家谱的特征》时(2006年2月前),《中国家谱总目》(2008年12月)未出版发行。湖南图书馆也是《中国家谱总目》编写单位之一;在编写总目之后,又编写了《湖南氏族源流》一书。其中姚姓部分,谁是编者,因未读《湖南氏族源流》一书,则不得而知。该书是这样描述新晃姚氏及其族谱的:
* ]9 @& K; X0 e1 _9 A% b" e
( i0 M% S6 x5 a- K2 [新晃姚氏, h: N5 q- r0 k* g% R4 R( d
谱尊河南鼻祖云公,汉侍郎,为一世,居河南陕州硖石。二十五世尚忠徙江西瑞州新昌县,至四十二世,良删(一字珊),行三,始居江西瑞州新昌灵源,继迁南昌府丰城县滥泥湾,明永乐14年(1416)奉旨辰州卫,删公偕兄长能、德二公应诏来楚,卜居沅陵一都灰窑长坪。删公宣德8年(1433)复迁沅州岩子坪;能公析沅陵四都罗衣溪千龙坪,旋迁浦市江东沙堆角;德公仍居长坪。删裔四十六世文献,字君赞,明时迁晃县之伞寨,子再聘、再榜、再麟、再行,衍至七世有兄弟十二,分居于脚寨、沙坪寨、石柳坡、颜家寨、地东寨、蒲寨、丈溪、旧惆、扶罗寨、田家寨、禾滩等地。该族今为侗族。谱牒一修于河南陕州硖石,二修于江西瑞昌灵源,三修于湖南辰州浦市,乾隆末晃州四修,道光29年(1849)五修,光绪12年(1886)六修,1944年又修。原派:再正通光昌胜秀。(七字循环使用)新派:绍祖本源茂,敦伦瑞应长,彤廷隆选建,英哲定联芳。( I( O: h/ E' V8 b
4 |4 G' _) \" S5 T/ }  K
       我认为,可以将其中创修谱过程“谱牒一修于河南陕州硖石,二修于……,光绪12年(1886)六修,1944年又修”,视为是对三不斋主的“1944年首修”说法的修正。我敢于指出三不斋主的不是,有赖于《中国家谱总目》对湖南新晃姚氏族谱的报道;反过来说,三不斋主有这种错误,是那时未有总目可读。这是不是《中国家谱总目》的一个效用?
8 O( L: x9 `2 @2 A5 M+ p
* a& p& C4 x% k8 w2 z
( B) a7 _; g( m/ Q% ^. T(7)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29 21:23
这是浦市江东的字派.所有的后裔以它为准.或略作修改以便区分.后二十字是1986年续.由于外迁.我们从復辈后另续.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10-29 21:46
上列浦市江东的字派,你们蓬安姚氏只用前一部分,从“荣华復”辈后;还有哪些三公后另续?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29 21:55
本帖最后由 1156824942 于 2012-10-29 22:14 编辑 8 _5 X8 K% V) L- k0 Q/ J
上列浦市江东的字派,你们蓬安姚氏只用前一部分,从“荣华復”辈后;还有哪些三公后另续?$ w$ V* C6 a. s* b6 j2 a
pszyyao 发表于 2012-10-29 21:46

6 X4 U) E. W( R8 |: _* d& [" H1 q, H. Z; L

7 K1 B: T/ k- }5 H' p& G( f/ v    因为我们康熙36年已经填川了.后面所续我们不知道了.贵州的后面二十字也不一样.因我重装系统.很多不重要的东西没有备份没了.过后问问告诉你.还有贵州一支不知道祖源地是续的什么字派又从世文思.........这里从头又来.我具体的也不太清楚.我所见到的不下十支系分散后自续.$ B" u* t; [1 V; c. M& f7 E
http://www.yaogens.cn/bbs/viewthread.php?tid=28&extra=page%3D1这是四川青川县良德公后裔.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10-29 22:01
回复 33# 姚闻闻 7 A. V9 d8 |4 G& K- X

1 L2 C1 r6 f" k& y* A$ D9 u! L) ^
9 S  {* D9 L- c9 t3 \( _2 k+ a2 ?    此书网络版是2006年10月,纸质印刷版出版时间是什么时候?
. X! n' @/ T( ?0 Y$ K/ _$ q5 j   我给你的专帖看到了吗?
作者: 姚克保    时间: 2012-10-30 10:30
钟尧老:我赞成你的看法,最少没有相反的观点,但我说的和姚闻闻思考的一样是指我们在思考着另一方面的事。当然姚闻闻是不是和我思考的一样,我也只是猜测。也许他思考的更深懊哟。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30 15:26
一壺茶一杯酒,笑談千年往事.
" y2 F7 p/ S' ~; [3 Y" v一個姓一部史,回眸百代傳奇.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30 21:19
回复 44# 1156824942 ) P2 M% p% ?) }; M
2 k4 ~0 ^& D2 ]3 n
( ^" w$ y" [/ g$ r
    绍祖本源茂,敦倫瑞应长。彤廷隆选建,英哲定联芳。纯德承范典,佑铭继書香。东亚列燕翼,春秋庆凡祥。贵州三穗县良珊公后自续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10-31 06:34
回复 50# 1156824942
: V5 L. `% W- A9 B" a( w) p6 o0 t, R) S4 Z; W, a
0 ?) V) Z# b/ V# X$ h2 _7 s" ^- k- z
   

湖南图书馆《湖南氏族源流》这样介绍麻阳姚氏:

麻阳姚氏

先世明成化年间由江西徙湖南桃源,旋迁沅州晃县等地。明末,八世现楚公由沅州岩子坪迁居麻阳白泥田(今谭家寨姚家),十四世孙荣武由姚家移凤凰枫木湾,继迁麻阳也乔坪(野鸡坪)。十六世孙于清咸丰年间由芷江扎牛坪姚湾坪徙麻阳之西冲湾。派语:思维世志子,天永必通淮,正大贤文启,荣华复照忠。(原派只取至"复")续派:绍祖炳元茂,敦伦岁应昌,国朝隆上选,英秀定联方。

我看这支麻阳姚氏应是良珊-文献公之后。他们稍改变了约定的辈字吗?他们有没有自续族谱?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31 09:02
回复  1156824942 ; v8 m! V1 k! g4 V# q8 a0 O4 j

# C, l/ u0 n' k1 @& R1 ^1 s
1 ~* P; q6 h! ^3 s    湖南图书馆《湖南氏族源流》这样介绍麻阳姚氏: 麻阳姚氏先世明成化年间由江西 ...9 B/ W- V9 c3 k9 b
pszyyao 发表于 2012-10-31 06:34

" {% @5 ?, t) Z! Y+ g" E1 Z9 j
4 @8 y+ @! w2 p# ?1 u) }0 g
' C7 {' Z- E8 d+ ?7 e4 c' E) w( ?4 U    这支系可能不是文献公后.用的老派.是另二房.这里的都互相有其它二公后.具体要查源流才清楚.我问问再说.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31 09:03
本帖最后由 1156824942 于 2012-10-31 14:12 编辑 / s0 \4 P* |$ P; V
回复  1156824942 : t0 @8 ?  t" X
6 m9 _8 W2 |! Q$ l+ J; D! U. I* ?

: P5 p7 n9 V( D6 I& D    湖南图书馆《湖南氏族源流》这样介绍麻阳姚氏: 麻阳姚氏先世明成化年间由江西 ...
# F& Q, Z: U- _: O: ~' epszyyao 发表于 2012-10-31 06:34

9 r- Z, h0 Z6 u; A! g
& N- o; y; @$ R! `/ S: @' Z8 E8 E5 l
    这支系可能不是文献公后.用的老派.是另二房.这里的都互相有其它二公后.具体要查源流才清楚.我问问再说.
8 f: k% O: w1 q- d他的字派开始应不是这样.如属实就不应该是同支系.怎么也不应把下面字派弄到前面来.教授你查看一下有写对不.或者是图书馆就已弄错了.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10-31 21:21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10-31 22:57 编辑 . U4 e* v5 P% z

5 i% N6 u/ t" x5 {回复 43# pszyyao
6 ~* {# x8 r" o/ T6 I1 f' c; A1 E! h. \& G3 t" c) D  O

前面,从《中国家谱总目》报道三公后族谱说起,讨论了三不斋主评论三公后族谱的是非,说明《中国家谱总目》的一个作用。这只是一个引子,下面直接回到标题来——“三公后族谱”,“知多少”。

《中国家谱总目》收录的四川地区的三公后族谱是:

260-0222[四川蓬安]姚氏族谱
. h- i/ S# m% q* `& P% I姚丕舜纂修。

1998年台湾铅印本,一册,平装。书名据封面题。

始祖良能,行一,明代人。始迁祖正义,清康熙三十六由湖南芷江县徙居四川蓬安石孔乡吊岩沟。

上图, d7 u' {. p6 j5 Y
宣汉县档案馆奉正明

此谱纂修者姚丕舜是台湾人。蓬安姚波认为:“我们的姚丕舜撰写的那本,三公以上的世系是姚德高老先生的(世系),已无实用价值。”

早于《中国家谱总目》出版的《中国家谱综合目录》,收录了湖南新晃姚氏族谱:

5809【湖南新晃】姚氏六修族谱□□卷 , L4 q9 [( Q1 X1 r1 |' b- c- @% U
      (清)姚登高  姚廷藻等纂  姚绍锡姚祖清等纂。

    清光绪十二年(1886)永州邹汉廷刻本

       湖南图(存卷首)

5810【湖南新晃】姚氏合修族谱□□卷
5 l+ P' [+ |0 y       姚源浦  姚绍扬等纂修。

    民国三十三年(1944)昭隆刻本

       湖南图(存卷1)

上述《中国家谱综合目录》5809和5810分别是上列的《中国家谱总目》260-02011和260-02011,都是湖南图书馆馆藏的。三不斋主发表《特征》一文时,正好在湖南图书馆家谱收藏中心工作。假如他翻阅了《中国家谱综合目录》,或阅读过5809姚氏六修族谱,可能就不会有“1944年首修”之说。专家也有难处呀,稍不留神,也会说错话。

我注意到260-02012的“书名题帝宙谱牒”。我想,帝宙谱牒”可能是帝胄谱牒”之讹。我们姚姓的老祖宗是三皇五帝之一的舜帝,有些人因此自诩帝王之后,所谓帝胄”也,“宙”与“胄”同音(zhóu)。1944年还称帝宙谱牒”,有点不开化:远古氏族社会的三皇五帝,并不是后来的皇帝!不过,是那时山沟里人说的,可理解;今日在省城的大学文科年轻教授也还是这样认为哩!

+ \( a- G+ _# W" n( \

: U. i* e9 u# k, d" s/ Y2 p' v( R1 y
$ X5 R( ~& m* N2 C% y, ?, y
0 w1 o% O2 V" `  T/ g* t2 q, T' N) {+ i  S& J$ O3 R
(8)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11-1 12:53
回复 54# pszyyao
4 u  _% Z% z3 Q4 a1 c+ S  L( {4 N7 v$ p

1 T' R1 a, L: i   

三公到湖南已有四、五百年,后代已分布于湘、鄂、川、渝、黔、滇、桂省,有一群热心宗族历史文化和活跃于姚网上的中青年,他们披露或展示的三公后族谱,远远不只4部,应当是4的n倍。例如,四川蓬安姚波已晒了3部:

⑴四川蓬安柳滩乡安乐寺:姚氏家谱9 p% m* L$ z8 p- q
清咸丰二年.3 E  S3 k. T4 G# r' _! ~8 |" s8 Q
撰修人;姚华榜
. V) t; v$ v/ l) m
主修人:姚华榜  w. c; V, [) l; H2 V6 K9 K$ R
世系起源:姚良能2 g& a6 e5 g. d+ A5 i7 R! _
始迁祖:姚正仁.姚正义.姚正理[康熙36年迁]
+ t, B2 V5 P: g. L- ?( f5 B续字派,先恩開玉兆,德後守邦基,鳳會英才現,春廷國學知
.
. m9 i; l  K8 E; U5 a8 M/ A* K
8 a; r' V. |- r9 l

⑵四川蓬安石孔乡吊岩沟.姚氏族谱
) F+ @9 E' J# g$ l" ~4 s' F撰修人:姚丕舜
' _# V3 m7 ?0 O) O主编人:姚恩鸿
" ^6 Z/ W6 {. |$ `  n2 O, E1 ?一九九七年9 {: s6 P; W7 [  {9 R1 X: B
始迁祖:姚正仁,姚正义,姚正理,[康熙36年迁]
8 h" S" |( s$ f: P! W  |, Q字派:世文思志子,天永必通惟,正大賢明啟,榮華復顯丕,先恩開玉兆,德後守邦基,鳳會英才現,春廷國學知
9 z' y, Q& D4 \' d& Y+ T! J
; F& v) k8 U% O; l# G8 s* M) y

⑶四川蓬安柳滩乡安乐寺[舜帝始谱]. ]7 D) L* Q- I4 W1 s5 A: n
主修人:姚丕光
. u4 S/ ?+ ^# V( v
撰修人:姚丕光: R! [9 E" d% ^; s
始迁祖:姚正仁.姚正义.姚正理.' ~5 C+ F3 B; m& B# e0 K$ d1 Q4 L
舜帝起源
6 A7 D0 L3 V" Q5 `9 p) u/ k
一九九四年
$ g" P& @$ ~; d1 K" x, q字派:世文思志子,天永必通惟,正大賢明啟,榮華復顯丕,先恩開玉兆,德後守邦基,鳳會英才現,春廷國學知

此外,还有下列线索,期望进一步晒出来:

⑷姚元周提供:宣汉县有良能﹑良德﹑良珊三公后裔。其字派是:

世恩文志子,天永必通淮,正大贤明啟,荣华复艮宗;0 ~4 V% {  u# }3 ^
乾隆五十六年修宗祠议定新派二十字:

绍祖本源茂,登伦景潚昌,国朝龙尚選,英修定联芳

以上字派是我从宣汉交来的族谱中(手写本)看到的,我也发现有几个字与你的字派不相符,是不是写错了,等下次与持谱的姚光荣见面后询问了再说。

⑸岳池姚姓
: C3 m4 A4 r& }) V7 v9 q9 n始迁祖姚福寿,清康熙三十三年从湖南芷阳迁至四川岳州县镇。有姚天知编纂《(岳州)县镇姚氏族谱》存世。

⑹光绪丙戍年重修谱书,由赏戴花翎知州署广元县事安县知县桐城宗人姚廷章,改为四十字:

良尚伯万邦,益应啟明学,家正承宗興,世代光中国,

龙廷秋桂茂,凤林春兰芳,源长泽自远,德盛永立朝。

⑺姚祖军有湖南会同谱

⑻姚桂湘提供:湘西永顺县姚氏有族谱。

⑼湖南图书馆《湖南氏族源流》这样介绍麻阳姚氏:

麻阳姚氏; D% a! G7 h2 I
先世明成化年间由江西徙湖南桃源,旋迁沅州晃县等地。明末,八世现楚公由沅州岩子坪迁居麻阳白泥田(今谭家寨姚家),十四世孙荣武由姚家移凤凰枫木湾,继迁麻阳也乔坪(野鸡坪)。十六世孙于清咸丰年间由芷江扎牛坪姚湾坪徙麻阳之西冲湾。派语:思维世志子,天永必通淮,正大贤文启,荣华复照忠。(原派只取至"复")续派:绍祖炳元茂,敦伦岁应昌,国朝隆上选,英秀定联方。

这支麻阳姚氏应是否有族谱?

姚文程提供:《姚氏族谱
% D8 k7 _1 m* s9 H. B大孝堂》,
光绪辛卯岁大孝堂续修。已上传《姚氏族谱》80张图片。嘉庆年间志远公因得茂公旧谱而修于天柱军三排之小沟溪。

姚文程(又名姚文成),居住湖北恩施,QQ519971723,http://www.yaogens.cn/home/20966

湖北恩施咸丰县姚双全有族谱。

姚源贵,字双全,源字派,舜系138世,良珊公25世。住湖北省恩施州,QQ470242959。字派:良宗千世文,再正通光昌胜秀,再正通光昌胜秀,华复,绍祖本源茂,敦伦瑞应长,彤廷隆选建,英哲定联芳。现居联系。

湖北恩施咸丰县姚源盛有族谱,在姚网发了“湖北来凤姚氏族谱(手抄本)”、“来凤姚氏新族谱”等帖

姚源盛,良珊公后,QQ854928815。

姚植续修《来凤姚氏族谱》(大孝堂梓印)

姚植,原籍湖北来凤大河镇,良珊公后二十二世,现住台湾花莲市

恩施市来凤大河镇茶园姚氏有《诚意簿》,记载姚氏来凤始祖姚光凤(1674-1744),系大清国湖南沅州府芷江县永正里旧周人氏,先迁贵州思州府玉屏县龙鳌里马田,后于公元1715-1744年间迁湖北施南府来凤县聚伦乡悌恭里大茶园居住。

恩施市来凤县官田坝姚氏可能有族谱

姚源昌已修三公后族谱

姚源昌,一百三十八世,正荣公派下。住贵州省三穗县安居工程B栋一单元二楼。

贵州天柱姚□□有族谱。

⒅姚良文有云南永善谱

陕西良能公后有清咸丰二年谱。

这就是我所知的三公后族谱线索或信息,几乎都是《中国家谱总目》未收录的。如果能集汇三公后族谱,既可补《中国家谱总目》的不足,也有利三公后昆研究、修改和续修族谱,大善举也。

这篇文章,由三公后宗亲来写更为合适,错误肯定很多,欢迎抛砖和斧正。

(9-完,2012-11-01)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1-1 13:16
回复 55# pszyyao
8 ^% B/ g% a) d" F9 Y. q# R2 d
  }/ N6 q7 E- |2 q$ h! [: v' ?+ o% g( K* c9 D) y! s# R
    湖北来凤姚文程不是三公后裔.他是三公以上文龙公左右就分开.这里更正一下.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11-1 14:05
回复 56# 1156824942
2 m6 S/ X9 }9 @) Q3 R
- Q! G7 J+ A% b/ S8 ?8 k5 E
- |# |8 q! k7 k, g* Q    已读你的更正。 过一段时间,修改此文。
作者: 彩云之南(姚良文)    时间: 2012-11-2 15:32
             敬佩钟尧老宗亲对姚姓谱谍文化耐心细致的研究精神!:handshake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1-2 15:37
湖南芷江县就是从麻阳[清朝1739年]分出来的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11-2 21:36
敬佩钟尧老宗亲对姚姓谱谍文化耐心细致的研究精神!0 g0 y' X6 c9 `
彩云之南 发表于 2012-11-2 15:32
! Z% N( x. ^5 j$ ~; l
/ v- v# y& f2 A' g

4 U5 j: F( d# }: [# W3 Y( Q- q    我确是花费精力撰写此文的,我的要求是:7 c  p* |, M" e0 D* r+ N1 o, a! {3 d
    1、请你和其他三公后宗亲对此文批评和纠正可能存在的错误。8 c7 _) [% y9 ~: y% {9 N
         谢谢四川蓬安姚波的更正和补充。8 d' q5 w1 f- h6 z; R3 P1 Y
        经过一段时间,听取批评意见后,再修改。' E1 P( q9 M/ e1 ^  }
    2、请你和其他三公后宗亲晒未被《中国家谱综合目录》和/或《中国家谱总目》收录的族谱。
: W1 f4 o$ X  b( r& P3 k        请将家谱的谱名、责任者(即主编者或主修者)、版本年代、册数等,以及始祖、始迁祖、迁徙路线、历代名人等项内容写出来,能介绍该谱的特色、谱中有价值资料等则更好。
作者: 彩云之南(姚良文)    时间: 2012-11-4 17:32
回复 60# pszyyao
3 ?2 T& E# R/ B) Y5 i/ X2 ^0 R+ q5 d" Z$ P! o
+ p3 M6 q5 k9 \. S3 G
    老族谱历载时间.doc (36 KB, 下载次数: 550)
作者: 彩云之南(姚良文)    时间: 2012-11-4 17:35
回复 61# 彩云之南
$ m9 G" e/ T# W0 B- Z2 u! `5 |3 y) z4 t6 X) M

; v! A' O8 {  P- P; ]0 T* y   

研读云南省永善县老谱历载时间、作者及先祖迁移路线


: ?  F3 l, D% m-----
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青胜乡民胜村  姚良文(彩云之南)

一、康熙庚寅(公元1710年春三月(第2页)

赐进士弟文林即沅陵县事年家眷侍教生吴江沈鲁纯拜序

二、康熙庚寅1710年)春正月年家眷同学弟梅川张佳晨顿首拜撰 (第5页)

三、康熙四十八(公元1709年岁次已丑秋九月望日愚兄贤荐滨陶氏书於读书之葡圆原序(第7页)

四、锦江姚一龙撰并录世系(第9页)

万历四十二年甲寅(公元1614年)岁春二月清明前二日

锦江姚一龙云从氏撰并录世系“龙虎清泰”宗派。

五、已丑之秋信莽甫题(第12页);(12--27页所载姚崇、姚察、姚思廉、姚勉等30余人

历史录   秋初已丑信莽姚   黄次元氏著

六、康熙甲午 公元 1714年)仲春朔日信芥姚黄次元氏重缮谨(第24页)

资改修谱姓氏

雷登乡语朝选曾祖内姪受业曾祖门墙录(有曾祖文集数卷)

七、锦江世谱眷之一(第27页)

万历甲寅(公元1614)锦江姚一龙云谱甫笔记

康熙丙子(公元 1696年)元孙姚黄次元氏重订

由浦坂逃闽之漳州住孝贤坊下里五代陈尚书之后少仕隋为代王侍读唐兵入城犯关公厉声曰唐公起义兵安王室若寺不得无礼唐王渊义之拜为泸州十八学士与魏微姚察撰梁陈二史宋与公裔孙荣宦居江西新昌土名许家滥泥湾繁衍数世遍及勉号雪波状元及第延对万言与胡中雪刘元高黄梦炎齐名时称为锦江四后以上俱载姓氏改至大明永罗十四年徵各道殷实家卖辰州徽荣公十八代裔弟兄三人同心应诏入辰伯良能仲良德季良珊

八、 姚大江   已传(第42页)

江东世谱             领脚步钱若干
2 t9 `5 q4 p' p: V9 c( x

外衣裳帽子鞋袜靴未算

九、吾家自再字以数之今共错一十三派清理。至昌字该正字胜字该大字归其流派顺流而行(第57页)

以上一十三户分里分甲之时即订有草册一部因其某公之性情若何事迹若何即书於其上亦如八宝磁炉之记后相合符之事自正字以下数派诗书未经难以清察时维丁卯斯文始盛重光史册得一十二人载於册内以为吾族重俾寸楮非源册之所有至今发酉春二月底为西汉二字与人相伤再三请谱丁丑始变即录老册概登於谱尾以俟后贤人之采择贤人

共谅我衷庶几无罪矣夫

姚氏家朝具

洪宗惟世大

朝庆走孟廷

仆辈源云
' f( Y5 ?8 A" O; y+ V7 @
$ Q+ D+ ~8 F; c% t% R
荣华富贵兴        大江

和敬我自有

大清嘉庆三年(公元1797年)岁次戊午小阳月朔二日血姪姚大量   增补(第76页)

叙述

四川岳池养生浦写杨系五服内外甥


作者: 彩云之南(姚良文)    时间: 2012-11-4 17:36
本帖最后由 彩云之南 于 2012-11-4 17:41 编辑
6 h% w( _" w/ i$ V- r% j  b# B) c: F/ V
回复 62# 彩云之南 4 B  l) P, c* T( m
9 P) H5 f$ P( ]
% z1 U; B: A* a- H! v
   

研读云南省永善县老谱历载时间、作者及先祖迁移路线(续)


  r) U6 n& ?( F$ o-----
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青胜乡民胜村  姚良文(彩云之南)

良珊后裔文献(字君赞)之后四子十三孙示意图

阅云南省永善县老谱:据我方老族谱所载,明朝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我先祖姚良能,良德,良珊兄弟三人,由江西新昌府丰城县土名许家滥泥湾迁往湖广辰州府。能公居浦市沙堆角(今辰溪县孝坪镇江东村);良德迁居沅陵一都灰窑长田;良珊居沅州府城西柳寨,三公分住三房列为鼎足之势,以荣祖所传八宝磁炉三分之,各执其一以为符,良能、良德二公所执传至明莫因兵火遗毁,唯珊公一片至今犹藏寝。

我支系珊公之后裔,先祖世泰公西迁湖南沅州府芷江县,我一支又于明末清初迁贵州、继迁四川,再迁云南。

是时户口稠密、岁且荐饥、时当明季、四海鼎沸,祖人避难於湖广沅州芷江县西隆乡三里九甲落业於茶坪寨葛家湾,昌字与正字同辈胜字与大字同正合江西老派。我祖光荣携父於大清康熙乙未年(公元1715年)迁於贵州潼仁府住居七载,又於壬寅年间(公元1722年)重统四川北道顺庆府岳池县东关乡芴角场地名檀木坑猫儿石落业。吾祖昔投扦葬斯地,祖母与父同叔於乾隆辛酉年(公元1741年)搬移滇省副官村(今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城)挣业於康家村,至丙寅年(公元1746年)继迁永善县青胜乡民胜村,小地名红岩、水星坝、小厂新居,杨氏所生四大房“凤贵富华”龙现朝庭至今。


作者: 彩云之南(姚良文)    时间: 2012-11-4 21:45
本帖最后由 彩云之南 于 2012-11-4 21:48 编辑
( j( w# f6 H" D) e% R; [- ~7 t. V, y' E$ [* p( z" T  A6 U
回复 63# 彩云之南 # E5 ]( V# R/ b. p$ t3 J% D
8 }  L7 ^  t9 S+ A  H( R, B) Z

. u, {* p( u, V1 K   

反复研读各地老族谱后,云南永善县姚氏老族谱(手抄本)与湖南、湖北、贵州、四川等地同支系老谱相比有以下特点:

一、相同点:

(一)、字派相同

1、首派:良宗千;

2、龙虎清泰议派:世文思志子、天永必通惟、正大贤明启、荣华复(良宗);

3、文献(字君赞)与吴杨二姓改派:再正通光昌胜秀。

(二)早期迁移时间和过程相同

各地老谱都记载了良能、德、珊三公于明成祖永乐14年(公元1416年)江西迁居湖南。

(三)各地谱中都记载了珊公后第5世孙文献(字君赞)与吴、杨二姓的结盟经过。

(四)谱中所载历史人物及相应的简介一致。

(五)荣祖所传八宝磁炉三分之,各执其一以为符。

二、不同点:

(一)后续字派不一样:湖南、湖北等地老谱和湖南的立派碑上均记载了大清乾隆56年(公元1791年)三公之后合续“绍祖本源茂,敦伦景象昌,国朝隆上选,英秀定联芳”字派。凡在此之前迁出湖南的三公后裔谱中均无此记载,比如:

1、云南永善文献(字君赞)公支系早在大清康熙54年(乙未)公元 1715年就从湖南开始往外迁。

2、四川良能公后裔蓬安一支系前后字派为“世文思志子,天永必通惟,正大賢明啟,榮華復顯丕,先恩開玉兆,德後守邦基,鳳會英才現,春廷國學知,湘怀川闻晓,蓬东源来长,逢仙自让道,遇爵升平斯”。

(二)有同音不同字的个别现象。比如:人名中的“珊”与“删”、字派中的“惟”与“维”。这些都是因年代久远,续谱时执笔人不同、口传下笔有误等客观原因所致?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3-3-19 13:42
回复 62# 彩云之南(姚良文) 5 y% \5 i  c" ]1 e- a
2 {1 m' t, f1 s/ [! y) }
, c# F0 _) f& d) n
    62#多数读不懂。是原文照录吗?
& i/ N2 u! f  i, F+ _    例如:
  U$ Q. h7 [! G  v% s. |( W

七、锦江世谱眷之一(第27页)

万历甲寅(公元1614)锦江姚一龙云谱甫笔记

康熙丙子(公元 1696年)元孙姚黄次元氏重订

锦江世谱眷之一(第27页)——锦江世谱卷之一?什么的“27页”?

下一段话是谁写的?为什么要写这段话?这段话有多处错误。试断句:

浦坂逃闽之漳州,住孝贤坊下里。五代陈尚书之后,少仕隋,为代王侍读。唐兵入城犯关,公厉声曰:唐公起义兵安王室,若寺不得无礼。唐王渊义之,拜为泸州十八学士。与魏微姚察撰梁陈二史。(注:以上是写姚思廉。有错)宋与公裔孙荣,宦居江西新昌土名许家滥泥湾。繁衍数世,遍及(注:疑此处有缺漏)勉号雪波,状元及第,延对万言。与胡中雪、刘元高、黄梦炎齐名,时称为锦江四后。以上俱载姓氏。改至大明永罗十四年,徵各道殷实家卖辰州。徽荣公十八代裔弟兄三人,同心应诏入辰,伯良能仲良德季良珊。


作者: 彩云之南(姚良文)    时间: 2013-3-19 19:01
回复 65# pszyyao 2 S; H: d$ [* L1 |

& g9 d7 m0 S) {- O
+ W3 A) T3 ?! a( f, _    61楼和62楼的贴中多数文字属摘录,例如第27页是指云南永善老族谱第27页,请教授阅原文!云南省永善县老族谱(手抄本)
9 W" A9 `7 r+ j9 Xhttp://www.yaogens.cn/home/space.php?uid=9330&do=album&id=734 i8 I5 Y5 Q4 c9 @" O- ]( d' M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3-3-19 19:17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3-3-19 19:25 编辑
8 A9 y# R& X, ?1 n: z* g  ?1 k
. v* l* [* ~6 \6 G4 F, X1 t6 l读66#的旧谱页,明万历甲寅(公元1614年)锦江云谱甫就认姚思廉为始祖了。我在65#指出的错误,三两处是你的错别字,其他是你的先祖姚一龙云谱甫或清康熙丙子(公元 1696年)姚黄次元氏的错了。. M5 p# v5 {$ R- R. q; W& b
     注意其他三公后的族谱,明代时是不是也认姚思廉为始祖。这是值得关注的情况。2 b) X. M  }) E. V
     姚勉说鼻祖思廉公,姚一龙认姚思廉为始祖,则两者是一脉相承。
作者: 彩云之南(姚良文)    时间: 2013-3-19 19:28
感谢指点,有错必纠。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