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11 告知信 [打印本页]

作者: 姚廷明    时间: 2019-11-20 13:01
标题: 11 告知信

5 @4 v2 F9 f- n  k* v

6 L( a( @$ r. U- ~# K

2 m! J4 }. a% j: i
& r4 o) U) E: N; H
凡是有祠堂且没有录入第一部祠堂画册的,如果愿意的话请按照下面的要求把信息通过微信提供给我就可以了,具体登记工作由我来完成。

* w# A8 W3 b- `( g" O1 z2 t/ ~

3 R) Q; j) h: {4 H5 r$ G6 R: u
1、祠堂名称:比如(姚氏大宗祠)(姚氏宗祠)(姚氏祠堂)(姚氏祖堂)(姚家老屋)包括年久失修的老祠堂,在建的祠堂,或者实际有祠堂功能的其它名称均可。
0 i  I. N5 Z" z( A% i
2、祠堂详细地址:省、市、县、镇、村的名称。

9 d/ Z. J( A( r& C) ]( a+ v$ F
3、祠堂主事人(能当家的人)姓名、联系电话号码、微信号。
1 A5 c8 O9 z8 [0 ?& J4 H& W8 @

: F4 d4 |) C0 M& _+ C
祠堂联系人很重要,他要负责以后的《祠堂简介》撰写、祠堂画册的订购,所以务请由能够代表祠堂说话的、熟悉微信操作的宗亲担任,否则以后的工作很难进行下去。

( I( h' n. s$ e" R1 `% a' A

  F! F) C$ M9 @0 U3 e$ j  ~
作者: 彭城姚其瑞    时间: 2019-11-21 09:39
     祠堂,祭祀,家谱,字辈,这是一套完整的家族寻根的体系,在忠,孝的礼仪要求下,各个家族即使散落天涯,也都能根据这个线索,找到自己的根,通过祠堂,能看到自己家族的丰满藤蔓,也会由衷的升腾起一种家族自豪感。
; e1 ?; o4 V3 `2 v9 x, k    通过祠堂,我们可能会发现,原来身边以为的陌生人,是自己的亲人。社会网络错综交织,我们的祖先用祠堂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清晰的脉络。
9 }/ _* u, b: h- z% p% k    祠堂不仅是血缘关系的维系空间,更是中国宗族政治的维系纽带,中国的封建制度能够延续下来,血缘政治起了很大的作用,而宗族的存在会让其中的成员在社会中拼搏付出的代价更少,同时也会让其中的成员为了宗族的利益而做出同社会相悖的行为,但是在整个历史进程中,因为血缘政治对社会提供的利益大于对于社会的危害,所以他能够延续下来,从古代社会来看,它是人们获得生态优势的有效解决方案。
- |: r( A- v# ?+ I2 R    进入现代社会,生产资料极大丰富,个人能够相对容易的独自解决生存压力,并且人们之间沟通成本不断下降,人们从过去的身份社会,开始慢慢地向个人小家庭过渡,表亲之间联系减少,弱血缘关系越来越不受重视,过去由信仰、观念、道德层面支撑的情感关系越来越弱化,而祠堂最终成为了一种单纯的家族血缘联系的纽带。- d3 h2 n; y! i
    但宗祠不会因此而消失。毕竟,家族文化缩小了就是个人气质,放大了就是民族国家性格,而祠堂就是家族文化的支点所在。每一个姓氏,每一个家族,每一个祠堂,在中国的人文历史中,随着与文明匹配的发展规律,或沉潜,或起伏,或激进,或追溯,仍会不断演绎着风雨烟云。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