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再读姚崇家训
[打印本页]
作者:
姚尚明
时间:
2020-2-9 16:04
标题:
再读姚崇家训
文/任文武
# u9 X. I( h4 D3 Y
此文所谓姚崇家训,指姚崇的《遗令诫子孙文》。古代所谓令,是宰相大臣发布的指示,需要下级照办的。形式上犹如皇家的诏、诰。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遗令》是曹操临终所谓“分香卖履”的《遗令》。姚崇晚年虽罢相,但仍享有“开府仪同三司”的名号,意思是可以像三公一样给自己的手下授予官职。所以也是“出言即令”。此文可以简称《诫子孙文》,相当于现在所说的“遗嘱”。
' V! {( X8 D& e7 T8 C* c! u
7 v: T' g* o3 a2 D. V; u
姚崇《遗令》的侧重点即安排自己的身后事。在交代身后事的同时体现出对子孙后代为人处世的嘱托。
: R# I. c- Z. E* ?' G H+ y5 u2 |
4 \5 t" b- ?0 b& u1 n
原文第一段,中心是说明一个人的富贵应该与自己的德行相称。实际上是临终之际的自我评价。名相将死,后人自有评论。儿孙也会树碑立传以评之。关于这一层,史实是张说撰文给姚崇高度评价。传说是“死姚崇智嫌活张说”,因为张说与姚崇曾有隔阂与矛盾。但此文字字面上意思有几层:一是自己也有不足,不必说得太圆满,语气极其谦虚谨慎。二是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不必对既往过多计较。
+ `0 Y! c- }$ A2 j. F7 s
0 O& z! C/ S2 ]4 v
原文第二段,重点说子孙后代对财产的分配。既承接前文,不汲汲于富贵才是对财富的正确认识。后联系实际,自己已经把家产分析清楚,“预为定分”,即提前有了分家的计划书。据文意分析,姚崇一定另文分好了家产,而分割的方式一定是把全部家产分到个人名下,条理明晰,而不是有公产、有私产,公用的财产散灭最快。姚崇不是从亲情为切入点说,而是先讲人对富贵的正确认识,后讲自己的声名与祖宗的声名。兄弟因家产而反目成仇,是辱没家声的事儿。
. L8 {& _6 V: T" W
' x8 _" W- L9 I! z# N
原文第三段,谈丧葬之事。从丧葬的费用来说,强调薄葬。引用前人的事例,说薄葬之优。厚葬诲盗,自己将受戮于地下。是从另一个角度申明薄葬的道理。
, T, V1 t# u6 [6 R
7 ?3 t- w: M$ u2 f: q& }: T* O
广义地说,全文即分三部分。因为薄葬的问题与时风不合,所以见出姚崇的高超、与众不同。最后两段也是薄葬相关的申述。
U7 N. N: |& y9 w* b& q7 s. w
$ e+ [8 z2 O& k$ B
一是说佛,一是说道。因为有足够的史料证明,初唐佛道兴盛,民间丧葬之事,佛教道教都参加其中。或称斋醮,或称法事,是丧葬必备。形式越大,似乎越见子孙孝顺。甚而至于造像、建寺,都是丧葬、祭祀、追荐的一部分。所以姚崇谈佛道,相当于告诫子孙:
1 y; _2 @. t! O7 x
! E2 ?1 I6 k* w
不做法事、
( P7 X8 b* t7 {2 l# B6 K
不造佛像、
4 ]* D! d* b( q
不大兴施舍、
1 y2 h" E G8 W5 X
不造寺度僧。
( x+ ^) U0 W- ]2 \/ f
——完全是丧葬的一部分。
. v' o5 d* g( ?* C* D
# _& x. T' [1 C6 l6 Q1 ]7 I1 }
关于丧葬之事,含有宗教成分。生死大事儿,先儒都有所讳言。姚崇直面生死,已经是看破了生死。他不是胶着与固执地反对佛教或道教,他是讲究实用。他的薄葬不是“裸葬”,近于低调的“默葬”。实际上他的葬礼肯定有一定的规模与礼仪。姚崇自己也不反对一定的规模与礼仪,他反对的过度的奢华与浪费。
* q# u; j' s/ @- x, g, U4 G1 q
: C* ?5 s1 Q0 i/ `. T- P5 C
由关于丧葬的交代,可以看出姚崇对宗教的态度,这是另一个角度的研究。我个人以为,姚崇非纯儒,他所举的孔子的例子也近于拉大旗作虎皮,儒家一惯是提倡厚葬,他举的例子恰恰侧重于实用一面。而姚崇的反佛教、反道教,也不是从根本上否定。姚崇自己也曾为自己的母亲参与过建寺与造像的类似活动,姚崇此文中谈“神忌其满”“鬼瞰其室”及“真魂去身”,他也是借宗教说事,并非完全的无神论者。他的目的也没有所谓“移风易俗”“兴利除弊”的果断与决绝,他的目的是不让子孙“惑于流俗,拘于鄙俗”而已。务实而不溺俗,这者他的企求。
Y! D1 b" m8 S# l3 K4 J4 @' c* e
7 |1 @7 K; ^2 g
部分前半见一个谦谦君子,后半部分见一个谆谆父亲。一篇遗令见性情,见思想,足称名篇。
, H3 I) r9 _0 d
: U- g" h8 Z) x6 C$ z* j+ Q( A
姚崇没有名为家训的书籍与文章。狭义的家训即《遗令诫子孙文》,广义的家训可以包括赋、箴、诫之类的姚崇所有佚文。如果从现代子孙继承姚崇思想以弘扬家风的角度说家训,还可以研究姚崇的其他文章。
s' j4 P1 L4 s/ U- w) ]2 U6 v
作者:
姚慧玲
时间:
2020-2-11 14:46
部分前半见一个谦谦君子,后半部分见一个谆谆父亲。一篇遗令见性情,见思想,足称名篇。
$ K2 |$ [/ [, k# v& C' \3 N8 p& n2 v
5 G/ d% Q a! T- ^9 @* c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