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铜仁姚氏中的“侗族现象” [打印本页]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9-6-27 10:31
标题: 铜仁姚氏中的“侗族现象”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9-6-27 11:28 编辑
$ |( T. S3 a3 E7 R0 o3 O; U8 q2 ^
! q5 D9 H/ I: P9 U& t& l% h      铜仁姚氏中的“侗族现象”
+ r0 M5 `2 b; \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央视《百家讲坛》上专门讲了“姚姓”,主流是好的,有的话概括得也精准。比如他说,姚姓是大姓,起源于舜帝,陈、胡、田、孙、陆等姓皆由姚姓分出,妫姚同宗有血缘关系等等。: q. b' H( J  I8 Z! z
      但是,钱教授在说“姚”时,瑕疵也不在少数。首先,他将姚姓得姓4300年说成是近3000年;其次,他将“姚弋仲”读成了“姚戈仲”,将姚儒的“教家要略”读成了“家教要略”则是犯了常识性错误;第三,他将少数民族改姓姚的视孔放大了,举例更不准确。邓子龙远征云南,带去的战士基本上是汉族,云南德昂族有多人改姓姚,肯定不是主流。从而不能得出:“姚姓的来源之一是少数民族改姓而来”的结论。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9-6-27 11:43
     我曾经四次去过“姚之县”湖南新晃,两次去过龙山、靖州会同、遵义,还去过黎平、玉屏,甚至广西百色,云南普洱、西双版纳等广泛的西南少数民族集聚地。涉及到了侗、苗、土家、水、壮、哈尼、傣、拉祜、瑶等少数民族宗亲,感觉到侗族的姚姓人口是仅仅次于汉族姚姓的最大种群。

3581561632525_.pic.jpg (400.48 KB, 下载次数: 370)

铜仁姚氏中的“侗族现象”

铜仁姚氏中的“侗族现象”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9-6-27 12:08
     在多个少数民族混居的地区,父子不同民族的情况司空见惯。甚至还有爷爷是侗族,父亲是苗族,本人却是土家族的情况。这是缘于后代的民族取向可随父,亦可随母的自由。上周我应贵州铜仁市姚氏宗亲会的邀请,去了一次铜仁采访。在与铜仁各界十几位宗亲的座谈中得知,铜仁有超过一万人的姚氏宗亲,他们基本上都是清一色的侗族。我因此觉得,这是铜仁姚氏中出现的“侗族现象”。

13531561282393_.pic.jpg (301.74 KB, 下载次数: 458)

铜仁姚氏中的“侗族现象”

铜仁姚氏中的“侗族现象”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9-6-27 12:46
     铜仁市坝黄镇汪家坪是一个典型的高山村,从山顶上鸟瞰,两座高山夹着一条小河,小河两岸分居着小村落。源登宗亲告诉我,汪家坪与汪姓毫无关联,原本是取“旺家”之意。久而久之,因为村中的小溪,人们读成了“汪家坪”。汪家坪基本上位于铜仁市与江口县的中间,各相距二十几公里。

IMG_20190617_134656.jpg (104.19 KB, 下载次数: 303)

IMG_20190617_134656.jpg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9-6-27 16:13
     今年四月,铜仁姚氏在汪家坪隆重祭祖,来自各地的宗亲达1200余人,盛况空前。汪家坪是铜仁姚氏开枝散叶的重要据点,由几十个分支从汪家坪生发,人口超万人之众,主要分布在铜仁各地及江口县和万山区。! T+ ~% m8 Q. r0 ?& \; t
      在汪家坪,传颂着胜朝公三个儿子发扬舜帝孝德精神的故事。三人孝敬老父亲,分别在年二十八由老大正忠陪,年二十九由老二正祖陪,年三十由老三正春陪。这样就流传下来了年三十过三天的习俗。

3721561633213_.pic.jpg (87.57 KB, 下载次数: 509)

铜仁姚氏中的“侗族现象”

铜仁姚氏中的“侗族现象”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9-6-27 16:35
      兴才和源登宗亲向我介绍,历史上汪家坪附近的山坡上原本都长满了桐树,姚家人将桐树的果实收获后,迅速榨油,然后集体挑到新晃的龙溪口出卖。这种“挑油到龙溪口”的传统一直沿续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因为油价的急跌而中止。青壮年挑起百十斤的箩筐,星夜出发,约下午时分抵龙溪口出售,然后又乘夜色返回汪家坪。一路艰辛,两头摸黑。
: [% O- Z5 r1 w- R     所以,铜仁的姚家人一直与新晃姚氏保持了密切的联系。字派也完全按“正大贤明启,荣华复良宗。绍祖本源茂,敦伦景象昌”排序。

3601561632529_.pic.jpg (523.27 KB, 下载次数: 435)

铜仁姚氏中的“侗族现象”

铜仁姚氏中的“侗族现象”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9-6-27 17:01
      从汪家坪往上溯源,这支姚氏曾经在一个叫岑垱的地方居住了8代人,计有十八支在岑塘生活。而汪家坪姚氏仅仅是政麒公的后裔。另外6辈十七支在岑垱失联,家谱记载的去向有云南,本省的天柱、松桃等等。# i7 H; D/ ^  b7 f4 I
     目前居住在岑垱的村民清一色姓杨。他们是姚氏离开后陆续来此定居的。4 q: G! `1 l$ z  ?1 E9 O

3611561632531_.pic.jpg (522.94 KB, 下载次数: 383)

铜仁姚氏中的“侗族现象”

铜仁姚氏中的“侗族现象”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9-6-27 17:13
     姚家人离开岑垱己经十几代人了,当地杨氏村民依旧把姚家人居住的宅基地叫“姚家屋场”。我环顾了四周,虽然“地无三尺平”,杨家人仅仅在“姚家屋场”的土地上种有蔬果,未曾建房。这见证了贵州山区人的善良与纯朴。

3621561632534_.pic.jpg (628.93 KB, 下载次数: 338)

铜仁姚氏中的“侗族现象”

铜仁姚氏中的“侗族现象”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9-6-27 17:23
     政麒公的坟墓立在岑垱一个朝阳的山坡上。

3631561632536_.pic.jpg (452.23 KB, 下载次数: 466)

铜仁姚氏中的“侗族现象”

铜仁姚氏中的“侗族现象”

3641561632538_.pic.jpg (466.34 KB, 下载次数: 488)

铜仁姚氏中的“侗族现象”

铜仁姚氏中的“侗族现象”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9-6-27 17:34
     政麒公娶的正是杨氏,姚杨一家传为佳话。
  \- m9 s2 l, X, {' X, u     话题由此展开。文才、源登都认为,岑垱的8代姚家人用的是“再政通光昌胜秀”七字循环,实际上是杨家的字派,这与新晃姚、杨、吴三姓结为兄弟,统一字派完全吻合。可见,新晃周围的姚、杨、吴三姓祖先皆为汉族。

3641561632538_.pic.jpg (466.34 KB, 下载次数: 411)

铜仁姚氏中的“侗族现象”

铜仁姚氏中的“侗族现象”

3661561632606_.pic.jpg (624.9 KB, 下载次数: 336)

铜仁姚氏中的“侗族现象”

铜仁姚氏中的“侗族现象”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9-6-27 17:58
    车行三四公里,我们进入了另外一条山沟。一个詹家溪的地方,周围1500居民是詹姓与杨姓的混居村。铜仁姚氏的发祖叫姚科,安葬在“姚家屋基”的山冲。连续的大雨,把本来就如羊肠的小道冲得不成了模样。淌着河水,打着赤脚,艰难前行。

3651561632540_.pic.jpg (569.95 KB, 下载次数: 477)

铜仁姚氏中的“侗族现象”

铜仁姚氏中的“侗族现象”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9-6-27 18:09
     兴才与源登顺手一指,告诉我,“这就是姚岭”。虽然已经分田分山到了户。老百姓的林权证上依旧唤作“姚岭”。屈指一算,姚岭这个地名历经了五百年的沧桑,“姚”字的印记依然存在。

3671561632608_.pic.jpg (678.2 KB, 下载次数: 474)

铜仁姚氏中的“侗族现象”

铜仁姚氏中的“侗族现象”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9-6-27 18:15
     铜仁姚氏的发祖姚科公安安静静地留驻在他开拓的这片风水宝地上。后人也一直不曾忘记他的功德。

3661561632606_.pic.jpg (624.9 KB, 下载次数: 528)

铜仁姚氏中的“侗族现象”

铜仁姚氏中的“侗族现象”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9-6-27 18:44
     据兴才宗亲说,姚科公生活在明朝成化年间,由湖南沅陵县来铜仁做生意从此繁衍了铜仁姚氏。经过几百年的融和,他们已经与新晃君赞公姚氏结下了不解之缘。但究竟是不是君赞公的“四子十三孙”之一,还有待认证。
1 Z$ Y  H' R7 S2 ^9 u* [      兴才还说,他们祖祖辈辈都认为自己是汉族人。仅仅是最近的民族政策才把他们划为侗族。! I  ]5 W2 j6 F7 G$ `& O) \/ H
      回到标题。粗粗地算了一下,铜仁这样的“侗族现象”使得各地不下十万之众的姚家人被“侗族”化了。自然,还有各地更多的姚姓人被“少数民族”化了。那么,钱文忠教授所说的:“少数民族的改姓是姚姓的来源之一”还成立吗?

3691561632702_.pic.jpg (443.75 KB, 下载次数: 603)

铜仁姚氏中的“侗族现象”

铜仁姚氏中的“侗族现象”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9-6-29 16:59
姚绍弦 发表于 2019-6-27 16:13( w8 w; p* V7 |- o% o
今年四月,铜仁姚氏在汪家坪隆重祭祖,来自各地的宗亲达1200余人,盛况空前。汪家坪是铜仁姚氏开枝散 ...
3 b% S) n* s0 T) b  T/ M- z
      在多个少数民族混居的地区,父子不同民族的情况司空见惯。甚至还有爷爷是侗族,父亲是苗族,本人却是土家族的情况。这是缘于后代的民族取向可随父,亦可随母的自由。——一家祖孙3代分属不同民族,还有共和国的民族政策有关。搞不清共和国的56民族是怎样认定的。
6 G6 ]) F0 Z! z6 A) N* x
6 |' n/ Z% a0 _% E7 @0 q       铜仁有超过一万人的姚氏宗亲,基本上都是清一色的侗族。这是铜仁姚氏中出现的“侗族现象”。——不单在铜仁,本是汉族的三公,其后裔在其他各地有多种民族,共和国的民族政策使然。
: g- z' n* v0 M5 k) p* A8 U3 E
; G! O$ _0 z* [6 l       铜仁市坝黄镇汪家坪是一个典型的高山村。两座高山夹着一条小河,小河两岸分居着小村落。源登宗亲告诉我,汪家坪与汪姓毫无关联,原本是取“旺家”之意。久而久之,因为村中的小溪,人们读成了“汪家坪”。汪家坪位于铜仁市与江口县的中间,各相距二十几公里。7 I' s9 |0 ?: N- G9 ^, {4 L6 i
       今年四月,铜仁姚氏在汪家坪隆重祭祖,来自各地的宗亲达1200余人,盛况空前。汪家坪是铜仁姚氏开枝散叶的重要据点,几十个分支从汪家坪生发,人口超万人之众,主要分布在铜仁各地及江口县和万山区。2 D6 m8 r; W7 l
      汪家坪胜朝公三个儿子孝敬老父亲,三兄弟分别3天陪父亲过年:年二十八老大正忠,年二十九老二正祖,年三十三正春。这样就流传下来了“年三十过三天”的习俗。
1 e% v* T8 F- \7 J, T# v       今年四月,铜仁姚氏在汪家坪隆重祭祖,来自各地的宗亲达1200余人,盛况空前。9 J% b( j! [- a  o  y6 X
! I+ [* T1 o/ O
       兴才和源登宗亲介绍,历史上汪家坪附近的山坡上原本都长满了桐树,姚家人将桐树的果实收获后,迅速榨油,然后集体挑到新晃的龙溪口出卖。青壮年挑起百十斤的箩筐,星夜出发,约下午时分抵龙溪口出售,然后又乘夜色返回汪家坪。一路艰辛,两头摸黑。这种“挑油到龙溪口”的传统一直沿续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因为油价的急跌而中止。
( M/ G6 i" M% N6 g1 d     铜仁的姚家人一直与新晃姚氏保持了密切的联系,辈序也完全按字派“正大贤明启,荣华复良宗。绍祖本源茂,敦伦景象昌”排序。
* H+ ~3 U  B- D$ v$ \6 l+ W1 T
  m: G8 R/ f/ T: C9 u/ A     从汪家坪往上溯源,这支姚氏曾经在一个叫岑垱的地方居住了8代人,计有十八支在岑塘生活过。今日汪家坪姚氏仅仅是政麒公的后裔。另外十七支的6代在岑垱失联,家谱记载的去向有云南,本省的天柱、松桃等等。目前居住在岑垱的村民清一色姓杨。他们是姚氏离开后陆续来此定居的。
' r. ~# h* [  S! ~/ n& W, a: g     政麒公的坟墓立在岑垱一个朝阳的山坡上。政麒公娶杨氏,祖婆杨氏墓也在此。文才、源登都认为,岑垱的8代姚家人用的是“再政通光昌胜秀”七字循环字派。9 n0 g  X7 z% l% ~; i0 W  A4 C

4 {4 R. F2 W! T) f: u1 o- d     另外一条山沟叫詹家溪的地方,周围1500居民是詹姓与杨姓的混居村。铜仁姚氏的发祖叫姚科,安葬在“姚家屋基”的山冲。$ ]& F* _* x5 Q) A1 Q
     据兴才宗亲说,姚科公生活在明朝成化年间,由湖南沅陵县来铜仁做生意,从此繁衍了铜仁姚氏。经过几百年的融和,他们已经与新晃君赞公姚氏结下了不解之缘。但究竟是不是君赞公的“四子十三孙”之一,还有待认证。3 l' O# q# J/ [% A
     兴才还说,他们祖祖辈辈都认为自己是汉族人。仅仅是最近的民族政策才把他们划为侗族。
$ }8 ~$ m7 x/ Q/ a7 l/ O9 ^( D7 }* O& Z
" a" I) d$ O, P' f5 W! {% w
% n2 e2 \9 J  x. M% P! K, n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9-6-29 17:05
姚绍弦 发表于 2019-6-27 17:58- \5 Y- Z, O3 F5 Z( F1 j5 S
车行三四公里,我们进入了另外一条山沟。一个詹家溪的地方,周围1500居民是詹姓与杨姓的混居村。铜仁姚 ...
- r! C9 _1 w. j1 B* x9 }
         詹家溪的地方,周围1500居民是詹姓与杨姓的混居村。铜仁姚氏的发祖叫姚科,安葬在“姚家屋基”的山冲,是詹家溪的地域?/ K, v; H6 j% K& k
) V- \) s3 ?" ?# G- A# ^. `. n- d+ r0 V1 N3 x
         政麟公与姚科公是什么关系?隔了几代?政麟公的“政”是“正”的异化?
3 \, j# T0 h# i; C& q9 G( H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9-6-29 17:45
姚绍弦 发表于 2019-6-27 18:440 A  m" u' {9 O; [7 n/ }
据兴才宗亲说,姚科公生活在明朝成化年间,由湖南沅陵县来铜仁做生意从此繁衍了铜仁姚氏。经过几百年 ...

$ v* j$ v+ _( c/ y. I4 z       铜仁有超过一万人的姚氏宗亲,基本上都是清一色的侗族。这是铜仁姚氏的“侗族化现象”。
2 q4 W. j$ a7 D/ b. Y: H   铜仁姚兴才宗亲说祖祖辈辈都认为自己是汉族人,仅仅是最近的民族政策才把他们划为侗族。, y4 `8 @9 f; N4 U9 ~0 ~* O
'  铜仁地区这样的“侗族化现象”,使得不下一万之众的姚家人被“侗族”化了。还有其他地方更多的姚姓人被“少数民族”化了。
+ [  E0 D) g5 E3 g! K5 ~% ]6 Q* l
   在多个少数民族混居的地区,父子不同民族的情况司空见惯。甚至还有爷爷是侗族,父亲是苗族,本人却是土家族的情况。这是缘于后代的民族取向可随父,亦可随母的自由。——一【尧曰:一家祖孙3代分属不同民族,还与共和国的民族政策有关。不单在铜仁,原本是汉族的良能良德良珊三公,其后裔在各地,特别是在湘西、贵州等地,却分属多个不同民族,搞笑,共和国的民族政策使然。搞不清共和国的56民族是怎样认定的。】' J7 d7 v9 y# t: w4 N* @% N0 u. i
   复旦钱文忠教授在央视百家讲坛说“少数民族的改姓是姚姓的来源之一”成立吗?

1 ?; h3 r: P* m) Y9 A$ N
5 y7 @3 D  O- L1 f
作者: 姚祖军    时间: 2020-12-20 13:43
连我都在八十年代变成了侗族
作者: 姚念    时间: 2021-3-18 09:29
我是重庆秀山的我们只知道我们是姚大树的后人,再前就不知道了,现在有堂哥们在查。我们40个字。世文思志子,天永必通维,正大贤明启,荣华复(良宗),绍祖本源茂,敦伦景象昌,国朝隆上选,英秀定联芳。
作者: 姚念    时间: 2021-3-18 09:34
前辈,有联系方式吗。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