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姚氏世系源流是谁写的? [打印本页]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8-30 22:30
标题: 姚氏世系源流是谁写的?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9-13 17:22 编辑
  r$ F& i9 m$ q8 m
  X: P" V: |) Y7 k5 o, U$ e看到一些族谱的世系源流,听到“***到底是谁的后裔”的发问,经过一场场姚氏世系源流的讨论,我突然想到和要问:
- F  }  B. U# k      姚氏世系源流是谁写的?) b- p( m; l! C+ m
      姚氏世系源流是哪些人写的?. B8 ~8 U. B: E
      唐以前的姚氏世系源流是哪些人写的?
' N* K( c/ E, v      唐宋以后,莆田姚氏的世系源流是哪些人写的?7 O& q1 O0 A' \  {
      为什么姚思廉系的世系源流比较清晰? 为什么名人所在的世系源流比较清晰?
8 a( f9 p7 m. t, `$ F+ A      姚氏世系源流有没有权威的说法?不说权威,有没有比较公认的说法?. _+ D& `" ^8 R
      怎样看待比较公认的姚氏世系源流?  V5 h" w7 y: X2 j, f& |
      不在比较公认的姚氏世系源流中而有自己的说法的支派,该怎么办?1 [& G9 q3 ]# H/ V% V' Q
& t/ H  {" H$ m
: |% h6 F- j& o$ U- X

作者: 姚维侃    时间: 2012-8-31 11:22
      依我愚见,各支各派的宗谱,世系源流是由不同的人写的,此人可能是建(修)谱时本族中文士名流,或是当时外族名士文人。
' E# l. \+ T$ U5 @     唐以前有没有世系源流?有没有可能是自民间兴起修谱后才逐渐有的?3 i; y  j3 X2 _# m# n$ m( X/ `
     “名人所在的世系源流比较清晰”怎么说?首先,存在无“名人所在的世系源流”吗?既述源流,必涉名人,因为姚氏先祖自源至流,本来就名人辈出!故建谱修谱时谁不愿在世系中历数先祖中的名人?谁家谱中不载先祖名人?其次,“比较清晰”的标准是什么?
, M+ j; @9 |5 g3 K  }! C. \    鄙意以为,各支派撰写世系源流历数先祖名人,甚或有“移花接木”拉名人以粉饰本支本派的做法,作为后人,我们第一是尊重历史,其次是应宽怀厚道以理解之,因为都是姚氏子孙,姚姓自舜到今,子孙绵延,亿万之众,先祖荣耀,凡姚氏子孙,均可以之为荣,亦当以之为荣。如今80后、90后、新世纪后,宗族观念越来越淡的人与时(代)俱增,将来能把认祖归宗当回事的人都难能可贵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最后将形成为祖先是姚氏共同的祖先,祖先的荣耀也是姚氏后人共同荣耀的观念。有些人能确证自己是某姚氏名人之后,便骤起门户之见,似乎自己就是该名人,不许同宗“沾光”或以不屑之态睥睨数辈未出名人或未出大名人的别的支派,这确乎有些狭隘和小家子气了。我觉得理清世系,是为了“记一姓之苗裔,正万世之昭穆”,更是为了让后人知晓,我姚氏曾是名人辈出,为社会发展和人类历史的进步作出过辉煌贡献的大姓望族,以激励后人绍先启后,传承美德,奋发当世,立志成才,奉献社会,名垂青史,不能变成了用以区别姚姓支派尊卑高下的手段。

9 R$ G2 Q3 D. X  Z      所以,窃以为,不论是“比较公认的姚氏世系源流”或是“不在比较公认(范畴内)而有自己的说法的世系源流”,都应“姑妄存之”,不“姑妄存之”,你又能怎样呢?我们这一代甚或下几代都不能厘清的问题只有留待后人了。
  R: f1 I6 R' Z9 F    刍荛之言,仅供喷饭。钟尧教授提出的这些问题应是个很大的命题,各位宗亲宜各出高见,自陈新解。
作者: 姚双全    时间: 2012-8-31 12:01
确实都应“姑妄存之”。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9-2 11:40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9-13 17:23 编辑 8 I5 ]$ m/ M+ @: Y2 b
/ f% i. z% R# S5 ]4 F/ Y6 X- f
回复 1# pszyyao # N% l* i  f2 y2 G4 f: i2 [# T: E0 K# Y( V
' z& |6 i! T: b6 L1 t8 z9 r2 Y

# E4 |: h; h& H1 k  C) w    1楼帖,既是顿悟,也是提问。欢迎各抒己见,发表想法、看法、资料等。- z7 a: G. d3 N  O) |& {, g0 f

+ c5 }0 M- U( h+ @1 ^5 a- p7 P& q& T% ~7 g& k" C2 e+ C4 ?

) R7 h, x3 W# a/ @6 r& s) Y3 F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9-2 15:17
重庆姚闻闻说:
. n4 L+ y5 o- n  \" A    关于姚姓始祖问题是一个大问题,也就是说,凡姓姚者不尊舜为一世祖,皆不为姚姓子孙也,这是有历史依据的,为啥舜姓姚,而不是氏姚,凡我姚姓子孙都应知道。+ y3 b0 E9 V* a
    姓的出现是人类进步的象征,标志人类进到了父系时代,不仅知母而且知父,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先有母系氏族社会,再有父系社会,这是人类的共识。* g( V6 `* {2 M2 [# Q6 W/ l
    中国姓氏的出现《史记》记载得很详细,而《史记》的资料由来司马已在自序中说得很清楚,其中参考了中国最古的书《世本》,《世本》十五篇,见《汉.艺文志》,盍古史官所记也 。2 i" E* ]2 W" n' _. }9 }' ]0 [  A
   《世本》记载了姚得姓有多处,都是因舜在姚墟的原因才姓姚的,舜的父亲没在哪里所以他不姓姚,象没呆过哪里,他也不姓姚,只有舜才姓姚 ,姓姚的原因就是那个地方叫姚墟。- I% c3 y2 a+ M: `' a+ h% D' Q' D
   《世本氏姓篇》中 只有二十个为姓,其余都是氏。大家可找来读读,就不会这么无趣的争论了,也不会把象当成姚姓了,更不会认舜的父亲瞽叟为姚姓始祖了,如果你姓姚,只能是舜才是祖先,这是常识。
! e# h+ H1 s! `2 i  C7 i( Z, o5 w1 ?3 @$ p) ~  l
    这是关于姚氏世系源头的问题。我完全赞同姚氏始祖是虞舜的说法。有的人标新立异,可惜标错了地方,只成了笑柄。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9-2 15:53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9-13 17:24 编辑
' v/ k5 B  n1 F% k5 `5 k! S1 X  s2 r+ S/ f2 j
姚氏世系源流是谁写的?- Z7 R+ k: K2 v2 \4 k! Z
      姚氏世系源流是哪些人写的?
4 L- j6 T* p0 R, M0 V5 z$ y. l      姚氏世系源流,首先不是姚姓人写的,而是异姓人太史公——汉司马迁写的,写在《史记》“五帝本纪”中。统读整篇“五帝本纪”,你会发现,几乎整篇都在叙述和评论舜帝的身世、生平、大孝、功绩、道德,涉及其他4帝的没多少句。因此,我将“五帝本纪”全文作为我的族谱介绍姚姓太始祖的组成部分,只是将题名略加一点变化——“五帝(舜帝)本纪”,既尊重太史公,又表达我个人的看法。
7 u; G5 w  M% ]2 E    《史记》曰:“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这是对虞舜崇高的评价,故虞舜是中华道德文化鼻祖,是中华人文始祖。
% ~6 P8 ^+ x. e7 m6 Y, }( e    我们常常津津乐道虞舜大孝,位居“廿四孝”之首。实际上,这是次要的;首要和重要的是舜文化和舜文化的精神。因为舜文化植根于原始共产主义氏族社会,洋溢着公正和谐气氛,始终体现出公众第一、他人第一的博大胸怀。舜文化的基本精神,是“复活”前自由、平等、博爱的典型阶段,因而处处放射出“管理上的民主,社会中的博爱,权力的平等,教育的普及”等人们理想社会的光芒,而这正是我们人类复活更高级形式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极可宝贵的资源和精神财富。* i6 H6 w8 y2 }& C7 ~. ]

) _$ h/ {# o0 ?0 Y1 F+ v
" B' u$ h1 v2 R( m/ Z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9-2 16:30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9-13 17:25 编辑 ( B- A+ W$ s! ]7 H9 I4 Z' ^

& ^% ]* \& Q% j" l姚氏世系源流,首先是汉司马迁写的,写在《史记》“五帝本纪”中。因此,在我们的族谱姓氏源流篇中,时常见到:4 P# m# v, z7 _# ?4 C) \
       姚墟肇姓
/ @/ j$ m! L  H       史记帝纪世家
  ^& v6 Z* ]6 w. E7 X           汉太史令门司马迁著
0 ]5 R" J% o& Y3 L* a7 U% v+ [           宋中郎外兵参军闻喜裴駰著
* K% N$ A. v2 }( H4 s, `+ M" Y% N           唐朝散大夫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河内司马贞撰  l2 p+ p  Y+ u& N
           诸王侍读宣议郎守右请道率府长史张守节上
) p* G' g2 ]4 P/ g8 H           明李元阳辑订+ @' c# }2 l' \9 J$ m
           高士魁校正/ k8 H' w! S( V5 t2 ^$ _! y# ]
这么多人名,不管给他们头上戴的帽子准不准确,知道都是与《史记》撰、注、解、编辑出版有关的人物可也,最重要的是,汉司马迁著《史记》“帝纪世家”。+ M2 b8 ~( @, u, _
    我们的族谱,指莆福韶溪天明姚公派的闽、粤两地各支姚氏族谱,都是唐姚思廉之后。' S' t3 U( e$ M1 e, L- s5 k; ^+ @) e
           
- ^2 b  E2 X. M& [    最近姚江南回复天真的“860501761 ”:
7 e* ^: E) F4 \* S4 ~4 g1 ?      平远三修谱记载:汉太史令龙门司马迁箸,史记之帝纪世家中关于舜帝:第一世 舜帝:生姚墟始姓姚氏,妻尧二女娥皇、女英,受尧禅为帝,国号虞,旋禅位於禹,百岁崩,葬零陵。父瞽叟,母握登;瞽叟父曰蟜牛;蟜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昌意父曰黄帝。看了一目了然。0 R5 n8 a" i, H( P/ ~( \# N
     广东平远姚氏是唐姚思廉-姚天明之后,故上列的说法是一个印证。
  F. a7 c6 \3 d2 i/ x2 }+ h0 U" P  p  w8 k+ \- d) b
   附  “860501761 ”的《求教》帖全文:
, a$ z' d$ X- S  W- c# V        看了你们的讨论,我有奌(?)糊涂了。照江南宗亲说的舜帝开始姓姚[舜父以前都不姓姚],定一世祖很有道理。如果子孙问:舜帝的父亲、袓父、曾祖、高祖、天袓、烈袓、太祖、远祖是谁?谱上查不到了,那就要去图书馆查了。如果把黄帝的父亲少典定一世祖,便利子孙了觧。那他们又不姓姚,[史记]源头是少典,以上没有文字记载了。到底怎么定,请宗亲们告诉我。
1 I+ V' r" i1 ^! O# |( U; Q2 l/ B! e
2 r' m/ U  e" b- M' n

7 z  h" w+ L: t2 {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9-3 09:22
姚闻闻的《姓姚的不尊虞舜为一世祖就不是姚姓子孙》(见5#)一下子有1100多人浏览,130多人跟帖。怎么我的这个帖怎么这样冷清呢?
& Y4 K! M7 u! K- Z2 G  U+ s5 d     你要知道姚氏历史吗?你要知道姚氏世系源流吗?你要知道姚氏世系源出现的问题吗?读读和思考1楼的问题吧。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2-9-3 10:54
回复 8# pszyyao
* j- a; l1 p4 J9 f6 a4 p" g; d& S3 \* ^3 w0 A& Z
* F! `6 z2 |; _. c2 a
“  ——建中兄, “舜帝不是姚姓第一世祖”不是一个伪命题,实实在在存在着,存在姚网中,还不只一宗。你问问姚江南姚士平姚仕忠,他们在与谁争论或者在“审判”谁?你问问姚斌,谁要把少典当一世祖,还与吴兴联系起来。或者浏览一下”姚氏源流谁写”帖。 ”. Z, {# i+ _$ o7 N/ a+ A

2 E/ c  T# |. ?9 L愚以为,家谱记载的所有内容,如果高度概括的话,其实是在写一个字——姓!记述姓氏传承,是家谱的核心内容;离开本家之姓的“家谱”什么也不是。记载或抄录人文历史的书籍不能称之为“家谱”。
8 a+ T, O4 P% g; h* c
/ _* n) _8 w* x  J

! y, m* r& ]) P; r' J3 _姓——是贯穿家谱的大动脉,历史上得姓的第一人就是第一世祖,这是无可争辩的,这是谁也动摇、改变不了的,根本就没有讨论的余地。如果有人要改变自家姓氏的第一世祖(历史上得姓第一人),这就出现了伪命题。如果我们姚家出现这种情况,那就是我说的
# J* m; ]% g$ A8 E( N  n“舜帝不是姚姓第一世祖”是个伪命题。

1 s) b. H3 D' U2 N+ j% z0 D! L) k( K0 w( y# n6 `7 S6 I
/ S1 D4 _. o* Z$ `7 l3 q
重复我在闻闻宗亲主题帖中我曾说过的话:否认自家第一世祖的毕竟是极个别的,大家不必“惊恐万状”;谁要想扮演历史小丑,别人也挡不住;天塌不下来!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9-3 11:22
"天塌不下来!"; t1 i' T* U( [7 I- F
       天肯定不会塌!
; m6 J2 P4 Y/ v+ ~( v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否定得了吗?《尚书》、《史记》等等典籍消灭得了吗?众多姚氏族谱消灭得了吗?
6 ]! d* G4 o+ r# x     年轻无知的乱说尚可理解和原谅,有的人年过花甲或过不惑之年,还编续族谱,还戴着高级知识分子的帽子,却在玩新鲜而不顾脸皮,可怜!
作者: 姚维侃    时间: 2012-9-3 11:43
回复 8# pszyyao ) G; s7 ~1 D% B% a5 u/ S) M2 Y

/ `! a8 c5 \$ ~$ l. G+ {& k8 ~. E0 k+ f5 ?
    呵呵!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闻闻宗亲提出的问题属“下里巴人”之类,教授的问题是“阳春白雪”类问题,和者多寡自然悬殊矣。:lol
作者: 姚维侃    时间: 2012-9-3 11:59
本帖最后由 姚维侃 于 2012-9-3 14:15 编辑 + V% ?3 Q& a1 Q5 L0 Y

4 |2 z: B7 u  j" f, o) N+ U      鄙意以为,“姚氏世系源流”与姚氏的“某支某派世系源流”要区分开来。前者外延范畴小;后者外延范畴大。姚闻闻所提出的问题是关于鼻祖——创始人之争,不同于我所说的某支某派的始祖——有世系可考的最初的祖先。不知教授“姚士平……,他们在与谁争论或者在‘审判’谁”所指为何。
作者: 姚士平    时间: 2012-9-3 12:04
鄙意以为,“姚氏世系源流”与姚氏的“某支某派世系源流”要区分开来。前者外延范畴小;后者外延范畴 ...
8 r/ [6 C0 ?8 |姚维侃 发表于 2012-9-3 11:59

0 ?5 K0 ^/ {7 H. q7 A  a: V3 K
: R7 |, X4 g4 {8 G/ p% N  b( k" o) O
    点出我的名字,不得不说:, o7 L* b+ V+ Q# g4 k! Z( f. o
     请维侃宗亲看一下这段时间以来,江南宗亲、仕忠和我一直在和谁辩论,那个贴子里充分展现了论争的过程和激烈程度。
作者: 姚维侃    时间: 2012-9-3 12:14
回复 13# 姚士平 ( p7 @& a6 @. W. T- {3 N
* d3 @8 N/ @' r6 a

$ C5 P) H7 N8 e) u    如果在线,烦请做个链接。也想参与辩论,但没有题目和线索,翻找起来费时费力。
作者: 姚江南    时间: 2012-9-3 12:47
回复  姚士平
7 t9 a4 I/ J( o& P' m+ I7 I, p9 K# `, s0 \

3 u! h! I6 L$ Q7 t' ]    如果在线,烦请做个链接。也想参与辩论,但没有题目和线索,翻找起来费时费力。2 E# h9 j5 y' {2 ]0 D& m
姚维侃 发表于 2012-9-3 12:14
2 f7 o: O) {0 W+ t1 z  [- C
  这里是连接地址http://www.yaogens.cn/bbs/viewthread.php?tid=12856&page=1,请维侃宗亲过目。- B7 {, Z, @( L# }/ V
  辩论问题很多,涉及到本贴问题,请着重看85楼姚文长关于“世系图一的说明”。
作者: 姚维侃    时间: 2012-9-3 14:01
回复 15# 姚江南 . w, V5 l; D9 L/ n; B7 ?2 R

" B/ i+ k! o) A) \
4 ^6 w$ R) C8 D: L/ d! I  b1 M    简单浏览了一下你所链接的帖子以及其后的长达44页的跟帖,着重看了你所指引的85、86楼的文长宗亲关于姚氏世系的图片,明显觉得文长宗亲把“中华世祖”与“姚氏始祖(此与“鼻祖”同义)”混为一谈了。而且他又认为“专家已经论证”舜是黄帝之孙,若姚氏始祖列舜为一世祖,便是斩了根,这确是很可笑的。若依此说,那么黄帝以上的“根”又怎么保持不被斩断呢?所以还是闻闻宗亲近来发的引起迅速跟帖的那个说法很有道理,舜以前没有姚姓,哪来的姚姓一世甚至九世呢?既为姚氏世系源流,最终溯源只能是舜,这是被史学界或至少是姚氏修谱史所共认的。若固执地要追下去,那也不是往炎黄蚩这个方向追,而是要追溯“姚”的来源了,偏旁为“女”的姓氏,如“姬”、“姜”、“妫”等等,是自母系社会留在姓氏中痕迹。这个“姚”还没有作为一个氏族的姓时,或者至多只是某个地名如“姚墟”时,它或者可以作为姚姓的滥觞,但由于人类的幼年没有历史记载的能力,上古之事漠然混沌,究竟第一个确定此字的人或第一个确定以此字为姓的“老祖母”是谁,这是谁也无法追溯得出的,而能追溯得出的、有确切记载的得姓之源就是舜,或者说,历史学家、谱学专家限于历史原因,约定俗成定舜为姚氏得姓之祖,自舜以后,人类历史上才有姚姓,那么后人就得遵循这个约定俗成。姚文长宗亲不明白这个道理,找到了点不为大家共识所认可的一点“依据”,妄图推翻已经被学术界形成共识的东西,当然会遭到很多人的批驳了。( u9 H. }# k( _* l
      至于“平远姚”与“沙河姚”谁主流谁支脉的问题,限于资料与个人见识,无法参与讨论;又从文长宗亲进入姚网后特别是与诸位宗亲激烈争论的过程来看,这位宗亲不只是自尊好胜,不客气点说,其深度自恋的倾向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了,所以就不参与你们的争论了。而且也劝你们就此“停火”了。因为,有些话只宜点到为止,何必一定要一个特别顾惜颜面的人以损失颜面为代价从行动上“改正”呢?应该相信我们的后人不会比我们判断是非的能力差,不会比他们的前人缺少明辨的眼光。江南宗亲你认为对不对?
作者: 姚江南    时间: 2012-9-3 14:35
本帖最后由 姚江南 于 2012-9-4 14:21 编辑
- z5 m- `8 N. J1 t0 a* R+ q% p: A* y  c% T1 {3 K
  谢谢维侃宗亲对这一焦点问题的表态。《沙河系姚氏宗谱》是一定要改的,即使姚文长不改,我也要叫大多数平远姚知道那个谱是错误的,尤其是国图保存那一部一定要收回。这个谱扰乱了平远姚的世系,很容易在将来给晚辈肇成争论焦点,三公各支系的争论就是一个典型例子。现在通过争论解决了问题,比留给后人好,后人是争辨不清楚的,因为他们不知道矛盾所在。我们的争论你不参与是正确的,因为除了舜系世系问题,其他都是我们支派内部问题,这样只有我们自己能够解决。看近几天文长兄的帖子,好像他已经知道错了,就是采取逃避态度不好。要解决平远谱与沙河谱谁是源,谁是流的问题,关键在文长兄的麻城《粤东姚氏迁楚图》序,这是他唯一的依据。我读了他的这个序,很难全读懂,我觉得是他的断句有问题。我前几天发帖请你帮助重新断句,可能你忙不见回复,如有时间还请帮忙。多谢!
作者: 姚江南    时间: 2012-9-3 14:45
  还要争论下去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平远各支派建议修一个联谱,就是我说的《景清公大族谱》。即便现在不去争论,到时候还要争论的。源和流一定要在续修前搞清楚,不然怎么落笔?
作者: 姚维侃    时间: 2012-9-3 15:23
回复 17# 姚江南
+ g2 `; D$ f! p9 \7 T
7 G# W( _" H! _" f9 c! B& e
  Y8 R$ M- R" b% ]  n( l    请做个《粤东姚氏迁楚图》的链接作为回复发给我。
作者: 姚江南    时间: 2012-9-3 15:55
  请维侃宗亲帮忙!http://www.yaogens.cn/bbs/viewthread.php?tid=14392&highlight=%C7%EB%CE%AC%D9%A9%D7%DA%C7%D7%B0%EF%C3%A6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2-9-3 20:15
回复 15# 姚江南
7 o; b, M& z4 _7 Y2 C/ h
7 U7 b( @( z5 m2 s) f- @& ]2 f$ ]
, [- ]+ H4 t. v. Q我看了,文长宗亲主题帖的几个图片中(沙河谱),的确是把舜帝排在第10世,而非第一世。
9 p8 G3 m% c% s* N

9 d3 Y7 ]) M. Q8 k5 U从姚姓家谱这个角度讲,这种世系排序是错误的,尽管他在舜帝名字旁边加注“姚姓始祖”,但也不能表明这种排序正确。
8 i7 u+ t" b& ~! B2 j
1 r: |. o3 o0 K' O6 a7 u6 P

( E$ i5 R' K. z% G$ ~; H家谱中丰富点中国人文历史,这完全无可厚非,但关键是姚姓世系不能乱,舜帝之前的人物,因为他们不姓姚,因此,这些内容应该独立成篇,不应排入姚姓世系里。
作者: 姚卿芳    时间: 2012-9-3 20:26
回复 21# 卧龙姚建中 7 t3 o0 g  B) k1 _

( |$ m  T3 D$ v" G' n8 g% b) I& B0 h  u6 [! S9 v0 v
    理解正确
作者: 姚江南    时间: 2012-9-3 21:06
回复  姚江南
* V& ]* E7 j  }% D; h, A
1 m$ A8 N3 R$ e: s9 q
% O# @- O( ]5 y& w我看了,文长宗亲主题帖的几个图片中(沙河谱),的确是把舜帝排在第10世,而非第一世。 ...8 t5 s6 }2 [9 c
卧龙姚建中 发表于 2012-9-3 20:15
+ d/ |5 T+ E% r  j3 |4 F3 y
  说得对!最关键的是与平远姚世系不同了,平远姚、教授他们的潮阳姚,还有莆福的所有天明公支派都尊帝舜为一世祖,沙河系一个平远分支,自定派序,同是景清公出现106世和115世两个辈份,岂不可笑,岂不乱了章程?我们平远谱目前来讲是比较规整的谱,世系井然,支派分明。为了保持谱的严谨,我们不得已只能争辩了。
作者: 姚小平    时间: 2012-9-4 16:53
回复 21# 卧龙姚建中   q3 B+ [3 @) @: @* C& y" p8 Q

  [" l; K# d& o8 {* x% M9 V$ C- _. Q& j7 f" V4 W
   
作者: 姚紫洪    时间: 2012-9-5 16:34
回复 2# 姚维侃
, q- a4 {& ?, y
+ P4 [' T- M9 I; g; U4 g+ ^  @5 G
( p% c8 @0 I9 F9 ]6 l    说得好,顶!
作者: 姚义兴    时间: 2012-9-5 20:31
本帖最后由 姚义兴 于 2012-9-5 20:34 编辑 ( f1 `/ M6 l' U7 T! f
* m- u! f0 A; p
姚氏世系源流是谁写的?: A" d8 t; e5 z
这个题目太大。
: k! D( n: b! b$ M4 ^' L" s不好!0 P' S* c8 ?) \. B/ X5 n- |% O* D2 C
应要说你认为的,而不认为的源流是谁写的?4 o: H8 `3 Q5 g0 s
从而找到不是的地方。! G7 O. h. D4 r0 ?# z* u0 I/ \
不然,不知所云。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9-5 22:15
姚义兴 :
5 s2 p$ ?$ w* Z& }) F% g     你族有族谱吗?读过吗?  或+ U2 i; K) [0 `9 ^8 W$ X; k7 _+ X
   你读过哪些姚氏族谱?其中的源流是怎样写的?
作者: 姚义兴    时间: 2012-9-6 13:10
我没读过几部姚谱,也没发过几篇帖子,但与您一样,姓姚,仅此说说个人看法,意思是写文章发帖子,要注意题目,仅此而已。不要在意。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9-6 14:23
我没读过几部姚谱,也没发过几篇帖子,但与您一样,姓姚,仅此说说个人看法,意思是写文章发帖子,要注意题 ...
& {" ?! e) M5 F) r4 `: U( F, b姚义兴 发表于 2012-9-6 13:10
+ A9 H1 n* u4 ]8 r" _5 ~- t

( F$ y# c: k1 N& f' n" q+ u/ P8 c+ i' ~; _6 o) [7 z
    谢谢。! N7 }2 d, N1 l; i0 T. Z1 M2 k6 W
     你族有族谱吗?读过吗?
作者: 姚义兴    时间: 2012-9-6 15:47
知道的,已在本网其他版块上说了。1 w. V3 L! L4 V+ h- Y  p
对您及其他主持版块的宗亲致意,- h4 S, u8 a0 z+ p5 A
辛苦了!
5 l' m* _$ x& f昨天晚上,就闻闻的帖外,& S! p5 b+ i1 e. }  k% k6 C
我还对站长及版主说了些意见,( \8 {3 m  B6 I' x8 z( U
这就是,对安检设卡太过繁琐,
4 a) R4 Y! R: d$ o/ R* C$ j2 l每到一个版块都要重新登录,; f# P2 a0 y. \- H# I# v8 i
不方便。3 G* o- O$ w  @, b
看,我也说了题外话。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2-9-6 16:45
回复 30# 姚义兴 4 c3 T; i) g% B
. o" Q5 N& f. M1 g2 e8 \
“每到一个版块都要重新登录,* ^/ d, J/ `* Q: O8 Y* |6 _1 q- G% a
不方便。 ”
+ e, l6 t: B( j* k3 I( O/ L7 C2 m& ~6 O9 J
每到一个版块都要重新登录?怎么会是这样?
. p; N7 K& z. p6 n+ R+ f2 ^
$ C/ d, ]* ]; R& _% k- I, u8 w( P

) m' Q1 z6 V; p4 i7 H) ~各位宗亲,还有谁也是和义兴宗亲的情况一样?
作者: 姚伟彬    时间: 2012-9-6 18:16
有时去别个版块偶尔会这样!
作者: 姚伟彬    时间: 2012-9-6 18:20
回复 26# 姚义兴
& q0 X4 W' V, `2 z& c; p' p& b  }/ e: B- b9 L' C# p9 B* @. G

3 ~8 a$ l- p" R   恩。 更准确的说,应该是姚氏世系源流都有哪些人写。
作者: 闽南姚斌    时间: 2012-9-6 18:42
回复  姚义兴 0 o) Q+ B/ g2 ^' v1 x: u3 ~5 b& f

$ F+ u- p% ?* O5 m“每到一个版块都要重新登录,
2 x( p! M  ~% H9 X不方便。 ”' r/ O1 V' J7 u# \2 u; g$ E- ~9 d

. B. @3 L  _& U/ G, ]" c; P每到一个版块都要重新登录?怎么会是这样 ...$ Q3 P# I4 d" h- J- O. j3 ^' j, {
卧龙姚建中 发表于 2012-9-6 16:45

/ ]$ Q4 ?, t. U7 W. o% u. L. B
8 Z. h+ i$ f# w* X- y
   我来这么久,从来没遇见过这样的情况。那是你们浏览器的问题。
作者: 闽南姚斌    时间: 2012-9-6 18:43
有时去别个版块偶尔会这样!( q/ _. W& l! v. {* o9 `' E
姚伟彬 发表于 2012-9-6 18:16
! V9 c" N! T9 V% |1 X: J

+ Y! t% b% K' n" a  P' [- w我这么久从没碰过,你们都用什么浏览器?
作者: 姚伟彬    时间: 2012-9-6 18:59
应该也是360的了!
作者: 姚义兴    时间: 2012-9-6 20:33
我用的是金山猎豹浏览器,) u' O0 C. H# }8 K/ W7 ?5 M
此回帖,
% t7 U( _( Y) a3 M$ v  r, R/ _又是重新登录,
4 U9 d; A2 u, J) J5 @. N% _  V3 B1 A5 t才回复各位宗亲大虾的!  V0 i- P  l- c7 _
深深说,
& p: |" Z9 n; _- P- u& M对不起!
. D& q( ]* C- C' }! i$ b' l: z8 d耽误大家说的正事。
作者: 闽南姚斌    时间: 2012-9-6 21:25
我用的是金山猎豹浏览器,
4 [# _% X) y5 q# w  v此回帖,
- o5 u& u! ^% D( I* }- x/ v' K又是重新登录,9 I4 S( Z+ d- |& u2 C
才回复各位宗亲大虾的!9 W0 o% N  I0 y# V, O# k% I
深深说,6 D: v1 L- R! M  c. E* u
对不起!# {' J& N  m: O1 i- q6 R7 J8 H
耽误 ...8 h1 ], I: q8 h' u! u  _. _
姚义兴 发表于 2012-9-6 20:33
; N3 H! b  {/ @5 @

  _8 P. e( V( Y1 {金山的没啥好东西,你还是用360浏览器吧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9-9 11:15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9-13 17:27 编辑 & j5 r! i: R, z1 g, g% u2 p2 M# G$ t

: l; }3 _7 n& e8 m. l在6、7楼的帖中,我认为汉司马迁是写姚氏世系源流第一人,代表作是《史记》、特别是其中的“五帝本纪”;我认为“五帝本纪”也可改叫“舜帝本纪”。) j; b" Y$ G. b6 |
    司马迁在《史记》曰:“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1 R. N* w( x# S6 ?0 S7 \/ C4 m
   
, \) r# @7 @. |- |8 |# f    我国最早、最具权威的上古史《尚书》,即以《虞书》开篇。《虞书》分尧典、舜典、大禹谟、皋陶谟、益稷等5篇,篇幅极短,总共才三千字。表面看来是5个不同方面的内容,实际上是围绕舜帝展开的对有关治国安民等各种根本性问题的深入探讨。全书叙事少而议论多,虽然文字艰涩,但立论高远,逻辑严密,结论深允,多发人所难发。先秦两汉以来,注者不下百十家,钩玄提要,对其内涵外延做了各个历史时代力能所及的发挥与考辨,从而构成了庞大的舜文化思想体系。这个体系的主体就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主流。
/ f* i7 A, N/ C3 I, E! h, T    正史最早、最集中记载舜帝的是太史公司马迁《史记》“卷一 五帝本纪”。有人认为《尚书中的《虞书》是研究或修纂姚氏族谱的必读物,《五帝本纪》是《尚书 虞书》的演绎,将《尚书》中的《虞书》称为第一部姚氏家谱。我则认为,与其称《尚书 虞书》为第一部姚氏家谱,不如称《史记》“ 五帝本纪”是第一部姚氏家谱。
1 ~4 s, x- F" m    首先因为司马迁和《史记》,因为其他史书,我们的族谱便有一世虞舜到第六十六世梧/偃/延年的世系,即姚氏世系源流第一部分。
: Z/ f, X8 K, _$ @) S) F4 Y$ N+ M1 F7 y" y! ?, ^# |, ?

/ V9 ^% {! H3 C9 y- c" _/ j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9-9 14:52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9-13 17:28 编辑 5 T  ]) n5 b& r) x

; l* h$ ?" \" g0 j. _4 x$ d- G$ ]姚氏世系源流,首先是司马迁写的。其次是唐姚思廉撰,第二部分,从第六十七世渊~第八十六世宣业/僧垣;按我们的族谱说法,是“姚氏族谱  唐丰城瀛洲学士思廉奉敕创修  贞观六年”。1 |3 {" v) N* }8 Z, T  L% [& ~5 o7 ]
     这个姚思廉奉旨创修的“姚氏族谱”或“姚氏世系源流”是什么样子呢?
/ W# B( A9 e; f* X! R     我在《古虞姚氏族谱》读过[唐]姚思廉撰《姚姓得姓源流变迁世系直说》文章,是不是所谓姚思廉奉旨创修的“姚氏族谱”呢?为此,我在姚网发了《你见过姚思廉“源流世系”文章吗?》帖,询问旧新唐书 等史书或文集有没有这篇文章。迄今未得肯定或否定的信息。
$ }8 L# T- n# V0 s3 X8 I1 }2 L3 v* T* f8 ^- d  z) P7 {! f
# D. l4 G5 p& s* D/ ^: t6 H

1 z  X% e8 x$ J8 f: i) L( x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9-10 12:15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9-13 17:29 编辑 1 k% [  I: i; N+ `* r6 }3 ~

( N9 b" U, y6 K3 N! u0 h- n湖北省仙桃市姚高才在《河南姚姓与姚崇文化》(第5期(2012年),P45)发表文章:
5 e7 E' }$ |+ V3 E; M% x        从思廉公“源流世系”说起9 g( w% s; @3 s1 ?
, t" T1 i6 t8 |3 p& J6 w5 o
    姚高才已确认,思廉公“源流世系”是指《古虞姚氏族谱》所载[唐]姚思廉撰《姚姓得姓源流变迁世系直说》,不知其他史书或文集有没有此文。
  e/ E' X4 \8 l2 @8 ^    我不完全明白姚高才文章“二、伪续与分支之思考”以下两段的意思,只知大意是指思廉公“源流世系”一文末尾可能有人伪托、造假,可能是某分支造假续源流。指其伪托、造假的理由有:不见吴兴姚氏(不可或缺)的著名人物姚信、姚郢、姚菩提。这种指责是有道理,可惜姚高才点到为止,没有深谈;姚高才说他的文章是随笔。5 M* p& @' }  x9 ^1 s8 l
    然而,在我们的族谱中,源流中记载了姚信、姚菩提,也有八十六世宣业/僧垣。堂堂僧垣公,开府仪同三司。我说可能相当国务院副总理的待遇,又是思廉公的祖父,思廉公哪能不写他!8 U/ h, u0 W  \* Z/ j& y

& |: E3 l9 U4 z7 z% f1 Q# x. C" m& |7 Q
- C3 t4 y- A4 z+ ~, e5 m& j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9-10 16:25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9-13 17:30 编辑 ; d$ x/ \4 C. N2 Y3 Y0 }
5 T% F1 H5 [' z
“编写”姚氏世系源流第三人是宋代宋祁。宋祁与欧阳修合修廿四史之一的新唐书,按我们的族谱说法是“宋宋祁奉敕撰‘姚氏宰相璹、元之年谱’”   
2 j% R. K0 X/ [$ p- }* \+ a. j1 m    宰相璹即武则天朝宰相姚璹,姚思廉之孙是也。
: S; ?! f& U( {4 y2 {    宰相元之即武则天朝和唐玄宗等朝宰相姚崇,姚宣业裔孙是也。* A7 L, b1 K! K* ~' J) I; l: D1 @
    姚氏世系源流第三部分,第87世~96世。到了唐代,姚氏藩衍各地,再次成了全国的望族,衍生有著名的万年姚(或称京兆姚)和陕州姚,人才济济,再次成了全国望族。' c- u; ?# ]8 }+ Q) m
    那时候,第87世~96世,同代(同一世序)的人可就多了。就我们的族谱来说,只记载姚僧垣系和姚宣业系的,换另一种说法,即是姚思廉系和姚崇系的第87世~96世。姚士平说这两支姚在宋合修,大概基于此。我们的96世祖就是唐入闽莆福韶溪派始祖姚天明。
8 p. }, H  {' m5 X6 [     至此, 姚氏百世世系的框架结构(或者说,姚氏世系源流)形成了。
, p0 k1 V- l% w, ^2 Z    此后,族谱不再是官修,开放了,民间也可修谱。于是各支姚氏源流,就是姚维侃说的由本支名人贤达或异性名人撰写的。
. d  D* e( R" p. ]" d+ k. g1 t! V

2 I: v& z! V  @! D/ c: o
# R+ I* N4 ~9 D& N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9-10 16:27
《新唐书》修撰者宋祁
  Z" G( g* p$ ?) u     宋祁(998~1061)    北宋文学家。字子京,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后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二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史馆修撰。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景文,与兄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9-10 16:30
《旧唐书》及其著者
5 L4 S4 [* R9 o+ U( A$ e" {9 N
* i  c# B# T" J" H' t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时期。五代后晋时官修的《旧唐书》,是现存最早的系统记录唐代历史的一部史籍。它原名《唐书》,宋代欧阳修、宋祁等编写的《新唐书》问世后,才改称《旧唐书》。《旧唐书》共二百卷,包括本纪二十卷,志三十卷,列传一百五十卷。
4 o, _, m1 Z& O7 }+ P8 {
3 Z) d8 ^+ |' R8 G/ P著者简介7 B) s  Y) H) x, v1 F& ~; `0 p
   刘昫(公元887——946年),字耀远,涿州归义(今属河北雄县)人,五代时期历史学家,后晋政治家。后唐庄宗时任太常博士、翰林学士。后晋时,官至司空、平章事。后晋出帝开运二年(945年)受命监修国史、负责编纂《旧唐书》。其是二十四史之一。
作者: 姚双全    时间: 2012-9-10 16:43
钟尧宗亲博学啊!以后慢慢请教您!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9-10 18:10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9-13 17:33 编辑 3 c3 {% X0 \  R1 H8 H6 q

1 T. z2 J1 N( B/ t4 x" z8 S姚氏百世源流编纂者三人:汉司马迁,唐姚思廉,宋宋祁。
* U) x% E- }" n& o    我想,这只是一种特别的说法,强调和突出这三位先贤的作用,强调和突出这三位先贤的著作的作用。应该有不少人和著作辅之。
6 `3 l7 V! X3 t; T% U' G5 j
) G% ?! ?0 A) r3 t4 |1 x0 j, v6 X$ k
( x0 _4 t( h: c( C" \3 x
4 p8 X$ S8 _- a3 D5 {, Y5 \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9-10 20:28
湖北仙桃姚高才在他的文章(《从思廉公“源流世系”说起》)只指出:
0 D* P; r2 x; }/ q' w1 o9 N  \  E    “南朝宋散骑常侍姚郢”
; c6 V" W& j8 d. a1 V6 T. Q) u  E4 X, C
    我们的族谱未记载这位姚郢,人名辞典也未查到,比较陌生。南朝宋散骑常侍姚郢是什么人?几世?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9-10 20:35
回复  pszyyao   d1 s" r! a9 m1 h- F

' {( Z$ Y1 M9 [9 P+ }& L' h* _* d3 O  p3 y
    1楼帖,既是顿悟,也是提问。欢迎各抒己见,发表想法、看法、资料等。1 |, _( I& R" a3 E% O  @2 d
pszyyao 发表于 2012-9-2 11:40

作者: 姚江南    时间: 2012-9-10 21:01
  百度到的,其中姚僧垣曾祖的记载与我们平远谱世系显然不同,平远谱没有姚郢公记载。
- n; [6 T; q5 V9 n           大夫第一人——姚僧垣; X# U. E# O' \5 N& H; J# Y
            中医医史文献教研室 钱群英' }7 h/ z7 X6 G. `
  大家都知道,宋徽宗时在医官中设置了“大夫”等官阶,但是医生授予“大夫”头衔,却开始于六世纪的姚僧垣。
/ k! |' E/ ^- f4 s  姚僧垣(499-583年),字法卫。吴兴武康(今德清县武康镇)人。南北朝时期的名医。他一生经历了齐、梁、北周、隋4个朝代,9位皇帝,在梁、北周、隋三朝先后担任22个官职。
8 K: n. m' }( l. \/ S  姚僧垣出身于一个世代簪缨的江南贵族之家。八世祖姚信曾任吴太常,曾祖姚郢为宋员外散骑常侍,封武成侯。父亲姚菩提,为梁高平令。姚菩提因为多年患病而留心医药,于是精通医术。梁武帝萧衍也爱好医药,于是常常诏见姚菩提讨论医术,在言谈中能悟解对方意思,因此对他十分有礼。- G; Z# w" P6 r, ~) J1 M3 p. F
  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姚僧垣自幼好学,博览文史,二十四岁就继承了家业。他医术高妙,用药审慎精当,他成为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出生贵族,又以医术获得贵族头衔的人。他两度封公(82岁时封长寿县公、84岁时封北绛郡公)外,还有许多显赫的头衔:戎昭将军、车骑将军、骠骑将军、仪同三司、华州刺史等等。这些头衔都是靠其精湛的医术获得的。同时,姚僧垣又因为医术被授予 “大夫”头衔:62岁时授小畿伯下大夫,74岁迁遂伯中大夫,83岁除太医下大夫。' s  n9 P- `: G! E
姚僧垣巧用大黄
) i$ M* Y8 G. K8 y$ Y# o' r9 a  梁武帝萧衍发热,想服用大黄。姚僧垣诊后说:“大黄是峻猛的下利药,而皇上年事已高,不宜服用。”梁武帝不听从,结果病情加重。
  f8 D' {. q# U  C  梁元帝萧绎患了心腹疾病,召众医生商议治疗。医生们都认为皇上至尊至贵,不可轻率,宜用平和之药,慢慢地调养。姚僧垣诊断后说:“皇上的脉象洪大而坚实,这是有积之证。应该用大黄这样的猛药来通便,否则,必定不能痊愈。”梁元帝听从了他的话,疾病马上就痊愈了。. @, y( D4 ]5 E8 O" t
姚僧垣治病如神
* o& ^  ~8 z: W2 M1 j9 E: m  金州刺史伊娄穆因病回京,请姚僧垣治病。伊娄穆说:“从腰部到脐眼,好像有三道绳绑着,两脚痿痹,失去知觉。”姚僧垣为他诊脉,开汤药三剂。伊娄穆服下第一剂,上面的一道绳就解开了;服了第二剂,中间的一道绳也解开了;又服一剂,三道绳全部解开。只是两脚仍然疼痛麻木、卷曲孱弱。姚僧垣又为他配了一剂药,两脚稍能屈伸。姚僧垣说:“必须等到霜降的时候,疾病才能痊愈。”到了九月,伊娄穆果然能起身行走。- B7 c4 G7 _! a1 F
  天和元年(566年)大将军、乐平公窦集突患风疾,精神昏乱,失去知觉。先去诊治的医生都说已经无法救治。姚僧垣后到,说:“难治是难治,但终究不应死掉。我可以治愈。”窦集的家人十分高兴,请开处方。姚僧垣为他配制了汤药和散剂,其病即愈。大将军、永世公叱伏列椿患痢疾多时,仍坚持上朝。燕公于谨曾问姚僧垣:“乐平公、永世公都有顽疾,在我看来,永世公的病轻一些。”姚僧垣回答说:“病情有深浅,时间有缓急。乐平公虽然难治,但终当保全。永世公虽然病轻,而必不免一死。”于谨问:“你说必死,当在什么时候?”姚僧垣答道:“不出四个月。”后来果然像他说的那样。
1 r4 [0 |: ]! F. t! |$ o3 o  建德三年(574年),文宣太后病危,医生、巫师各陈己见,意见不一。高祖到内殿,问姚僧垣,姚僧垣回答说:“我也没有什么听声视色的绝技,只不过经历事情很多,经验多一点罢了。现在太后的病情,确实令人担忧,恐怕已经没有治愈的机会了。”不久,太后就去世了。$ d9 Q: {7 L: B- o
  公元575年周武帝亲自率军东讨,到河阴病倒:不能说话,眼睑下垂遮住眼睛,看不见东西;一只脚短缩,无法行走。姚僧垣认为此病涉及到各个脏腑,不能同时治疗。于是他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治疗:军队中的事情,没有比语言更重要了,于是处方进药,武帝能开口说话了。接着治疗眼睛,眼睛的病痊愈了。最后治疗足疾,也得以痊愈。到了华州,武帝完全康复。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2-9-10 21:23
南昌姚氏从北宋姚谷清开始,九百多年代代从医,其中姚国美家传直系16代。在中国应该不多见。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2-9-10 21:34
南昌地方志记载,找了姚国美死了也无悔;找了姚雏山胜过吃仙丹。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9-10 21:39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9-10 22:04 编辑 ; p) h# {1 d* t- Y7 K- z7 H

8 w9 J" b# Z0 ^回复 49# 姚江南 % @4 X6 L. n& `4 E  k5 o
: \+ S: Y8 O; ?

- X& U2 |5 M. l6 m) _' B    谢谢。
9 r1 b$ ^7 q  e% a1 s: {
2 Z% E' j. ?. d' M  _+ q, F    大夫第一人——姚僧垣0 X- o: {5 h" F7 i+ U  B7 w9 ~
            中医医史文献教研室 钱群英* W% R6 S1 C7 m% w
  1 N, J" ]9 B! W4 K
    ——哪个学校的中医医史文献教研室?
* R! a2 v4 ~0 @9 y
4 \( g5 k9 S8 A 姚僧垣出身于一个世代簪缨的江南贵族之家。: C3 w! ~3 {, l; X" j
   ——实际上,到了姚僧垣时,吴兴姚氏已变成“素族”了。正是由于姚僧垣开始了中兴之路,姚僧垣一家的史学医学家学和忠义的家风,成就了姚僧垣家族的辉煌,也成就了吴兴姚兴起。姚僧垣-姚察/姚最-姚思廉-姚璹/姚班,史学世家,一门六杰;姚察-姚思廉“父子成双史”(或“书撰陈梁”),成了姚氏的骄傲和美谈。9 L9 P. q( @3 `9 i  s; o
3 \( y9 k' d0 g$ U
7 ]( T9 V' s* {- X# A+ R
   八世祖姚信曾任吴太常,曾祖姚郢为宋员外散骑常侍,封武成侯。父亲姚菩提,为梁高平令。
  o3 ^: Q( [+ O, [/ e( v   ——“曾祖姚郢为宋员外散骑常侍 封武成侯”,  这确实是我们的族谱未见的。
作者: 姚江南    时间: 2012-9-10 21:57
回复  姚江南 9 m% x) G! Q/ W/ e5 f
0 q: U2 S: J! p

1 ~: m: [9 T' w          中医医史文献教研室 钱群英' m- p( k0 x# T% @" P7 P
  
/ s) D, Z, `( l' b) l    ——哪个学校的中医医史文献教研室?% ^4 u$ e5 D' O, `! A
; Q2 c2 f) [9 a4 Q# ?0 y
pszyyao 发表于 2012-9-10 21:39
7 m5 i9 K! k# X4 r
  又百度一下,是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医史文献教研室。
作者: 姚江南    时间: 2012-9-10 22:00
八世祖姚信曾任吴太常,曾祖姚郢为宋员外散骑常侍,封武成侯。父亲姚菩提,为梁高平令。
" |3 q1 o. D0 p- U    ...) U* q& x# o, Y2 M) x0 E: {
pszyyao 发表于 2012-9-10 21:39 [/quote]
2 g% [* ^% R( k9 K! J' R! z( R  应该与钱群英联系,看看这段历史记录来源。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2-9-10 22:06
前委员长万里作序的【中医昆仑】最近出版,该书仅发行3000册,记载了中国150年150位中医名家的事迹。其中南昌姚氏姚国美姚荷生入选;还有施今墨,张锡纯等。该书我有幸收藏。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9-13 17:20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9-13 17:34 编辑
9 d5 G# u) i5 ^. N) J8 U0 M
. k+ x$ C& `+ I5 ]& \回复 42# pszyyao
2 J% `$ Y% V( R  A$ R) c. O: D* h( S2 K9 J& Y, l2 D
      三位姚氏前百世世系提供和研究者:清会稽姚振宗,台北繁昌三山姚昶,台湾姚蒸民;都是舜系一二八世。: h. E& f& a  T) E6 k

5 e% ?% B8 o6 m5 Q& k      姚振宗(1842~1906)   史学家,著作等身。自少奉命修谱,经三十余年始得纂次成编《姚氏百世源流考》。在本网有姚振宗及其《姚氏百世源流考》介绍。
2 V8 B# P& O: f7 o" i+ i" G+ V, }1 h/ {* J' }9 d
      姚昶(1920~)    字传旭。祖籍安徽繁昌,名器(薀初)之子、进士名盛、清华大学教授名镈之侄。陆军官校、军官外语学校毕业,陆军上校退休。有姚氏研究著作《舜裔姚氏世系研究》等。
( [) \3 N) p0 X- I           萍乡姚道信或松勇从上海图书馆家谱室复印该书一部分;因不知确切书名,上海姚能宏两次到上海图书馆家谱室未能找到此书;姚昶有侄姚伯年繁昌三山138 6553 83380533-7877 398),收藏有姚昶的著作。我和姚能宏联系过伯年,他说可找他借读。
4 X4 \6 x+ ]4 {4 ^$ K# K       我在姚网发过有关姚昶及其著作的* s: n& S9 G# C: P3 O* Y

$ T+ U' n: k1 m! K

& b7 v7 J; `& B& y# H) Z3 B) U7 w      姚蒸民(1923~)    国立中央大学毕业。监察院参事,大学教授。著有《蒸民诗存》、《韩非子通论》等,提供四川严陵姚氏续修谱和四川威远姚氏总谱资料。9 W0 l- z% ?: }' Q1 h  w
            四川严陵姚氏续修谱和四川威远姚氏总谱,应是广东平远姚氏入川的支派族谱。 四川严陵(威远)始迁祖姚心功是汉臣之子,姚蒸民是心功之后。
8 @9 d* L1 s- h, K& k: x; v1 N' \, u: h  P5 t" X5 r9 p/ R4 T- r8 u
      我们的族谱,可以用比较广泛流行的莆田姚天赐编纂《虞舜姚公世系族谱》(简称莆田)和《四川严陵(威远)姚氏续修谱》(简称)为代表。 姚昶用姚振宗《姚氏百世源流考》、 姚蒸民提供的严陵(威远)谱(或莆田)和他自己的《姚氏世系考研资料》,对姚氏前一百二十八世世系 加以对比、补缺 、考证 、评说,结果是大同有小异。因此,我们的族谱,其中的姚氏源流是有典型性和普遍性的。3 l* a% ]4 h3 j: K. K
0 b7 J9 ]% M  o, t
      姚氏前百世世系提供和研究者,还有福州姚恩健,著有《八闽姚氏源流》。以后择机再说。/ ]8 ~  R) p$ f9 ]

附:

241080,安徽省芜湖市三山区竹木管理站内    三山姚氏续修宗谱办公室

姚士伦(13966027876),姚士炳(13035040815),姚伯年(138 6553 83380533-7877 398


2 m& R/ P% k& E# {$ J- r6 E. K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9-13 18:22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9-13 18:31 编辑
( }/ R3 R4 I) _, ^
% D+ i  X2 F: n2 O) L, ^回复 54# 姚江南 * H. {7 F4 X1 h5 H
. h6 V" `" V, G9 G' A7 d
     湖北仙桃姚高才,在他的文章(《从思廉公“源流世系”说起》)只指出:“南朝宋散骑常侍姚郢”: @/ \+ a% n3 h5 Q* S# n
      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医史文献教研室钱群英,在《大夫第一人——姚僧垣》说:姚僧垣八世祖姚信曾任吴太常,曾祖姚郢为宋员外散骑常侍,封武成侯。父亲姚菩提,为梁高平令。
, c$ p$ q$ o" W
0 S' v7 ^1 f+ h- x% H( \" x8 l; t  c0 H& c4 b* f4 ~# Y9 |
       我们的族谱(包括莆田谱、严陵(威远)谱、平远谱等)确没有记载这位姚郢(人名辞典也未能查到),对姚信和姚僧垣等的记载是:1 p' D3 x* m' c
             第七十五世   膺/信               $ {& i) a/ i. S3 X0 ?* q, ~+ g5 f
             第七十六世   逢/巡
+ _3 A+ J# s+ }$ C; R             第七十七世   子桓  S" @1 e( n; \0 X. _$ _2 P; {
             ……(每世都有记载,不缺)
$ j! w& K: w4 Y+ u             第八十六世   宣业/僧垣 ; M/ J+ |* T" N$ ^( d
       姚昶的《姚氏世系考研资料》也没有记载这位姚郢。6 K3 L) S5 k* w( B# c4 w
       姚振宗《姚氏百世源流考》有姚信和姚郢等的记载:
$ p% `2 V/ G2 r9 I- g             第七十八世   信    西元267年官吴太常。8 J$ |7 `5 t3 o5 a9 r/ u) s
             第八十一世   (缺)
! K! H  Q, l6 }             第八十二世   (缺)(也就是说,姚振宗不晓得姚郢之父亲和祖父是谁); l1 q7 P2 f4 V/ q) s
             第八十三八世   郢    周书艺术传:僧垣曾祖郢,宋员外散骑常侍,五城侯。
. j. C: s* x/ s& ?+ e8 Y- K" x             第八十四世   (缺)(也就是说,姚振宗不晓得姚郢之儿子谁)
' v9 q8 }) S; @             第八十五世   菩提
! F$ c+ s$ Y5 o4 ^* f# v. B             第八十六世   宣业/僧垣 5 q& h) b" n7 ?  Y

2 b, A* M' ~+ p' W
6 ?  ?! R7 e3 e6 n% S" O1 I& C0 \1 h       由上列分析可知,姚高才和钱群英可能从周书艺术传或姚振宗《姚氏百世源流考》的说法。我们先记住有此说法,我们也记住思廉公写了我们的世系。
3 e! Z; J( m2 Q- I8 R* i; J# P4 v- a" h  m  U; {* z

) v( @/ M; W$ e' b1 a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9-14 22:09
江南兄:
5 j. m) _! C* l* n  v% p  Y    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医史文献教研室钱群英一文《大夫第一人——姚僧垣》,你从哪里得到?此文原发表在什么地方?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9-14 22:26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9-15 09:29 编辑
: S' @0 O& ]7 [. ]
* y0 R6 I/ @! C5 Y9 X. L% L河南姚学谋在《河南姚姓与姚崇文化》(第5期(2012年))发表了两篇有关两位姚氏名人世系的文章:$ k8 Z4 ]/ u9 h$ N
          ⑴河南陕、渑姚姓概况(P22)
; t4 {. s+ k4 _7 p% ^
          ⑵“万年姚”与“陕郡姚”渊源之新考(P42)& X" o& a3 L% G: U. W: M
文⑵曾在去年十月萍乡会发表过 ,会议论文集有。曾向三公之后彩云之南推荐过,这次正文的编辑错误纠正了,更容易读得明白。  

5 m7 I, D  T& ~& i+ Z3 l ( p7 n2 s4 O; _$ v& J
      文⑴中有:“南北朝时,吴兴武康姚仲和北迁任北魏步兵校尉、秘书监,定居陕州石,是为陕郡姚姓起家之祖。其玄孙姚宣业,北魏征东将军,被陕渑姚姓家谱载为一世祖。”
0 w, y  C$ E- k4 \      姚宣业是姚仲和的玄孙,也等于姚仲和是姚宣业的高祖,两者相隔4代。在莆田谱(或严陵(威远)谱)、《姚氏百世源流考》和姚昶资料世系中均有第八十六世姚宣业(姚昶的是第八十五世),却都不见“姚仲和”,只有莆田谱(或严陵(威远)谱)和姚昶资料中可见“和”(莆田谱记为第七十九世,姚昶资料记为第七十八世)。“和”是不是“姚仲和”?即使是,也相隔86-79=7代,而不是4代。2 O2 i! a8 A( [  A9 i/ E4 v
     今莆田姚氏和严陵(威远)姚氏是姚思廉之后。今陕渑姚氏是姚崇之后,姚振宗和姚昶也是姚崇之后,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读文⑵便可明白为什么,“万年姚”(或称姚思廉系)与“陕郡姚””(或陕州姚系,或称姚崇系)“世系是姚学谋新考证出来的。
作者: 姚江南    时间: 2012-9-14 23:46
江南兄:
; R( A& w% g8 G7 _/ U0 m% O    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医史文献教研室钱群英一文《大夫第一人——姚僧垣》,你从哪里得到?此文 ...' c$ W7 K$ u1 j0 k# B
pszyyao 发表于 2012-9-14 22:09

6 X: W9 y; e" v) ?% A# u  仲尧兄:此文是在百度搜索到的,我已经做了链接,点击标题就可进入网页。
' ^8 H- t3 |% m5 C           大夫第一人——姚僧垣            $ B6 x0 i! |: S6 V/ g0 C
            中医医史文献教研室 钱群英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9-15 09:35
回复 60# 姚江南 . A% |6 M: O5 s& @% N" H

/ w1 C$ c5 O( M( z7 v: a: j" }1 Z. P2 \  V  c
    谢谢。
* \6 m. [; W2 y0 z1 s    请读编辑过的59#帖。请读河南姚学谋的“万年姚”与“陕郡姚”渊源之新考,在《河南姚姓与姚崇文化》(第5期(2012年))或去年十月萍乡会议论文集。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9-15 10:35
河南姚学谋,“万年姚”与“陕郡姚”渊源之新考,《河南姚姓与姚崇文化》(第5期(2012年),P42;
' F5 J/ P8 m. _4 _0 x或  2011年10月萍乡姚氏会议论文集。# q: ?$ X, T& P' K( U+ I/ C
+ D' w. H0 [# ~9 i2 C! t
   《新唐书•姚思廉传》曰:“姚思廉,本名简,以字行,陈吏部尚书察之子。陈亡,察自吴兴迁京兆,遂为万年人。”《旧唐书•姚思廉传》亦说“姚思廉,字简之,雍州万年人。”因此,姚察、姚思廉及其后裔一支,遂被称为“万年姚”或“京兆姚”。+ V5 a" o  V$ T; n' T8 x4 q
    “万年姚”因始迁祖姚察四世孙姚璹曾是武则天时宰相,故被列入《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表内记载其族姚姓人物37人。
( @% B$ z- y+ O( y6 {! e5 g  Z( d" x9 b, Y  C2 J! E
    《唐书•世系表》:陕郡姚氏亦出武康。梁有征东将军吴兴郡公宣业,生安仁。二世祖安仁。……。四世祖懿,长沙文献公;三子,元景、元崇、元素。; x! H9 o- g, s3 r& M+ B
    《姚懿神道碑》载:公讳懿字善意,。……明考以宦历陕圻,遂留家于硖石也。
4 W# W2 h+ X  |3 j. ]6 z6 Q    《新唐书•姚崇传》曰:姚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人。
4 B! I* D' Y  M8 W. N+ Y% l    《全唐诗•姚合小传》云: 姚合,陕州硖石人,宰相崇曾孙,……人称姚武功云。诗七卷。( P6 w6 K- Y' G# o$ U' u8 b9 |
    “陕州姚”因始迁祖姚宣业五世孙姚崇三朝为相,故列入《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内,录入隋唐家族人物62人。6 Q5 p3 x/ E# J- z' w9 y! P
     因此,姚宣业、姚崇及其后裔一支,遂被称为“陕郡姚”,或“陕州硖石姚”,声名显赫。
) J. D+ e$ U# u  [" {8 J* }. N7 F. X- V9 ]' Y7 ^
      依此,则“陕郡姚”之姚崇家族较为详细的世系为:. A7 I3 |8 e5 l' E* m1 ]) y
       舜帝生于姚墟得姚姓;舜帝后人遏父封陈为陈氏;至陈厉公子完仕齐则为田氏;齐太公田和十四代孙田丰被封为西汉代睦侯,生子东汉散骑常侍邕,五世至三国吴郎中敷恢复姚姓。
" p4 b* \, Y: C( R     (1)吴郎中姚敷——(2)吴太常姚信——(3)佚名——(4)佚名——(5)佚名——(6)晋(宋)渤海太守、五城侯姚禋之——(7)后魏祠部郎中姚滂——(8)后魏步兵校尉、秘书监姚仲和——(9)姚宏——(10)北周征东将军姚宣业——(11)隋青、汾二州刺史姚安仁——(12)隋怀州刺史、检校函谷关都尉姚祥——(13)唐嶲州都督姚懿——(14)唐中书令姚崇7 L2 c2 {" V5 R/ |* j1 z
0 p" g# y( t; H2 O+ ~7 e$ t
    依此,又据前史料,则万年姚之姚思廉家族较为详细的世系为:
& n6 R9 b0 ?* W* s" ?/ o: G% L     (1)吴郎中姚敷——(2)吴太常姚信——(3)吴宁海太守姚陶——(4)晋太傅姚奋——(5)佚名——(6)晋(宋)渤海太守、五城侯姚禋之——(7)宋员外散骑常侍、五城侯姚郢——(8)佚名——(9)梁高平令姚菩提——(10)隋北绛郡公姚僧垣——(11)隋北绛郡公姚察——(12)唐散骑常侍、丰城县男姚思廉——(13)唐通事舍人姚处平——(14)武周宰相姚璹、唐户部尚书姚班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9-15 11:09
回复 59# pszyyao * Q: q. O6 {, d
5 H  }0 w9 S$ ?( ]

. I$ S4 i& B. y" M    “南北朝时,吴兴武康姚仲和北迁任北魏步兵校尉、秘书监,定居陕州硖石,是为陕郡姚姓起家之祖。其玄孙姚宣业,北魏征东将军,被陕渑姚姓家谱载为一世祖。”2 a! ~8 R! P3 s3 ~2 U
     姚仲和定居陕州硖石到其玄孙姚宣业,已历5世,怎么陕渑姚姓家谱载姚宣业为一世祖,而姚宣业的后代忽视姚宣业之父、之祖、之曾祖、之高祖呢?有意思又令人困惑。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9-15 12:02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9-15 12:42 编辑
9 m% [3 q# }% ?* x) ~" |4 _8 A- [, E( i
回复 62# pszyyao
7 R+ j/ M5 R4 P2 u! q5 q4 h3 z  l4 N4 W7 m) z4 i

( a( m; G$ u7 L) Z    万年姚之姚思廉家族较为详细的世系为:
0 j& l9 X  S2 j( X9 o) W- ^  n# D/ {     (1)吴郎中姚敷——(2)吴太常姚信——(3)吴宁海太守姚陶——(4)晋太傅姚奋——(5)佚名——(6)晋(宋)渤海太守、五城侯姚禋之——(7)宋员外散骑常侍、五城侯姚郢——(8)佚名——(9)梁高平令姚菩提——(10)隋北绛郡公姚僧垣——(11)隋北绛郡公姚察——(12)唐散骑常侍、丰城县男姚思廉——(13)唐通事舍人姚处平——(14)武周宰相姚璹、唐户部尚书姚班
1 R$ r3 e5 y( p' r( V, L
* G8 L" o$ {  ^: [8 A) [1 Z( f8 P/ J' S5 n5 }. N. o& \
    姚学谋新考的上列姚思廉家族世系,显然大大不同于莆田谱和其他谱(非思廉系姚氏族谱和其他人的世系研究),其中一大差异是无舜系世序和(5)佚名和(8)佚名,而莆田谱,从第七十四世姚敷~第八十六世姚宣业/姚僧垣是连续不断的,无佚名。姚学谋也不讳言与莆田谱和其他谱的不同:% W* E9 b3 i( p4 f
      “据《莆田姚氏家谱》载,姚姓出自舜帝姚重华,为姚姓一世,传至八十四世姚汾,有三子,长子姚纲,次子姚纪,三子姚菩提;长子姚纲事魏徙家陕州,生子姚宣业,遂为陕郡姚姓起家之祖;三子姚菩提,生子北绛公姚僧垣,遂为京兆万年姚之起家之祖。《古虞姚氏谱》亦有同样说法。但笔者对此种说法不敢苟同,现根据史料及新近出土的墓志对“万年姚”与“陕郡姚”世系考究
5 a% D& j2 s6 g4 }& V2 _5 n# ?+ D3 q7 D5 ?, v( E  S, f: W* I
      姚学谋分别立了姚氏两大名人(姚思廉,姚崇)的新世系,有新意。但有点缺陷和遗憾,两新世系都不连续,有佚名;姚崇系新世系(3)佚名——(4)佚名——(5)佚名,断了连续3代。此外,“破旧立新,不破不立。”能破旧系,即指出旧系的错谬则更好更完美。当然,这是更高要求。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9-15 14:53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9-15 15:00 编辑 8 P) P4 F4 f: \- K
江南兄:
/ B$ C+ T" P. L/ h8 P7 l) w6 _/ d    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医史文献教研室钱群英一文《大夫第一人——姚僧垣》,你从哪里得到?此文 ...
; D4 k: X" `8 Q, Wpszyyao 发表于 2012-9-14 22:09

: q; j: s4 V5 e8 j: ?5 X- K0 ]6 |3 [# a7 e: D% u; L

0 P, D; h; _2 }: C6 B    (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医史文献教研室)钱群英,大夫第一人——姚僧垣,浙江中医药大学报 数字报,20120430期第A3版+ U+ ]: F1 ^0 N$ T! U

& c9 N. z7 k. H% z5 ~" a, `
1 f7 j; L2 V" A  S" d      钱群英一文,是校报上的文章。作者根据史书及其中姚僧垣传成稿的,其中有关吴兴姚世系,楼上有关的帖比钱群英的详细,也知出处,无必要打扰他(她)。————答姚江南。
作者: 姚士平    时间: 2012-9-17 09:53
回复  pszyyao
" u# \+ I: f& W8 y0 ]% r% i
2 \7 M* z1 F8 w# Z& g. c: i1 o; V# g0 O* v9 k5 D' H
    万年姚之姚思廉家族较为详细的世系为:- g3 S" W7 V+ Q0 f- ~9 N
     (1)吴郎中姚敷——(2)吴太常姚信 ...
4 `( d! i- G3 V0 C! ?: A8 Bpszyyao 发表于 2012-9-15 12:02
6 ?) i& q6 t9 D" }. J

$ O  ]3 v* {( p" L6 q- Z4 c/ W- B' p; ~/ b( e) M) a5 H
    刘宋时的散骑常侍五城侯恐怕是姚秦之后人。待我进一步从晋书和宋书上查证。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9-17 10:40
回复 66# 姚士平
# u! H; r) u2 X" X6 k7 D7 D4 t$ }; ^) Z! ?3 X' E

  Z3 Q( A- t9 `    好!做个有心人。7 u; k& h) P( y! }
5 J% K- a5 C" W  Q
    陕渑姚姓家谱,原来有世系源流吗?什么样子?与姚学谋的新考有什么差别?/ n! L* J$ t9 F' Q
   单靠史书,特别是唐以后的史书,名人再多,名人传再多,也编不出一个宗族的完整世系的。- ?3 f3 j0 |. u! y. R  b6 A

作者: 姚士平    时间: 2012-9-17 13:23
史书是用来作交叉验证的。
  D  \! E2 _1 |例如:姚信、姚岳公,在史书中就可以找到相应的记载,从而验证其真实程度。
作者: 彩云之南(姚良文)    时间: 2012-9-26 20:25
回复 2# 姚维侃 ( M/ w! d  p' z3 z0 m" I1 [- |
" w" p9 O+ s. H9 u. b4 u

/ O2 o. x- G1 L6 F+ u4 v: T' E    非常佩服本宗亲的研谱观点,你的研讨思维方式值得学习。
作者: 姚维侃    时间: 2012-9-28 12:41
回复 69# 彩云之南
" K9 ]8 X" z& E3 R
, C$ l+ b4 ^9 b" X8 r1 ]% q: ^5 G- I1 o0 m( P
    谢谢鼓励!
作者: 姚江南    时间: 2013-4-21 08:58
  百度到的,其中姚僧垣曾祖的记载与我们平远谱世系显然不同,平远谱没有姚郢公记载。
; W$ s7 p0 L6 z  @7 c; D         ...' \) y8 C  ~/ r. r$ v# s9 ?% N8 ^
姚江南 发表于 2012-9-10 21:01

' V' x1 i8 Y* V; A' s3 x( B$ C. X) p5 K% o
顶起来仔细研究一下。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