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吴兴郡姚氏_姚彦洪家族 [打印本页]

作者: 姚建华126    时间: 2018-7-7 11:37
标题: 吴兴郡姚氏_姚彦洪家族
本帖最后由 姚建华126 于 2018-7-7 18:00 编辑
: n4 `: |8 w8 F; E4 Q! h# Q
% x& @9 M" I3 u5 k
& P' S: |& c3 I( @1 Q+ M
吴兴郡姚氏_姚彦洪家族世系图$ a2 h8 D: K, ?$ b7 x
2 x4 U% _/ x9 Y
1、荆、制应属同辈,都是利刀旁。
另,《姚彦洪妻徐氏墓志》载:夫人...年十五,适于吴兴公。其先始祖于姑苏,蝉联位望,为代所称。其后枝分派引,从宦过江,佐唐吴二朝。历官四世,镇东陲江海之粤(奥)府,静边鄙,安民庶,务耕桑。复竭家财,赡义勇将士一千人,设官吏,烈(列)将校,上佐国家,己安边地,司煮海积盐,鹾嵯山岳,专漕运,副上贡,此公家世之绩业也。
这句话很明确:彦洪的先始祖于姑苏(今苏州)。从宦过江(说希齐公过长江来湖州做官),佐唐吴二朝(辅佐唐朝、吴越两朝)。历官四世(从希齐公到彦洪父亲珪,正好四代)。
2、《南通古建筑-南通城垣》记载:唐末割据,姚存、姚制居之,为东洲静海都镇遏使。五代十国初,制卒,子姚廷圭代之,为东洲静海军使,始筑城,是为静海军城(后为千佛寺),公元919年,钱鏐水军破城虏廷圭。937年姚彦洪为静海指挥使,和侄子姚锷(919-945)一道“更移雄镇”至今六桥以内,“修城池官廨”,“城而居之”。后周显德五年(958)周世宗克静海,升静海制置院为静海军,由静海制置巡检副使王德麟征发民夫,兴筑土城,是年改静海军为通州,次年“以陶甓”,始筑成通州城垣。
3、唐末军阀割据,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姚氏家族三代(姚存制、姚廷、姚彦洪)统治胡逗洲(其时称静海)、东布州达半个世纪之久,其军队和家属有万人之多,多为吴兴人,其时南方文化占了统治地位。
4、彦洪五子:长,知东洲镇事;次承鏸,当直都都军头;次承钦,当直都十将;二子尚居幼稚。
( i" q6 f% ^* i$ ~% V5 {
  M' l6 M# f( ]; z& B6 ~3 Y
5 h0 R5 l  n- ]7 {) b
图/文:武康_建国

: A6 A; I4 a$ p. C7 M
作者: 姚建华126    时间: 2018-7-7 11:42
本帖最后由 姚建华126 于 2018-7-7 17:49 编辑 0 d9 m$ O. X4 C  W
1 }1 X& K& P5 p! T; s
吴兴郡姚氏_姚彦洪家族世系图

吴兴郡姚氏_姚彦洪家族世系图.PNG (31.43 KB, 下载次数: 199)

吴兴郡姚氏_姚彦洪家族世系图.PNG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8-7-7 16:42
姚建华126 发表于 2018-7-7 11:42
# D' `5 n+ Z* L* W5 H吴兴郡姚氏_姚彦洪家族世系图

6 a" U' p8 B* Y) \$ o. P8 B吴兴郡姚氏-姚彦洪家族世系图     图/文 武康姚-姚建国7 W6 e" o8 Y" t' S; h* n

) D( {, X5 S7 P4 i7 M; R
《姚彦洪妻徐氏墓志》——原名?全名?来源?
东洲?东布州?
彦洪有五子:长承钜,知东洲镇事;次承鏸,当直都都军头;季承钦,当直都十将;第四五子尚幼稚,未列。——1#2#吊线图,承钜,承鏸,承钦3者均不对位。
3 _$ \% `  a! T2 E$ q# W

作者: 姚建华126    时间: 2018-7-7 17:52
pszyyao 发表于 2018-7-7 16:42
! Z5 {! p. K1 |9 L! n7 Y吴兴郡姚氏-姚彦洪家族世系图     图/文 武康姚-姚建国
9 U3 E- ~5 l& `4 |0 q# U9 j
- v# ^* D2 T8 c! Z" d* d- L% T  I《姚彦洪妻徐氏墓志》——原名?全名?来源? ...

, ~. w3 R' @% z9 A
南通姚氏墓志
/ C" K8 H; X1 I3 h, |

1 y) _7 m- t: N/ L
【今题】南唐右军散兵马使、充静海指挥使、兼都镇遏使、屯田钤辖使、把捉私茶盐巡检使、东海都场官、银青光禄大夫、检校礼部尚书、右千牛卫将军员外置同正员、兼御史大夫、上柱国姚彦洪妻徐氏墓志●
【时间】不详,约南唐升元元年/后晋天福二年(937年)至保大元年/天福八年(943年)之间
【作者】朱延著
【盖题】佚失
【录文】
大唐国右军散兵马使、充静海指挥使、兼都镇遏使、屯田钤辖使、把捉私茶盐巡检使、东海都场官、银青光禄大夫、检校礼部尚书、右千牛卫将军员外置同正员、兼御史大夫、上柱国吴兴姚公夫人东海郡徐氏墓铭并序
义丰屯田都院判官朱延著纪上。
粤若元化区分,埏镕万类,虽贤愚异禀,而泡幻一同,矧兹寒暑递迁,春秋迭换,念隙驹之迩速,嗟逝浪以遄飞。繇是圣人兴梦奠之文,大士著苦空之论,盖彰厥理,式序其由。
夫人家缘上国,轩冕中朝,令望弥高,风猷素远。曾祖讳容,字表仪。祖讳宗,字」德众。俱仕唐,历官清途,史牒家谱,焕然明具,故不繁载。考讳球,字茂荆,仕吴,历官左押衙、知江阴镇县事、黑云长剑两指挥都虞候、沿江游迹(奕)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尚书右仆射、兼御史大夫、上柱国。
夫人即令第四女也,处钟爱中,最为淑慎中规。年十五,适于吴兴公。其先始祖于姑苏,蝉联位望,为代所称。其后枝分派引,从宦过江,佐」唐吴二朝。历」官四世,镇东陲江海之粤(奥)府,静边鄙,安民庶,务耕桑。复竭家财,赡义勇将士一千人,设官吏,烈(列)将校,上佐国家,己安边地,司煮海积盐,鹾嵯山岳,专漕运,副上贡,此公家世之绩业也。夫人既偕齐体,允(克)笃宾敬,克执妇道,柔顺利贞,积善成家,雍睦亲党,履坤顺义,至家肥之论。故允笃《易》著牝马之贞,《诗》有关雎之咏。其在兹乎?夫人生五子:长承钜,知东洲」镇事;次承鏸,当直都都军头;次承钦,当直都十将;二子尚居幼稚。六女:长适陈氏,次适席氏,次适程氏,次适王氏,二女稚齿。夫人孜孜抚训,惕惕居怀,致忠孝之道,成贞和之风。立郁成一家之规范,与众所钦,六亲所则,东西两镇,家事内外,仅(近)三百口,公以边防警遏,戎庶事繁,无暇留心室事,以夫人贞干恭和,训齐不二,家道翕然而匪有隳紊。公敬之以嘉宾,重之如家宝。
本冀椿松等寿,金石方坚;无何遘疾弥留,祷祈不应。纵神医上药,复何救焉?竟于其年十月二十日终于静海都镇官舍,享年三十有八。以其年十二月十七日葬于静海都」镇管下永兴场王铎铺界新河北、永兴场运盐河东二百步,以安玄寝。公含悲茹叹,儿女等哀毁咽绝,止吉日葬礼毕备,复虑桑田之变,故铭其委之。延著不敏,幸久依门,承命恭谨,敢让其拙,故直书其辞:
有赫华宗,乃钟淑德。窈窕容仪,芳华宛则。
亲睦厥柔,党规厥式。含章可贞,齐体爰克。
繁咏伊何,无失其职。妇敬伊何,以怡其色。
干家之风,明标大易。忽染微恙,俄悲过隙。
筮彼玄宫,是迁斯宅。举世皆有,其孰不亡。
荣华丽而方盛,逝水去而何忙?惊埋玉而地厚,将刻石兮天长!
【出处】1971年江苏省南通市现陈桥街道河口村出土。据《南通市志》下册《附录•地方文献》录文与日本《南通市出土五代十国时期墓志介绍》(《福冈大学研究部论集•人文科学编》第5卷第2号)录文整理。
【今题】南唐故静海指挥都知兵马使、兼东洲都镇都虞候、兼监察御史姚锷墓志
【时间】南唐保大三年/后晋开运二年(945年)
【作者】佚名
【盖题】佚失
【录文】
唐故静海指挥都知兵马使、兼监察御史冯翊姚公墓志」
公讳锷,字子明,享年二十有七,于乙巳岁仲冬月十五日遘」疾奄终。曾祖讳制,东洲都镇使、检校户部尚书。祖讳珪,知西面兵马事、检校工部尚书。皇考讳裕,吴左军押衙,充静海指挥使、兼东洲静海镇遏使、检校吏部尚书。妣李氏,即故句水廉使之女也。公乃先使第三子。祖宗之盛德辉焕鼎钟,家门之高风馨香远迩,故不更备载矣。
公幼有奇节,长无滥为,年未及冠,即掌戎仵(伍),先使于诸子中偏嘉惜之。而自侍从今使季父司空,更移雄镇,开拓狼峰,盐铁之场监殷繁,军庶之营居绵广,乃兼充都镇都虞候,布畏爱可知矣。公之昆仲数人,各主辖契阔,虽痛缠手足,而莫面别离。公娶朱氏,生子二人,俱在髫龀。於戏!顾修短之命,在古今难移;于吉善之门,何松椿易折,孰不悲哉!以其年当月二十一日葬于都镇东北,礼也。谬奉」高请,敬而直书,以纪松楸,俟于陵谷,谨志。
【出处】1991年江苏省南通市城东新桥中学出土。据《南通市志》下册《附录•地方文献》录文与日本《南通市出土五代十国时期墓志介绍》(《福冈大学研究部论集•人文科学编》第5卷第2号)录文整理。
(渥袭位,迁楚州刺史,俄授淮南左厢步军都指挥使。)越人寇东洲,遣再用率兵御之,赐长矟五十。战败,舰破水满,再用为长矟所泛,得不溺。家人闻败,饭千僧为祷,再用战归,取其饭召麾下以犒之,曰:“此辈济我,佛何力之有?”——《九国志》卷1《柴再用传》 (天佑二年,行密遣陶雅平婺睦,复授璋衢婺州诸军事,充都招讨副使。会王茂章叛,雅弃其地,改璋池州团练使,署淮南节度副使。)越将张仁保陷东洲,授璋水陆行营都招讨使,击仁保於海曲,夺战船三百艘,尽复东州旧地。(复乘轻舟入松江九溪,侦还,越师大集,围之数重。璋独射舵工心目,皆应弦而倒,因奋锐冲击,长围遂解。军回泊洞庭,见橘林,意欲除之,谓士卒曰:“若食脍,用此木研酸酪,不假他物,自有香辛味。”诸军皆争取,树立尽。)——《九国志》卷1《陈璋传》 无锡据越人之冲,患其攻扰。天复中,选可琮守之。……方告于郡守李简。……后以徐温之命,掠东洲下之,即以为制置使。天佑中,除江阴县镇遏使,遂城江阴。沙山之役,可琮以江阴之众,供军旅,展斥候,无阙谋。徐温喜之,擢拜常州刺史,大修城隍,民赖以安。——《九国志》卷2《张可琮传》 (郑璠)复从柴再用与越人战,败。及陈璋复东洲,璠城而守之。复会吕师造攻苏州,与越人战,虏其次将陈绾,璠左肋中弩几死。——《九国志》卷2《郑璠传》
【团练使】gp8312(865819906)13:04:39 (开平二年908八月)淮南遣步军都指挥使周本、南面统军使吕师造击吴越,九月,围苏州。吴越将张仁保攻常州之东洲,拔之。淮南兵死者万馀人。淮南以池州团练使陈璋为水陆行营都招讨使,帅柴再用等诸将救东洲,大破仁保于鱼荡,复取东洲。柴再用方战舟坏,长槊浮之,仅而得济。家人为之饭僧千人,再用悉取其食以犒部兵,曰:“士卒济我,僧何力焉!”——《资治通鉴》(开平二年908十月己亥)两浙节度使奏,于常州东州镇杀淮贼万余人,获战船一百二只。——《旧五代史》卷4《太祖纪四》 丰乐镇,在州东。《五代史》:杨吴使东洲静海都镇遏使姚彦洪修城池官廨,改东洲为丰乐镇。或曰:即今利丰监。又里河镇,在州东六十里,旧接海门县境。今皆堙于海。《读史方舆纪要》卷23《南直五》 (乾化三年913夏四月)淮将李涛率兵二万,自千秋岭寇我衣锦城,王命文穆王讨之,生擒李涛等八千余人。王又命子元璙帅水师攻东州,又获贼将李师愈、姚环等三千余人而还。——《吴越备史》卷2《武肃王下》 (贞明)五年(919)春三月,命王率水师大小战舰五百余艘,皆刻龙形,自东洲发舰,遥趋淮甸。夏四月乙巳,大战淮人于狼山江。——《吴越备史》卷3《文穆王》 (贞明五年919) 秋,七月,吴越王遣钱传将兵三万攻吴常州,徐温帅诸将拒之,右雄武统军陈璋以水军下海门出其后。壬申,战于无锡。会温病热,不能治军,吴越攻中军,飞矢雨集,镇海节度判官陈彦谦迁中军旗鼓于左,取貌类温者,擐甲胄,号令军事,温得少息;俄倾,疾稍间,出拒之。时久旱草枯,吴人乘风纵火,吴越兵乱,遂大败,杀其将何逢、吴建,斩首万级。传遁去,追至山南,复败之。陈璋败吴越于香弯。——《资治通鉴》吴行营招讨使李涛帅众二万出千秋岭,攻吴越衣锦军。吴越王镠以其子湖州刺史传瓘为北面应援都指挥使以救之,睦州刺史传璙为招讨收复都指挥使,将水军攻吴东洲以分其兵势。——《资治通鉴》梁贞明四年夏,镠大举伐吴,以元瓘为水战诸军都指挥使。战棹抵东洲,吴人以舟师拒战,元瓘为火筏顺风扬灰以岔之,白昼如雾,吴师迷方,遂败之,擒军使彭彦章并军校七十馀人,得战舰四百只。——《资治通鉴》(显德三年956二月)癸巳,吴越王弘俶遣上直都指挥使路彦铢攻宣州,罗晟帅战舰屯江阴。唐静海制置使姚彦洪帅兵民万人奔吴越。——《资治通鉴》
【团练使】gp8312(865819906)13:05:49 通州,本海陵之东境,南唐置静海制置院,周世宗克淮南,升为静海军,后置通州,分其地置静海、海门二县为属而治静海。——《新五代史》卷60《通川志》云:海陵之东有二洲,唐末割据,存制居之,为东洲镇遏使。制卒,子廷珪代之为东洲静海军使。廷珪始筑城,钱镠遣水军攻破之,虏廷珪。而吴又命廷珪犹子彦洪为静海都镇遏使,修城池官廨,号静海都镇,今城是也。改东洲为丰乐镇,顾俊沙为崇明镇,布洲为大安镇,狼山西为狼山镇。至南唐李璟嗣位,始补静海制置使。《通鉴》:显德三年唐静海制置使姚彦洪帅兵民万人奔吴越之地。——《舆地纪胜》唐末吴姚存制割据海陵东二洲,子庭珪始筑城。钱王镠擒庭珪。吴又使庭珪犹子彦洪据之。其后彦洪受困,聚族自焚。以金宝投使院井中,风雨则有光烛天,咸谓宝气云。——《康熙通州志》
hawk8255 13
2015-7-29
操作
东洲在唐代本就属浙西常州,只不过五代末期那片海岛已基本与北岸相连,这也是南通成陆的基本过程之一。
hawk8255 13
2015-7-29
操作
自唐末至五代末世宗南征,除曾被吴越短暂攻占,长江口的主要岛屿包括东洲都处于归附杨吴/南唐的姚氏集团割据之下无疑义。
hawk8255 13
2015-7-30
操作
1.认为唐末五代“常州东洲”是太湖中见于

) M: a" @/ \' x. ~$ h+ v) }8 X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8-7-7 18:43
姚建华126 发表于 2018-7-7 17:520 E- I6 i0 T, p% u, v/ t$ w' z
南通姚氏墓志
9 ~2 b& [4 }) h2 p0 r5 f6 U/ d, N2 J' h* w* h
【今题】南唐右军散兵马使、充静海指挥使、兼都镇遏使、屯田钤辖使、把捉私茶盐巡检使、 ...

  W$ }+ w: O0 s8 I7 w9 t: j' O; K' m! L      谢谢你。7 m2 Z; \( K/ b/ `6 Y: f$ H; ^6 C  ]) U- Q
      请编辑楼上几块南通姚氏墓志,连在一起了,没分界。
* w8 H- a; {; {: F6 I3 |* j% ]! B- m6 \) P2 G+ t
——! b/ Q% n. f1 u$ f) m
    东洲在唐代本就属浙西常州,只不过五代末期那片海岛已基本与北岸相连,这也是南通成陆的基本过程之一。
    自唐末至五代末世宗南征,除曾被吴越短暂攻占,长江口的主要岛屿包括东洲都处于归附杨吴/南唐的姚氏集团割据之下无疑义。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