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浙江永康黄棠姚氏宗谱序 [打印本页]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9-9-4 10:42
标题: 浙江永康黄棠姚氏宗谱序
黄棠姚氏宗谱
序
家族为国家民族的基本构成。家谱翔实地记载了家族的世系渊源,发展过程,重大事件,杰出人物业绩以及家规族制等诸多方面。它是一个姓氏的历史,也是国家及地方史志的基础资料之一。
姚氏家族相传是上古五帝之一虞舜之后。舜诞生子姚墟(今河南濮阳南),因以姚为姓。我族源远流长,俊杰辈出。唐姚忠公忠节垂芳青史。其后文献公姚崇历任武周(武则天)、唐(睿宗、玄宗)宰相,以『姚崇灭蝗』,『姚、宋荐替』载于史。世孙宗国公,唐僖宗时任兵部尚书。值黄巢起义,公移镇钱塘,后人分迁徙居州县,姚氏家族从此在浙江蕃衍。宋时,九世孙伯欢公以名进士判睦州,占籍建德。越三世,春一公徙居桐庐莪溪,为第一代
始祖。明初,训三公(谦鸣公)先后徙居永康华溪、高川,是三十八都的大太公。鉴于黄棠山环水绕,景物优胜,珮公又转迁黄棠,生息绵延,为邑东望族。
自训三公迁永以来,修谱之举,仍合桐江。明正统二年(公元一四三七年)始于永立谱。至民国二十三年(公元一九三四年)累计修谱十一次,历经五百余年,二十余代。自时迄今又己七十二年,族人早有重修之议。惟当年分由专人执掌的清嘉庆、道光、同治、光绪老谱各一部,民国二年重修谱七部,以及民国二十三年重修谱十一部经文化大革命之彻底破坏,均已烟飞灰灭,荡然无存。这批老谱既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又是修谱的基础,竟然道此灾劫,令人浩叹。正值山穷水尽疑无路时,却意外地蒙义乌姚氏族人雪中送炭,提供了民国二十三年重修谱第一卷。嗣后又从油川象仪获得民国二十三年重修谱卷一至卷三。这极大地鼓舞了黄棠父老子弟,大家决心迎难而上,探索奋进,再修族谱。经一年来辛勤努力,新谱终于面世。而与之相应的重建宗祠及整修始祖陵墓工程也进展顺利,足资欣慰。此时此刻,我们谨向友邻同宗亲族真诚的支援鼓励致以深挚的谢意。
这次修谱,共编为四卷,从现实出发,作如下处理:以民国二十三年宗谱卷一为主体,增益近新与修建姚氏宗祠资料,编为卷一。卷四以民国二十三年宗谱卷二、卷三为主体,使仅存的黄棠姚氏历史文化遗产,随着新谱的编印而永久留存。卷二、卷三为支系世系卷。由于老谱支系卷的缺失,已不可能循正常顺序,从源到流逐代延伸,而采取由各房子孙逐代上溯,追根溯源,实现上下衔接。从而昭穆辨,支派连,世系明,族情更亲。
宗谱的纂修必须与时代同步。本次重修,在诸多社会理念,文字体例及历法应用等等方面均有新的变化,以使重修的宗谱能与时代相适应。愿重修的宗谱成为历尽劫难后,我黄棠姚氏团结奋进,昂首阔步迈向繁荣昌盛的新起点。
时于公元二00 五年十月
教授、高级工程师
浙江省政协第五届常务委员
二十二世孙继衡谨识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