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关于姚僧洪公及其家族 [打印本页]
作者: 武康姚 时间: 2018-7-3 22:37
标题: 关于姚僧洪公及其家族
关于姚僧洪公及其家族
/ R, }/ q/ d' r) m
前几年,看到过《唐故秘書監贈禮部尚書姚公墓誌銘 》(以下称《姚子彥墓志》)。墓志载:有唐秘書監永安縣侯姚公諱子彥,字伯英。其先馮翊蓮勺人也。至高祖僧洪,徙家河東。祖思聰,秘書少監。父坦,汝州梁縣丞,贈秘書監。
' R/ y% y# f) h- t& ^
因为姚子彦是馮翊蓮勺人,乍一看似乎跟吴兴郡姚氏没有关系。只是对墓志里的僧洪公、思聰公与吴兴郡姚氏僧垣公一支字辈大致相同,而且都有一个秘书少监思聰公,印象颇深。
0 R! @$ k2 D( g6 y. j# ?
最近因为整理吴兴郡姚氏世系,怕遗漏了某些关键人物,对僧洪公与太医僧垣公做了一些研究。
0 b6 Q8 N4 Q( a0 l8 _, O
1、此二人移居地基本一致。
; z- v/ B; p) R! a+ }; v5 ^
《唐故游击将军行蜀州金堤府左果毅都尉张府君夫人吴兴姚氏墓志铭并序》(简称《張暈妻姚氏墓志铭》)曰:夫人姚氏,其先吴兴人也,虞舜之后。舜生姚墟,因以命氏。其后子孙徙居吴郡。吴分丹杨置吴兴郡,历代居此,以为家焉。夫人自六代祖僧垣典郡关中,今为华阴人也。此墓志为贞元四年(788年)作。
: Z. k# I6 C9 w
《故中散大夫守尚書右僕射上柱國賜紫金魚袋贈太子太保姚公神道碑》(《姚南仲神道碑》)载:公諱南仲,字某,吳興武康人。姚墟媯水,根柢峻茂。後漢青州刺史恢,始違難東徙。周華州刺史北絳郡公僧坦,以行義道術聞,生二才子,曰察,曰最。最仕隋為蜀王友,六葉至公曾王父績,仕絳州曲沃縣令。
4 m7 J) @/ ]1 |# p8 x( w
《新唐书-姚南仲传》曰:姚南仲,华州下邽人。乾元初,擢制科,授太子校书。迁累右补阙...。
`4 u% a. ^& p1 O! n( l% M
《周书-姚僧垣传》有载:次子最,字士会,幼而聪敏,及长,博通经史,尤好着述。年十九,随僧垣入关。世宗盛聚学徒,校书于麟趾殿,最亦预为学士。俄授齐王宪府水曹参军,掌记室事。...宣帝嗣位,宪以嫌疑被诛。隋文帝作相,追复官爵。...最幼在江左,迄于入关,未习医术。
/ m* Q7 I. }6 j1 W8 K) s/ I
以上两通墓志及个人小传说明:最公十九岁以前在武康老家读书长大,十九岁才跟父亲僧垣公入关,定居于华阴。至于确切的地址,已经难于考证。不外乎华阴、下邽二县。
6 N0 p6 b5 g) F2 E9 f2 m& P
《姚子彥墓志》提到的冯翊,乃东汉古郡名,虽几经变革,但基本与唐朝的华州范围大致相同。相当于现在的渭南市区域。查阅渭南市政府网站显示:渭南市,古称下邽、莲勺。
5 W9 R6 T, I' m1 Y5 {
查阅华阴县沿革:宝应元年(762年)改名华州,同时复名华阴县,属京畿道华州。
6 w; c" q1 X- e6 c! n. v! b6 s
/ ~( A) P. v. w, F+ Z; T8 u& f2 b! c
以前的莲勺县、下邽县已经很难找到确切的地址。莲勺县大致在今渭南市临渭区交斜镇一带。下邽县现改为下邽镇,下邽镇隶属于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是古下邽县城所在地。两个地名在一个县(区)级行政区。现在的地图上两地直线距离只有8公里。原莲勺县、下邽县治所至华阴县直线距离也分别只有17公里、25公里,到华州区更近一点。 7 {! h( E+ A5 i3 A2 c) R2 Y6 O! Y8 h
所以,三个古代地名莲勺、华阴、下邽很近,在古代或许就是同一个地方,或者同一个乡、县。此地是当时太医僧垣公家族到关中的最早定居地。
4 C5 a- A, ^/ F! F& V
2、时间基本一致。姚僧垣曾任华州刺史,时间当在周武帝建德4年(575年)略前。 姚子彥公逝世于大曆二年(767年),享年78岁,当出生于690年。姚子彦与高祖姚僧洪之间相差四代。从 575年至690年有115年,平均每代不到30年,完全有可能。僧洪公与僧垣公基本是同时代人。
5 k5 D6 o7 X) C# J4 H6 A5 b
3、辈分一致。《姚子彦墓志》里僧洪公是姚思聪祖父,按我们目前已知的吴兴郡姚氏世系,思聪公父最公,祖太医僧垣公。僧洪公与吴兴姚氏僧垣公的辈分完全一样。
( C; M7 b# w7 }5 `5 l
4、字辈也有相同。《姚子彥墓志》显示:僧洪-僧垣、?-最、思聰-思聰,两个相同,一个不知。
4 c3 y+ H% M5 z+ P+ Z j
5、关键人物思聪公。
% A" _# O l4 t
姚子彦祖思聪公与吴兴郡姚氏最公子思聪公是不是同一个人?
2 i% s' I3 ~. Z% h
《姚子彦墓志》载:...祖思聪,秘书少监...。
; y- x* b5 }9 t! p( a Y
嘉泰《吴兴志》卷十六《著姓》:...独最与思聪墓在武康石城山,今之居吴兴者,皆秘书少监思聪后也。
) f j) C! H6 I% g9 A
根据《大周故平州司仓姚君墓志并序》(以下简称《姚无陂墓志》):君谋(讳)无陂,某(恐是衍字)字澄之,吴兴武秦(南京大学张学锋教授判定为笔误,实为“康”字)人也。...祖思聪,唐银青光禄大夫、使持节杭州诸军事、行杭州刺史。根绝《吴兴志》和《姚无陂墓志》可以断定,吴兴郡姚氏思聪曾任使持节杭州诸军事、行杭州刺史,终于秘书少监。
8 U% G- i) G" T, g g' W3 t
无陂公出生于633年,逝世于697年。子彦公出生于690年,逝世于767年。按照现在通常每代20-30年推断,两位秘书少监思聪公是不可能同时在世,也不可能是同一个人。
7 h& m' v! |$ p3 e
因为子彦的祖父与无陂的祖父同姓同名,官职也相同,按照推算生活时间大致相同。所以,不妨大胆假设:
! L( P5 L: p) J8 k( A
姚无陂的父亲憺公是长子,姚子彦的父亲坦公是老幺。思聪公20岁以前生姚无陂父亲憺公,70岁后生姚子彦父亲坦公,姚无陂父亲憺公20岁以前生无陂,姚子彦的父亲坦公70岁后生子彦,也就是姚子彦父子比同辈姚无陂父子,年纪各小了整整50岁。
" m# B! y4 O* S
按照现在每代20-30年的情况分析,这看似很不可能,也很不正常。
& k3 }# r2 j! o
但是,根据我们目前掌握的资料,吴兴郡姚氏思聪公的墓志至今没有面世,也没有见到关于他的传记,更不知其生有几个儿子。
在唐朝,作为朝廷大员或者殷实家族六七十岁纳妾生子也属正常。
9 e6 o% ?( y7 `' p6 G9 x* k
所以,笔者认为:姚子彦祖思聪公与吴兴郡姚氏最公子思聪公就是同一个人。
: S$ V3 z8 T2 I" N9 g
( A5 p/ \4 m: E
6、姚僧洪公是不是后人记错了,把太医姚僧垣公错写成姚僧洪公了呢?
+ z% ]4 p0 Y5 {1 z+ Y
现收藏在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唐法津禅师塔铭》如是记载:法津俗姓姚,讳常一,冯翊莲芍人,曾祖绰,朔方节度(墓志作隋内散大夫、忻州刺史》,祖信(墓志作奔信》,秦州成纪县令,父恭,陇右南使、飞驎监(墓志作成州刺史),皆不载于史。法津开元中出家,先后受业于襄阳明(墓志作真》律师、长安花严法师、东京大照禅师,依次修功德于长安花严寺、秦州灵驽山、长安宝台寺、长安荷恩寺、三原化城寺、长安化度寺,大历五年八月十七日隐化于荷恩寺,春秋七十二。此碑刊刻于唐元和二年(八○七)四月八日,一九八○年四月于西安市东郊席王公社卞家村出土,同时同地还发现了刊葬于唐大历五年(七七○)的《法津禅师墓志铭》一盒。
2 S2 v% Y4 M) B: z5 a* {
《唐法津禅师塔铭》足以证明:冯翊莲芍不仅仅姚子彦家族,还存在其他姚氏家族,并以此为籍贯。所以,姚僧洪公确有其人。
9 d; G/ C" U% g& s( N0 n5 d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确定冯翊莲芍僧洪公与吴兴郡姚氏太医僧垣公是同族兄弟。
7 @# h5 A# K+ P6 K
又出现一个问题。根据我们现有的资料显示,吴兴郡姚氏思聪公是最公的儿子,太医僧垣公的孙子,怎么变成了僧洪公的孙子了呢?
这里我们不得不提:最公是怎么死的?最公卒于公元603年,当时大概67岁,思聪公大概30-40岁左右。《周书-姚僧垣传》载:最公在蜀王杨修府任司马,杨修因被杨广、杨素诬陷使用巫蛊诅咒文帝及幼弟汉王杨谅,隋文帝听信了谣言。审讯时,最公为保全蜀王杨修,自己一个人承担了全部的责任,最后,坐罪而杀。隋朝实行连坐制度,父亲犯罪子女也可连坐。在这样的形势下,为保全最公的血脉,作为最公的嫡长子,思聪公没有第二条路,唯一的活路只有携家眷逃往他乡,往哪里逃?肯定是有自己亲属的、比较远的地方最安全。而此时,僧洪公已经由馮翊蓮勺迁徙到河東定居,思聪公从关中逃到河東避难是不错的选择。因为父亲最公已经被杀,认自己的叔伯父叫父亲,也属正常。也才有了《姚子彥墓志》所刻刊的:僧洪公是思聪公祖父这样的关系。
2 K) B$ K' K) T4 T- B7 |
此事发生于公元603年,当时姚察公还在世。在这件事上,姚察公作为隋文帝的近臣,肯定出过不少力,也为侄子想到了最坏的准备。隋文帝死后,杨广接大位。思聪公在隋朝灭亡前一直隐居,未出仕。公元618年隋朝灭亡,姚家人才正正扬眉吐气。
3 R) g: |4 m' L) ?
嘉泰《吴兴志》卷十六《著姓》:...独最与思聪墓在武康石城山,今之居吴兴者,皆秘书少监思聪后也。那么,这句话可不可信呢?
据目前我们所知,四聪公后代中,姚无陂一支有只有一个儿子,姚子彦有五子:驍、驥、驂、駰、驌。姚駰还先后在处州、湖州任刺史。姚子彦这一支实力强劲,人丁兴旺。所以,古人说话还是基本可信的。
7 n+ {& j+ e& E2 T' M. V
姚僧洪公确有其人,他是太医姚僧垣公的同族兄弟。北周时,他跟随太医僧垣公到关中--馮翊蓮勺,隋朝迁徙到河东定居,成为河东姚氏始迁祖。
馮翊蓮勺是吴兴郡姚氏太医僧垣公家族迁徙到关中后最早的定居地,馮翊(蓮勺)姚氏是吴兴郡姚氏的衍派,早于京兆(万年)姚氏。据此,姚察公、姚思廉公父子属吴兴郡姚氏衍派京兆(万年)姚氏;姚最公、姚思聪公父子属吴兴郡姚氏衍派馮翊(蓮勺)姚氏,僧洪公后又迁徙到河东,成为河东姚氏始迁祖。
隋朝灭亡,思聪公出仕,历唐银青光禄大夫、使持节杭州诸军事、行杭州刺史,终于秘书少监。与最公一起葬于老家武康成山。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8-7-4 07:39
浏览了。你做了细致的考证和思考。: m+ x- t8 }( d5 r4 g: g! s; w
先问:“《故中散大夫守尚書右僕射上柱國賜紫金魚袋贈太子太保姚公神道碑》(《姚南仲神道碑》)载:公諱南仲,字某,吳興武康人。姚墟媯水,根柢峻茂。後漢青州刺史恢,始違難東徙。周華州刺史北絳郡公僧坦,以行義道術聞,生二才子,曰察,曰最。最仕隋為蜀王友,六葉至公曾王父績,仕絳州曲沃縣令。”——是北絳郡公僧坦还是北絳郡公僧垣?7 d& ~ p' N& t; d: q: i
作者: 武康姚 时间: 2018-7-4 08:59
这个不是我给你老证实是僧垣公吗?
( W T; `# f3 C; V/ z+ Z5 [6 s我只是尊重原文而转录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8-7-4 19:09
武康姚 发表于 2018-7-4 08:59
9 d @0 O6 `6 h; G6 K* c* ~0 G, f$ e8 R这个不是我给你老证实是僧垣公吗?
8 c# l0 o9 U2 |9 o) M. z1 p4 b& h我只是尊重原文而转录
- P) l6 W- X3 e; g- y 问《姚南仲神道碑》原文是载北絳郡公僧坦还是载北絳郡公僧垣?
# F3 y+ t- N4 z- ~4 ?+ D' `+ q3 | 你所见原文是碑拓文还是转录文? N; v* W% o/ L) O, C2 Z
) A* w, d% }( Z# j
作者: 武康姚 时间: 2018-7-4 22:46
转录文,没有见到碑帖
|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