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关于唐末五代时期后梁宰相姚洎 [打印本页]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1-12-18 12:26
标题: 关于唐末五代时期后梁宰相姚洎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1-12-18 15:25 编辑 , n( T9 @$ N3 b# d2 V/ q" Z/ V- c

# b8 ]. \( {. i; a阿斌出一道试题“历史上姚家出过几位宰相?”并上传姚璹姚崇姚景行姚明恭4位姚姓宰相的传。而湖北姚治洲补充了五代时期后梁宰相姚洎。我姚历代宰相大概就是这5位了。
. }$ J) t% R. A) O      姚治洲转的姚洎传是:' j0 ^' x+ ]+ y
      姚洎;唐末五代时期后国宰相.梁开平元年[907],姚洎以林学士擢兵部尚书知贡举.开平二年[908],以兵部尚侍郎兼簿使.干化三年[913],以光禄大夫,守御史大夫,吴兴郡开国候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章事.不知其世系.  f# _' W6 s$ t) y/ F4 |
( _8 Z% c; d: o- O& C$ o" m. P# r% [
      我读姚洎传,不说错别字,凭感觉觉得几处不顺和不通,问姚治洲来源,是自编还是转帖?答曰网上来,只有一处错,并向我要姚洎资料。3 A7 T( F+ N8 J0 I  B' `1 J) f
我想姚洎是姚姓名人,查历代名人辞典,果然有姚洎的辞条:
( O; x* j' U7 ]      姚洎  五代时人。唐时曾佐江陵幕,后为拾遗,贯休有诗送其入京。昭宗天复间为翰林学士,与韩偓为友。宦官欲以其为相,以疾辞,贬景王府咨议。后梁太祖受禅,仍为学士。开平二年(公元908)为兵部侍郎,充卤簿使。末帝乾化元年,以兵部尚书知贡举。改御史大夫,封吴兴郡侯。三年秋,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0 x% t6 A; U8 e4 y- w8 T7 J7 E  F4 B6 [3 W6 |+ ~" u
    也以此回复阿斌和姚治洲。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1-12-18 12:31
湖北姚治洲发帖[唐]贯休《送姚洎拾遗自江陵幕赴京》诗。这与1楼姚洎辞条中“贯休有诗送其入京”吻合。
" n9 ]. f, V% i9 |9 p' K! d1 {! \, g
捧诏动征轮,分飞楚水滨。由来真庙器,多作伏蒲人。
8 l! ]5 e6 T' c; J- z舍鲁知非愿,朝天不话贫。沙头千骑送,岛上一蝉新。" N  s) Q' J% O" y
莫使身侵贵,无矜贵逼身。玉阶凝正色,兰苑涨芳尘,
9 p1 W( @* H8 X5 l4 X' H2 |4 F. V  D0 y銮辂方离华,车书渐似秦。流年飘倏忽,书礼莫因循。. i" s2 @6 H8 \8 ^. N& v+ u+ Q
凉两鸣红叶,非烟闭紫宸。凭将西社意,一说向荀陈。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1-12-18 12:31
湖北姚治洲发帖[唐]贯休《送姚洎拾遗自江陵幕赴京》诗。这与1楼姚洎辞条中“贯休有诗送其入京”吻合。
9 A2 \5 t5 J9 \- {: z3 n* N7 O# `* M% @6 o7 m& Z8 b  ?7 m" c$ n* w. z3 X
捧诏动征轮,分飞楚水滨。由来真庙器,多作伏蒲人。% X4 Z/ o8 }; {7 U
舍鲁知非愿,朝天不话贫。沙头千骑送,岛上一蝉新。4 n1 c1 _' r* n8 t) o; _& @3 c  {
莫使身侵贵,无矜贵逼身。玉阶凝正色,兰苑涨芳尘,
6 e+ }% G, ~$ i$ S8 d$ b  L銮辂方离华,车书渐似秦。流年飘倏忽,书礼莫因循。3 F3 n3 G8 L, L% d5 |* f
凉两鸣红叶,非烟闭紫宸。凭将西社意,一说向荀陈。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1-12-18 12:38
湖北姚治洲说“姚洎公是我族谱源流图中较近点一个公”。能否介绍你族关于姚洎的世系源流?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1-12-18 12:38
湖北姚治洲说“姚洎公是我族谱源流图中较近点一个公”。能否介绍你族关于姚洎的世系源流?
作者: 闽南姚斌    时间: 2011-12-18 12:49
好,谢谢
作者: 姚中友    时间: 2011-12-19 09:15
又是一个新发现,关注中......
作者: 闽南姚斌    时间: 2011-12-19 20:30

作者: 姚治洲    时间: 2011-12-20 11:11
谢谢钟尧宗亲对姚洎公介绍作了通俗易懂的修辞,内容是相同的.此资料都是从网上查找得来的并非个人编辑,现在的问题是要知道姚洎公何地人?祖籍和世系?如果有哪位宗亲知道请提供,谢谢!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1-12-20 12:35
谢谢钟尧宗亲对姚洎公介绍作了通俗易懂的修辞,内容是相同的.此资料都是从网上查找得来的并非个人编辑,现在的 ...$ w% j, ?6 f, p
姚治洲 发表于 2011-12-20 11:11

% j3 S7 l% j% ], |( A. u  v/ _# j8 p

& o1 ?3 v! k9 R& M7 M    你说“姚洎公是我族谱源流图中较近点一个公”。说说谱源流图中较近点怎样较近的也可以。
作者: 姚维侃    时间: 2011-12-20 20:01
姚洎(jì)(洎原作涓,据明钞本改)
% q% N$ X4 x7 y$ K% s. R! {3 L2 q唐裴廷裕字庸余,乾宁中,在内庭,文书敏捷,号为“下水船”。梁太祖受禅,姚洎为学士,尝从容。上问及廷裕行止,洎对曰:“顷岁左迁,今闻旅寄衡永。”上曰:“颇闻其人才思甚捷。”洎对曰:“向在翰林,号为‘下水船’。”太祖应声谓洎曰:“卿便是‘上水船’也。”洎微笑,深有惭色。议者以洎为“急滩头上水船”也。(出《摭言》)   
9 q" Z7 ^( X' ?, G1 O! {" ^[译]唐朝末年人裴廷裕,字庸余,乾宁年中期在内庭为官,他文思敏捷,绰号“下水船”。梁太祖受禅接替皇位时,当时作为学士的姚洎曾鼓动过,当太祖问到裴廷裕的近况时,姚洎答道:“近年被降职,如今听说寄住衡阳、永州一带。”太祖又问道:“听说这个人才思非常敏捷?”姚洎道:“他先前在翰林院,绰号叫‘下水船’。”太祖随即对姚洎说道:“这么说来你便是‘上水船’了?”姚洎虽在微笑,实际上深带愧色。后来议论的人都把姚洎称作“急滩头上水船”。5 @$ N& }; u* g- C9 u+ M+ J' c
摘引自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543586.htm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1-12-20 20:36
回复 11# ' F' p! k" ?4 h+ X& u/ R
0 T* m$ X+ t; S: k

- @: A7 Z; v( s" T维侃兄:( O& s8 j+ v- |
      《摭言》对姚洎的这段记述要说明什么? “上水船”、“上水船”和“急滩头上水船”一般是什么涵义?  0 Y9 p6 }7 @# O3 s
姚洎6 s& t# v8 L; G& O0 V
唐裴廷裕,字庸余。乾宁中,在内庭,文(?)敏捷,号为“下水船”。梁太祖受禅,姚洎为学士,尝从(?)。上问及廷裕行止,洎对曰:“顷岁左迁,今闻旅寄衡永。”上曰:“颇闻其人才思甚捷。”洎对曰:“向在翰林,号为‘下水船’。”太祖应声谓洎曰:“卿便是‘上水船’也。”洎微笑,深有惭色。议者以洎为“急滩头上水船”也。
作者: 姚治洲    时间: 2011-12-21 13:18
没有具体世系,只有源流总图;从东汉至五代,上次新华宗亲发的那张图,彦章公之上便是洎公,而彦章公是我历山族始祖思文公的曾祖父.
作者: 姚维侃    时间: 2011-12-21 14:18
本帖最后由 姚维侃 于 2011-12-21 14:42 编辑
; f+ J4 q$ `6 c% d" V$ G, O& E' J! N9 r. ~% E# f
回复 12# pszyyao - Q9 J1 M7 |' R
2 k9 J) s, b8 b
: X" _5 X# {/ s9 U0 p9 G9 i. u
   

“文书敏捷”当为“文思敏捷”;“从容”译为“鼓动过”我也觉得似乎不太妥,但结合上文“梁太祖受禅,姚洎为学士,尝从容。”句来看,“从”与“纵”不是通假就是古今字,“从容”即是“纵容”,(【贾谊·过秦论】中有“合缔交”句。“合从”即是“合纵”,与“连横”对应。)“纵容”在古代或许不像现代有贬义的用法,就是中性词“鼓动、支持、赞助”的意思,若当“从容不迫”意思来说反而说不通,故认可原译。

其次,所谓“下水船”者,速度快,不费力也,其意不过是比喻裴廷裕文思敏捷为文迅疾而已。而“上水船”应当与之相反。梁太祖谓姚洎“卿便是‘上水船’也”该不是委婉批评姚洎身为学士,写文章有慢工细活之嫌吧,故而致“洎微笑,深有惭色”吧?而“议者”所说的“急滩头上水船”一种解释是嘲讽姚洎文思极其迟钝,“急滩头”而行“上水船”,那简直就是蜗牛速度啊。而我觉得又可以理解为一种赞词(“议者”顺遂梁太祖的话给姚洎起绰号,与后来的柳永顺遂宋朝皇帝“且去填词”的话自嘲自己是“奉旨填词”大有异曲同工之味道)。“急滩头”逆水行船可见其难,而姚洎能在“急滩头”行“上水船”证明其写文章的能力非常人可比,慢虽是一种不足,但速度和质量常存反比例关系。

因此,这段《摭言》犹如一段轶闻趣事,以表现裴廷裕与姚洎的人物风貌。但人们引用时可能更多是含有嘲讽文思缓滞者的意思。我是这样理解的,可能谬误荒唐,请钟尧宗亲指点迷津。


作者: 姚治洲    时间: 2011-12-21 19:52
姚洎公与姚彦章公在历山老谱源流图中紧靠着,洎公在上彦章公在下,史料只记裁了彦章公祖籍为河南汝南,从他做官一直到晚年都在湖南居住,而洎公的相关资料无记裁.他们都是五代十国时期人.两位公有何亲缘关系?请宗亲们探讨!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1-12-21 21:02
回复 14# 姚维侃 ( |9 p( {- |  i9 _$ h

! V& d- w: H1 ^4 h  O9 @4 {) I% H  n/ \9 C+ O" `- Y: \
    谢谢你的分析,基本赞同。只是:
' L1 t5 O. D/ E& {! M5 C6 h         太祖应声谓洎曰:“卿便是‘上水船’也。”洎微笑,深有惭色。议者以洎为“急滩头上水船”也。
; T: a3 r7 j" i因不知对话的语境以及姚洎的整体为人,还不明白梁太祖“上水船”是何用意。而议者的“急滩头上水船”,我认同你讲的褒义,上水船不容易,急滩头上水船更不容易。
作者: 河南姚亚峰    时间: 2011-12-23 15:42
关注并支持
作者: 姚尚明    时间: 2023-3-6 20:07
: b8 e% I, N. P  L8 I
#五代十国人物#
2 `2 B4 V: Q. m  z5 G9 K0 I) T( c! H0 a- `
姚洎(9世纪-10世纪),封吴兴侯。是中国唐朝、五代十国后梁大臣,梁末帝时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p4 R6 V+ G4 u" v$ A7 F! p, X
5 g0 Z  k+ `# |: b& ]
姚洎世系不详,但是《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都没有他的传记。他早年在荆南节度使(总部在江陵府,今湖北省荆州市)担任过幕府,和尚诗人贯休祝贺姚洎被从江陵召赴首都长安,担任拾遗,但不清楚这首诗是贯休何时所作。3 E* X- t1 @! n# a+ R0 Q! A

; H3 d; ]8 f6 G, S! [% ], A) R) ^/ X% K天复二年(902年)唐昭宗被宦官韩全诲、张彦弘劫持,投靠凤翔节度使(治总部在凤翔府,今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李茂贞。当时,姚洎和他的朋友韩偓都担任翰林学士,陪同皇帝在凤翔。李茂贞的对手宣武节度使(治总部在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朱全忠率军围攻凤翔。五月二十五日,宰相韦贻范因母丧去职,宦官推荐翰林学士姚洎代为宰相。姚洎与韩偓商量,韩偓说:
% ~2 }9 `1 l8 B! h0 a
! K/ ?, E/ M  S/ A" @7 d; _0 b若图永久之利,那么不如推辞就职为好;若是出于圣上之意,本来没有不可以的。但你应该考虑,汴州军队一旦合围,凤翔孤城难保,我们的家族在东面,可以不担心吗!
; q+ C. w* z) V( A$ K! J% f2 [, N! d2 C2 U# o$ A! {( ~0 ^2 Y
姚洎于是称病,唐昭宗不允。结果在李茂贞及宦官的推荐下,六月初二,朝廷任命中书舍人苏检为工部侍郎、同平章事。七月,在李茂贞及宦官的压力下,昭宗召回韦贻范担任宰相,让韩偓草拟制书。韩偓拒绝,上疏称韦贻范居丧一月就要起复,有伤国体。八月二十六日,姚洎草拟制书命韦贻范复相。韦贻范不推辞,立即上表谢恩。然而不久,十一月,韦贻范病死。3 {, ]' }' w! I4 L/ L8 j

% j0 T6 u4 w7 P# b3 O: _; W当时,昭宗被软禁。十一月初二,昭宗派赵国夫人宠颜探查得知学士院二使都不在,便召翰林学士韩偓、姚洎,在土门外暗中相见,拉着手相对流泪。姚洎担心被别人看见,请昭宗快回去,昭宗于是离去。1 e% L9 I: X) [/ C4 `0 R& h4 G* ]
2 z$ R) ]4 [( M4 w& w9 f: Q) k7 k4 |
天复三年(903年)李茂贞被迫投降,屠杀宦官,把皇帝献给朱全忠。韩偓和朱全忠和崔胤不和,被流放。之后一段时间,姚洎的事迹没有记录。
2 z% T: `: I1 N+ H( a& d4 R$ m9 {+ i$ b& }( f
天祐四年(907年)朱全忠篡唐称帝,建立后梁,即梁太祖,姚洎以翰林学士擢兵部尚书知贡举。开平二年(908年)以兵部侍郎兼卤簿使。乾化三年(913年)朱全忠的儿子朱瑱即位,九月初五,以光禄大夫、守御史大夫姚洎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吴兴郡开国侯。姚洎离任时间、去世时间不详。, p" z- F& s' c

作者: 姚尚明    时间: 2024-6-4 14:46
五代时人。唐时曾佐江陵幕,后为拾遗,贯休有诗送其入京。昭宗天复间为翰林学士,与韩偓为友。宦官欲以其为相,以疾辞,贬景王府咨议。后梁太祖受禅,仍为学士。开平二年,为兵部侍郎,充簿使。末帝乾化元年,以兵部尚书知贡举。改御史大夫,封吴兴郡侯。三年秋,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 c2 a7 ~- j2 T. ~$ n! X* ?2 Q( J5 h  A+ E4 E, w& i
8 e1 l+ y2 Z+ ~3 i+ u; O

5 S6 M- c* }: i/ e1 I- U

6 g/ Z/ ^+ S: \2 D. b% x1 w五代梁末帝时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不知其世系。梁开平元年(907),洎以翰林学士擢兵部尚书知贡举。二年,以兵部侍郎兼卤簿使。乾化三年(913),以光禄大夫、守御史大夫、吴兴郡开国侯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知识贝壳)1 c7 `7 b8 D' k+ [( k

作者: 姚尚明    时间: 2024-6-4 14:54
晚唐时期,有吴兴姚氏后裔,唐翰林学士、后梁宰相姚洎因避黄巢战乱而东渡迁居朝鲜半岛,定居金城(今韩国庆州),受到新罗定康王以礼遇待之,受封为吴兴君,成为庆州姚氏的始祖(既开京姚氏家族)。后又仕新罗定康王、真圣女王 、孝恭王 、神徳王 、景明王五朝,官至司徒。被朝鲜王朝世宗大王盛誉为“三韩甲族”“ 海东第一高门”。为姚姓走向世界的第一支,在姚姓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韩国姚氏共有几个本贯,一个是水原姚氏(开京姚氏),另一个是徽州姚氏。但考其谱系源流,皆出于开京姚氏家族,故有“海东无二姚”之说。& \3 c8 x, O4 A1 C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