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广州姚钟尧《镇原县姚氏概况》 [打印本页]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21-6-1 18:09
标题: 广州姚钟尧《镇原县姚氏概况》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21-6-1 18:26 编辑
镇原县姚氏概况
广州姚钟尧
2021-06-01定稿
好不容易编写了《镇原县姚氏概况》,却不甚满意,实在有好多读不懂。欢迎批评指正。
镇原县姚氏概况
镇原县地处陇东黄士高原,南以泾河为界,东以蒲河为界:东与甘肃宁县、西峰、庆城,南与泾川、陕西长武等地交界。据说镇原县的方言、风俗习惯等方面有一定特殊性,与周边区域相比差异大。
镇原县地邻北方少数民族居聚区,其北为关中重要军事防御之萧关,也是游牧民族之秋后大掠劫多发地,明代以来套虏犯扰屡发。迄清代同治年间影响尤烈,陕西回民三次攻克镇原县城,知县遇难,乡间堡寨,被攻陷无遗;全县人口由26.9万人剧减,劫后余生仅剩3.5万人,造成十室九空,家谱遗失的惨状。
据调查,1985年县内姚姓人口5506人,2010年为4989人。
镇原县姚氏有一大一小2支系:小者是镇原县新集乡王寨村姚氏,大者是同祖同支的镇原县姚家川、姚家河和姚家塬姚氏。此前曾以为后者是唯一的镇原姚氏。
一、镇原县新集乡王寨村姚氏【姚治平】
始迁祖姚文登,生于清咸丰年,祖籍四川成都岳池县黄统汫,清光绪十三年行医到镇原,落居镇原县新集乡王寨村(古称“甘肃省庆阳府安化县邑西乡蒲川里七甲王寨西流原”)。这一支今60余丁。
姚文登有二子:姚先安,姚先定。姚先安有二子:姚昶山,姚昶海。
自三世昶字辈分五房:姚昶山,姚昶海,姚昶荣,姚昶华,姚昶富。
在四川岳池是七字派"再正通光昌胜秀"。到镇原后新定了字辈10字,自一世起用是:“文先昶志永 荣辉万世亨”。
Y陇00*[甘肃镇原] 镇原县新集王寨姚门家谱 1963年癸卯岁端月,“姐夫昶山未读书咏经丐余陈修家牒”,余即是“甘肃省 陇东自治协进支会会员 镇原县立国语学校毕业 愚姻弟李良弼”纂编并撰序,“甘肃省 任华池县第三中学校长 庆阳县立师范速成毕业 外甥石生福”毛笔手书。
用每一代人的神主牌位表示世系录,一世文字辈到四世志字辈的神主牌;实际是到五世永字辈,因为志字辈的神主牌上署“孝男永正 永流叩祀”。
【尧曰:始迁祖姚文登应是是三公之一的[明]良珊公的后裔,因为姚文登在四川岳池县是用良珊公裔姚氏的七字派“再正通光昌胜秀”。】
二、镇原县姚氏最大支系【姚网版主镇原姚家河姚杰,永字辈。】
镇原姚氏大支系是指镇原县平泉镇姚家川姚氏、新集镇姚家河姚氏和孟坝镇姚家塬姚氏及其衍支。这是镇原县最早最大的姚氏,因此也称之“镇原姚氏”。
传说先祖2人是同母异父兄弟,于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相携移民到镇原。按大明移民规定,不许兄弟同住一地。因此一人保留姚姓,始住洪河川[今镇原县平泉镇姚家川(应该确切,因本地有“二年张”)];一人改姓安,住姚家川附近,始有“安大庄”之名。二人本是血亲,所以镇原县姚、安两姓人是本家,直到1980年代之前,两姓还不通婚,近年来才有人冲破这一藩篱。
姚姓人从始居地姚家川,分一支至其40公里处北塬姚家塬(今镇原县孟坝镇王湾村姚家塬),另一支至以北50公里处姚家河(今镇原县新集镇姚家河)。或说姚氏分四房,老茔在姚家川(今平泉镇姚川小学院址),后各支派迁居县域及邻县各处,聚居区为姚家川,姚家河、姚家塬(明初迁出),至民国初年,阖族还坚守每年清明节回老户姚家川老坟烧纸祭祖的传统。
字辈 镇原大支系姚氏虽是是同祖同支,可是字辈却不统一,只是罗列各支派的可考的派字于下。特别说明,这里各支派各村的“一世”,不具可比性和关联性,因为不知以谁为一世。用姚杰的说法是:“若以明洪武年移民时迁始祖为一世。世系至今盖29代人。由于各支谱编修考证祖源有远近之分,所以暂始祖(一世祖)不同。”
姚川:克万周禄(维)生廷(志)世(学,国)启(一世至八世)。
姚塬:福发(文,金)国(廷)吉善(桂,维)义(儒,娃)兆(丰,奉,奎,魁,述)广(鸿,世)(二世至九世)。
姚河:继万周有文成(天)望启(兆)永正(一世至十世)。
环县合道支,上世纪三十年代从镇原新城乡迁出:吉禄(生)述(平)明(成)轩(元)(四世至八世)
环县姚前滩支,于清同治元年由姚塬迁出,可考用字:全长登振志元(怡)(三世至八世)。
姚杰、姚治禄和姚志锋正组织编纂《镇原姚氏族谱》,尚未完成,新字派也尚未拟定。
不知“镇原姚氏”何时创谱,只知最早的老谱是清乾隆二年,老谱上世纪六十年代被毁了。姚杰说:“镇原姚氏新支谱现有近二十部,大都在我处收集到了。新旧谱之间有数十年空白,信息没有流传下来,源流断档大,考证困难,且姚家川老户与姚家河和姚家塬两分支居住地有近百里之遥,名讳用字差异越来越大。”
【尧曰:要读懂“镇原姚氏”不容易,要读懂“镇原姚氏”的新支谱不容易,要读懂“镇原姚氏”的三房头(或四房头)和新三房头也不容易,要读懂 “镇原姚氏”各支系的字辈也不容易,要读懂 “镇原姚氏”的祖源也不容易。不容易归不容易,下文列出有联系人有谱的“镇原姚氏”几分支,有助于理解“不容易”和读懂“镇原姚氏”。】
(1)
未完待续。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21-6-1 18:13
二、镇原县姚氏最大支系
●镇原县平泉镇姚家川姚氏【姚治禄】
镇原县平泉镇姚家川是镇原姚氏的发祥地,被称为“老户”
始迁祖自明洪武年迁居镇原姚家川已有600余年,后裔还分布于镇原县新集镇姚河、镇原县孟坝镇姚塬、环县姚前滩、环县合道。今人口愈万;至民国初年,阖族(包括姚家河和姚塬姚氏)还坚守每年清明节回平泉姚家川老坟烧纸祭祖的传统。
Y陇00*[甘肃镇原]镇原县姚家川姚氏族谱 2016年11月29日,以处级退休干部姚治禄先生为首成立了《重修镇原姚氏族谱》编委会,联系人:姚志峰(镇原博物馆),13321232992,0934-7122523;姚杰,13993485821。镇原姚氏宗亲网群, qq号365011842。镇原姚氏文化研究会(重修镇原姚氏族谱组委会)群,微信号17709342915
族谱编委会表示:“先修族谱,次树墓碑,再量力修祠,力争两年内实现我族鸿愿。” 镇原姚氏族谱还在编纂中(2021-05-20)
(2)
未完待续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21-6-1 18:17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21-6-1 21:04 编辑
二、镇原县姚氏最大支系
●
●镇原县新集镇姚家河姚氏【姚网版主姚杰】
始落居平泉洪河之北滨而得名姚家川的姚氏,估计不过三代人,便有一分支移居蒲河,是为姚家河姚氏;另一分支移居孟坝塬之东,是为姚家塬姚氏;三者奠定了镇原姚氏之基,进而散居镇原、环县、庆阳县等地,并外迁其它地域。
镇原姚氏现已在籍可稽者,聚居镇原姚家川、姚家河、姚家塬者数以万计,散居方山、三岔及新集者当有数千人之众,暨环县、武威、新疆等处定居者概愈千人。
姚家河本有家祠、家谱,俱毁于清同治末年回民之乱;人口也由乱前三百多减至仅有11人;其后四十余年,社会创伤都没有完全医治。
姚河现在知名的唯一一世祖名叫继勤(为书法家姚天佑支),我们断定用字为继。接下来知有名讳的先祖是姚万选。万选公之子当为“周#”,其孙曰“有鹏”,曾孙“文斗、文礼”等5人。
姚杰说:“我的高祖是姚文礼,姚文斗是我族高祖,亲如兄弟,亲疏已不能确考,二人合理家计。清同治年间,文斗公的家人几十口人遭回民杀害,全部遇难,并燃麦秸垛焚尸;文斗公兄弟二人外出新疆淘金而躲过一劫。 因为文斗公的曾祖姚万选,是清乾隆五十一年丙午科(公元1786)武举,后充堡总,赐五品衔”(《镇原县志》载)。家境殷实,曾为亲人墓前置石案,香炉等祭祀设施。万选公墓于1974年修渠时遭毁,官衣顶戴如新,补服强度如初,有四方墓志,可惜其文未被记录,后不知所踪。”
字辈:继万周有文成(天)望启(兆)永正(一世至十世)。
Y陇00*[甘肃镇原]镇原姚家河姚氏支谱 公元2014年,公推启宝、启平、启升、启琳、启本、姚杰等人成立“姚氏家谱编写组”,姚杰为主编并撰序。暂定高祖姚文斗为姚家河姚氏始祖。“新修姚家河支谱,因周字辈祖名讳失考,有字辈祖名讳存疑,故断姚文斗为始祖,以便修成新谱。”
Y陇00*[甘肃镇原]镇原姚河蔺家塬姚氏家谱【姚维桢。姚旺生】 公元1962年壬寅岁正月,五世孙姚维兴经理,五世孙姚维桢纂编,其姪中学毕业生姚韶华编辑,姚清华校对,姚希华筹备,姚光华、姚荣华、姚治华、姚正华 姚仪华 姚常华 姚富华参与;陇东自治协进会会员席铨撰序,历任庆镇小学校校长李圆丰手书谱。姚维桢是席铨的堂从妹夫。
蔺家塬姚氏,籍贯镇原邑西姚家川,至明代有曰某公者始迁居姚家原。清初,姚维桢君之高祖公以三房苗裔出继姚家河长房;后光绪三十有一年,君祖父例授登仕郎,步贵公始置产于蔺家塬之塘坊庄;自同治年(回民)兵燹后,旧谱散遗,其始祖之名字坟墓无从征考,故世系断。
新修谱断以生汉公为一世。自此以下,凡某公某氏之生卒年月、丘垅山向详著于谱。
此谱是镇原姚家河姚氏长房支谱。现居地是镇原县太平镇俭边村。姚维桢是五世,已于1980左右作古。族人七世姚旺生和姚杰收藏此谱。姚杰是九世永字辈,属姚家河姚氏二房。
Y陇00*[甘肃镇原]镇原县新集镇唐塬村南洼山姚氏支谱 未知出版时间,第十世姚正旭及其子姚鹤卿纂编。此谱被认为是镇原姚家河二房姚永清支姚氏支谱,是镇原姚氏辈份最低的一支,第十三世即将出生。
Y陇00*[甘肃镇原]镇原姚河三房姚氏宗谱 公元1995年古历二月初四谱成。倡修人:四世姚望举、姚望玺、姚望吉。承修人姻亲李廷芝并撰序。
“姚氏有大房二房三房之称。镇原唐家坑的张湾张山、闫湾、枣林山、姚河、老娃山等地百余户近千口人族众,系我三房之苗裔。
曾祖廉发公是清末慈禧太后时人,因吸鸦片而破产,将新集北柳树崾岘慕家庄坷之祖业田产败失。
一世姚亷发。二世姚文才、姚文茂。三世姚忠堂、姚孝堂、姚治堂。
迁居野蒲东之吕家坑、朝洼、郭家山三处。三房三处四世十四户百余人。文兴祖同宗另房,承丁立嗣。
字辈,自一世起是: 廉,文堂望光永,鸿瑞英韬祥。
(3)
未完待续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21-6-1 18:19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21-6-2 11:20 编辑
二、镇原县姚氏最大支系
●镇原县孟坝镇王湾村姚家塬姚氏【甘肃庆阳姚有民,有字辈。姚韶华】
姚有民说:庆阳市镇原县孟坝镇王湾村,我那个地方叫姚家塬,有2000多人。我家的族谱是十年前修的。我记得那时候修了好长时间了,修了一个月了。旧的已经好像烧掉了。
下文2谱已排放在前面《镇原县新集镇姚家河姚氏》中,因为姚杰认为是镇原姚家河姚氏长房家谱。
Y陇00*[甘肃镇原]镇原姚河蔺家塬姚氏家谱【姚维桢和姚旺生之族】 公元1962年壬寅岁正月,五世孙姚维兴经理,五世孙姚维桢纂编,其姪中学毕业生姚韶华编辑,姚清华校对,姚希华筹备,姚光华、姚荣华、姚治华、姚正华、姚仪华、姚常华、姚富华参与;陇东自治协进会会员席铨撰序,历任庆镇小学校校长李圆丰手书谱。
五世姚维桢是席铨的堂从妹夫,已于1980左右作古。七世姚旺生和九世姚杰收藏此谱。姚杰是永字辈,属姚家河姚氏二房,认为此谱是镇原姚家河姚氏长房支谱;现居地是镇原县太平镇俭边村。
蔺家塬姚氏,籍贯镇原邑西姚家川,至明代有曰某公者始迁居姚家原。清初,姚维桢君之高祖公以三房苗裔出继姚家河长房;后光绪三十有一年,君祖父例授登仕郎,步贵公始置产于蔺家塬之塘坊庄;自同治年(回民)兵燹后,旧谱散遗,其始祖之名字坟墓无从征考,故世系断。
新修谱断以生汉公为一世。自此以下,凡某公某氏之生卒年月、丘垅山向详著于谱。
席铨谱序摘要:余从堂妹丈姚君维桢,吾乡之愿谨人也,今岁新春与其姪中学毕业韶华暨群从子姓等,修订姚氏家谱。 姚氏本贯邑西姚家川,至明代有曰某公者始迁居姚家原。清初君之高祖公以三房苗裔出继姚家河长房。后光绪三十有一年,君祖父例授登仕郎,步贵公始置产于蔺家塬之塘坊庄。自同治兵燹后,旧谱散遗,其始祖之名字坟墓无从征考,故世系断。 自一世生汉公考妣自此以下,凡某公某氏之生卒年月,丘陇山向,详著于谱,历历可考,后世子孙庶不至数典而忘其祖。谱成属铨序其端,余感姚君叔姪能于浇淳散朴,荒经蔑古之余,孜孜焉急于先务,抑亦空谷之足音也。故乐为之序,以答其请,因以勋世之为人子孙者。
Y陇00*2[甘肃镇原]镇原姚家塬姚氏支谱 公元1984年甲子岁腊月廿九日谱成。族孙姚韶华纂编书写并撰序。四世姚儒发、姚儒春、姚儒斌、姚儒林、姚儒龙、姚儒文、姚儒芳、姚儒福、姚儒正、姚儒贵参与。。
以镇原县姚家川为老户。明清以来,因人口浩繁,迁分孟垻东乡姚家塬及蒲河流域姚家河等地。其分居房头有三。大房分居姚家河。二房分居姚家塬南庄。三房係居姚家塬北庄。今谱一世讳步举,係此庄三房人氏,所生四子,长富家,次成家,三治家,四先家,皆余之族祖也。因成家出嗣三房。老号油房姚公生某志其谱中。三治家嗣于麦子名号某房。因人亲门疏,不得共谱而祀之。由斯而分谱,另立谱牒各奉祭祀。自此而坟墓遗失。代远年长名讳无所稽者盖阙如也。
自富家公而下者著录世系。
(4)
未完待续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21-6-1 18:20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21-6-2 12:00 编辑
二、镇原县姚氏最大支系
●
镇原县三岔镇赵坡口姚氏【姚生田。姚清秀。】
“赵家坡这支姚姓,历史大约只有二百年时间,不算太长,人数很少。我们赵家坡姚氏的老祖宗,据老人们说在镇原姚家川。后来分出一支迁徙到孟坝姚家塬,再后来又分出一支迁徙到赵家坡。”
“原来是有家谱的,并有完整的老祖宗影(族影,或神帐)。但是,族中的人因为上老坟闹矛盾,把家谱和家影焚毁了;这一事件发生在民国初年。”
第五代裔孙姚生田老人,在无家谱的情况下倡议重修家谱;从历史典籍收集资料,回忆和收集祖辈们的和族中故事,着手撰写出前九个问题;断断续续用了将近三年的时间拿出初稿,为编写家谱奠定了基础。例如:清同治年间回民暴乱,曾祖父外出逃难远走陕西渭南许家寨(庄),姚氏家谱烧毁过程,清末民初农民破产、土匪丛生绑票抢劫,以及民初如何修董家渠堡子,等等,全靠回忆先祖们平常讲的故事集成。
Y陇00*[甘肃镇原] 镇原赵家坡姚姓家谱 2003年成立以第五代姚生满为首、由第六代姚清秀、姚清海、姚清虎、姚杰等组成的修谱小组,经过三年余艰辛努力,2005年已成型。
姚生田撰家谱序、家谱修改序和镇原姚氏源流考。姚生田撰序时已90岁,原广西武警总队副总队长,退休住兰州。
Y陇00*[甘肃镇原] 镇原县三岔赵坡口姚氏家谱 2003年成立以第五代姚生满为首、由第六代姚清秀、姚清海、姚清虎、姚杰【不是镇原县姚家河姚杰】等组成的修谱小组,经过三年余艰辛努力,2005年已成型。姚生田撰家谱序、家谱修改序和镇原姚氏考略。
姚生田字苗青,号杏树山人,1929年12月28日生,镇原三岔镇石咀行政村人,第五代裔孙。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亲历了解放西北、华北、西南,进军西藏,抗美援朝及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等重大战役。原广西武警总队副总队长,退休住兰州甘肃省干休所,著有《苗青反思》两部,撰序时已90岁。
【尧曰:主修姚生田提出了镇原姚氏祖源问题,“有几种传说:一种传说是来自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第二个传说是来自陕西;第三个比较广泛的传说是镇原姚姓采自灵台县” 并且论述了镇原姚氏先祖来自灵台县。
姚网版主姚杰认为:“姚生田高祖考证不充分,许多记述不够精准。我与他交流过,他承认有误。由于老谱(大概是清乾隆二年修)遗失。居住分散,人丁繁多,导致派字混乱,无法辨序,这也是我辈重修家谱意义所在。”
我也认为姚生田的祖源考证没有多少足以服人的依据。因此,在前文中采用了多数人说的“明洪武年移民 先祖兄弟俩”的说法。必须提一提另一严重祖源说法,正宁县纪村堡姚氏认为镇原姚氏是其衍支,灵台县西屯乡南头村姚玉甫之族也是其衍支。姚杰的响应是:建国初庆阳姚氏曾论祖几次,有许多人熟知家史的先辈,没有一致意见。大概十年前,宁县姚生歧调查结果说是“一家子”,大家再没有改口,也没争执,出现了您见到的说法。】
(5)
未完待续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21-6-2 18:19
镇原县屯字镇姚氏【族谱主修之一姚志敏,六十五六岁。】
此分支现世人口约70多口。族人分别居住于屯字镇阳宁村、屯字镇屯子村和上肖镇姜曹村朱咀小村。
五世祖姚生利兄弟于民国二十三年前后,迁居上肖乡义封村、朱咀村,屯字镇阳阴村(万冢)(今阳宁村)、肖咀村等地落业,人散各地却是一支。
屯字镇姚氏于上世纪大约50年代修过谱,是从老谱中分修支谱,“即按房头拆谱”,含有老谱的内容。乾隆年老谱上世纪六十年代遗失了。1985年姚志敏抄录后,谱也找不到了,只留下抄稿片段记录。上世纪50年代应该他们原先保留的家影文革被毁,后因逢年过节拜祭先祖才重修家谱。此次按家影修,尊奉太公克顺为一世袓【姚杰后来找到资料,认为其上还有8世,于三年前另整理了姚志敏分支世系,产生了姚志敏支世系图。上溯的世系来自流传的部分手抄乾隆五年集资修的老谱,应溯祖源至姚尚春(推算应出生1610年左右),距离始迁祖有九代人。】姚志敏为七世,与姚家川志字辈六世不符。世系录到其子辈(八世)。
五世祖生杰公于1964年发心追修家谱,临终前嘱其孙姚志敏(七世)在适当时候完成修谱。故姚正兴、姚正福和姚志敏等于1987丁卯岁清明节追修支谱一册,是嘱托外姓人李生芳等陈修家谱。
Y陇00*[甘肃镇原]镇原屯字镇姚氏家谱 公元1987年古三月,姚正兴、姚正福和姚志敏等主修【姚正兴、姚正福、姚正华、姚正睛、姚治民、姚军发率姚志林、姚志敬、姚朱江、姚志桐、姚等第 等沐手敬立】,主编李生芳撰序,夏林儒敬阅,李馥斋敬书。李生芳,甘肃省立泾川中学毕业士。夏林儒,镇原县中学毕业士 侍戚生。李馥斋,甘肃省立泾川中学毕业士。【姚杰认为:他们先修家影,后修家谱。修谱人以家影世系为底本编修,没有采用老谱世系,导致老谱大量信息没有传下来。】
(6)
未完待续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21-6-5 08:07
三、镇原姚氏杂谈
在编写《镇原姚氏概况》过程中与姚网版主姚杰有密切的微信联系和交谈,在《概况》完成之后又传送了Y陇00*[甘肃镇原]3本族谱:镇原县新集镇唐塬村南洼山姚永清支之谱,Y陇00*[甘肃] 镇原新集镇姚新庄姚氏家谱(2017年版),Y陇00*[甘肃] 镇原姚河支三房枣林山支家谱(1982年版)。
因此,添加了此节。
镇原县平泉镇文洼村姚氏【姚林会】
我得悉主流媒体报道:村民姚林会,由贫困户变为养猪专业大户,变成“姚百万”。姚杰确认:文洼村与姚家川村同在平泉镇,两者是邻近村。是后者的衍派,有姚姓人70户,300多囗人。
镇原姚氏分房和姚家河姚氏分房
镇原姚氏为明洪武年移民。据保留下的他姓早期家谱记载,移民时间为洪武二年。姚氏祖坟在姚家川。姚和安2姓为血亲,先祖分别是铁匠和皮匠。
镇原县姚氏的发祥地是今平泉镇姚家川。经过二三代人,有分别移居蒲河流域的今新集镇姚家河和孟坝镇姚家塬的2支。再后来,这3地姚氏又各有迁居本县和外地的。各分支都说到镇原姚氏有三房头。
姚杰认为:
姚河支应当属镇原姚氏之大房,姚河支内部又分3房。
镇原姚氏新支谱现有近二十部。老谱上世纪六十年代被毁。家影民国初年被仓促抢埋于姚家河老茔月亮岘子。
姚家塬现同时也为先祖在五十亩塬塬修建衣冠冢。以后姚家河支与姚家塬支家人再不回姚川老户拜祭迁始祖了。
从姚家河出土了明嘉靖初年姚奉刚坟墓。与姚家河月亮岘子老坟(从姚川迁居姚河的第一世祖)相比,姚奉刚属无名小辈,没有人知晓他。嘉靖初距洪武年大约120年。可推知姚河支大概从镇原姚氏始祖后一两代就迁出。
姚家塬支迁出时间,大概与姚河支同步。姚河支分三房,世传其中一房先祖外任,病危,一路抬回。上轿前就嘱托人,一旦卒于途中,把他埋在姚家塬为愿。当夜行至姚家塬时,轿上铁链断了。他回问路,人说到姚家塬了。他说那就到家了,不用走了。死后就地埋在姚家塬北庄。直至上世纪五十年代,每年清明节多由姚家塬代烧纸。这也是姚塬迁出的一个时间证据。
Y陇00*[甘肃镇原] 镇原县新集镇唐塬村南洼山姚永清支之谱 此谱是镇原姚河二房姚氏支谱 第十世姚正旭及其子姚鹤卿纂编。未知出版时间。姚杰说:
“教授,这是姚河支二房支谱,图片我试着上传到姚网几次,没有成功。最后上传到你的微信里了。新集镇唐塬村南洼山姚永清支是姚河二房,是镇原姚氏辈份最低的一支,第十三世即将出生。由是可以判断姚河支应当属镇原姚氏之大房。姚河支的长房现居地为太平镇蔺家塬,是姚维桢支。
Y陇00*[甘肃] 镇原新集镇姚新庄姚氏家谱 2017年开始编写,2020年谱成。编辑(主编)姚永新,委员:姚永仓,姚正乾,等等。修谱基础:
1998年分房谱,2017年资料表。谱含:世系图,世系行实(却不标世序),为族谱捐款名单。提及1962年谱
姚杰说:“此谱是镇原县新集镇姚新庄三房分谱。姚文宫是姚河三房新集镇新庄村这支可考一世祖。听说老谱(上世纪50年代左右)被埋。2017年重修。姚文宫属五世,姚永新与我同属九世。”
Y陇00*[甘肃] 镇原姚河支三房枣林山支家谱 1982年,姚望财和姚望玉纂编,省立师资培训班新集中学校长###撰序。
镇原有族影入土风俗
族影,或称神帐,或称堂谱等。从姚杰处听说了甘肃省镇原县有族影入土的风俗:通常满五代后,随第一位卒人埋葬入土。
姚杰说老族影原在姚家川,后被姚家河趁机抢来。因此,姚家川和姚家塬姚氏宗亲在清明节时,便得到姚家河祭拜先祖。——我认为此举倒是姚家河支是镇原姚氏长房的一个旁证。
姚杰说镇原庄姚氏祠堂
陇东祠堂多为窑洞式。祠堂在北方的建设规模有限。
镇原新集镇姚家河姚氏祠堂在清同治年间被毁,现在遗迹尚在。窑洞坍塌只剩不足一丈洞,人站淤泥面可以摸窑拱顶。壁画依稀可见,两壁壁画内容是田家弟兄哭紫荆、姜氏兄弟共被故事。顶画为平(瓶)升三级、五福(蝙蝠)临门。传说先祖木牌位被回民烧了。因为陕西回民长驻董志塬,食物和柴禾等物资匮乏,几度力争突破左宗棠率部的拦截,欲返回陕西而不能,总靠民间劫掠而获,破坏面广量大。回民过境犹日寇之扫荡,十室九空。
姚家川和姚家塬的家祠我还不能确定,如有,与姚家河家祠同样遭遇。
北方人修庙观热情似乎浓于修祠堂。从实用性和作用来看,有寺庙就可以定期举办香火庙会,进行物资交流,有社会性。而家祠的功用远不及寺庙,所以寺庙较多,祠堂则居其下。
“三有”姚氏,时下在镇原只有两有:有派字,有家谱;却无祠堂。我们在修总谱,另有一项就是树一世祖碑。
关于正在编纂的《镇原姚氏族谱》
镇原姚氏历史,新旧谱之间有数十年空白。但清同治年以后基本清楚。再早资料,部分源于地方志,部分源于出土遗存,部分属口耳相传。
镇原姚氏族谱将把各支谱的世系全部录入,老谱序也是录入的内容。
镇原姚氏可考一世用字为克字。
姚塬一世祖派字无法考证。
可能有部分镇原姚于请雍正二年移民酒泉,还未外调。
迁播外乡的镇原姚氏在邻县或外地很多地方,未完全统计结果。
关于庆阳姚氏
您想知道的庆阳市内姚氏分布及源流,我们曾做过调查。庆阳市内其它县姚氏有两支:一支为明朝移民姚帮建,一支为灵台县移民;详见《中国姚氏祠堂》相关处记述(路明《中国姚氏祠堂》P162:庆阳市正宁县宫河镇纪村姚氏宗祠)。
(全文完 2021-06-04)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21-6-5 08:10
广州姚钟尧编写和发表了《镇原县姚氏概况》 http://www.yaogens.cn/portal/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6357&fromuid=17165 欢迎批评指正。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21-6-5 11:22
姚杰回复:
教授,近来工作有点忙,孩子高考,与您交流时断时续,不尽人意,一周后,我将拜读你的编文修改建议反馈。另,我处有姚家川一支80年代家谱照,应列入为盼!
姚钟尧:
好,有孩子参加高考了,祝贺。
祝福小孩考得好成绩!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21-6-5 11:43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21-6-5 17:09 编辑
在多本镇原县姚氏祖谱中(1949年后),用神主牌代替世系图表。
这是一个别样特点。但是,1、神主牌上的信息极有限,远不如世系行实(行状);2.生者不能用神主牌,怎么办!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21-6-5 18:52
镇原姚氏族影
族影,或称神帐,或称堂谱等。从姚杰处听说了甘肃省镇原县有族影入土的风俗:通常满五代后,随第一位卒人埋葬入土。
姚杰说老族影原在姚家川,后被姚家河趁机抢来。因此,姚家川和姚家塬姚氏宗亲在清明节时,便得到姚家河祭拜先祖。——我认为此举倒是姚家河支是镇原姚氏长房的一个旁证。
作者: 小姚杰 时间: 2021-6-11 16:12
陇东地民间修的家谱称为"祭谱"。即祭祀时用,修谱时将男丁直接录入,后来若有增丁,解放前,多为新丁一出生,就争着登记入谱。家谱一般保存是在新近殁人的家中,因为谁家人去逝,要在神主牌位上用珠笔点上硃砂红,叫"点主",要请礼生家祭后,请"土官"(扮土地神)
等想象中阴界的管理者,办理通关手续,其间由儒生(有功名的礼生)帮亡主进行佛 道教冥界的"善恶审查"等通关手续,程序很繁杂,很费时间,儒生们摸拟或亡主的不舍,或对冥界神秘的敬畏,动作十分迟缓,不同人间寻常,所以嫌弃某人做事缓慢则取喻说"你文的点主去呀!",对登谱生人(即在世人)其名讳用黄纸扉粘盖,待其老去点主后去掉。点主报酬礼生花销增加,酬客的饭菜烟酒都得比寻常上个台阶,所以,有时亡主家庭经济条件有限或不宜"大宾大将"埋葬者,多不在亡时"点主",而是伺机他人点主时代点主(即有新丧主点主后,顺手将他的神主也点上),"点主"即意味着此人己过世,不点似乎有着在阴界不安生之意。
我所见的家谱基本都没单列世系,通常时谱序,后为三代总神主,其后为一世祖夫妻神主牌位。世系必须从牌位姓名及叩祀者姓名递推者找。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21-6-11 18:40
一方一地的习俗。没想到陇东民间修的家谱是这般。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