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右族叙》:家族修谱,重在真实传承,而非攀附名人 [打印本页]

作者: 姚尚明    时间: 2025-6-15 10:33
标题: 《右族叙》:家族修谱,重在真实传承,而非攀附名人

  i/ i/ X3 u2 ?) s2 z
作者:监察御史、直学士 古灵陈襄,来源:中华姚网
白话文翻译:《右族叙》  作者:陈襄
我看那些名门望族,如果连家谱都没有,即便门第再高,也谈不上根基深厚。所以,天下有德行的家族,一定会修撰家谱,传给后人,还会请有名望的学者作序,以激励子孙后代。
我那时刚从谏院退职回乡,见到姚存诚(姚氏族人)能够继承祖德、修撰家谱,心里很高兴,因为我们同乡。后来,因为两家联姻,他诚恳地请我写一篇序,说:
“我的高祖曾任盐铁副使,一生积德行善,从陕西迁到四川东部。到了我曾伯祖姚坦这一代,又迁到宁德穹窿洞。曾祖生了祖父兄弟三人,祖父排行最小,定居此地后又传了三代。如今,我不敢攀附太高远的世系,只从高祖开始,绘制世系图,编纂家谱,记录家族分支传承的脉络。请您为我写一篇序,阐明家族源流。”
于是,我查阅了众多姓氏谱牒和吴兴姚氏的郡望,发现姚氏的始祖其实是舜帝。舜帝生于姚墟,所以名叫“姚重华”。他出身微贱,却因德行和智慧被尧帝重用,三十年后继承帝位。他的后代便以“姚”为姓。可惜,秦朝焚书坑儒,导致世系混乱,难以考证。
如今,根据姚存诚的说法,他的祖先是从陕西分支迁到福建的,那么这一支应当属于唐代名相姚崇(梁国公)的后裔,这是很清楚的。何必舍近求远,非要攀附更早的世系呢?
家族分支虽多,但根源相同。天下姚氏,无论散居何处,都是舜帝的后代。如果非要找一个人来认祖归宗,那就太牵强了。我听说:自古有大德之人,后代必定兴盛。舜帝德行崇高,他的子孙怎么会不兴旺呢?
翻阅历史,姚氏家族人才辈出:
再看姚存诚这一支:
姚存诚真是个贤人!他修撰家谱,梳理九族关系,重视亲情,不忘故旧,让衰落的家族重新振兴,让隐没的荣耀重现光芒。他真正做到了:
时间:宋熙宁三年(1070年)三月初一
( _, @' N/ X  x* W7 P$ ]& K作者:监察御史、直学士 古灵陈襄

& t. g: [0 ~8 I6 h9 m
《右族叙》原文
窃观盛族,谱录无文,虽能高大其门地,而根本不足言焉;故天下之贤者,则必着其家谱,以传后人;复求钜乡鸿儒叙以为兴起者。
余时谏院归,见姚氏存诚,能善继述之功,固喜与之为乡焉,既而因婚姻之好,乃恳为吾言:“某高祖盐铁副使,唯广积阴德,自陕右适居东蜀,至曾伯祖坦,复之宁德穹窿洞,曾祖生我大父、昆、仲三人,大父其季也,择此又三世矣。今亦不敢拔援高远,如自高祖始,树而为图,继纂成录,以叙分析相传之道。请公为某发之。”
吾遂稽诸百家谱系及吴兴郡望,详其所自出之祖,乃帝舜也。帝舜生于姚墟,故谓姚重华,后起侧陋聪明,协帝征庸三十载而陟天子位焉,厥后子孙相继姓姚,奈何列传世家,已经秦火,致世次远迩莫知,璇源错缪之无据。今按存诚云,乃祖自陕右分支来闽,则宗派当系梁国公后,明矣。胡何舍之而弗求哉!
大抵派流虽异,根系本同。若论姚氏,虽析于四方者,莫非有虞氏苗裔也。欲必求其人而宗之,则凿矣。吾闻:自古有大德者,后世必兴者。昔帝舜有则天之德,后之子孙安知其有不兴欤?乃考诸代,有国模、伯真之器量,平与、方与之易书;铎之逸知,衮之英武,詧之六经。恩康之事居,临难不苟;元崇为唐相,政在救时;至于合诗之极玄,嗣宗之德政,与夫卓冠郡伦,声闻表著者,又何可以数计也。始高曾辈,则坦之礼法,晔之文学,祖考以降,绳之济济,若出际明,时则皆为卿、为大夫,为邦家之光耳。况宁邑东蜀二房较于斯尤盛;愈炽愈昌,德厚流光,他日所就,其可量乎!
唏,存诚诚贤,已行礼以叙九族,笃于亲而故旧不遗,使道否而复泰、晦而得明。可谓正体于上,以传其重者也;可谓克绍先烈,以兴祖宗者也。
宋熙宁三祀(1070)桃月朔旦
                              监察御史直学士古灵陈襄述


7 `; X9 B! {* C

WechatIMG3181.jpg (331.2 KB, 下载次数: 28)

WechatIMG3181.jpg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25-6-16 16:13

2 X( ?, e& z! W2 g
( w; @4 v& P6 _4 p( M) T
' ]% Y0 s% T% W& x: o
    监察御史 直学士 古灵 陈襄,右族叙,宋熙宁三年(1070年)三月初一
. J  D$ P6 j' f/ J4 O3 e9 T, L; ~# @" @( Y7 _$ a0 [
《右族叙》全文
   窃观盛族,谱录无文,虽能高大其门地,而根本不足言焉;故天下之贤者,则必着其家谱,以传后人;复求钜乡鸿儒叙以为兴起者。
   余时谏院归,见姚氏存诚,能善继述之功,固喜与之为乡焉,既而因婚姻之好。乃恳为吾言:“某高祖盐铁副使,唯广积阴德,自陕右适居东蜀,至曾伯祖坦,复之宁德穹窿洞,曾祖生我大父昆仲三人,大父其季也,择此又三世矣。今亦不敢拔援高远,如自高祖始,树而为图,继纂成录,以叙分析相传之道。请公为某发之。”
   吾遂稽诸百家谱系及吴兴郡望,详其所自出之祖乃帝舜也。帝舜生于姚墟,故谓姚重华,后起侧陋聪明,协帝征庸,三十载而陟天子位焉,厥后子孙相继姓姚。奈何列传世家已经秦火,致世次远迩莫知,璇源错缪之无据。今按存诚云,乃祖自陕右分支来闽,则宗派当系梁国公后明矣,胡何舍之而弗求哉。大抵派流虽异,根系本同。若论姚氏,虽析于四方者,莫非有虞氏苗裔也。欲必求其人而宗之则凿矣。
   吾闻自古有大德者,后世必兴者。昔帝舜有则天之德,后之子孙安知其有不兴欤。乃考诸代,有国模伯真之器量,平与方与之易书;铎之逸知,衮之英武,詧之六经。恩康之事居,临难不苟。元崇为唐相,政在救时。至于合诗之极玄,嗣宗之德政,与夫卓冠郡伦,声闻表著者,又何可以数计也。始高曾辈,则坦之礼法,晔之文学。祖考以降,绳之济济,若出际明,时则皆为卿、为大夫,为邦家之光耳。况宁邑东蜀二房,较于斯尤盛,愈炽愈昌,德厚流光,他日所就,其可量乎!
   唏,存诚诚贤,已行礼以叙九族,笃于亲而故旧不遗,使道否而复泰,晦而得明。可谓正体于上,以传其重者也;可谓克绍先烈,以兴祖宗者也。
  ?8 J; `' a5 D2 @% W/ J. J) }
    时宋熙宁三祀(1070)桃月朔旦      监察御史直学士古灵陈襄 述

# a8 z" ^5 o' M# c
; J* C. ~) q, m$ f3 _
——来源:福建姚棨公裔姚氏宁德(东蜀)姚氏族谱?

! @0 [8 z- t2 [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