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南昌姚氏墨山团族谱里的“良能出贡”。 [打印本页]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21-5-7 19:54
标题: 南昌姚氏墨山团族谱里的“良能出贡”。
南昌姚氏墨山团的良能公家族今何在?

IMG20210504171811.jpg (51.96 KB, 下载次数: 245)

IMG20210504171811.jpg

IMG20210503223042.jpg (51.7 KB, 下载次数: 264)

IMG20210503223042.jpg

IMG_20210507_194449.jpg (37.54 KB, 下载次数: 253)

IMG_20210507_194449.jpg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21-5-8 18:35
《南昌县志》记载良能公是南昌县墨山人,任王府教授。

mmexport1620469226608.jpg (36.39 KB, 下载次数: 211)

mmexport1620469226608.jpg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21-5-12 08:42
本帖最后由 枣庄姚绍峰 于 2021-5-12 08:55 编辑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21-5-8 18:35
《南昌县志》记载良能公是南昌县墨山人,任王府教授。

   记得有一位宗亲是湖南三公后裔,他的三位先祖里也有一位叫做良能公,他们的良能公祖籍也是江西南昌府。外迁的宗亲在寻找祖源时,大多都有着异乎寻常的热情,其中也包括我也一样。这位宗亲在寻找祖源时,发现《南昌县志》里记载了良能公的信息,县志上记载,良能公是南昌县墨山人,王府教授。明代的江西是宁王的藩地,于是这位宗亲以为,墨山的良能公是宁王府教授,在宁王手下做事。
   其实,这位宗亲没看到南昌姚的老谱,老谱墨山团族谱记载,良能公是在开封王府里做事,任开封府教授,而不是宁王府教授。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21-5-12 08:52
本帖最后由 枣庄姚绍峰 于 2021-5-12 08:54 编辑

这张谱页来自南昌姚氏家谱墨山团,谱中记载的季能公,就是良能公。元末明初,墨山团始祖从斗门迁出以后,先居施家窑,后迁墨山。他们离开斗门以后就没有和老家联系,并且开始独立修谱,从谱页里可以看出,墨山团的字辈和南昌斗门姚氏的字辈是不一样的,但是在墨山团历代谱序里,都详细而明确记载了墨山姚氏是来自斗门。

IMG_20210508_180819.jpg (83.1 KB, 下载次数: 207)

IMG_20210508_180819.jpg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21-5-12 09:06
本帖最后由 枣庄姚绍峰 于 2021-5-12 09:07 编辑

这是墨山团族谱里的一篇谱序,详述了墨山姚氏自明代修谱以来的一些情况。南昌字辈明代时有“季,元,宏,自,修……”等字辈,谱序中的修瓒公是季能公(良能公》玄孙辈,明代人。

IMG_20210512_085953.jpg (76.37 KB, 下载次数: 208)

IMG_20210512_085953.jpg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21-5-19 23:27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21-5-12 09:06
这是墨山团族谱里的一篇谱序,详述了墨山姚氏自明代修谱以来的一些情况。南昌字辈明代时有“季,元,宏,自 ...

南昌县志记载良能公是王府教授,南昌族谱记载,他又是开封府教授,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良能公应该是在河南开封王府任职。据说明代河南开封城内有很多王府。

作者: 永顺姚    时间: 2021-5-20 07:54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21-5-8 18:35
《南昌县志》记载良能公是南昌县墨山人,任王府教授。

《南昌县志》记载的姚良能是什么年代的人?什么时间的王府教授?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21-5-20 08:52
永顺姚 发表于 2021-5-20 07:54
《南昌县志》记载的姚良能是什么年代的人?什么时间的王府教授?

还在查找有关资料。如果单单从墨山良能公的生活年代来看,和湖南三公兄弟中的良能公应该不是同一人。

作者: 永顺姚    时间: 2021-5-20 15:12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21-5-19 23:27
南昌县志记载良能公是王府教授,南昌族谱记载,他又是开封府教授,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良能公应该 ...

县志中的良能公生活时期的明朝开封府指周王府。谱页结合县志推断,就是周王府的教授。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21-5-20 16:17
本帖最后由 枣庄姚绍峰 于 2021-5-20 16:24 编辑
永顺姚 发表于 2021-5-20 15:12
县志中的良能公生活时期的明朝开封府指周王府。谱页结合县志推断,就是周王府的教授。

良能公不可能一辈子都在周王府,此后他和他的家族又去了哪里?良能公的老家南昌县墨山老宅曾经有过回禄之灾,从那次以后,墨山姚氏家族就逐渐散去。良能公是什么时候离开墨山的呢?又去了哪里?  纵观明朝整个历史,藩王叛乱的事曾经有过四次,但是都与河南开封的藩王们无关,所以不存在良能公因藩王之乱而受牵连,以至于避祸他乡。

作者: 永顺姚    时间: 2021-5-20 18:40
被仇人勾引放火焚居,三宅尽……
至崇祯七八年间倒坏方折毁,西首并排二宅,宅内□有五重,各一大门进堂前挂有“良能出贡”牌匾。至戊子□变,兵马往来……

谱页字迹比较模糊,看不清楚,可能是图片像素问题。

康熙四十八年秋月记录的什么年代的事?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21-5-20 19:42
宗亲说的是这张吗?

mmexport1620480786891.jpg (65.79 KB, 下载次数: 433)

mmexport1620480786891.jpg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21-5-20 19:46
墨山姚家老宅分为东西两宅,东三宅在明嘉靖年间被烧毁。西二宅是良能公老宅,挂有“良能出贡”牌匾,西宅并没有被烧毁。
作者: 永顺姚    时间: 2021-5-20 23:31
我支良能公后裔家谱里的《衣冠录》多数人名和沅陵县志记载是一致的。

Screenshot_20210520_222651.jpg (254.84 KB, 下载次数: 463)

Screenshot_20210520_222651.jpg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21-5-20 23:51
可以在某一时间段查找三公谱和墨山谱里,是否有相同的人名。
作者: 永顺姚    时间: 2021-5-21 00:00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21-5-20 23:51
可以在某一时间段查找三公谱和墨山谱里,是否有相同的人名。

暂时没有发现。
关于“良能出贡”,个人观点是疑是,具体的还需要资料来佐证。

作者: 永顺姚    时间: 2021-5-21 07:52
本帖最后由 永顺姚 于 2021-5-21 08:16 编辑

《墨山族姚氏本境旧宅始末记》

东首并排有三宅,屋皆四重共一大门,进两旁俱有公巷直通祖先堂。凡团年、拜谱、嫁娶、丧祭,皆集于此。东前重是花厅,勒马进中宅、西宅,前重是楼,宅旁横立有木牌,楼上书“文光”二字。凡宅内出入皆由木牌楼,此时居宅皆成个体。绕故伯纪告致而间题有遗句曰:上下鸳鸯屋,东西日月楼;一官才罢职,二子又登朝。乃不意,自嘉靖(1521-1567年)而后夜,被仇人勾引,大盗放火焚居,三宅尽成瓦砾,衹存花厅与木牌楼。至崇祯七八年间(1634-1635年),倒坏方折,西首并排有二宅,宅内屋共有五重各一大门,进堂前挂有“良能出贡”牌匾。至戊子清变(1649年1月15日),兵马往来,亦皆折毁。东西二居,原系七房人同住,被回禄后俱已散去。五房止,有伯纪与伯纶两房子孙不忍,去故土仍修整墙垣,盖茅屋数间,守先人遗泽。世远年湮,后人多不知其由,故特录述前事,以备观览。

墨山远孙修瓒记
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秋月吉日

个别字看不清,抄写不一定准确。文中缺出贡时间。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21-5-21 08:21
永顺姚 发表于 2021-5-21 07:52
《墨山族姚氏本境旧宅始末记》

东首并排有三宅,屋皆四重共一大门,进两旁俱有公巷直通祖先堂。凡团年、 ...

五房止,有伯纪与伯纶两房子孙不忍,“这一句,五房止后面应没有逗号。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21-5-21 08:30
永顺姚 发表于 2021-5-21 07:52
《墨山族姚氏本境旧宅始末记》

东首并排有三宅,屋皆四重共一大门,进两旁俱有公巷直通祖先堂。凡团年、 ...

宗亲看墨山谱,建议您不光关注良能公信息,还要关注良能公同族兄弟的信息。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21-5-21 16:29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21-5-21 08:30
宗亲看墨山谱,建议您不光关注良能公信息,还要关注良能公同族兄弟的信息。

早在2017年,永顺姚茂勇宗亲就发表了一个帖子,撇清了湖南三公谱系与南昌谱系的关系。
2017-3-22 11:58: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永顺姚 于 2017-3-23 08:43 编辑


三公与南昌彦国公有什么关系吗?
9 Q  @. u6 G' d# z" u
南昌谱姚氏族谱》记载有良能公和良珊公,经考证三公迁出的烂泥湾在现在的姚湾下2公里左右,那么三公与南昌彦国公有关系吗?三公是否出自南昌姚氏家族?假设三公出自南昌姚,那么何时迁湘?
南昌姚氏家谱中记载良能和良珊不是亲兄弟,良德公在该谱中没有出现。良能公出生於明弘治二年(1489年),良珊公出生正统十三年(1447年)。从出生的年代来看,良珊公比三公后裔家谱里记录的大哥良能公大42岁。
从以上信息作为三公后裔马上出现一连串问号:良能公不是长房?良能和良珊不是亲兄弟?良德公出自哪里?那三公迁湘又是什么时候呢?先放下这些问题,我们假设能、珊二公出自南昌姚氏家族,从能、珊二公出生年代来做一个分析:
现在是2017,南昌谱中的良能公出生於1489,我们用2017-1489=528,也就是说从该谱的良能公出生到现在有528年历史了;我们再看该谱中的良珊公出生於1447年,我们用同样的方法:2017-1447=570,也就是说该谱中的良珊公从出生至今有570年历史。目前三公后裔特别是能、珊二公繁衍生息至今保守的数字也有30代人了。知道了能、珊二公的历史年代及繁衍代数,我们看看南昌谱中的能、珊二公多少年繁衍一代人?能公528年历史除以30代:528÷30=17.6我们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南昌谱中的珊公发展速度:570÷30=19.也就是说南昌姚氏谱中的良能公平均17.6年繁衍1代人;良珊公平均19年繁衍1代人。从明朝到现代历经战争、自然灾害、瘟疫等不确定因素,17.6年或19年繁衍1代人你觉得可信吗?

再看南昌姚氏彦国公后裔目前为止修谱16次。我们拿南昌姚氏家谱记载的良能公、良珊公出生时间来对应南昌姚氏修谱时间来分析。
南昌姚氏修谱时间:
第一次:永乐二年     1404
第二次:明嘉靖八年   1529
第三次:明嘉靖十五年 1566
第三次:天启七年     1627
第四次:顺治十三年   1656
第五次:..........
................................省略不记。
南昌姚氏谱中记载:
良能公出生明弘治二年(1489年)良珊公出生明正统十三年(1447年)南昌姚氏第一次修谱时,二公皆未出生。南昌姚氏第二次修谱时,南昌姚氏谱中的良能公40按照刚才计算的17.6年繁衍1代人,用40÷17.6=2.27,此时的良能公有孙子了,孙子也有2.7岁了。再看良珊公此时82,用同样的方法:82÷19=4.315,也就是说82岁的良珊公五代同堂,玄孙也有3岁多了。而南昌姚氏修谱却没有记载二公的子嗣,实在是有违修谱宗旨。我们假设南昌姚氏第二次修谱时忘记记录二公的子嗣,再看南昌姚氏第三次修谱时1566,南昌姚氏谱中的良能公77岁,良珊公119岁。我们用同样的方法计算:77÷17.6=4.35119÷19=6.26此时南昌姚氏谱中的能公五代同堂,玄孙3.5岁;珊公已传至第七世,且也有2.6岁了,南昌姚氏谱中对二公的子嗣仍然没有任何记录。
万历十六年的《南昌府志》、乾隆五十四年的《南昌府志》记载良能公是岁贡,根据县志记载与南昌姚氏家谱中的良能公在世时间基本上相符合。南昌姚氏谱中记载"良能出贡",也就是说良能公在南昌姚氏家族中是位不大不小的人物,他当的时候对他的子没有记录,等他当曾祖的时候南昌姚氏修谱时还是对其玄孙不记录。假如三公出自南昌姚氏,为什么南昌姚氏二次修谱都没有对二公子嗣登记入谱?除非二公并非出自南昌姚氏。
假设三公后裔家谱里的三公出自南昌彦国公家族:
南昌姚氏第一次1404年修谱时,三公后裔的家谱记录良能公出生於1350年,世龙公2岁,也就是说已经有4代人在烂泥湾,为什么二公子嗣不入南昌姚氏家谱呢?这不符合修谱常理,除非三公与南昌彦国公家族无关。
三公后裔的家谱,三公以前的世系在嘉庆十四年,良珊公后裔荣恭公去江西寻根问祖之前是没有的、空白的。嘉庆十四年寻根问祖后才有了三公以前的世系。荣恭公去江西寻根问祖的关键依据有三个:
1.江西南昌府丰城县烂泥湾。
三公后裔谱载:适由大明定鼎金陵,永乐十四年,奉旨徵各处殷实民户、财力具备者,适辰安插。姚荣裔孙:良能、良德、良珊,兄弟三人,由江西南昌府丰城县烂泥湾应诏来辰。
湖南省辰溪县孝坪镇江东村的姚氏宗祠(三公总祠,原三公后裔谱载的沅陵县浦市江东,也是良能公儿子宗岳迁徙居住之地。)内的定派碑记载:......良能公兄弟三人,俱以武功显当世,应先朝大明诏入卫楚辰......
2.三公后裔谱载宋状元姚勉。
姚勉:高安人,即我宗姚荣公裔。宝佑初,以词赋擢第,廷对万言,理宗亲擢第一。茷除正字时奸臣丁大权用事......著有《雪坡集》,与胡仲云、刘云高谕天下事輙慷慨激烈时,号"高安三俊"。又与胡仲云、刘云高、黄懋炎号"锦江四俊"
江西寻根问祖后嘉庆十六年荣恭公写的寻根问祖记录(谱序):据手录之言,因径趋江西之南昌,询族人之住於濫泥湾兴贤坊者。果有族人一村,地名濫泥湾。至其处问诸长老,言由新昌迁居此地,姚湾元季为洪水冲頺,始移居於此濫泥。稽其谱牒,寔在珊公未迁之前。姚湾元朝时期被洪水冲毁。翻看姚湾的家谱,该谱是在珊公迁湖南之前就修好了的。南昌姚氏族谱有记载的第一次修谱时间是永乐二年(1404年),三公迁湖南时间是永乐十四年(1416)年,也就是说:南昌姚氏家谱修好12年后三公才迁湖南,南昌姚氏修谱时,三公还在江西。
3.三公是亲兄弟,排序依次是:伯良能、仲良德、季良珊。
查看江西姚勉家族世系资料,姚勉曾祖姚锡墓志铭一篇:
《江西出土墓志选编》
汀州判官姚锡墓志铭 淳熙十二年十月
宋故汀州判官通直郎致仕姚公墓志铭
承议郎监察御史谢谔撰并书
谔乾道间备吉州录参之员,有贤同官曰吉水主簿姚公名锡字予善。盖谔居临江,予善居筠,为邻郡。谔少尝诵前辈姚子玉之赋,士林传之如宝玉。继又闻筠有瑞童,以十四能赋,取乡举。同官时,遂知瑞童即予善,而子玉为其祖。由是益亲,又有录从著同官之义。后尝游洪,遇其子守,切于问学,又喜其有令子矣。淳熙乙巳五月,守致书临安,且持高安宰朝奉郎吕棐所为状曰:请为铭。呜呼!回思诵赋时、同官时,如前日事,岁月可惊,铭又何辞耶。姚氏舜之后,古有两族,一吴兴,一秦陇;予善吴兴也。世居新昌,或曰思廉封丰城县公,因徙焉。五季乱,有官仓监者,始居灵源。曾祖礼,祖振,洪州进贤县丞;父旦,黄州教授。进贤即子玉,以儒起家。生徒受业数百人,号曰江西姚子玉教授;以八行举,擢上第。予善生于黄州,三岁而孤,母邹,诲之学。七岁能诗,语出惊人,十一能文。予善贯穿经史,尤长于左氏,为文精深典丽,屡荐于郡、于漕台。遇兵乱,奉母夫人东西,就养益勤。母终,哀毁憔悴,无仕进意。年四十,以恩释褐,授迪功郎吉水簿。...............
按:《宋故汀州判官通直郎致仕姚公墓志铭》,1986年出土于宜丰县。1通,志高98,宽68厘米。楷书。31行,满行49字。志尾署"高安况抱元刊"。志石藏宜丰县博物馆。
墓主姚锡(1121-1184),字予善,江西宜丰人。历官吉水县主簿、武当军节度推官、汀州判官。撰书者谢谔(1121-1194),字昌国,号艮斋,江西新余人。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进士。历官摄乐安县尉、吉州录事参军、知分宜县、监察御史、侍御史、右谏议大夫兼御讲、御史中丞、权工部尚书。所著有《艮斋集》。《宋史》卷389有传。
从该墓志铭可以清楚看到,姚勉家族是吴兴姚氏。再加上姚勉的《姚勉集》多处认姚思廉为远祖,完全可以说明是吴兴姚氏无疑。
:
查阅姚氏三公后裔最早的谱序是明朝万历四十二年的谱序,原文如下:
述老譜原敘
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自世風日薄,親誼岡敦,有一父之子,而角弓與刺一公之孫,而陌路同觀,此無他,世系弗講故也。吾宗姚氏系出帝胄,派由天潢。周漢唐宋,代有明人,閩楚吳越地多遺族:若光、若平、若崇、若坦諸,諸君子類皆先後輝映,重垂光史冊,然世遠地殊,弗暇深考,今就其應詔遷辰者彚為一書。分其支派,著其裏甲,明其甲第,詳其葬所。使後之子孫展卷而知我宗。雖分離多戶,而源則一;雖繁衍異地,而本則同。庶親睦之誼,不至以久而替。仁讓之俗,或可由是而成,亦未始不有於 聖天子孝治天下之至意也。是為序。
萬曆四十二年甲寅歲春三月清明前二日 錦江一龍雲從氏謹撰
"吾宗姚氏系出帝胄,派由天潢。周漢唐宋,代有明人,閩楚吳越地多遺族:若光、若平、若崇、若坦諸,諸君子類皆先後輝映"
这句话其实很清楚的说三公后裔是吴兴姚氏。姚平是谁?姚平是吴兴姚氏开基始祖。姚崇是吴兴姚氏陕州代表人物。这是三公后裔去江西寻根问祖之前的谱序。
南昌姚氏彦国公后裔不是吴兴姚氏,查看彦国公家谱世系,因为没有一位祖先在吴兴郡生活过,所以说他们不是吴兴姚氏。
吴兴堂湖南省平江县南江镇藻溪姚氏归宗述由
http://www.yaogens.cn/portal/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359&fromuid=306178
(出处: 中华姚网)
义夫有子仲清,外出湖广。义夫生于宋朝德祐元年(1275年),殁于元顺帝至正四年(1344年)年终69岁。
义夫子仲清外出,从义夫生殁年代来看,仲清应该出生在约1297年,外出湖广应该是成年后,大概在1327年(元朝泰定四年)左右外出。元朝时期外出的彦国公后裔至今保持与祖源地字辈相同,佩服的同时再反观湘西姚氏三公,既然没有任何线索与南昌彦国公相关。从湖南省平江县南江镇藻溪姚氏的谱记叙述,而三公后裔家谱中仅有:良、宗、千三个先遗老派也与南昌姚氏字辈对不上
查看三公后裔家谱对照清朝时期的《南昌府志》、《沅陵县志》发现一个共同特点:烂泥湾是个汛,在古地图上标注为:烂泥湾汛。浦市江东的江东村在古地图上标注为:江东塘。
汛和塘的解释如下:
汛:古同"":~地(中国清代兵制,凡千总、把总、外委所统率的绿营兵均称"",其驻防巡逻的地区称"汛地")。明清时称军队驻防地段。
塘:驿站关卡。明、清驻军警备的较小辖地,"汛地"小。如:塘报(紧急情报;清代的邸报。由驻京堤塘武官抄录上谕送往本省的通报);塘卒(驿站兵);塘汛(关卡)
三公居住的地方是部队,祠堂碑记:良能公兄弟三人,俱以武功显当世,应先朝大明诏入卫楚辰。很有可能三公只是在烂泥湾汛当兵。
根据以上资料记录进行分析,我认为三公不可能出自南昌姚。
以上仅个人观点。
4 A) M& `2 I+ J* m$ i+ O* X
三公后裔:姚茂勇
2017323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21-5-21 16:41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21-5-21 16:29
早在2017年,永顺姚茂勇宗亲就发表了一个帖子,撇清了湖南三公谱系与南昌谱系的关系。
2017-3-22 11:58: ...

南昌墨山姚氏族谱似乎也证实了茂勇宗亲的判断,因为谱记,墨山的良能公虽然有两个儿子元潢公和元登公,但是兄弟二人却同时在明万历九年去世,元潢公逝于二月,元登公逝于正月初八。二人都没有传下后人。从这里看,墨山良能公似乎根本不可能是客居湖南的那位良能公(湖南三公之一)。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21-5-21 17:06
本帖最后由 枣庄姚绍峰 于 2021-5-21 21:40 编辑

这是南昌族谱里记载的良能公父子三人的行传。

IMG_20210521_122752.jpg (39.18 KB, 下载次数: 457)

IMG_20210521_122752.jpg

IMG_20210521_122654.jpg (34.22 KB, 下载次数: 449)

IMG_20210521_122654.jpg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21-5-21 21:12
关注三公谱系的宗亲都知道,湖南三公是亲兄弟三人,老大良能公,老二良德公,老三是良珊公。无独有偶,南昌谱中也有一位良珊公,不过良珊公和良能公不是亲兄弟,而是堂兄弟,他们的曾祖父是用贤公。良珊公生于明正统十三年,良能公生于明弘治二年,良珊公比良能公大41岁,为兄。可是无论从哪方面来说,良能公的名气比良珊公要大的多。因为从良能公祖父开始步入仕途,爷爷伯纪公曾任善化县知县,为官清廉,人民颂为姚青天。父亲叔春公是县廪生,良能公是邑廪贡,初任处州训导,后升任河南开封府王府教授。 良珊公是一介布衣,名气自然不能和堂弟良能公相比。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21-5-21 21:20
本帖最后由 枣庄姚绍峰 于 2021-5-21 21:43 编辑

这是南昌谱中良珊公祖孙三代人的行传。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和良能公一样,良珊公也只传到孙子那一代,就后继无人了。

IMG_20210521_123157.jpg (43.04 KB, 下载次数: 443)

IMG_20210521_123157.jpg

IMG_20210521_123236.jpg (60.63 KB, 下载次数: 470)

IMG_20210521_123236.jpg

IMG_20210521_211630.jpg (54.89 KB, 下载次数: 490)

IMG_20210521_211630.jpg

作者: 永顺姚    时间: 2021-5-22 03:20
良能公有墓在辰溪县。民国八年的《圆磴岩姚氏族谱》记录了良能公精确到时辰的生殁时间。
会同望东《姚氏族谱》、方田《姚氏族谱》同样记录的良能公精确到时辰的殁于时间。
古代交通不便,良能公后裔到墓地祭祖时都是骑马,良能公墓地对面有座小山包,因长期祭祖栓马,被附近一带的人叫“绦马岭”,流传至今。绦,是辰溪及我们那里的方言,即栓的意思。把马的缰绳打结在固定的树或桩上,防止主人回来不能第一时间找到自己的马。
明、清一直到民国,乃至解放后一直都有墓地祭祖,土地革命、文化大革命后因划分阶级,导致不敢祭祖才慢慢淡化了。
江东村的姚祖陶太太,2015年也是主持六省一市现场祭祖的主要人员之一,据他回忆:当年他在中溪村任教,清晰记得良能公墓,墓碑一人多高。后来大跃进,墓碑被拆走修了中溪村水库。
前几年听辰溪姚姓人说,因瓦庄张姓人修屋,挖到了良能公墓,附近一带人都在传言:墓室是用砖拱的,里面有金锭。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21-5-22 10:49
本帖最后由 枣庄姚绍峰 于 2021-5-22 11:48 编辑

如果确定是良能公墓,并且出土了金锭,这至少说明,良能公家族非富即贵。普通人家饭都吃不饱,不可能往祖先墓里放金锭等贵重物品。(湖南良能公家族从江西南昌府老家迁到湖南,短短两三代人就发财了,他们是从江西南昌老家带去的财富,还是到了湖南以后靠自己的努力才发达的?)
  南昌墨山姚氏家族,从用贤公到曾孙良能公四代为官,也称得上是家道殷实。
   从这方面看,湖南和江西的两位良能公的情况倒是有点像,就是都不穷。



   




作者: 永顺姚    时间: 2021-5-22 13:19
不知留意到14#的谱页内容没有?
此为《衣冠录》第一页,里面的人名除了惟桢公《沅陵县志》里没有记载外,其余5人均有记载。
第一位志聪公沅陵县志“举人”篇记载为“宏治壬子科历官通判”。
也就是说弘治五年,良能公七世孙姚志聪已经是举人了。在时间上已经把墨山谱里生于弘治二年的良能公毫不留情的划开了界线。

从时间上已经完全否定了湖南良能公出自墨山。
家谱记载的生殁时间、迁徙时间更是风牛马不相及。

期待南昌县志里能查出“良能出贡”时间。一般30岁左右才有出贡资格,看官方记载能否再有意外发现?

Screenshot_20210520_222651_edit_99603690146779.jpg (281.41 KB, 下载次数: 388)

Screenshot_20210520_222651_edit_99603690146779.jpg

作者: 永顺姚    时间: 2021-5-22 13:43
楼上谱页里惟桢公,万历举人。这个虽然在沅陵县志暂时没有记载,但和我支万历四十二年第一次修谱人一龙公是同辈分的人。也就是说,最起码时间上是可信的。
而惟字辈已经是良能公十三世孙了。
良宗千,世文思志子,添永必通惟。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21-5-22 14:52
宗亲,这是您当初整理的三公谱系中,各派对始祖生殁时间的统计表。请问,良能公的生殁时间,以哪个为准?

144524lka9dtcsd4rrrta9.png.thumb.jpg (34.25 KB, 下载次数: 426)

144524lka9dtcsd4rrrta9.png.thumb.jpg

作者: 永顺姚    时间: 2021-5-22 15:08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21-5-22 14:52
宗亲,这是您当初整理的三公谱系中,各派对始祖生殁时间的统计表。请问,良能公的生殁时间,以哪个为准?

这是一个需要判断的问题,结合县志,结合圆磴岩姚氏背景(长房),我认为圆磴岩谱可信度高。
但这都不是问题的关键,如果南昌县志能查到良能出贡的时间才是我最关注的问题。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21-5-22 15:11
这两张图片保存这里。

forum-1.jpg (57.89 KB, 下载次数: 538)

forum-1.jpg

144524lka9dtcsd4rrrta9.png (50.8 KB, 下载次数: 544)

144524lka9dtcsd4rrrta9.png

作者: 永顺姚    时间: 2021-5-22 15:16
本帖最后由 永顺姚 于 2021-5-22 15:18 编辑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21-5-22 15:11
这两张图片保存这里。

这是一个研究家谱的人需要做出判断的问题。
家谱结合县志结合繁衍世系及圆磴岩姚氏背景(长房),个人认为圆磴岩姚氏族谱记录的时间可信度高。
如果南昌县志能找到官方的良能出贡时间,才是我最关注的问题。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21-5-22 15:18
本帖最后由 枣庄姚绍峰 于 2021-5-22 15:50 编辑
永顺姚 发表于 2021-5-22 15:08
这是一个需要判断的问题,结合县志,结合圆磴岩姚氏背景(长房),我认为圆磴岩谱可信度高。
但这都不是 ...

宗亲,良能出贡的时间无关紧要,你们一世祖良能公和志聪公的关系需要研究一下。一般大家都喜欢研究文献资料,前些年有人就把南昌墨山姚的良能公当成了湖南的良能公。现在,你们谱中的志聪公是你们七世祖,应该也是你们在某府志里查到的罢。

作者: 永顺姚    时间: 2021-5-22 15:22
本帖最后由 永顺姚 于 2021-5-22 15:31 编辑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21-5-22 15:18
宗亲,良能出贡的时间无关紧要,你们一世祖良能公和志聪公的关系需要研究一下。一般大家都喜欢研究文献资 ...

良能出贡时间无关紧要?看来你还是感情用事,沉浸在个人一厢情愿式的发挥想象的世界里。
湖南良能公后裔这边这么多的信息,你基本上是处于忽略视而不见的状态。
看来不在一条线上考虑问题。如果就凭墨山姚氏族谱中无法确定的季能公推翻整个三公后裔族谱,是不是有点痴人说梦?
建议你好好研究一下三公后裔家谱再来对话。

作者: 永顺姚    时间: 2021-5-22 15:47
好像、大概、差不多、应该是,这些都只是一种思路,思路是需要证据来检验的。当然,并不代表不欢迎这种思路,但得拿出点干货,拿出点证据来。
仅凭个人一厢情愿,最起码是对家谱的不尊重。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21-5-22 15:52
本帖最后由 枣庄姚绍峰 于 2021-5-22 17:10 编辑
永顺姚 发表于 2021-5-22 15:22
良能出贡时间无关紧要?看来你还是感情用事,沉浸在个人一厢情愿式的发挥想象的世界里。
湖南良能公后裔 ...

对不起宗亲,我无意推翻你们三公谱系,我发的帖子,你可以当不存在。
事实上,我一直在发我们南昌谱里的信息,南昌谱里没有什么像你说的大概差不多什么的。我并没有找你对话,是你在干扰我,宗亲。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21-5-22 16:43
永顺姚 发表于 2021-5-22 15:22
良能出贡时间无关紧要?看来你还是感情用事,沉浸在个人一厢情愿式的发挥想象的世界里。
湖南良能公后裔 ...

宗亲认为良能出贡的时间重要,我认为你们始祖良能公的生殁时间也同等重要,如果搞不清楚先祖的生殁时间和入湘时间,这个家谱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有问题。

作者: 永顺姚    时间: 2021-5-22 17:27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21-5-22 16:43
宗亲认为良能出贡的时间重要,我认为你们始祖良能公的生殁时间也同等重要,如果搞不清楚先祖的生殁时间和 ...

你问的这个问题我觉得是个笑话。说你对三公后裔信息视而不见一点没错。
你自己翻出来的内容你都没看就发帖子里了,该回答你的也回答了,你说你是不是个笑话?


作者: 永顺姚    时间: 2021-5-22 17:29
季能为什么名良能?而不是字或号良能?如果字辈改变可有记录?
季能公是不是良能公,你又有几成把握?

作者: 永顺姚    时间: 2021-5-22 17:56
世宗朱厚璁(1507-1566),年号“嘉靖”,1521年即位,在位46年。

孝宗朱佑樘(1470-1505),年号“弘治”,1487年即位,在位19年。


此南昌府志看起来,王府教授是嘉靖年间的贡生。墨山族谱季能公出生于弘治二年,这样推算来刚好30来岁出贡,是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

mmexport1621676961795.jpg (56.07 KB, 下载次数: 524)

mmexport1621676961795.jpg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21-5-22 18:16
永顺姚 发表于 2021-5-22 17:27
你问的这个问题我觉得是个笑话。说你对三公后裔信息视而不见一点没错。
你自己翻出来的内容你都没看就发 ...

等有时间,我再看看你们的家谱,笑不笑话还真的不一定。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21-5-22 18:25
本帖最后由 枣庄姚绍峰 于 2021-5-22 18:30 编辑
永顺姚 发表于 2021-5-22 17:29
季能为什么名良能?而不是字或号良能?如果字辈改变可有记录?
季能公是不是良能公,你又有几成把握?
宗亲可以不相信南昌谱,但是南昌谱实在没必要为了拉某支姚氏入伙,而早在民国十八年的时候,就修改了家谱。民国十八年时南昌姚应该不会知道湖南还有一位良能公。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21-5-22 20:48
永顺姚 发表于 2021-5-22 17:56
世宗朱厚璁(1507-1566),年号“嘉靖”,1521年即位,在位46年。

孝宗朱佑樘(1470-1505),年号“弘治”, ...

感谢宗亲提供了明嘉靖年间《南昌府志》里记载的关于良能出贡的资料。宗亲说,南昌县良能公出贡时间是在嘉靖年间,当时他三十多岁。《南昌县志》又载,良能公是墨山人。
南昌谱里记载,季能  叔春三子  名良能  生于明弘治二年,殁于明嘉靖二十五年。从府志到县志,到南昌族谱,无不证明南昌姚谱里记载的内容是真实可信的。




作者: 永顺姚    时间: 2021-5-22 21:14
民国十八年修改明朝时期的家谱,并未做说明,严肃性差了点。
良能公是你南昌姚氏的家族荣耀,是不是不按套路出牌啊?历来只有长辈给晚辈取名字的,没见过晚辈给长辈改名字的。是不是有点笑话?
所以叫别人如何相信你南昌姚氏族谱。
拉某支姚氏入伙,可不是我说的。
真心希望你所说的都是假话。

Screenshot_20210522_201603_com.baidu.searchbox_edit_114058435410199.jpg (158.43 KB, 下载次数: 455)

Screenshot_20210522_201603_com.baidu.searchbox_edit_114058435410199.jpg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21-5-22 21:59
宗亲,其实我们早都明白,你不是在为三公家族寻找祖源,特别是怕接到南昌姚氏族谱上去(其实我只是在介绍南昌谱里良能公的情况,想查找一些良能公家族的下落,根本没有想硬拉湖南三公支系,可是看茂勇宗亲这些年的表现,一直是在努力破坏团结,想法设法阻挠南昌姚公开关于墨山良能公的信息,你到底在怕什么?
作者: 永顺姚    时间: 2021-5-22 22:05
本帖最后由 永顺姚 于 2021-5-22 22:07 编辑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21-5-22 21:59
宗亲,其实我们早都明白,你不是在为三公家族寻找祖源,特别是怕接到南昌姚氏族谱上去(其实我只是在介绍南 ...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你公布信息我也没有能力阻止,也不是我所能阻止得了的。
破坏团结?我想我也没那个本事,如果你南昌姚氏真有料水的话,还怕我?你怕什么呢?怕别人戳穿你?
翻看我的帖子,你仔细看清楚,哪一句是没有依据的?倒是你一厢情愿,悲哀。
滑天下之大稽!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21-5-22 22:07
宗亲,我很佩服这些年你一直在研究三公家谱,可是你研究的结果真的是令你内心矛盾,无所适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何日来?
作者: 永顺姚    时间: 2021-5-22 22:11
本帖最后由 永顺姚 于 2021-5-22 22:13 编辑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21-5-22 22:07
宗亲,我很佩服这些年你一直在研究三公家谱,可是你研究的结果真的是令你内心矛盾,无所适从。山重水复疑无 ...

建议你去看看庚子年版的《晓寨姚氏族谱》,看看什么叫工匠精神?什么叫敬业什么叫专业?
我想你看过后就会明白的。
至于你这种不学无术的,不屑于再啰嗦。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21-5-22 22:23
好,那就看看你的姚寨族谱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21-5-22 23:47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21-5-22 22:23
好,那就看看你的姚寨族谱

《志聪公不可能是良能公的七世孙》
永顺姚宗亲一直致力于研究湖南姚氏三公的祖源问题,并于2020年4月在中华姚网发帖
《关于三公后裔谱系》。见http://www.yaogens.cn/portal/for ... &extra=page%3D1
他花大力气整理了十一部三公家谱,得出结论说“记录良能公至思字的11部家谱,仅有(以上)三部对前几世祖生殁时间有记载,近几年新修的家谱,时间来源不明,不足采信。”这位宗亲说的是哪三部谱呢?
第一部,民国元年(1912修)《方田姚谱》记载,良能公生于明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丙申。
第二部,民国八年(1919修)《圆蹬岩姚谱》记载,良能公生于元顺帝至正十年三月初三午时,公元1350年。
第三部,光绪二十六年(1900修)《望东姚谱》记载,良能公生于明永乐十四年丙申,公元1416年。


三公姚氏字派分为三派,良能公字派前八世为“良宗千,世文思志子……”志字辈为第七世,永顺姚宗亲提供的图片《晓寨姚氏族谱.明华公派.卷二.姚氏家训》中记载:志聪  弘治五年壬子乡科举人 官通判  
查明弘治五年是公元1492年,永顺姚宗亲判断,墨山良能公出贡时是三十岁,咱们也判断志聪公中举的时间为三十岁,那么志聪公的出生时间大约为1462年。
民国元年(1912)修的《方田姚谱》和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修的《望东谱》记载,良能公生于明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丙申。据永顺姚说志聪公是良能公七世孙,志字辈。志聪公是在明弘治五年(公元1462年)中举,就算是志聪公三十岁中举吧,1492年减去30年,志聪公大约是在1462年左右出生。一世祖良能公生于1416年,到第七世祖志聪公出生(1462年)正好是46年。46年÷6代约等于7.7岁,也就是说良能公家族六代人每代人是7.7年,这怎么可能?所以这个谱对于始祖良能公的出生时间还要好好研究。
咱们再看永顺姚比较认可的民国八年(1919)修的《圆蹬岩姚谱》,他说圆蹬岩姚氏是良能公长子,谱中的记载还是比较可信,用他的话说“我认为圆磴岩谱可信度高。”
这部谱记,良能公生于元顺帝至正十年三月初三午时,是公元1350年。那么,咱们就用他认为可信度高的《圆蹬岩姚氏族谱》里记载的良能公的出生时间来计算,《圆蹬岩姚谱》记载良能公生于公元1350年,志聪公约生于1462年,中间相差112年。112年÷6代=18.7年。大家看,七代人每代人是18.7岁,这个结果合理吗?就算过去结婚早,每代人会都这么早成亲吗?难道说每代人第一个出生的人是都是男丁?如果第一位出生的是女儿,那么每代人的平均值肯定要小于18.7岁。所以每代人是18.7岁的结果,还是有些不合理。
从永顺姚所介绍的11部家谱来看,三公后裔各派对于始祖迁湘的年代和始祖生殁时间的认识是不一样的,究竟谁的家谱记载的对?由谁来证明?志聪公真是良能公的七世孙吗?
永顺姚宗亲推荐我看《晓寨姚氏族谱》。让我学习什么是工匠精神,我很高兴,也很感恩,可是我无缘得见贵谱,有幸看到了宗亲提供的的一页,从《良能公后裔衣冠录》里面记载的关于志聪公的情况来看,我认为,志聪公不可能是良能公的七世孙。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21-5-22 23:52
这是永顺姚宗亲提供的资料,感谢宗亲!

IMG_20210522_205445.jpg (41.08 KB, 下载次数: 497)

IMG_20210522_205445.jpg

forum-1.jpg (57.89 KB, 下载次数: 519)

forum-1.jpg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21-5-23 00:10
永顺姚 发表于 2021-5-22 22:05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你公布信息我也没有能力阻止,也不是我所能阻止得了的。
破坏团结?我想我也没 ...

好学有术的永顺姚宗亲,请你以后不要用“你南昌姚氏……”什么什么的字眼,我只代表我个人,代表不了南昌姚氏家族,你想跟我的帖子就跟,不想看就算了。请宗亲三思而后言。

作者: 永顺姚    时间: 2021-5-23 03:56
本帖最后由 永顺姚 于 2021-5-23 04:39 编辑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21-5-22 23:47
《志聪公不可能是良能公的七世孙》
永顺姚宗亲一直致力于研究湖南姚氏三公的祖源问题,并于2020年4月在 ...

说你不学无术没错,生、殁都不认识。还煞有介事的大放厥词,还全部用红字,生怕别人看不到你的笑话。可能也只有你南昌姚氏的大学生,必须都是30岁才能大学毕业?也可能只有你南昌姚氏30岁繁衍一代人才正常。
你还是少发言,南昌姚氏有你这样的同宗真的没什么面子,以后少出来丢人现眼。
建议你回去把季能公到底是不是良能公研究清楚再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大逆不道的事,后人敢给先人改名字的?改的还是南昌姚氏的家族荣耀级别人物名字,想改就改,拿谱当儿戏,随便的也太没边了。

mmexport1621713829171.jpg (615.89 KB, 下载次数: 538)

mmexport1621713829171.jpg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21-5-23 05:03
本帖最后由 枣庄姚绍峰 于 2021-5-23 06:30 编辑

哈哈,姚冒勇啊姚冒勇,哈哈!亏了这个勇字!你也亵渎了“工匠精神”这四个字。(你不是说改吗?就改了你这个字!胆大妄言,你哪里冒出来的勇气?)
作者: 永顺姚    时间: 2021-5-23 05:42
本帖最后由 永顺姚 于 2021-5-23 05:45 编辑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21-5-23 05:03
哈哈,姚冒勇啊姚冒勇,哈哈!亏了这个勇字!你也亵渎了“工匠精神”这四个字。

南昌姚氏的习惯被你展露发挥得淋漓尽致,想改别人名字就随手写来。
比编小说还随意。

古代的科举制度没有规定中举的年龄,也没有现在的小学六年,初高中各三年后才能上大学的。
说你不学无术,再加一个没什么见识,不会错的。
即使现在有规定年级制度同样有跳级升学的例子。
你以后多收集资料,多学习一下,扩展你逻辑性想象力,少一点错乱的想象,也少犯点遗传性低级错误。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21-5-23 05:44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21-5-23 05:03
哈哈,姚冒勇啊姚冒勇,哈哈!亏了这个勇字!你也亵渎了“工匠精神”这四个字。

前面介绍了南昌谱里的良珊公和良能公的情况,等有时间再介绍一下良字辈的德之公。湖南三公谱里有良德公,南昌谱里有德之公,明代的江西与湖南,到底发生了多少令人神往的故事?

作者: 永顺姚    时间: 2021-5-23 05:48
本帖最后由 永顺姚 于 2021-5-23 05:50 编辑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21-5-23 05:44
前面介绍了南昌谱里的良珊公和良能公的情况,等有时间再介绍一下良字辈的德之公。湖南三公谱里有良德公, ...

你研究清楚了没有,季能真的就是良能公?
民国十八年真的篡改了几百年前祖先的名讳?
还陶醉其中,自美得不行。
你就继续编,看你南昌姚氏族谱里还编有哪些故事?又或你要篡改族史不成?
也不知道有几个人信你的南昌姚氏族谱?

作者: 永顺姚    时间: 2021-5-23 05:52
本帖最后由 永顺姚 于 2021-5-23 05:54 编辑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21-5-23 05:44
前面介绍了南昌谱里的良珊公和良能公的情况,等有时间再介绍一下良字辈的德之公。湖南三公谱里有良德公, ...

你研究清楚了没有,季能真的就是良能公?
民国十八年真的篡改了几百年前祖先的名讳?还陶醉其中,自美得不行。厚颜无耻到极点了。

你就继续编,看你南昌姚氏族谱里还编有哪些故事?又或你要篡改族史不成?
也不知道有几个人信你的南昌姚氏族谱?
不怕我阻止你讲鬼故事了?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21-5-23 06:06
本帖最后由 枣庄姚绍峰 于 2021-5-23 06:27 编辑

这位宗亲怕我讲南昌谱里的故事,他实在是怕的不行。那我就先普及一下历史知识,看看古人考举人有多难。宗亲,推断你们谱中的志聪公三十岁时中举是乐观的,假如推断志聪公五十岁中举,一世祖良能公只比七世祖大26岁。那你编著的《晓寨谱》更加不可信。
  宗亲知道过去考举人有多难吗?普及一下。

(以下内容来自网摘)古代考中举人到底有多难?堪比考上清华北大!

既 然考中举人对于古代人而言有如此大的好处,那么举人也不是那么容易考上的。拿明朝来举例,明朝总共276年,考上举人的大约有10万人左右,而乡试又是三 年一次,如果平均下来每年大约362人。兄弟们,三年只收1000人,一年362人,这是什么概念?这还是全年龄段的人都可以参加,比如范进!按照目前清 华北大每年招生7000人算,一年下来,考中举人的为清华北大人数的二十分之一,相当于清华北大的高材生,不对,应该相当于清华北大的研究生。我这还不算 那些985、211等名校的学生。而这些考上举人的,都是没有年龄限制的,大把的大龄考生持续奋战,像范进这种到老了还在考举人的大有存在!而咱们的高考 虽然没有年龄限制,但是25岁还在高考的都几乎没了吧?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自从隋唐开始,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结束。一千三百多年中,无数读书人在“功名”二字的利诱下,埋头苦读应试,屡败屡战直至成为白发苍苍的老人也不甘罢休,唐朝诗人赵嘏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今天笔者就跟大家聊几位古代高龄考生,年近百岁才得功名,不是一般的执着。。。
清朝有个人叫谢启祚 他竟然98岁中举 99岁做官。成为古代年龄最大的举人。
    谢启祚,广东肇庆人,生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因为他出身富裕之家,从小生活条件优渥吃喝不愁,但是家中从没有出过有功名的读书人,所以谢启祚便决心发奋读书博个功名来光耀门楣。不料,这一脚竟踏入仿佛无底的深渊,他从少年考到中年,从中年又考到老年,数十个春秋流逝,却依然只是个秀才而已。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广东要举行乡试,当时已经高龄九十八岁的谢启祚坚持要参加。人们纷纷好意劝阻,谢启祚却说:“科举的名分是命中注定的,只要老夫还有一口气,怎么知道有朝一日不会为天下的老书生们扬眉吐气呢?” 此话一出,人们对他肃然起敬。

更可喜的是,这一年谢启祚竟中了举人,终于如愿的他欢喜至极,写下一首《老女出嫁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行年九十八,出嫁不胜羞;
照镜花生靥,持梳雪满头;
自知真处子,人号老风流。
寄语青春女,休夸早好逑。”

他是幸运的,有的人考了一辈子连个秀才也考不上。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21-5-23 06:07
本帖最后由 枣庄姚绍峰 于 2021-5-23 06:23 编辑

南昌谱是南昌姚的,也是所有姚家人的。早在数年前,南昌姚氏的电子谱就在中华姚网公开了。为什么公开?就是想为宗亲们服务,为真正想寻根问祖的宗亲提供方便。十多年来,南昌谱不知道让多少人找到了根,找到了祖先,这其中也包括离家已经七八百年的族人。事实证明,你只要抱着尊祖敬祖之心,抱着尊重事实之心,你就能找到真正的祖源。
作者: 永顺姚    时间: 2021-5-23 06:12
本帖最后由 永顺姚 于 2021-5-23 06:16 编辑

民国十八年改良能为季能,而《墨山族姚氏本境旧宅始末记》昭然于谱中,并无任何篡改说明。
良能公是南昌姚氏口口声声中的家族重要人物,改的如此轻松,如此随意。
唯一的理由,良能公和季能公根本不是同一个人。如姚绍峰字泽东号恩来,又号介石一般,几百年后几个名人皆可尽罗其谱也,岂不妙哉!恭喜南昌姚氏祖坟又冒青烟了!

作者: 永顺姚    时间: 2021-5-23 06:24
本帖最后由 永顺姚 于 2021-5-23 06:29 编辑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21-5-23 06:06
这位宗亲怕我讲南昌谱里的故事,他实在是怕的不行。那我就先普及一下历史知识,看看古人考举人有多难。宗亲 ...

逻辑混乱。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复杂了怕你消化不了。
清华北大知道多难考吗?又或985大学难考吗?现在的中国人口14亿多,多难考啊。按照你的逻辑,这些学校专收老头子老太婆?

作者: 永顺姚    时间: 2021-5-23 06:27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21-5-23 06:07
南昌谱是南昌姚的,也是所有姚家人的。早在数年前,南昌姚氏的电子谱就在中华姚网公开了。为什么公开?就是 ...

你说的不假,但依然无法掩饰南昌姚氏族谱的荒唐。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21-5-23 11:21
永顺姚 发表于 2021-5-23 03:56
说你不学无术没错,生、殁都不认识。还煞有介事的大放厥词,还全部用红字,生怕别人看不到你的笑话。可能 ...

原来我还把永顺姚当个人物,原来像个只会骂大街的泼妇刁民。真可笑!就你这货还去修谱,恶心人!

作者: 永顺姚    时间: 2021-5-23 12:27
本帖最后由 永顺姚 于 2021-5-23 12:29 编辑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21-5-23 11:21
原来我还把永顺姚当个人物,原来像个只会骂大街的泼妇刁民。真可笑!就你这货还去修谱,恶心人!

你没说这几句话之前,我还以为最多我智商比你高一点,情商不如你。现在看来你智商、情商都是零。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你最简单的加减乘除法都不会。为什么说你不会?
弘治二年1489年到三公后裔第一次修谱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历时125年,减去修谱人岁数25岁,我们大胆假设一龙公年轻有为25岁修了谱,也就是说100年的时间你南昌姚氏强加给三公后裔的良能公繁衍了13代人,8岁不到就能繁衍一代人,估计也只有你们南昌姚氏会信。所以说你连最简单的算术都不会,一大把年纪真的是智商为零。
再说你情商为什么是零?
中国国家主席江主席在接受香港记者采访时有一段非常火爆的发飙视频,不知你看到过没?看视频的人都会觉得颠覆了对江主席的印象,其实你不知道的这就是人性的自然表现之一。如果按你这种情商看法的话,江主席在你眼里也不会是个人物。我所说的都是有理有据,既然让你说出这种话。完全反映了你内心真实想法,也完美的表达了你的情商也是零。

作者: 永顺姚    时间: 2021-5-23 12:38
本帖最后由 永顺姚 于 2021-5-23 12:39 编辑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21-5-23 11:21
原来我还把永顺姚当个人物,原来像个只会骂大街的泼妇刁民。真可笑!就你这货还去修谱,恶心人!

完全看得出,你已经黔驴技穷了。不过我可以相信,你相信墨山季能公就是良能公的信仰还在。
希望你能坚持到底,代代相承,直到找到相信你的鬼话的三公后裔为止。
我衷心的祝你成功!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21-5-23 14:23
好好看看你修的谱吧,别在这里讨人嫌!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21-5-23 14:24
有时间我还要接着发南昌谱里的信息。关你什么事?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21-5-23 14:25
本帖最后由 枣庄姚绍峰 于 2021-5-23 14:26 编辑

姚冒勇啊姚茂勇,还记得有人说你是老婆娘的裹脚吗?那可是又臭又硬!
作者: 永顺姚    时间: 2021-5-23 14:45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21-5-23 14:25
姚冒勇啊姚茂勇,还记得有人说你是老婆娘的裹脚吗?那可是又臭又硬!

黔驴技穷最真实的表现。

作者: 永顺姚    时间: 2021-5-23 15:00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21-5-23 14:24
有时间我还要接着发南昌谱里的信息。关你什么事?

一些乌七八糟的东西有什么值得好炫耀的?说是谱又没有家谱的风骨,可以给几百年前的先人取名字,不知羞耻,还拿出来硬套三公。不过你恬不知耻,爱炫耀谁也管不着你,你爱好出丑你就继续,毕竟那是你的本性。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21-5-23 15:43
永顺姚 发表于 2021-5-23 15:00
一些乌七八糟的东西有什么值得好炫耀的?说是谱又没有家谱的风骨,可以给几百年前的先人取名字,不知羞耻 ...

你嘴上如此无德,也不怕天谴?你如此辱骂南昌姚氏族谱,你敢说南昌谱里没有你的老祖宗?如果你认为南昌谱里记载的内容不对,那肯定和你无关,你根本没必要如此表现的粗俗不堪。如果你有底气,从现在开始闭嘴,保持安静。
作者: 永顺姚    时间: 2021-5-23 16:13
本帖最后由 永顺姚 于 2021-5-23 16:15 编辑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21-5-23 15:43
你嘴上如此无德,也不怕天谴?你如此辱骂南昌姚氏族谱,你敢说南昌谱里没有你的老祖宗?如果你认为南昌谱 ...

和你缺德的想让良能公后人8岁繁衍一代人比起来简直一个天一个地。
为什么我敢如此评说你南昌姚氏族谱?
一是因为实事求是。
二是因为你比我缺德几百倍。只是你自以为是,还沾沾自喜中。

我可以负责人的告诉你,南昌姚氏族谱里绝对没有三公后裔直系先人。
当然,你不要拿什么舜帝、齐田说事。毕竟这是太遥远的事,谁也说不清楚。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21-5-23 16:41
永顺姚 发表于 2021-5-23 16:13
和你缺德的想让良能公后人8岁繁衍一代人比起来简直一个天一个地。
为什么我敢如此评说你南昌姚氏族谱?
...

好!既然南昌谱里没有你家老祖宗,那就乖乖的滚你家的大鸭蛋吧!别在这里脏了我的帖子。

作者: 永顺姚    时间: 2021-5-23 16:52
本帖最后由 永顺姚 于 2021-5-23 16:58 编辑

1@
作者: 永顺姚    时间: 2021-5-23 16:54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21-5-23 16:41
好!既然南昌谱里没有你家老祖宗,那就乖乖的滚你家的大鸭蛋吧!别在这里脏了我的帖子。

说你恬不知耻一点没错,你没意识到是你先脏了三公?
你不提三公鬼才理你。看来你不是逻辑混乱,是神经错乱。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21-5-24 14:20
本帖最后由 枣庄姚绍峰 于 2021-5-24 14:25 编辑


               (卿宸老会长在整理族谱)
   说实话,我经常想起已故的原南昌姚氏宗亲联谊会秘书长姚来水大哥。在我印象里,他不爱说话,性格沉稳,心思缜密,每临大事有静气。他在姚网发的帖子不多,但是每一帖都是精品,能解决很多问题。在某些事上,我觉得来水秘书长会未卜先知。
  前些年,来水秘书长在姚网的某帖里说:对于南昌姚氏外迁宗亲认祖归宗问题,南昌姚氏历来就有严格的程序和规定。清道光十七年十一届谱序中就明确指出:不扳援、不附会。民国十八年十四届修谱在通过墨山族归宗时,程序严格:有编撰报告外迁族归宗要求,陈述考证证据,结论,提出书面提案,还有附议人,总局讨论,通过后形成书面决议,就像现在的人大、政协办理提案一样,中规中矩。现在的南昌姚氏宗亲会秉承先辈优良传统,既张开双臂欢迎外迁宗亲认祖归宗,圆数百年骨肉团聚之梦,同时又严格程序,严把证据关。我们秉着上对得起祖先,下对得起后代的原则,做到“是吾宗支虽贫贱不弃,非吾族属虽富贵不援”。
   对于墨山团使用南昌姚氏祖传字辈的事,来水秘书长也做了特别说明:季能公,名良能,属于南昌姚氏墨山团,是彦国公30世孙,墨山团始祖志和公玄孙。
     南昌姚氏墨山团是民国十八年南昌姚氏十四届重修族谱时加入南昌姚氏同修族谱的。之前他们自行修谱了,并入南昌谱时,套用南昌字辈,志和公为彦国公26世孙,其玄孙彦国公30世有31人,全部使用南昌字辈“季”,之前的31人其名全部有“良”字,入南昌谱后称之为“字”或“名”,如:季能,名良能。
    附:季能公和始祖志和公世系关系
   志和——用贤——伯纪——叔春——季能
  最后,他说,“从他们(指墨山团)的行传中可以看出该家族为书香门第。”
  
有兴趣的宗亲可以百度下面网址了解一下:http://www.yaogens.cn/portal/for ... 92823&extra=&page=2




160413w2dg18e1agrvr1zz.jpg.thumb-1.jpg (82.03 KB, 下载次数: 402)

160413w2dg18e1agrvr1zz.jpg.thumb-1.jpg

160353eezac204n1s17e21.jpg.thumb.jpg (83.3 KB, 下载次数: 421)

160353eezac204n1s17e21.jpg.thumb.jpg

160337cuil5gssggbczsbl.jpg.thumb-1.jpg (106.84 KB, 下载次数: 426)

160337cuil5gssggbczsbl.jpg.thumb-1.jpg

160309j4zoti25ciitqvci.jpg.thumb-1.jpg (114.82 KB, 下载次数: 398)

160309j4zoti25ciitqvci.jpg.thumb-1.jpg

160207mi4as5dew7ziae7i.jpg.thumb.jpg (89.55 KB, 下载次数: 459)

160207mi4as5dew7ziae7i.jpg.thumb.jpg

IMG_20210417_134805.jpg (100.96 KB, 下载次数: 460)

南昌姚氏族谱

南昌姚氏族谱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21-5-24 23:46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21-5-24 14:20
(卿宸老会长在整理族谱)
   说实话,我经常想起已故的原南昌姚氏宗亲联谊会秘书长姚来 ...

前面介绍了南昌谱中良能良珊二公的情况,下面再介绍一位良字辈的先祖。


             《谦谦君子,璞玉之德——墨山谱中的德之公》
    中国有君子佩玉之说,喜欢佩玉的男人,排除掉财富的因素外,往往是德才兼备之人。古人视玉如宝,“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佩玉成了君子有德的象征。
孔子把玉与人的德行结合在一起,提出“玉有十德,即: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道。并说,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所以古人在起名字的时候,多以玉为名,并附以德配字号。
    南昌墨山姚氏有一位族人,他的名字里就蕴含了古人的“德,玉“文化,他就是良璞公。德之公名良璞,璞是
指蕴藏有玉的石头,也指未雕琢的玉或天真,淳朴。璞玉浑金、返璞归真都是美好的意思。良璞公的哥哥叫良琢,弟弟叫良珮,名字里都和美玉有关。
    良璞公是彦国公第30世孙,在南昌谱中谱名叫季璞,名良璞,字德之,号獨齐,行兑七。生于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妻陈氏,有四子三孙。
    良璞公同辈兄弟有多少人呢?谱中记载一共三十一人,他们分别是:良珊,良能(岁贡生),良璞(字德之),良玉,良玹,良珍,良瑞,良官,良珏,良贵,良骥,良臣,良材,良金,良辅,良翰,良腾,良佐,良弼,,良木,良善,良富,良清,良汉,良魁,良壁,良琢,良佩,良哲,良器,良朴。



IMG_20210524_234114.jpg (254.46 KB, 下载次数: 535)

IMG_20210524_234114.jpg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21-5-26 21:30
本帖最后由 枣庄姚绍峰 于 2021-5-26 21:40 编辑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21-5-24 23:46
前面介绍了南昌谱中良能良珊二公的情况,下面再介绍一位良字辈的先祖。

《良珊,良能,德之三公不是亲兄弟》
  良珊公生于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良能公生于明弘治二年(1489年),良璞公(即德之公)生于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也就是说良珊公比良能公大41岁,良能公比德之公大10岁。
  那么三公是什么关系呢?墨山始祖志和公有三子,长子用贤,次子用明,三子用诚。
用贤公有五子,良珊公是长子伯纲后裔。现在把良珊、良能、德之 三公的世系关系表达如下:
一,用贤→伯纲→叔昇→季珊(良珊)
二,用贤→伯纪→叔春→季能(良能)
三,用贤→伯纶→叔昊→季璞(德之)
从上面可以看出,南昌谱里的三公不是亲兄弟,而是堂兄弟。




作者: 永顺姚    时间: 2021-5-26 23:14
本帖最后由 永顺姚 于 2021-5-26 23:18 编辑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21-5-26 21:30
《良珊,良能,德之三公不是亲兄弟》
  良珊公生于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良能公生于明弘治二年(1489 ...

最后再回你一贴,看不看得明白就看你们所有关注三公的南昌姚氏照化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你们去了。

1.重庆万盛姚氏族谱里有现成的三公世系,好几世名字都对得上,他们谱里还有三公后裔最早族谱里提到的“漳州、兴贤坊”、姚思廉世系。”

2.福建古田朝渔姚氏谱里有三公后裔乾隆年间文贤公谱里提到的三公祖先名字:“期、伷、坦、荣”,而且该谱世系字派里有:“联、宗、青”三代(同音)字辈。
经年代推算,以上两谱都符合三公后裔繁衍世系及年代。

3.再有恩健老提到的姚氏入闽第一人姚廉洁,漳州姚氏始祖。

以上三个方向,随便一个比你晒出来的符合情理。

另外还有松桃松勇叔常挂在口边的江西八大房族谱,都有三公资料、世系。

说出来也不懂,可惜多数人只是站在自己角度一味的自以为是,真正的去对比分析的可能仅1%就不错了。

掌握的信息量太少了,限制了某些人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21-5-27 06:10
本帖最后由 枣庄姚绍峰 于 2021-5-27 08:29 编辑
永顺姚 发表于 2021-5-26 23:14
最后再回你一贴,看不看得明白就看你们所有关注三公的南昌姚氏照化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你们去了。 ...

   永顺姚,看你也算是个男人,你说“回最后一帖”,但愿你说话算话。
   我也回你最后一帖,往后我不会接你一个字。表明一下态度,因为你说你们老祖来自江西南昌府,所以南昌姚氏积极热心的为你寻找祖源,而这几年经过你的无耻谩骂,南昌姚氏对于你的寻根问祖,早已经失去了兴趣,这一句还给你,“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你去吧!所有南昌姚氏都在心里暗暗祷告,真心地永远地希望 ,你永顺姚不是南昌姚氏后裔,你也不要自作多情了!你的谩骂,早已经把亲情和友情骂没了。
   这些年你也没少研究你们的家谱,你自己也清楚,有“一祖多源”的表述,你们的家谱是“一谱一个样,十谱大变样。”有的谱说是唐宰相姚崇公后裔,有的谱认唐大学士姚思廉为祖先。先找到江西灵源,又接到福建漳州,还有一部分家谱里也记载了三公不是亲兄弟,你永顺姚也承认过这事。对于你们始祖良能公的出生时间,不同的谱记载的都不一样,同是一个人,不同的谱记载的都不一样,有的竟然相差五六十岁,将近三代人。据说湖南三公后裔有数十万人口,各支家谱也有有十多种,哪部谱记载的最为准确呢? 目前有标准答案吗?    但是无论怎样,这些都是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我们都能理解,没有人会笑话三公家谱。   
   最后说一句,我只是在看《南昌姚氏族谱》,分析探讨我们南昌家谱里信息,和你永顺姚确实没有什么关系。“生旦净末丑,戏里必须有!”此帖因你而精彩,谢谢!
  姚中友宗亲是否在关注此帖?
  





IMG_20210527_053841.jpg (174.55 KB, 下载次数: 357)

这是我请教永顺姚宗亲时,永顺姚宗亲的跟帖。感谢。

这是我请教永顺姚宗亲时,永顺姚宗亲的跟帖。感谢。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21-6-4 16:14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21-5-26 21:30
《良珊,良能,德之三公不是亲兄弟》
  良珊公生于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良能公生于明弘治二年(1489 ...

优秀的南昌姚氏墨山家族,神秘的南昌姚氏墨山三公!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21-6-6 22:16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21-6-4 16:14
优秀的南昌姚氏墨山家族,神秘的南昌姚氏墨山三公!

                   《墨山始祖志和公》
   墨山团始祖志和公,字筠轩,行宗二,是景舜公三子。幼时随父由南昌斗门村移居施家窑田庄。据说,景舜公家族来到这里后以烧窑为生,烧出来的东西拿到南昌城里铁树街集市上去卖。不过在这里我有一个疑问,家谱里记载的施家窑田庄,是姚家烧窑的窑场,还是姚家的一个田庄?如果是田庄,那么可以断定,景舜公家族从斗门迁出时就家道殷实。
离斗门七里有个墨山村,村里邓家是大户,有位邓员外看到志和公为人善良,忠厚仁义,勤劳节俭,又是名门望族斗门姚家之后,很是喜欢,与景舜公商议,于公元1365年左右招志和公为邓家乘龙快婿。而后姚家人丁兴旺,科甲连绵,渐渐成为当地望族,志和公也成为墨山始祖。


mmexport1621558518640.jpg (159.98 KB, 下载次数: 368)

mmexport1621558518640.jpg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21-6-6 22:25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21-6-6 22:16
《墨山始祖志和公》
   墨山团始祖志和公,字筠轩,行宗二,是景舜公三子。幼时随父 ...

南昌谱页《墨山姚村赞》


IMG_20210606_222423.jpg (473.89 KB, 下载次数: 366)

IMG_20210606_222423.jpg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21-6-7 00:06
本帖最后由 枣庄姚绍峰 于 2021-6-7 00:28 编辑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21-6-6 22:25
南昌谱页《墨山姚村赞》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墨山家族自志和公肈基以来,秉承南昌姚氏”文武传家“的优良传统,精心培养子孙。到了第二代家族中就有人就得了功名。用贤公,是志和公长子,在志和公的精心培养下,因其才华横溢,被朝廷授南昌府吏。又授肇庆府阳江县县丞,官正八品,掌管县印。主管阳江府全县文书档案,仓库粮马和征税等事务,相当于现在的副县长。因为业绩突出,二年后,又升山东东昌府濮州州判,官从七品。用贤公因一心为民着想,尽忠职守,终于积劳成疾,卒于任上。公生于明洪武五年壬子十月二十七日寅时(1372),殁於明正统十二年 丁卯五月初十日子时(1447 ),享年七十五岁,葬於祖山。用贤公有两任妻子, 五个儿子。(注:濮州在明清时属于山东,解放后划到河南,就是现在的河南濮阳市范县濮城镇一带。)
用贤公在山东濮州为官,临危时告诉家人,他去世后埋到南昌老家的祖坟里。。古人有“落叶归根”的传统意识,不愿意埋骨他乡,一定要进祖坟,用贤公也不例外。
   看来古人无论身居何地,故乡都是最难割舍的存在。古人有家族墓地,叫祖坟。每个人的最终归宿是进祖坟。如果不能进祖坟,则是对这个人的最严厉惩罚。如果死后不进祖坟,就会变成孤魂野鬼。
  人间到处有青山绿水,可是人们始终不能把他乡当作故乡。即使死了也要嘱托后人把灵柩千里万里地送回到家乡。
虽说“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可是怎么想总有一股悲壮的情绪。
   用贤公去世时是农历五月初十,刚过了端午节,正是榴花怒放,虫叫蝉鸣的盛夏时节,天气炎热不说,山东濮州离江西南昌更是路途遥远,差不多有两千里路的路程,一路上要走旱路水路,古道颠簸,舟车劳顿,可以想象,用贤公的五个儿子扶柩南行,是怎样的辛苦!可是为了父亲的心愿,家人们又怎顾得上辛苦二字?过去走水路,运河行舟一日也不过十余里,和步行差不多。这一千八百里的路程,他们究竟走了几个月?谁也不知道。终于有一天,用贤公的灵柩平安的到达了老家南昌,葬在了祖坟山,用贤公叶落归根的愿望终于实现。
正是:榴花虽艳无心看,
            叶落归根露远山。





dd442ed2df5d4baab7f570a9eaae5054.jpg (24.71 KB, 下载次数: 463)

dd442ed2df5d4baab7f570a9eaae5054.jpg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21-6-7 23:53
本帖最后由 枣庄姚绍峰 于 2021-6-8 00:20 编辑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21-6-7 00:06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墨山家族自志和公肈基以来,秉承南昌姚氏”文武传家“的优 ...

《最辉煌的时刻》
  明朝定鼎后,分封在江西的藩王有宁王、淮王、益王三王。
第一代宁王朱权是明太祖的第17子,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被封为宁王,在永乐元年(1403年)就藩南昌。明英宗正统十三年(1448年)病逝。谥献,称宁献王。世子朱盘烒早死,由孙朱奠培继承王爵。 朱奠培在位四年,于明弘治四年(1491年)去世,谥号“靖”,其子朱觐钧嗣位。弘治十年(1497年)朱觐钧去世,谥号“康”,两年后其子上高王朱宸濠嗣位。正德十四年(1519年)朱宸濠因为“谋反”导致宁王封国被废除。 著名画家八大山人朱耷是朱权的九世孙。
   当年宁王府除了4位亲王,还有11位郡王,以及若干位“将军”。第一代宁王朱权的其他几个儿子分别被封为临川王、宜春王、新昌王、信丰王;因早逝而没有继承王位第一代宁王世子朱盘烒还有4个儿子被封为郡王:瑞昌王、乐安王、石城王、弋阳王;第二代宁王朱奠培也有3个儿子封为郡王:上高王、钟陵王、建安王。
明太祖之初,定制袭封:亲王嫡长子年十岁立王世子,长孙立为世孙,冠服均视一品;诸子年十岁,则封为郡王;郡王嫡长子为郡王世子;嫡长孙则授长孙;冠服均视二品;诸子则授镇国将军,从一品;孙辅国将军,从二品。
明朝大臣只有一二品官员的老婆可以称做夫人:
一、二品「夫人」。
三品「淑人」。
四品「恭人」。
五品叫「宜人」。
六品叫「安人」。
七品叫「孺人」。
明朝宗室,亲王和太子的子孙未封者皆称王子、王孙,言语皆称裔旨。其正妻称世子妃、世孙夫人、郡王妃。
郡王嫡长子为郡王长子;嫡长孙则授长孙,也有封曾长孙及玄长孙的例子;其正妻称长子夫人、长孙夫人。其余诸子则授镇国将军。其正妻称镇国将军夫人。镇国将军以下,降等袭爵。
镇国将军之子封辅国将军。其正妻称辅国将军夫人。
诰命夫人”只授予一品、二品官员的直系女性亲属和妻室,三品称淑人、四品恭人、五品宜人、六品安人、七品之下称作孺人,无封无品叫娘子。
   诰命夫人主要出现于唐朝、宋朝、明朝与清朝,一般来说,一定级别的官员的母亲、嫡妻能够有机会被授以诰命。
墨山姚氏就出了两位诰命夫人,谱载:良珊,良能,德之(良璞)三公的堂兄弟良佐公(用贤公有曾孙28人,良佐公是其中之一)之子叫元虞,元虞公是良佐公三子,字守忠,生于明正德八年,殁于明万历十二年,妻戴氏,蔡氏,符氏,生二子三女。次女嫁给南昌卫官籍杨。三女嫁给南昌城乐安王府的镇国将军之子辅国将军为妻。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辅国将军是从二品,那么其妻就是从二品诰命夫人。
这位二品诰命夫人有两位侄女也不简单,她的哥哥或者弟弟宏度公,有两位杰出的女儿,二女儿嫁给了南昌卫都使赵家,而大女儿则嫁给了石城郡王府的镇国将军,被封为一品诰命夫人。奇怪的是,明代南昌宁王府下的十一个郡王府中,虽然都是朱姓皇族后裔,但是,无论是镇国将军,还是辅国将军,在史籍中都没有留下名字?
姚氏二女被选入王府,成为尊贵无比的诰命夫人,给墨山姚氏家族增添了更多的荣耀和光彩。那么对于墨山姚氏来说,是福兮?祸兮?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21-6-8 06:14
本帖最后由 枣庄姚绍峰 于 2021-6-8 06:24 编辑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21-6-7 23:53
《最辉煌的时刻》
  明朝定鼎后,分封在江西的藩王有宁王、淮王、益王三王。
第一代宁王朱权是明太祖的 ...

南昌谱里记载的两位诰命夫人和《明朝江西南昌宁王谱系图》

IMG_20210607_234732.jpg (78.36 KB, 下载次数: 397)

IMG_20210607_234732.jpg

IMG_20210607_234707.jpg (95.6 KB, 下载次数: 380)

IMG_20210607_234707.jpg

003CBQZQzy6NUcmWbnl63&690-1.jpg (54.49 KB, 下载次数: 389)

003CBQZQzy6NUcmWbnl63&690-1.jpg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