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四川省西充县青狮镇红庙嘴村寻根历程 [打印本页]

作者: 姚尚明    时间: 2018-11-8 08:11
标题: 四川省西充县青狮镇红庙嘴村寻根历程
情人节那一天,我在湖北省找到了我们的祖脉了,前后总共用了3天时间。此次寻根问祖,都是通过一些传闻来寻找,既是大海捞针,但是比大海捞针更加困难。大海捞针,还知道针长什么样,而祖脉的一切都变样了,变得扑朔迷离面目全非了,甚至连祖宗的名字都传变了。若是换一个人,就算祖脉摆在他面前,他也认不出来,不说三天了,就是30年也发现不了。
. H2 t9 U9 ]$ c  w: |! v) Q( W; f+ L1 k# n# }5 E( D' c0 g
这次寻根访祖,就是在迷雾里找蛛丝,又在蛛丝里寻找线索,再通过这些线索进行分析推理,反复推敲 。其中的艰辛不言而喻。; T4 k: L5 s* ^6 o2 G

; O5 v% K1 a4 L$ w; x通过不懈的努力寻找和各种分析推理,最后发现所有的一切都非常的吻合,没有推不通的地方,其吻合度达到了空前的99.8%。, ^1 j+ F! y* V- [/ \! E( a: m

5 ?7 J+ S, P6 y* s至此终于大功告成,凯旋而归;此次凯旋感觉比破获超级难度的千年历史谜案都有成就感,也更有意义[愉快]# C' K. G) p) W: Y, Q- t5 c& H

) m" s" |$ X: D6 A4 {, J, v姚松
作者: 姚尚明    时间: 2018-11-8 08:12
播迁概况 我枝姚姓是舜帝正宗后裔,我这一代是舜帝第129代传人。公元1725年左右,我祖姚之义、姚之富二人携手从湖北沔阳迁徙至,四川省西充县青狮镇红庙嘴村,在此落地生根开枝散叶,至今已有传人800余人,占地范围扩展至周边几个队,也有部分后人迁居外地。 红庙嘴村位于南充市西充县青狮镇政府东面一公里处,因以前有一庙红瓦红墙而得名。该村地处四川盆地北部,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浅丘地貌。 这里全年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气候温和;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景色秀美,人们都饮用山涧泉水,是块天然宝地。这里家家户户通公路,水保工程的池渠井然有序的遍布于田间地头,高标准农田工程也已建成完工,以前的溪流都筑成了石板河,涓涓流水淌过清澈纯洁、叮咚作响,俨然一幅秀美的现代田园画卷,让人流连忘返。 昔日的南充和西充是充国世外桃园,今天的西充是全省十大宜居城市之一,也是中国西部的有机公园。这里有243种野鸟,20多种珍稀鸟类;这里有数百万亩森林、数万公顷湿地;这里春有鸟语花香,夏有百花盛放,秋有繁花似锦,冬有腊梅飘香…… 当初我祖之义、之富二公携手至此,一眼便看中了这块宝地,于是在此落地生根繁衍后代,至我这一代已是第八代传人。据传之义之富二公共生了八个儿子,成为今天的姚家八房,但因各种因素干扰破坏,现今只有一支的脉系能完全理清。 山形地脉 青狮镇政府大楼后有苦家山,山有东北、东南、西三个角,镇政府位于其山西脚下,沿着苦家山东北角往前走,经过烽火桥垭、黑寺山、元宝山、马鞍山、大山、朽石垭,就来到了官帽山上,官帽山西南脚下就是红庙嘴村姚家户,这里是姚姓比较集中的地方,也是之义之富二公最初落脚之地。相传官帽山在风水上叫做金龟下海,直连杨坪和罗家嘴交接处的祖坟地。 以前的姚家祠堂就修建在朽石垭下,现今鸿斌老板主持修建的祠堂建在原址之上,坐北朝南,没有丝毫走动,其私家别墅就建在祠堂右边十余米处。祠堂西南角就是姚家户的朝门,曾有一牌坊上题“邦国之光”四字,据说是清朝某一皇帝赐给姚光印先祖的。 沿着苦家山的东南角往前走,经过马家垭、狮子嘴、石凤崖、知识岭、见凤山、藏凤山就来到了龙门垭,据说介于此两垭(马家垭和龙门垭)之间的这山有三脉:卧狮、隐龙、藏凤;狮子嘴代表雄狮,知识岭匿伏真龙,藏凤山潜藏凤凰。 东汉末年,藏凤飞天,见凤山上最先见到凤凰,她飞过观凤乡上空,又到凤鸣去鸣叫,于是见凤、藏凤、观凤和凤鸣四地就此得名。此山知识岭上还有一条隐龙未显,传说龙门垭开隐龙显世,1984年姚家世奎公打开了龙门垭,并在旁建房居住。 狮子嘴有一个活像狮子口的石型屹立于山头,其山脚下就是我家居住的地方,此处背靠龙凤狮,面朝官帽山,四方风水汇聚,八面灵气来仪。狮子嘴脚下的姚家人和官帽山脚下的姚家人都是之义、之富二公后裔,他们隔河相望血脉相连,世代友好团结彼此守望。 跃过龙门垭再往前,就来到了龟子山,龟子山的东西脚下均有之义、之富二公后裔居住。据老一辈讲曾亲眼所见红庙嘴村以前的乌龟都能上树,能在树上晒太阳,傍晚时分又能自己爬下来,不知此是否冥冥之中与金龟下海的风水或龟子山有关联。 建祠修谱 据老一辈讲,红庙嘴村姚门以前也有一个老祠堂,就在现祠堂的地基之上。祠堂白墙青瓦,木篱结构,与一旁的老房子风格一致,宽8米,深12米,高约6米。门口的匾上从右至左依次刻着“助望彤迟”四个大字,十分庄严肃穆。起初大家在这里共同供奉先祖,后来祠堂划分给了三队的姚人。文革造成人们的宗族文化意识淡薄,祖坟被毁,十几年前三队的姚人又把祠堂拆来做家具了。 2017年姚氏贤孙鸿斌老板从商界衣锦还乡,看到老家祠堂破落的仅剩下地基了,不禁心生悲戚,浓浓的家族情怀促使其发心重建祠堂,缅怀先祖,凝聚族力。在其全资援建下,新祠堂于2017年农历9月开工建设,于2018年X月建设完工,是年农历8月25日挂匾并举行典礼。 新祠堂建在老祠堂地基之上,坐北朝南,宽8米,深12米,高约10米,柱子和屋顶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体浇筑而成,甚是结实,造价约三四十万。新祠堂双重宝盖,黛瓦飞檐,白墙红柱,古朴庄重,巍然矗立于众多姚家房舍之间,供人们簇拥膜拜。 一层宝盖将祠堂外观分为上下两层,二层宝盖就是祠堂天顶。祠堂二层正面墙上两侧各有一圆孔窗,一层正墙两侧各有一方木格窗,窗前阶沿外侧各有一排大理石栏杆,栏杆下种着一排绿植,再往下就是水泥浇筑的院坝。 阶沿石栏杆与祠堂大门前的石阶栏杆连为一体,台阶上接祠堂正大门下连庭前院坝。拾阶而上,跨过齐大腿的祠堂门槛,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正对面红色神龛上供奉的姚家列祖列宗牌位,以及牌位前摆放的香炉和供果,供大家纪念祭祀之用。两侧摆放的是深色排桌,供大家议事之用。向上望去空旷辽阔无遮挡,直通祠堂天顶。
作者: 姚尚明    时间: 2018-11-8 08:12
追根溯源 2018年农历7月4日,我承载着姚家众人的殷殷期盼和嘱托,怀着对列祖列宗的虔敬和向往之情,秉承着百折不挠之志,踏上了寻根访祖之路。这一路前途未卜艰辛难知,这一路任重道远不辞劳苦。迈出脚步的那一刻,我只觉前路漫漫人海茫茫,不知将要去往何方,但我心中抱存着踏破铁鞋也要觅的坚定信念。凭着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一些扑朔迷甚至面目全非的蛛丝蚂迹,我来到了湖北。 武汉是我寻根的第一站。农历7月5日凌晨四点过,我在武昌站下火车。顶着夏日的酷暑我未作停留,凌晨即刻前往姚家岭,但几番询问过后发现此地与我们祖脉并无关联,于是又前往第二站湖北麻城。 来到麻城,我即刻动用一切手段在麻城四处打听,把所有关于姚家人以及与当年移民有关的地方都翻了个底朝天,并记录下了所有相关信息,也没有寻到什么有价值的线索。当晚我入住麻城小旅馆,待第二天一早就前往麻城县政府,不巧方志办的工作人员上午不在,一直等待到下午来人,我才触及到相关信息,也并无所获。 于是我又即刻动身,赶往麻城周边县城,原本计划是把麻城周边县城都翻个底朝天,但又萌生了借助专家力量走捷径的想法,于是决定花费一点时间寻找姚高才老师。因途经武汉,当晚就在武汉旅馆住宿,也方便第二天寻找高才老师。 第二天天明,我就前往武汉博物馆、考古队、社科院寻找姚高才老师,一番搜寻后,发现并无湖北省考古学会和姚高才考古专家的任何线索,甚至引起了博物馆、社科院人员的怀疑,险些与保安干起来。在我进退有序,攻防有节的情况下他们抓不住我任何把柄,只能让我继续搜寻。几番寻找无果后,我决定重启A计划,前往麻城周边县城搜寻。时值中午我料想工作人员还没上班,于是就近前往湖北省文化厅、图书馆搜寻一番。 由于此次经费有限时间紧迫,我以博物馆、考古队委派人员的身份向图书馆的人说明来意,并恳请他破例把所有姚氏家谱全部一起拿给我。下午2:50分左右,他竟然真的把所有的姚氏家谱都从仓库搬到了我的桌前,足足摆了一大桌,这令我大喜过望。于是我即刻马力全开,仔细的翻看所有姚氏家谱,不肯放过任何一页,任何一个相似的名字,耐心的寻找着,并在大脑里反复的推演推算着。 约一个小时后,我找到了我们的祖脉,那一刻我欣喜若狂,却也越发谨慎,因为这关系到整个家族整个祖脉的对与错,不容有失。我从各方面反复的推算、反复的验证着,还试图去否定它,可是多次验算后,我发现任何一个地方都是与传闻完美吻合的,没有一丝不合理的地方。 其吻合度可以说达到了99.8%,如此完美为何还留有两丝的余地呢?因为由于时间仓促经费有限,我未能把整个湖北省所有的姚氏族谱全部看完,对于追求完美的我来说,这是唯一的一丝遗憾。 在茫茫人海和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吻合度能达到50%以上的都极少了,更何况这个吻合度已近100%的祖脉,我想普天之下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了,于是我即刻锁定,并准备前往祖庭拜祭先祖。
作者: 姚尚明    时间: 2018-11-8 08:13
接续祖脉 农历7月7号情人节当天下午,我在湖北省图书馆找到了祖脉所在,欣喜若狂,便即刻赶往沔阳在旅社下榻,想着第二天就能见到梦寐已久的祖庭了,兴奋的一夜未眠。第二天一早便出发寻找到当地姚人,向其说明我们祖脉的情况,在其热心引荐下,几经辗转终于见到了我们本脉的姚家人姚高才老师。 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此刻我竟然见到了高才老师,他居然和我是一个脉系的。当晚我便留宿他家,我们相互交流,深入交换意见,并详细询问了对方许多问题,最后双方都一致认可了祖脉的正确性,并确认了我们是同一辈分的宗亲族人。 第二天一早,姚高才老师又联系了家族理事会的成员,我们一起共进午餐并又一次确认了祖脉的正确性。可是祖庭并未建成,我们只去了天福公居住的旧址看了一下。那里只立了一块碑文,我们在碑前拍照留念,共同纪念这一历史性的亲情时刻。随后我就恋恋不舍的踏上了返乡之路,行至西充时鞋已被踏破,于是我又买了一双新鞋穿回家。 祖脉详情 红庙嘴村姚姓始祖之义、之富二公的祖脉承于湖北省沔阳县排湖滨郭岭旁的天福公。天福公祖承宋代官员斌公,斌公祖承唐代官员自崇公。明洪武二年,天福公携子及孙,由豫章吉水太平桥迁往湖北沔阳,至俊公皆隶籍“麻港”郭贤口(迁徙后裔将麻港误传为麻城,为我寻根问祖增加了难度)。洪武14年,天福公携子燧返回豫章。 天福公曾孙俊公居郭贤口,我枝皆为俊公之后。具体脉络为:姚天福-姚燧-姚迎-姚俊-姚德华-姚福-姚仕逵-姚绅-姚上进-姚万鉴-姚一言-姚之义、姚之富。 康熙十二年该地族人初修族谱,后又多次复修,同年立族字辈谱“上万一之大,光国有文章”,从第八代传人(第九世)开始使用;光绪十八年又续族字辈谱“道高朝盛世,仁厚继贤良,才学承先训,宗嗣永吉昌”。 光绪六年户首国祥公始理家政,次年立祠堂,国祥公没,其弟国元公继而成之,修葺完成楼宇一新。后祠堂破毁,2012年家族理事会又于郭岭立碑祭祖,待资金充裕再立新祠。 先祖俊公之墓在郊之荒,浩浩荡荡水围其旁,一碧万顷日月其长,云烟飘渺郁乎苍苍。但见草木摧折荣枯无常,古径微行晚照斜阳,左右相望乡村白杨。我辈登临目击而心伤,来者于斯注目徜徉,追忆古人惆怅难忘,孝思顿发寄意于春露秋霜。
作者: 姚荣宽-川-宜宾    时间: 2018-11-8 09:50
精神可嘉,可喜可贺,为你点赞!!!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8-11-8 16:34
姚尚明 发表于 2018-11-8 08:13
6 j7 d, D, M+ W, A5 O" a: h接续祖脉 农历7月7号情人节当天下午,我在湖北省图书馆找到了祖脉所在,欣喜若狂,便即刻赶往沔阳在旅社下 ...

" `) p' c3 n7 ^7 n我姚松在湖北省找到了我们的祖脉了,前后总共用了3天时间。8 M7 P7 r! m! ^$ Z8 Q
, n  H$ {7 W+ ?$ K+ G, B, ?
是四川省西充县青狮镇红庙嘴村姚松在哪里发的帖?应请他自己上姚网。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8-11-8 16:55
姚尚明 发表于 2018-11-8 08:13  Y9 ?9 R! b$ v4 B& l0 s7 T, j9 u( r
接续祖脉 农历7月7号情人节当天下午,我在湖北省图书馆找到了祖脉所在,欣喜若狂,便即刻赶往沔阳在旅社下 ...

. a1 n. {% \8 H/ c5 E       我姚松这一代是舜帝第129代传人。
, U) l6 H( r/ I. Y       公元1725年左右,我祖姚之义、姚之富二人,携手从湖北沔阳迁徙至四川省西充县青狮镇红庙嘴村,在此落地生根开枝散叶,至今已有传人800余人,占地范围扩展至周边几个队,也有部分后人迁居外地。' ~3 S9 K- n1 B! h' P
       红庙嘴村位于南充市西充县青狮镇政府东面一公里处,因以前有一庙红瓦红墙而得名。青狮镇政府大楼后有苦家山,山有东北、东南、西三个角,镇政府位于其山西脚下,沿着苦家山东北角往前走,经过烽火桥垭、黑寺山、元宝山、马鞍山、大山、朽石垭,就来到了官帽山上,官帽山西南脚下就是红庙嘴村姚家户,这里是姚姓比较集中的地方,也是之义之富二公最初落脚之地。当初我祖之义、之富二公携手至此,一眼便看中了这块宝地,于是在此落地生根繁衍后代,至我这一代已是第八代传人。据传之义之富二公共生了八个儿子,成为今天的姚家八房。因各种因素干扰破坏,现今只有一支的脉系能完全理清。 / A* q5 E/ ]1 E+ Q" U3 p2 v
       相传官帽山在风水上叫做金龟下海,直连杨坪和罗家嘴交接处的祖坟地。 以前的姚家祠堂就修建在朽石垭下,现今鸿斌老板主持修建的祠堂YC川0*建在原址之上,坐北朝南,没有丝毫走动,其私家别墅就建在祠堂右边十余米处。祠堂西南角就是姚家户的朝门,曾有一牌坊上题“邦国之光”四字,据说是清朝某一皇帝赐给姚光印先祖的。 狮子嘴脚下的姚家人和官帽山脚下的姚家人都是之义、之富二公后裔,他们隔河相望血脉相连,世代友好团结彼此守望。 龟子山的东西脚下均有之义、之富二公后裔居住。0 j; x# c+ \9 u% {
; r+ r7 |/ h! S  s: o0 b
      建祠修谱9 K; X5 o! ?+ g  l) `
      老一辈讲,红庙嘴村姚门以前也有一个老祠堂,就在现祠堂的地基之上。祠堂白墙青瓦,木篱结构,与一旁的老房子风格一致,宽8米,深12米,高约6米。门口的匾上从右至左依次刻着“助望彤迟”四个大字,十分庄严肃穆。起初大家在这里共同供奉先祖,后来祠堂划分给了三队的姚人。文革造成人们的宗族文化意识淡薄,祖坟被毁,十几年前三队的姚人又把祠堂拆来做家具了。 3 }/ w8 [5 t- E6 n
       2017年姚氏贤孙鸿斌老板从商衣锦还乡,看到老家祠堂破落的仅剩下地基了,不禁心生悲戚,浓浓的家族情怀促使其发心重建祠堂。新祠堂于2017年农历9月开工建设,于2018年X月建设完工,是年农历8月25日挂匾并举行典礼。      7 {0 \" I: `# ?, _0 v$ P
      新祠堂建在老祠堂地基之上,坐北朝南,宽8米,深12米,高约10米,柱子和屋顶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体浇筑而成,甚是结实,造价约三四十万。新祠堂双重宝盖,一层宝盖将祠堂外观分为上下两层,二层宝盖就是祠堂天顶。跨过祠堂门槛,正对面红色神龛上供奉姚家列祖列宗牌位,以及香炉和供果。两侧摆放的是深色排桌,供大家议事之用。
3 z! \% @+ z, A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8-11-8 17:02
姚尚明 发表于 2018-11-8 08:12- B4 T& o( t8 K6 y- X7 ]
追根溯源 2018年农历7月4日,我承载着姚家众人的殷殷期盼和嘱托,怀着对列祖列宗的虔敬和向往之情,秉承着 ...
! {4 K( _( _$ Z# d+ u
        2017年农历7月5日湖北省图书馆。所有的姚氏家谱都从仓库搬到了我的桌前,足足摆了一大桌。 约一个小时后,我找到了我们的祖脉。那一刻我欣喜若狂,发现任何一个地方都是与传闻完美吻合的,没有一丝不合理的地方。 其吻合度可以说达到了99.8%。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8-11-8 17:16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8-11-8 17:20 编辑
; ^3 _; B' d+ X& p3 z
姚尚明 发表于 2018-11-8 08:13
0 u; [! j/ U+ y/ `+ ^接续祖脉 农历7月7号情人节当天下午,我在湖北省图书馆找到了祖脉所在,欣喜若狂,便即刻赶往沔阳在旅社下 ...
& P, F: W1 g% u  [* Q9 {' a# |

8 s& K7 y1 T: m# Z9 `* y2 w- D       农历7月7号情人节当天下午,我在湖北省图书馆找到了祖脉所在,便即刻赶往沔阳。第二天终于见到了我们本脉的姚家人姚高才老师。姚高才老师他居然和我是一个脉系的。当晚我便留宿他家,相互交流,深入交换意见,并详细询问了对方许多问题,最后双方都一致认可了祖脉的正确性,并确认了我们是同一辈分的宗亲族人。
9 O8 z8 o8 Q5 h/ `+ o6 W       第二天一早,姚高才老师又联系了家族理事会的成员,又一次确认了祖脉的正确性。可是祖庭并未建成,我们只去了天福公居住的旧址看了一下。那里只立了一块碑文,我们在碑前拍照留念。随后我就恋恋不舍的踏上了返乡之路。
* C: @+ N, Y- U( R6 q: j% K+ z1 e3 M. P* d' u/ S
     祖脉详情
7 C) X4 z  w9 i% z6 v     红庙嘴村姚姓始祖之义、之富二公的祖脉承于湖北省沔阳县排湖滨郭岭旁的天福公。天福公祖承宋代官员斌公,斌公祖承唐代官员自崇公。
) F: t: M$ W1 J. [1 J7 o# a- C     明洪武二年,天福公携子及孙,由豫章吉水太平桥迁往湖北沔阳,至俊公皆隶籍“麻港”郭贤口(迁徙后裔将麻港误传为麻城,为我寻根问祖增加了难度)。8 W* T7 d$ l( f9 W, O
      洪武14年,天福公携子燧返回豫章。 天福公曾孙俊公居郭贤口,我枝皆为俊公之后,具体脉络为:姚天福-姚燧-姚迎-姚俊-姚德华-姚福-姚仕逵-姚绅-姚上进-姚万鉴-姚一言-姚之义、姚之富。 4 j$ {% c8 u% c4 G6 \
      康熙十二年沔阳族人初修族谱,后又多次复修,同年立族字辈谱“上(9)万一之大,光国有文章(18)”,自第九世开始使用;光绪十八年又续族字辈谱“道高(20)朝盛世,仁厚继贤良,才学承先训,宗嗣永吉昌”。 光绪六年户首国祥公始理家政,次年立祠堂,国祥公没,其弟国元公继而成之,修葺完成楼宇一新。后祠堂破毁。2012年沔阳家族理事会又于郭岭立碑祭祖,待资金充裕再立新祠。 先祖俊公之墓在郊之荒。
" P4 W$ ]7 L5 u- B" Q. x9 ^. C( ~
# t* H* {; x" d——湖北仙桃姚高才字思源(又名姚高霖)是沔阳(麻港郭贤口)姚氏第20世?( a% c% Z' c; N( F8 Y1 J" Z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8-11-8 18:46
四川省西充县青狮镇红庙嘴村姚松跨省寻根问祖成功: k! U9 U% B2 P/ P+ y! r

7 o' A. U* e% ?' F# L        姚网站长姚尚明今天在姚网转发了南充姚松跨省寻根问祖一段佳话。
5 m0 N+ j5 [& t/ W% `        姚松于2017年夏天到湖北图书馆和湖北仙桃寻根问祖,成功地圆满地对接上仙桃姚高才字思源(又名姚高霖)之族,两人居然同辈分,是姚氏先贤【元】姚天福的后代(沔阳姚氏)。
, c5 s; ^+ E! q  y9 L       南充姚松之族新建祠堂和新修族谱,在2018年中秋庆典之前找到祖源,真是喜出望外。
' ~* |3 m1 n0 ~- x: ?6 C       一段佳话!7 k! J. Y: T" V5 P, @  U
$ `2 F( U5 ?- l/ R) {9 |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