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家风家训】南京西善桥姚氏家族:崇德孝义、行善积德 [打印本页]

作者: 姚尚明    时间: 2019-8-13 15:35
标题: 【家风家训】南京西善桥姚氏家族:崇德孝义、行善积德
明清以来,南京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姚村之姚氏家族,遵循“崇德孝义、行善积德”之家训,修德养性,敦厚重义,在当地救穷济困、乐善好施。数百年来,其家族事迹被广为传颂。
6 ]2 g: _, m0 i6 i% J
[家训解读]
“崇德孝义”:修德养性,孝顺长辈,诚实守信。
“行善积德”:真诚善良,乐于助人,救穷济困。
——原文摘自《姚氏家规》
7 Q8 x  q' t1 h8 v
[家风故事]
姚兰:孝道为先,尚义有贤

/ W: j; V' ~6 @
( p1 L: Q9 {* P' s% w
姚兰墓志铭
8 g+ I% P1 A, j0 d4 ^
在西善桥街道历史文化博物馆内,陈列着一块石碑,上面刻有明朝年间名士为姚氏家族杰出人物姚兰书写的墓志铭。铭曰:“孝道为先,尚义有贤。”
4 \9 n3 q, E/ p" t
姚兰先祖本是浙江仁和人,洪武初年,姚兰先祖作为杭州一带豪门迁至南京,至姚兰已是第四代。
" h# I+ h& w  [' ~/ z1 J9 @
文献记载,姚兰持重敦厚,守礼尚义。在父亲姚珉去世后,姚兰对母亲百倍孝顺恭谨,晚间服侍其母就寝,早上省视问安。每次外出,只要见到珍奇少见物品,他必然带回来送给母亲。

; x# Q: ^$ c# R+ ]  H
姚兰的一远房亲戚张汝华夫妇去世后,遗下了两位孤儿。姚兰担起了抚养两位孤儿的重任。等他们长大成人时,姚兰取出张汝华临终时寄存的银两交给他们。人们发现,存放银两的包裹还是张汝华当年的原封。

# w5 i. Q. H+ a, x4 T5 ]
姚中源:行侠仗义名扬金陵
* i3 Q0 n* p: u7 w
清代末期,姚村出了一位武功精湛的姚氏后人——武侠姚中源,以行侠仗义名扬金陵。

& M! c# }. j. d& k
当时,中华门外有一伙地痞恶霸,领头的是花家兄弟三个,自称“花氏三杰”,自恃略有点武艺而为祸乡里。

8 k  z4 K- \+ P9 i+ N' x2 J
一年端午节间,姚中源到中华门一朋友家作客,正巧碰见“花氏三杰”在街头撒野。姚中源好言相劝,花家老大却用装满酒的酒瓶照着姚中源头部砸来。姚中源意随气转,运气于头面部,酒瓶即刻碎溅落地。见此情景,花家老大还不善罢甘休,和另外二兄弟各从腰间拔出短刀围攻姚中源。姚中源眼明手快,出招如风,一顿拳脚把花氏兄弟打得连声怪叫,四下逃散。自此次吃了大亏之后,地方恶霸“花氏三杰”凶恶的嘴脸再没有了。
2 ~, g0 g# W8 q0 ^  e* T
【后人风采】

' x& W. X6 L9 Z/ }7 O% i% ^
心系患者的名医——姚大顺
7 U& J/ P& @  t" F
姚氏家族的家训门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代姚氏后人。
" c: {7 s- h( P6 |) G* L
姚大顺(1928年—2001年),在南京城南地区是位有名的中医。很多外乡人慕名前来看病,其中有不少贫苦之人。对这些人,姚大顺常常是义务为他们诊疗,并给予一定的路费。
4 b+ k1 ]1 G+ \2 ?1 `0 Z0 d5 m
1970年,姚大顺全家下放到江苏省沭阳县西圩公社,他在当地医务室工作。1974年的一天夜里,天下大雨,村民张胜突发肠痉挛,疼痛难忍,家人前来求助。姚大顺二话没说,拿起雨伞冲了出去。为了尽快赶到病人家里,他走了河边一条近路,结果不会游泳的他掉入河里。人们把他救上岸后,他第一句话就说:“快!快带我去病人家。”

2 D0 w3 p7 O: Y  {! X6 U
最终,张胜得到了及时救治。其家人跪地不起,抱着姚大顺连声称谢:“你真是我们家的恩人!”

4 D& S% R& P+ \* C  V* R0 i
(来源:《南京日报》·许震宁)
# v* A+ n0 g' E- p( M; C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