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北宋天文学家 历法家 姚舜辅 [打印本页]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22-5-22 08:52
标题: 北宋天文学家 历法家 姚舜辅


北宋十部历法(宋史曰八改)


   一《应天历》.宋太祖建隆四年(963年)癸亥岁颁行。王处讷主修
   二《乾元历》.太宗太平兴国六年(981)辛巳岁颁行。吴昭素主修
   三《至道历》.宋太宗至道二年(996年)丙申岁颁行。王 睿主修
   四《仪天历》.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辛丑岁颁行。 史 序主修
   五《崇天历》.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甲子岁颁行。 宋行古主修
   六《明天历》.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丙午岁颁行。 周 棕主修
   七《奉元历》.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乙卯岁颁行。 卫 朴主修
   八《观天历》.宋哲宗元右七年1092年壬申岁颁行。 皇居卿主修
   九《占天历》.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癸未岁颁行。 姚舜辅主修
   十《纪元历》.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丙戌岁颁行。 姚舜辅主修


姚舜辅主修:
   九《占天历》.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癸未岁颁行。 姚舜辅主修
   十《纪元历》.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丙戌岁颁行。 姚舜辅主修 


 
姚舜辅—天文学家 历法家
   姚舜辅精通天象,尤长历法学。姚舜辅于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编造了法历《占天历》。但因众多官家认为此法历成于私人家之手,不经考验,不可施行。姚舜辅便再次重新编造新的法历,于崇宁五年(1106)编造完成,赐名《纪元历》。并于大观元年(1107)颁用,此法历先后通行了二十一年。
姚舜辅曾经在崇宁年间进行了大规模恒星观测的活动,其所观测获得的结果记载于《纪元历》。此次观测活动是宋朝年间最为精确的一次天文测量。其中二十八宿距度误差绝对值平均只有0.15度,唐一行的观测数据因此被其取代。
   姚舜辅首创利用观测金星来定位太阳位置的方法,并首次明确提出恒星的距度始终在变化,说明各个时代的“天道”并不相同。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22-5-22 09:10
   北宋天文学家 历法家 姚舜辅是哪里人?


   纪元历,古历名。北宋姚舜辅所撰。
   岁实不是365天,而是365.24262139日;
   朔策不是29日,而是29.53058984日;
   岁差约73年西退一度。近点月不是27,而是27.5547311日。
   史称《纪元历》,岁实、朔策甚密,为古今诸历之冠。   
         (出处: 《中国历史大辞典》)
   《纪元历》和《统天历》,历法名。
   宋真宗咸平和景德年间(公元1102—1106)年间,姚舜辅等人的观测结果中,二十八宿距度测量的绝对值平均误差只有0.15°,达到了相当高的精度水平。


  宋朝历法一共改了十九次,是我国历史上历法改革较频繁的一个朝代。历法的不断变革,反映了宋代天文学研究的活跃。
  宋代历法中较著名的是《纪元历》和《统天历》。
  《纪元历》由北宋天文学家姚舜辅等编撰,并于大观元年(1107)施行。其中赤道坐标变换为黄道坐标的计算方法比较简易,还引进了四次方程式的算法。《纪元历》的各项天文数据多被金朝“大明历”和元朝“授时历”所采用。它首创了利用金星以定太阳位置的方法。
  《统天历》由南宋杨忠辅创制,并于宋宁宗庆元五年(1199)颁行。《统天历》采用29.530594日为一月,定一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5日。只比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实际周期差26秒,和现在世界通用的格里历(公历)的一年长度完全相同,但比格里历所颁布的时间(公元1582年)早383年。《统天历》还提出了回归年日数长度变化的法则。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22-5-22 09:29

武康姚建国回复:


   南宋陈诊孙撰《直斋书录解题》:
   《纪元历》三卷、《立成》一卷,姚舜辅撰,崇宁五年成。自《崇天》之后,有《明天历》、熙宁《奉元历》、元祐《观天历》。至崇宁三年,舜辅造新历,曰《占天》。未几,蔡京又令舜辅更造,用帝受命之年、即位之日,元起庚辰、日命己卯。上亲制序,颁之天下,赐名《纪元》。本朝承平,诸历略具正史志,不见全书。此二历近得之蜀人秦九韶道古,故存之。英宗治平《明天》,熙宁元年复《崇天》,熙宁七年《奉元》,哲宗元祐《观天》,徽宗崇宁《纪元》。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22-5-22 09:32

姚波回复:


  北宋时进行了多次较全面的恒星观测。元丰(1078~1085)年间观测的结果,于元佑三年(1088)绘成星图,南宋淳佑七年(1247)又在平江府(今江苏 苏州)刻石,称为《天文图》。
  景德三年(1006)关于“客星”的记载,是世界上着名“超新星”中的最早记录;至和元年(1054)关于世界天文史上最着名的“超新星”的记录,在现代天文学研究中极受重视。
  元佑(1086~1094)时,苏颂、韩公廉等人,创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天文钟”(水运仪象台),并将其结构写成《新仪象法要》,其中关于擒纵原理的发现,已开近代钟表构造的先河。他们还创造了“浑天仪”,球面按照恒星位置穿有小孔,人进入内部可看到模拟的天象,是世界上最早的“假天仪。南宋绍兴年间,王及甫也制造过类似的“假天仪”。
  宋代的历法经过多次改进,姚舜辅编制并于大观元年(1107)施行的《纪元历》,首创利用观测金星以定太阳位置的方法。而由杨忠辅创制,并于庆元五年(1199)实行的《统天历》,确定回归年的数值为365.2425日,和现行公历的一年长度完全一样,但比公历颁行早三百八十三年。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