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绍弦 2012.07.05
烂泥湾,一个普通、平凡,带有乡土气息的地方,是姚氏三公后裔心灵的故乡。南昌姚氏宗亲联谊会一直想找到这个姚氏族谱经常提及的地方。
近日,接丰城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袁晓英女士电话告知,烂泥湾已经找到,即今袁渡镇珊瑚村内,烂泥湾现为村民小组,居民约两百名,大部分姓余,小部分姓王,遗憾的是没有姚姓居民。
据袁主任介绍,一九八五年、丰城民政局牵头整理出版了<丰城地名志>,袁渡烂泥湾地名从宋朝一直沿用至今。袁渡与南昌县的三江口、进贤的文港交界,系抚河通往南昌进入鄱阳湖的水路交通要道。南宋宝佑元年(1253年)袁渡建立圩场,是当时丰城地区比较发达的地方。明洪武九年(1376年)丰城改富州为丰城县,归南昌府所辖、直至清代。
另外,外地姚氏族谱中,也有将迁出地写作烂泥巷。据丰城焦坑姚氏谱记载,常见史上有宗亲住在城中仙音巷。据查、清同治时尚有仙音巷之名称、今已改为陆家巷。同治版丰城县旧县治图、仙音巷在登仙门与南门之间、旁边有陆家湖、肥株湖、南禅湖、大官湖、毛家湖等,可见仙音巷是一个较低洼的地方。一遇大雨、便成烂泥塘,丰城方言中”烂泥塘”和”烂泥巷”发音几乎一致。姚氏族谱中所记的烂泥巷应该在城里、因为城里才有巷,乡下就没有”巷”之说了。那么,姚氏族谱中所记的”烂泥巷”应该就是今天的陆家巷。但是、方志上没有这种记载、只是我个人的推测而已。
姚氏三公谱记的烂泥湾,如果确定就是袁渡的珊瑚村、从水路到南昌县的斗门不到三十公里、与南昌姚氏有无关联、尚待考证。
另据丰城焦坑姚氏族谱记载、其始祖午公来自灵源、时间是唐代、比南昌姚氏更早离开灵源、其谱系中姚勉前后数代与南昌谱系相同、可以肯定与南昌姚氏有关联。
以上材料仅供我姚氏宗亲参考。
截图00.jpg (32.77 KB, 下载次数: 266)
烂泥湾,你在哪里?
姚绍弦
丰城烂泥湾,姚氏家谱中经常会提到的一个地方,2008年,南昌姚卿震,姚卿堂赔同湖南平江伍市鎮白杨村.瑚源村.青林白云洞等地宗亲姚大明,姚先进,姚训青,姚进宝等人在丰城寻找烂泥湾数日未果.毫无疑问,此地更是姚氏三公之后心灵中的故乡。
端午后第一天,清晨,沥沥的小雨下个不停。我们从南昌出发。卿芳大伯年近八旬,从外表上分明看不出他的真实年龄。他说:“丰城烂泥湾一定要找到,姚氏族谱的许多疑问将迎忍而解。”这个南昌宗亲十分敬重的老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南昌飞机制造公司副总工程师,退休以后,本该享清福的他,一心扑到姚氏的公益事业,为全国不少宗亲找到了老家,这一回,老将又出马了,我对卿芳大伯向来是肃然起敬的。
丰城离南昌七十多公里,我们要去的焦坑还有六十公里。开车的是我的好朋友,南昌电视的副台长文斌,今天我的司机不在,只好由他代劳。春节时,我曾陪文台长去吉安寻祖,瞻仰过文天祥纪念馆。他说:“我们是知根知底的朋友,你去了我老家,我也一定去你老家。姚勉和文天祥可是前后三年状元哟!”说得我们心里乐呼呼的。
一到丰城,天公作美,雨停了,我们如约见到了焦坑村的书记姚桂保宗亲,他在城里买了房,平时不常回老家,今天特意陪我们下乡。
一路上,桂保宗亲向我们介绍了整个丰城姚姓的情况,焦坑是最大的聚集地,共27户人家,近200人,90年全市姚姓修了谱,荷湖有十几家,拖船有十几家,零零星星还有一些,估计总数千人左右。
我的心不觉一颤,原以为丰城如何也应该有三五千姚姓才对。你想丰城从政府公布的居民人数有140万人,坊间甚至说突破了150万。在整个江西的县级人口数量中,除了鄱阳就要数丰城最多。如此大的一个人口基数,说有个三五千姚姓,总不算为过吧!“无论如何,不可能超过两千”这是桂保坚持的说法。
丰城面积大,人口多,王勃的《藤王阁序》上说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其实说的就是丰城。一条赣江穿城而过,分为河东、河西。我们要去的焦坑往东方向,与乐安、崇仁、樟树交界,属于山区。
“平原土地肥沃,被大姓人家占去了,我们小姓只能向山区发展。”桂保说。卿芳老人笑着回答,“这有点像我去的贵州,平缓之地往往是汉族人占有,半山腰据说是布衣族,山岭上,才是苗族人,我们姚姓应该是相当于丰城的苗族人。”
六十公里的路,坑坑洼洼,我们跑了近两个小时,过了紫云山水库,再行几公里,便到石桥村,姚家实际上是石桥村里边的一个村民小组。
走近村头,映入眼帘的是八九栋,整齐划一的新房,村前一条小溪缓缓而流,背靠的山叫会众山,三面环绕在小村的后面,远远望去犹如一幅山水画。
桂保先把我们安顿好,我们跟着他环着村庄走了一圈,村庄里靠近马路的新房子贴有瓷砖,是近两年造的,村中的砖瓦房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做的,更老一点的房子,当地叫干打垒,据说超过了一百年的历史。
接着桂保又带我们参观了村东北角的一条古樟树的防风林带,此防风林带还是姚勉状元出资派人来修的。一说到姚勉,我们兴意盎然。接着我们跟着他爬上小土堆,只见樟树相连,盘根错节,矗立在一条土堆带上,远远望去,枝叶繁茂,密不透风。有几棵要五人合抱才能抱得下,樟树连起来像一条长龙一样,有五六百米长,直接伸进大山的怀抱。煞是好看!
在村组长姚德辉家里,我们按照南昌人的习惯,燃放了一挂鞭炮,德辉恭恭敬敬的抱出装有家谱的箱子,然后和卿芳卿堂对谱。
鞭炮一响,引来了村里几乎所有老人孩子。年轻人都外出工作去了,平时宁静的小山村,鞭炮的声音格外引人注目。
经确认,焦坑姚家与南昌同宗是毫无疑问的。他们的发祖是午公,下五代和下九代与南昌完全相同。有趣的是,谱中的穆公写成木公,和公写成种公,大家哈哈一笑,双方确认,应该是活字印刷时检字时的随意造成的。
村里人知道我们的来意,立刻准备了花生,豆子,粽子,点心,泡上了他们自产的茶叶,二十几个人围成一团,照相,拉家常。好不亲热。
村民接着介绍,姚家三面环山,东面低山风很大,于是姚勉状元出资派人来修了防风墙并种了樟树,传说来了很多人,七八天就建好了。看的出他们说起姚勉状元来,内心是很尊敬和自豪的。
这么大的工程七八天就建好?我心存疑问,又不好当着宗亲的面说出来。刚才我可是细心丈量过的,整个土墙五六百米长,十米宽,十米高。即使动用十台现代的推土机,一星期也是完成不了这么大的土方量的。但是动用如此多的人力,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却不是这个小山村里的人能够办得到的。
说到姚勉状元,村里人倍感亲切,仿佛这些事情就像昨天发生一样,他们如数家珍。我心里想,姚勉状元为什么在这里做了如此大的功德呢?原来家谱记载,午公来源于灵源,想必是姚勉的同宗。为宗亲做了功德,宗亲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我向德辉询问,姚家历史上是否叫姚坊或姚元坊村?大家七嘴八舌,确实是这样,并指出这里叫上姚坊。几里路不远,叫下姚坊。如今仅剩三四户人家。
卿芳和卿堂会意的笑了,这就对了。南昌谱记载的姚坊,上姚坊,姚元坊,其实就是现在的姚家。
几份老谱,都是清朝修的,再前面的据说遗失了,但发祖公是不会错的。按推算午公应当是中唐时期的人,再往上没有发现姚思廉,姚崇,姚彦国的信息。往下,也没有发现姚尚忠的信息。卿芳大伯一一拍了照,说要回南昌认真研究。
焦坑谱系中经常提到一个仙音巷的地方,想必也是先祖居住过的地方。但是他们多年寻找已无姚姓居住。
明朝初,大批的丰城人移民湖南,二十多年以前我曾到过湘西的麻阳县,不少人都说自己是江西人的后代。我的朋友曾到过凤凰县,一个奇特的现象,城里的土著居民几乎有一半说是丰城人的后裔,用丰城土话与凤凰人交流居然毫无障碍。
广布于湘西以及西南诸省的姚氏三公的后裔不约而同地认为自己的祖先是从丰城烂泥湾迁出的,这也牵动了我们南昌宗亲的心。
回到丰城我找到县志办朋友、请他务必邦忙查阅唐,宋,元,明,清的有关烂泥湾的地名.他答应过几天给我回覆.
宗亲们,让我们静候佳音.
烂泥湾啊烂泥湾,你在哪里?
$ a( V( \5 @: `! m; g: k6 g
|
烂泥湾探路记
姚绍弦
烂泥湾的目标一锁定,南昌姚氏宗亲联谊会的本家们都显得异常兴奋,他们奔走相告,拍手叫好。卿堂大叔马上查阅家谱,提供了一条信息,姚勉的一个孙子南章,谱上记载因母亲改嫁余家而改姓,如今烂泥湾的余姓是否就是南章改姓而来的宗亲呢?
卿堂大叔的帖子一经发表,钟尧教授认为这是顺理成章的推测,祖军、义兴宗亲也有同感,绍明老弟更是快马扬鞭大喝一声“继续跟踪!”卿芳大伯急于星火地想约我到烂泥湾去看一看。我理解他老人家此时此刻的心情。但是,我怎么忍心在这种炎热的桑拿天带一个年且八旬的老人去下乡呢?我于是淡淡地回答,还是先让我去探探路吧!
既然要探路,就要提前准备。贸然地去打扰余姓,查余姓的家谱,并且还要涉及余姓可能是从我们姚姓改姓而来的问题,这样做是否会引起余姓误会而导致不快呢?我心里忐忑不安。好在我在丰城的人脉较多,几支烟抽完,拿定主意要市二中的余文峰校长协助我办好这件事。余校长是我二十多年前的学生,他虽然不是袁渡人,但余姓的宗亲内部的事他可以出面协调。果然,几个电话打来打去,一路绿灯。烂泥湾余其高组长已经安排第二天上午让保管族谱的族长在村里等候我们。
出发。八号清晨,我从南昌启程,约好了余文峰在袁渡汇合。好家伙,余文峰真是用心良苦,他叫来了他的学生李忠,李忠是余姓的女婿,方便同余姓人打交道。李忠又约来了他的学生,袁渡农业银行的涂林主任,涂林对这里方园十里每个村落都了如指掌,是标准的“地保”。说起来有趣,我们四人同坐在一辆小车上,一脉相承,纯属“四世同堂”。再分别开来,我、文辉、李忠是宜春师专毕业的,文辉、李忠、涂林又是丰城二中毕业的,脉络明晰。今天我们多么有缘份,我既是文辉的老师,又是李忠的师公,还是涂林的太师公。得到这样的一系列的称呼,我开心得如云里雾里。我想,我们修谱的宗旨不也是弄清各自的关系,所谓“聚涣联疏,明人伦,序昭穆”吗?
熟门熟路,烂泥湾不费一丝周折就在我们的眼前。
烂泥湾果然名不虚传,我们一进村口,它就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离村里尚有二百米,车子前进不得,后退不得。我们师徒只得下车来推车。我好生奇怪,如此大晴天,车子怎么会好端端陷下去呢?仔细一看,路上厚厚的一层河沙。一逢大雨,马路泥泞,肯定无法通行;一逢天晴,路上的河沙干了,沙不着地,漂浮而起,车同样无法通行;反倒是下点小雨,路面的沙粒附着在底下的烂泥土上,恰到好处,正好通行。我不觉打心里一笑,烂泥湾啊烂泥湾!
也许,这是老天特意安排我们必须下马步行,安排我们必须带着虔诚的心情去拜访姚家圣地烂泥湾!
村庄不大,马路北面姓王,马路南面姓余,界线分明。
余姓没有祠堂,我们如约找到了保管家谱的余怀龙老人家里。余文峰用当地方言与七八个老人沟通、畅谈。我则每人敬了一手烟,然后细心地翻阅余氏宗谱。
谱中记载,烂泥湾余家是北宋名臣余靖的后代。余靖是广东韶关人,中得进士后,曾任新建县县令,后来归居韶关。余靖的一个孙子北宋时先在烂泥湾对面的观田聚族而居。南宋时,观田被水淹没。从此余姓就聚集在现在的烂泥湾,烂泥湾这个地名,从南宋一直沿用至今。
我从余氏宗谱中还发现,余姓也号称是舜帝的后裔。余靖在历史上与欧阳修、王素、蔡襄同为“四名谏”。因为直言,触犯龙颜,降职为监筠州(今高安)酒税。我思索着:一是舜帝之后,二在宋代高安任职。多少同我们灵源姚姓存在一些渊源关系。余靖的墓志铭就是欧阳修撰写的,南宋文天祥也留下了赞颂余靖的诗作,想必余靖一定是位令人尊敬的好官啊!
遗憾的是,我没有在烂泥湾的余氏分谱上查到余南章的名字。他们的谱没有细化到用公元的年号时间来记录,仅从吊线上查就非常不容易了。怀龙老人要我们到南昌县三江口余氏祠堂去查余氏总谱,那里可以查到同修的四十多支分谱。负责总谱的人叫余海龙,偏偏他今天不在三江,我在电话中说明了来意,说天下舜帝子孙是一家,他很客气,约南昌姚氏下回见面。
离开烂泥湾的时候,我的心不免有一丝愁怅,一丝伤感。学生看出了我的心情,执意要我去看看山水。于是我们一行到了风景秀美的三江口。原来我曾主观臆断三江口一定是三条江的汇合之处,结果我大错特错了。三江口、袁渡、文港是三县交界的地方,犬牙交错,地势低洼,形成了几十平方公里的湿地,水汇集于此显得安祥、平缓。环湿地主要是抚河流域,丰城的丰水、富水、株水、槎水等都经过这里再缓缓流向鄱阳湖。这里的“三江”是古代汉语中许多江的意思,不专门指三条江。历史上,三江口是水路交通的黄金枢纽,素有“小香港”之称,这里不产木材,却是南方较大的木材市场,“三江口木材市场”几个字还是全国第一个女省委书记万绍芬题写的。原来万绍芬是三江口人,后来曾任全国妇联副主席,她热爱家乡,关心家乡,从来不忌讳自己是土生土长的江西老俵,我非常欣赏她曾说的一句话:“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家乡都不热爱,他不可能热爱人民,热爱老百姓。”
我伫立江边,若有所思,余文峰用手指了河对面的文港,说那就是著名的毛笔之乡,名臣晏殊、晏几道的故乡。我于是触景生情,脱口吟出了晏殊著名的诗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是啊,今天的我,多么象一只恋家而报春的候鸟燕子,我想今后一定还会来几只,多只,无数只,似曾相识的燕子来此地寻根。我们姚氏的美德就是有大孝,从来不忘根本,所以才根深树茂。这里曾经是我们姚姓的故乡,虽然我今天未能求得满意的结果,但我姚绍弦毕竟穿越时空又回到了令我们无数姚姓梦绕魂牵的充满乡土气息的烂泥湾!这样想时,我的心情豁然欣然。
中午的饭局,是由辈份最低的涂林安排的。听说余校长来了,丰城二中毕业的十几个学生欢聚在一起。其乐融融,其情融融。遥想当年,我先祖姚彦国进士远离故乡,只身从河南汴梁担任广丰(今丰城)的儒学山长,教书育人,想必一定也是桃李丰城,下自成溪。我陶醉在这种情怀之中。这顿酒,喝了白酒换啤酒,醉倒了六七人。我辈份最高,酒量不大,学生们不好强求,只好在喝到飘飘欲仙的境界,用王老吉取而代之。这顿酒下来,只有我和司机是清醒的,我趁着半醉半醒的时候,反复地在酒桌上说了一句话:“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说了多少遍,自己也记不清了。
席间,我出了一个对子,总结我此行的感受。
上联是:烂泥湾头存烂泥。
余文辉思考了一下,有了结果
下联是:三江口上达三江。
校长对的对子,学生们一片叫好声。席间不时有学生来向我敬酒,说:“祝你们姚氏如三江之水,通达四面八方,前程广大,前程似锦!”此时此景,这等好话,我听起来十分舒服。
对联尚工整,但还缺横批,我会在天气凉爽一些的时候,选一个时间,陪卿芳大伯、卿堂大叔再访烂泥湾。补上横批,补上这个缺陷。
卿芳大伯、卿堂大叔,还有我们南昌姚氏宗亲联谊会的本家们,以及所有关心烂泥湾的本家们,你们认为这样可以吗?
姚绍弦 发表于 2012-7-10 20:08. I5 A! Q q; y& G9 E/ l
烂泥湾探路记姚绍弦烂泥湾的目标一锁定,南昌姚氏宗亲联谊会的本家们都显得异常兴奋,他们奔走相告,拍手叫 ...
yaosib 发表于 2017-3-19 00:08
感谢绍弦宗亲为姚氏家族的辛勤付出,仔细研读过烂泥湾纪实!
姚绍弦 发表于 2017-3-19 12:05
谢谢贵州思波宗亲经常关注我的帖子。: f2 j4 y: f6 ^/ q/ b6 F. d: Y5 I
寻找烂泥湾这个帖子是我2012年写的,当时有不少三公后裔与 ...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