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转发】一代文豪姚文元传略
[打印本页]
作者:
微山姚
时间:
2024-4-17 09:26
标题:
【转发】一代文豪姚文元传略
姚文元(1931--2005)祖籍浙江诸暨姚公埠,其先祖显公出自陕郡,北宋末年官御史中丞,随朝廷南迁后,定居于此。祖父姚汉章是清末举人,民国时期担任过中华书局的编辑。其父姚蓬子是上世纪上海左翼作家,并同丁玲主编《北斗》文学杂志。
2 U1 }2 u- j* B3 K
( ~& m) v0 @5 }: |9 V! F/ V6 r
姚文元出身书香世家,自幼天资聪明,勤奋好学,博览群书。1948年在上海新沪中学读书时,接受马列主义,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上海解放后,因善于写文章,被组织安排到卢湾区团委工作。不久调区委宣传部,因文章出色,在上海小有名气。
3 {. R" t& U9 g* q. R
, Z" E" ]4 j& I6 N( Z
/ ^, I$ N6 H+ p5 |
& s# c3 ?4 f3 O- g: \( d. O3 Q
1955年,25岁的姚文元积极参与批判反胡风的运动中,《分清是非,划清界线》在《文艺报》发表。同时《解放日报》《文艺月刊》《人民日报》上分别发表了《胡风反党思想歪曲马克思主义的三套手段》9篇类似文章。当时《解放日报》总编张春桥,推荐姚文元进入上海市委政策研究室工作。1956年又调到上海作协,参与筹办《萌芽》文学刊物。
& s. S2 ]4 S- x( s- ?4 z
, ?8 n% O% {, @9 y; E
v9 v4 S$ m, q0 ^2 w( H
+ i. C4 k6 g" R
1957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组织力量反击右派分子进攻的指示》姚文元再度奋笔上阵。在《文汇报》发表了《教条和原则》等文章。当时毛主席看了姚文元的文章,颇为赏识。特别向上海市委书记柯庆施询问姚文元的情况。有一次在讲话中谈到文艺问题时说:“我们的同志看事物应该是两点论……最近姚蓬子的儿子姚文元写了一篇文章,我看是不错的……”这一年姚文元6月在《解放日报》发表《录以备忘》随之笔耕不辍,半年之内发表反右文章50多篇,受到市委的表扬。当年姚文元在新文艺出版社出版了第一本专著《细流集》。
( G0 F! \( |/ u1 ?4 p
& K& @: [; X0 f( M5 S
0 S; M4 }7 E9 n
) B7 ^. r$ u. q. A% H% d" T
1958年到1964年,是姚文元写作高峰期,不仅在各大报刊发表应时杂文、抒情散文、评论文章、还出版多部专著,其中有1958年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论文学上的修正主义》1959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姚文元研究鲁迅专著《鲁迅——中国文化革命的巨人》当时姚文元仅有28岁。
! D W3 U) u. g; n
3 T1 g& c6 x. v- J3 r
/ A5 X$ P5 w9 D! w B
! i+ k: M. _0 P8 @) L% P
1962年,姚文元调任《解放日报》编委,兼文艺部主任。当年他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新松集》。1963年又出版了《想起了国歌》1964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姚文元几年来具有代表性评论文章《文艺思想论争集》。
% w% s! T# B; |% d6 ^3 v2 D; t
, P' m/ J6 j' v4 g1 K* ~
1 ]8 _8 g4 A( h4 H2 V u" k6 ~
6 g7 M% K9 O* P, F: x+ I" _
1965年,姚文元素来关注时事政治,从思想意识的角度认识到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存在严重的政治问题。他在张春桥、江青的支持下,首先在《文汇报》发表了《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时引起社会各界的争论。中央也没有即时表态,毛主席看到这种状况后说:“海瑞罢官的要害问题是罢官。”由此全国各大报刊纷纷转载姚文元的评论文章,从而拉开了文化大革命的序幕。上海市委认为姚文元政治立场鲜明、思想觉悟高、善写大文章,提拔为上海市委宣传部长,姚文元从此进入光芒闪耀的政坛。
0 j k- T1 g# S5 ?
+ S0 i2 A/ c% J A( Y) R2 C
, [7 d, p' b, p1 J+ O6 }! q. a
/ d% W, ]' l F# t/ X+ H# v! a( d
1966年5月,《人民日报》转载了《解放日报》姚文元又一篇具有政治影响的大文章《评三家村》随后两年内又发表了《评反革命两面派周扬》及《评陶铸的两本书》上述四篇文章,尤如吹响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进军号。后来有人评论说:“在文化大革命前期起到了重要作用。”其间姚文元1966年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在前进的道路上》同年成为中共中央文化革命小组成员。
& \' U8 Z. }2 F" w2 w6 y
' J+ _$ h( a$ I) s. H) C( C+ o
& F+ t2 f" p/ p
4 s. ~7 Q' }$ k* B' w' ^) M/ l( ?
1968年姚文元被选为上海市市委第二书记。当年发表《工人阶级必须领导一切》1969年选为中央委员。1973年党的十大会上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主管文化宣传工作。1976年10月,随着毛主席的仙逝,中国政治局势发生突变,姚文元被定为“王、张、江、姚”四人帮而退出政治舞台。
* n* Q1 A& s6 {( [' j
+ ~" I: t; D( ~) U2 L* L
# i+ z; _$ x" s) Q
: P8 S- R( ]/ [/ g* c( U, H, |/ ^
一九九六年姚文元再获自由以后,他隐居上海青浦,一心研究历史,中共党史,心无旁骛,并撰写了42万字的回忆录。他求发表,但中宣部审查未批。香港出版商闻讯后,愿出500万购买书稿,姚文元置之不理,不为钱财所动。此书出版无果,但其部分内容被传到网上。这皆因其文字的影响至今仍在。
& v6 U$ I% f3 z' U% C) l
2oo5年,姚文元在离世之前,为其妻金英作词遣怀。《蝶恋花》遥送忠魂归大地,真理真情,把我心涛寄。碑影悠悠日月里,此生永系长相忆。碧草沉沉水寂寂,漫漫辛酸,谁解其中意?不改初衷常历历,年年化作同心祭。此词被传记作家叶永烈,称为姚文元的无名碑,当与武则天的无字碑同在。
! _; h7 n3 [; L l/ p7 z, C; D6 \
1 \& C; z' C- |1 W0 K
- m7 K& X& r- x. ]
( g$ _2 ]# k& p2 j; {6 V0 p9 _
姚文元文学上有深厚的文字功底,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有较高的政治觉悟。他没有什么关系手段,也没有什么出奇的谋略。仅凭敏锐的政治思想,深刻的哲学观点、精彩的理论文章,自1955年至1976年活跃在中国文坛二十余年。其文章不仅为国人皆知,也曾让伟大的毛主席当众称赞。中央党校教授金春明在评论姚文元时说:“一是姚文元的文章总是能跟上毛泽东思想,二是姚文元的文笔较活,写的很生动。”姚文元的文章也能很好的运用唯物辩证法。往往配合时事政治,抓住重大题材,因此轰动中国文坛,甚至是政坛,不愧是一代文豪。
3 [' l! q/ T& d
6 ~% \6 m: P* O; b
3 }. d2 M3 C+ W, O' h. c
) Z0 q9 t" z% O
O& ^# C# z; ]( M V; h" C/ _3 u
姚文元一生无法评论,其得失成败,会带给人们无限的思考和教训。但作为对时代产生过影响的文人,他的作品在写作上有独特的风格,也应有许多地方值得借鉴。
& Y0 v& ]. a% s, y9 D
% n/ ]$ T# s6 H/ }- L
湖北姚高悟
* b- x6 v# M/ B) l
2023年3月23日
- ~! n2 D' ]" D p& D* t
# k1 P J2 F$ j# w6 X y% i' i; w
( [; e9 k9 S, a9 o& c
WechatIMG51.jpg
(47.47 KB, 下载次数: 12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24-4-18 17:01 上传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24-4-17 09:58
. B0 M3 Y' F; K) i! b F1 }9 N# C
7 q& s8 F+ N# A% G. _6 x- W
1#帖,作者湖北姚高悟(
2023年3月23日)。文章来源?
湖北姚高悟是什么人?
3 U2 P9 `4 r3 q4 ?( Y
作者:
姚道荣
时间:
2024-4-20 20:54
老爷子时运不济,实在可惜了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