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封丘县姚氏寻找宗亲 [打印本页]

作者: 封丘姚姓    时间: 2018-4-5 18:04
标题: 封丘县姚氏寻找宗亲
我们这支姚氏没有家谱,现在还有辈分,辈分是:印,建,玉,万,清,秀……从一世祖先印字辈到现在秀字辈已经六代,希望寻找和我们这支姚氏的宗亲
: o8 O+ @. a; i( D7 y0 \) V0 \7 p
作者: 封丘姚姓    时间: 2018-4-5 18:12
听长辈讲祖先是从洪洞大槐树搬过来的,不过河南人差不多都是这样说,长辈们模模糊糊提供的一条信息是祖先是从河东搬过来的,封丘和兰考隔了一条黄河,兰考就是我们的河东,这里有兰考的姚氏宗亲吗
作者: 河南姚树江    时间: 2018-8-3 16:31
寻亲之路还是比较坎坷的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8-8-3 20:53
     我们这支姚姓没有家谱,字辈分是“印建玉万清秀”,一世祖是印字辈,上面的不知道,秀字辈下面的也该续了。0 C* x  V7 d- _
     已经落代到第六代秀字辈了?你是几世哪个辈字?3 s+ O4 H( A2 H( W3 ]/ t) A
    你们的一世祖到封丘最多200年,说什么山西洪洞县大槐树移民。/ |6 s5 E3 G$ S& f
     你的河南封丘姚氏,今有多少人?在封丘哪镇哪村?始祖是谁?    : Q  @4 I5 |7 w: b

# ]4 X4 Z! n" h$ k4 p9 A
作者: 河南姚树江    时间: 2018-8-9 12:48
不要上一次网就沉淀了
作者: 姚寒松    时间: 2018-8-14 23:50
封丘姚姓 发表于 2018-4-5 18:12' F8 x7 z, j$ @- u( n# x
听长辈讲祖先是从洪洞大槐树搬过来的,不过河南人差不多都是这样说,长辈们模模糊糊提供的一条信息是祖先是 ...

2 c; z4 m) `( |$ k“听长辈讲祖先是从洪洞大槐树搬过来的,不过河南人差不多都是这样说,……”不但“河南人差不多都是这样说”应该是整个中原地区都是这样说……
6 F% V; y0 X7 G. j6 P% F* x
作者: 封丘姚姓    时间: 2018-8-17 08:19
谢谢宗亲们的回复,我们姚姓在河南省封丘县李庄镇姚庄村,通过长辈问到的一世祖是印字辈,名叫姚印河。我属于第五代清字辈。全村姚姓大概二百多人,我推算了一下,祖先姚印河大概1880左右开始生活在我们这个村子,再往上还有没有祖先在我们这我们族人都不太清楚。我们这在黄河边,位于封丘,兰考,祥符县交界处,黄河发大水经常迁过来迁过去的,寻找宗亲的线索很少。
作者: 封丘姚姓    时间: 2018-8-17 08:27
目前我知道的封丘姚姓还有其他两支,听长辈讲一支在封丘县西,一支在县城附近,目前我都不知道这两个村子在哪里,也不知道这两个村子的姚姓是否能和我们辈分对得上。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8-8-17 09:58
封丘姚姓 发表于 2018-8-17 08:272 L0 N8 u; l/ r' C
目前我知道的封丘姚姓还有其他两支,听长辈讲一支在封丘县西,一支在县城附近,目前我都不知道这两个村子在 ...

; a! k6 G! P2 S4 s: J% i  U* s! Z       你们封丘县李庄镇姚庄村姚氏的历史不长,不到200年。知道字辈印建玉万清秀,也知道一世祖是印字辈,名叫姚印河。照理不难找。
4 A. Y9 y7 n! P4 \    先在本县找,其他两支,一支在封丘县西,一支在县城附近。可问地名委或派出所。- H8 c2 ]5 Q% {! T' \
    姚庄村在黄河边,位于封丘,兰考,祥符县交界处,封丘和兰考之间隔了一条黄河,兰考就是我们的河东。然后到邻县找。

作者: 封丘姚姓    时间: 2018-8-17 10:42
谢谢宗亲的指导,如果从我知道的这些线索,真的不难在临近地区找到宗亲吗?如果真能找到,和其他临近宗亲失散百年的我们这支姚姓还可能重新续上家谱。村子里其他姓氏都有家谱,唯独以姚姓命名的村子没有,由于城市化,村子的族人都差不多移居到外地了,而且第六代秀字辈往后也该续了,修订家谱感觉很有必要。
作者: 封丘姚姓    时间: 2018-8-17 10:48
封丘县李庄镇姚庄村简史: 历史的记忆(二)-----黄河滩区消失的村庄:李庄镇姚庄村  姚庄村 姚庄旧村位于封丘县李庄镇南,东接张庄村,西北与常东村搭界,南临黄河。全村283户,902人。2015年10月,全村整体搬迁至李庄新区临河小区。 明洪武年间,山西洪洞县“常”姓移民一支先迁居于黄河北岸常寨村,其中一分支再迁居于朱寨村,后朱寨村一分支于明万历年间定居于黄河岸边由“姚”姓人最先居住的“姚庄”。 清同治年间,尹岗乡段寨“朱”姓一支迁居姚庄,随后,又有“许”、“郑”、“王”、“刘”、“赵”、“李”姓迁入,组成现在的“姚庄村”。 解放后,姚庄村先后成立了合作组、农业社,归朱寨小乡管辖,1958年与张庄村、常堤村合并成常堤大队,姚庄属于常堤大队的一个自然村。1962年从常堤大队分离,成立姚庄大队,下辖三个生产小队,并于当年组建村党支部。现在,村中党员已由当初的4名,发展到22名。 姚庄村南临黄河,水路交通便利,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第一、三生产小队排(造)木帆船一艘,第二生产小队单独排(造)木帆船一艘,在黄河之中,往来穿梭,运送货物。 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姚庄人除了搞好农业生产,还大力发展副业生产,利用南临黄河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养殖鱼苗;利用优质的黄河滩地,种植柳条,编制柳帽;和土产公司订购合同,年轻妇女利用农闲时间,纺麻经,绣戏缃(行头),壮年劳力从别村购进柳杆,加工锨把;成立村基建工程队,常年在洛阳市搞基础建设。大量的副业收入,使大队、生产小队及社员的生活、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七十年代中期,姚庄村三个生产小队在全公社率先购置了九辆胶轮大车,建成了全公社唯一的一座水塔,使普通社员吃上了自来水,安装了路灯,一时声名鹊起。 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姚庄村人多地少,全村900多口人仅有300余亩耕地,温饱问题难以解决。但,坚强的姚庄人不向困难低头,外出成立废旧金属回收公司,成立预制扣件租赁公司;个人投资购买汽车,搞长途运输;在家创业,打制铁器、加工木器、烧窑轮瓦、精耕农田、种植大蒜,增加收入。 九十年代中期至今,个体客车运输由最初的一户增加到两户,即增加了个人收入,又方便了村民出行。 姚庄村同时也注重教育事业的发展及村民的身体健康,七十年代末成立了两个村级个体卫生所;1985年,与张庄村合办“张姚小学”,曾设立五个年级五个班,教师十余名。全村现有大、中专学生20多名。 临河而居,利害相连,汛期河水不但蚕食滩地,连老沿村庄有时也不断坍塌。 1969年,曾临黄河而建的姚庄大队部被坍入黄河之中,水进人退,无奈,大队部只好北迁。 2015年,姚庄村被定为河南省黄河滩区搬迁三大试点之一的封丘李庄镇第一批搬迁村,得此喜讯,群众欢呼雀跃,远离黄河滩,旧貌换新颜,如今的姚庄村,在新一届村支部、村委会领导的带领下,摆脱贫困村,摘掉贫穷帽,建档立卡,脱贫致富,阔步前行!(文章转载自李庄镇贯台村梁壮撰写的李庄镇村庄简介)
作者: 封丘姚姓    时间: 2018-8-17 11:04
明洪武年间,山西洪洞县“常”姓移民一支先迁居于黄河北岸常寨村,其中一分支再迁居于朱寨村,后朱寨村一分支于明万历年间定居于黄河岸边由“姚”姓人最先居住的“姚庄”。 这段记录是出自同村常氏家谱记载,如果常氏家谱记载属实,则我们这支姚氏明万历之前就在我们村了,可是姚氏祖坟也只是上至印字辈。疑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出入呢。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8-8-17 16:46
封丘姚姓 发表于 2018-8-17 11:04) k' y' H3 h4 ~: z* h3 e+ R& @
明洪武年间,山西洪洞县“常”姓移民一支先迁居于黄河北岸常寨村,其中一分支再迁居于朱寨村,后朱寨村一分 ...
+ s1 h* R3 \5 v
姚庄村,姚氏明万历之前就在;180多年来。
! S' n8 J8 N1 L" c$ y0 D8 c% a  A+ m相差200多年。为什么?为什么不找常姓人调查了解?* D1 Z- X1 L" y& ]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8-8-17 16:48
封丘姚姓 发表于 2018-8-17 10:48
& G1 @& ^( A# O' z4 r% @/ p0 B$ \封丘县李庄镇姚庄村简史: 历史的记忆(二)-----黄河滩区消失的村庄:李庄镇姚庄村  姚庄村 姚庄旧村位于 ...

3 ~7 C: f# J. D) U7 Q: D封丘县李庄镇姚庄村简史: 历史的记忆(二)-----黄河滩区消失的村庄:李庄镇姚庄村  姚庄村% d* J1 `4 |2 b$ s$ }# ?
5 r! o: ^& L# i; o) d
历史的记忆(一)是什么?
* `9 r# l- |4 \3 |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8-8-17 21:08
封丘姚姓 发表于 2018-8-17 10:48: _& j: s5 ]+ w$ ~7 B
封丘县李庄镇姚庄村简史: 历史的记忆(二)-----黄河滩区消失的村庄:李庄镇姚庄村  姚庄村 姚庄旧村位于 ...

$ ]. o  M6 }8 I% X8 l9 e       封丘县李庄镇姚庄村简史
2 }* {& x$ p, `' b( R8 v  w& y       黄河滩区消失的村庄:李庄镇姚庄村7 D+ ?# z/ t1 I& I' Z& o5 c  M
       姚庄旧村位于封丘县李庄镇南,东接张庄村,西北与常东村搭界,南临黄河。全村283户,902人。2015年10月,全村整体搬迁至李庄新区临河小区。
$ r$ F  `: d( i7 ^* n$ W       明洪武年间,山西洪洞县“常”姓移民一支先迁居于黄河北岸常寨村,其中一分支再迁居于朱寨村,后朱寨村一分支于明万历年间定居于黄河岸边由“姚”姓人最先居住的“姚庄”。& D4 R" ^2 n  Y( u5 a5 `& g7 t
      清同治年间,尹岗乡段寨“朱”姓一支迁居姚庄,随后,又有“许”、“郑”、“王”、“刘”、“赵”、“李”姓迁入,组成现在的“姚庄村”。  
' m. E& X7 E, ^9 T       解放后,姚庄村先后成立了合作组、农业社,归朱寨小乡管辖,1958年与张庄村、常堤村合并成常堤大队,姚庄属于常堤大队的一个自然村。1962年从常堤大队分离,成立姚庄大队,下辖三个生产小队,并于当年组建村党支部。现在,村中党员已由当初的4名,发展到22名。+ X3 k  U- `6 x/ s- Z9 ~7 z; S
      姚庄村同时也注重教育事业的发展及村民的身体健康,七十年代末成立了两个村级个体卫生所;1985年,与张庄村合办“张姚小学”,曾设立五个年级五个班,教师十余名。全村现有大、中专学生20多名。
* B% \1 B1 N; h! t! i" X: G9 K+ q         临河而居,利害相连,汛期河水不但蚕食滩地,连沿河村庄有时也不断坍塌。 1969年,曾临黄河而建的姚庄大队部被坍入黄河之中,水进人退,无奈,大队部只好北迁。& d3 Q7 K; n* _* K2 L2 ~7 }# e
       2015年,姚庄村被定为河南省黄河滩区搬迁三大试点之一的封丘李庄镇第一批搬迁村,远离黄河滩。如今的姚庄村,在新一届村支部、村委会领导的带领下,摆脱贫困村,摘掉贫穷帽,建档立卡,脱贫致富,阔步前行!(文章转载自李庄镇贯台村梁壮撰写的李庄镇村庄简介)3 [2 Z& ~9 j2 a
$ f9 i* [1 c7 k& T( m

& k/ h: b& _2 Z9 u       姚庄村南临黄河,水路交通便利,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第一、三生产小队排(造)木帆船一艘,第二生产小队单独排(造)木帆船一艘,在黄河之中,往来穿梭,运送货物。 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姚庄人除了搞好农业生产,还大力发展副业生产,利用南临黄河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养殖鱼苗;利用优质的黄河滩地,种植柳条,编制柳帽;和土产公司订购合同,年轻妇女利用农闲时间,纺麻经,绣戏缃(行头),壮年劳力从别村购进柳杆,加工锨把;成立村基建工程队,常年在洛阳市搞基础建设。大量的副业收入,使大队、生产小队及社员的生活、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七十年代中期,姚庄村三个生产小队在全公社率先购置了九辆胶轮大车,建成了全公社唯一的一座水塔,使普通社员吃上了自来水,安装了路灯,一时声名鹊起。$ L* J$ L3 f: K2 @5 x; o: u9 _! U
      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姚庄村人多地少,全村900多口人仅有300余亩耕地,温饱问题难以解决。但,坚强的姚庄人不向困难低头,外出成立废旧金属回收公司,成立预制扣件租赁公司;个人投资购买汽车,搞长途运输;在家创业,打制铁器、加工木器、烧窑轮瓦、精耕农田、种植大蒜,增加收入。 九十年代中期至今,个体客车运输由最初的一户增加到两户,即增加了个人收入,又方便了村民出行。
: i- f+ b! a4 Y
/ _8 k# P% Y: u* n& K2 ~
作者: 封丘姚姓    时间: 2018-8-19 08:20
pszyyao 发表于 2018-8-17 21:082 s! D& w, j. `0 T4 T6 u6 e
封丘县李庄镇姚庄村简史) x9 b- N) t% q
       黄河滩区消失的村庄:李庄镇姚庄村
' ^$ \* X, |6 Y" U1 w       姚庄旧村位于封丘县 ...
2 X) q* l- V( d* D' c
谢谢宗亲编辑,我用的手机版本,不好编辑,所以发出来的是那样的~消失的村庄记忆(一)是我们镇其他村子的历史,姓氏来源。没有和姚姓的关系。
! w0 o: {+ ]$ L
  p, U0 Y9 X$ P; y. a" n* M5 B编辑这个记忆系列的作者曾问过我们村姚姓的渊源,可惜没有家谱,无法提供。姚姓只能从同村的常姓提供的家谱佐证:万历年间朱寨村常姓搬迁至最早由姚姓居住的姚庄村。' L+ a' A7 X! ~3 u7 ^
现在不经常在老家生活,回去到时候问一下常姓长辈,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线索。
$ T0 |  w1 E2 \# d
作者: 封丘姚姓    时间: 2018-8-19 09:03
本帖最后由 封丘姚姓 于 2018-8-19 09:46 编辑
0 E0 O: \: [4 f( E) G5 s
! @8 c2 m5 j1 m% P0 v# L0 W' ~万历常姓迁居姚庄,更晚一些的姓氏比如同治年间才迁入朱姓都在说明姚姓绝对不止是我猜测的最早1880年才迁入姚庄,我只能大概推测出祖先姚印河出生的年代大概在1880年左右。可能黄河经常发大水,更早一些关于祖先的东西没留下来。祖先姚印河还有一个兄弟叫姚印象,姚印象是盲人,娶了三个老婆最后都跑了,没有留下后代。族中老人讲还有一支我们村族人迁到了江苏徐州,这支族人具体人物事迹都不能考。姚印河,姚印象兄弟两个上面的事情由于年代久远都没法考证了,我所知道的都是靠年龄大的长辈们口传的。1855年我们这发生了改变黄河下游河道走向的铜瓦厢黄河大决口,这次水灾很严重,我们镇很多村子雏形都是这次水灾之后灾民重新迁移聚集形成的,不知道在黄河岸边的姚庄在这次水灾之中的历史发生了什么。
作者: 封丘姚姓    时间: 2018-8-22 19:33
本帖最后由 封丘姚姓 于 2018-8-22 19:38 编辑
0 y2 `: x8 U3 J2 d$ D' \9 A! I3 h  I1 \& T
历史的记忆(五)----黄河滩区消失的村庄:李庄镇贯台村. p) k: s9 A- x, w5 r
“北京、上海、哈尔滨、贯台!……”8 p% r7 T# ]) V$ W' P: }# Y) V2 Q9 o
滔滔黄河,孕育了五千年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中原大地,养育着无数个民风淳朴的古老村庄;一首童谣,传唱了数百年,记述着一个古老村庄兴旺发达的历史,见证了一个屹立于黄河岸边、中原大地六百余年古老村庄的繁华与沧桑! 贯台村,是一个有着600余年历史的沿黄古老村庄,位于黄河中、下游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东南35公里处黄河北岸,在封丘县东南部、兰考县西北部、开封县东北部的交界处,李庄镇政府的东南面,东与兰考县坝头村、南与开封县王庄村隔河相望,东接张曹村,东南与南曹村相伴,南邻黄河。5 S& A+ g" ]& R- M6 r
3 [8 J9 B' N" ]7 N# [
贯台村自明朝初期洪武初年王姓“三槐堂”一支从山西洪洞县移民建村起,至清乾隆年间,又有邵姓、杨姓、马姓、渠姓等姓氏先后迁至贯台村;清咸丰五年六月十九日(1855年8月1日),铜瓦厢险工决口后,在铜瓦厢险工附近各村居住的靳姓、梁姓、卜姓、潘姓、张姓、陶姓、卢姓、苏姓、曹姓、王姓、李姓、杨姓、郭姓共计十三个姓氏难民迁入贯台村中部及东南部;民国十九年(1930年),黄河涨水淹没郭王庄,郭王庄原有部分居民王姓、梁姓、韩姓、司姓、杨姓、薛姓等整体搬迁至贯台村西部、西北部及中部,再加上其他姓氏外来投亲以及难民落户,组成了现在的贯台村。9 y! s8 P7 c# j# ?9 W% t6 e2 s
至上世纪六十年代,共计有张、王、李、赵、靳、梁、邵,卜、马、韩、薛、朱、杨、曹,杨、侯、陈、苏、高、渠、苗,郭、刘、杜、卢、雷、石、姚,宗、孙、武、秦、许,潘、陶、吴、司三十七个姓氏的移民及一户苏姓回民(1958年迁竹岗村)或因避灾、或因逃难、或因投亲等各种原因,迁居、落户于贯台村。后因居家外迁、后世无男丁等原因,现尚有王、邵、靳、梁、卜、张、潘、韩、赵、陶、司、李、郭、刘、朱、杨、曹、吴、苏、杜、雷、石、闫、高、侯、苗、卢、马、薛、渠、姚三十一姓,其中铜瓦厢险工各村难民迁移到贯台村的姓氏有十三个,人口将近2000人,无论姓氏还是人口,铜瓦厢险工难民后世都占全村的五分之二。贯台村姓氏繁多,居全镇二十二个村庄之首。# ~5 g' E7 b$ j# M( j( T
自明初建村起至清咸丰初年,贯台村隶属于兰阳县。清咸丰五年铜瓦厢险工决口后至民国初期,贯台村归兰阳县(兰封县)、陈留县、祥符县(开封县)三县同时交叉管辖,也是历史上非常少见的三县管一村之地。在村南半部,县界有时仅一路之隔或者一墙之隔,在村南大王爷庙周围附近是一个三县都不管的地段,曾有“跺一脚,骂三县”之说。因三县赋税不统一,有轻有重,村民为避赋税,时有搬家。* a3 e4 I, }* m# ^* E- n

作者: 封丘姚姓    时间: 2018-8-23 09:25
如果没看我们镇贯台村的村志,还不知道这个村子也有姚姓,问得作者说这支姚姓原来的村子在1930年黄河发大水冲走了,之后搬迁到这个村子。他们还有一支搬到黄河南岸的,写村志这个作者说这两支姚姓人数较少。好像也没家谱,字辈尚不清楚。不知道我们这的姚姓为什么这么不注重家谱呢,那我们的字辈又是怎么来的呢
作者: 封丘姚姓    时间: 2018-8-28 18:36
pszyyao 发表于 2018-8-17 09:58" g2 O, Z$ m3 z6 i9 _
你们封丘县李庄镇姚庄村姚氏的历史不长,不到200年。知道字辈“印建玉万清秀”,也知道一世祖是印 ...
1 e! m& V1 p1 F$ d! p1 E( g) M
根据pszyyao宗亲指导,现在已经知道离我们西北方向30公里我们县城大东关村有一支姚姓。在我们村东北方向25公里黄河东岸兰考县谷营乡有一个姚寨村,看兰考县地名介绍这个姚寨村是明洪武年间洪洞县姚姓始迁,目前尚不知道这个村是否有姚姓。“东北方向和河东”,而且距离也不太远,这三个条件都挺符合,如果这个姚寨村有姚姓和家谱,感觉我们能续上的可能性很大。
作者: 封丘姚姓    时间: 2018-9-28 23:50
pszyyao  2018-8-3 20:53( K% a  c( D9 P1 q$ s4 i
м ...

" ~' j8 ^3 \! T9 Y: o) x滹м壬(еУκмú  j& {& U) N8 V) L! z( T+ z, s

作者: 封丘姚姓    时间: 2018-9-28 23:52
pszyyao 发表于 2018-8-17 09:58
% C% i# n& m# @+ V你们封丘县李庄镇姚庄村姚氏的历史不长,不到200年。知道字辈“印建玉万清秀”,也知道一世祖是印 ...

$ h6 c) I. n  S: N, H今天有一个玉字辈的大爷办三周年,回老家办事了,去祖坟看了看,印(运)字辈上面还有一代,也就是姚印河,姚印象兄弟的父母的坟也在,我们姚庄姚氏又上溯了一代,目前知道最早的那代到现在最晚的这代已经历经了七代,只可惜没有家谱,不知道这个祖先的名字叫什么,我们姚庄姚氏辈分是…印(运),建,玉,万,清,秀(红)…今天问了很多长辈,都不知道建字辈向上叫什么,多亏几年前上高中的我问了一个年长的长辈我记下来的印字辈那代,可惜现在那个长辈都不在了,,,今天在县城工作的堂弟说县城大东关姚氏辈分只知道有:建,立(玉)。一个在郑州的堂叔说他遇到过一个周口姓姚的,辈分建,玉,万都能对得上,不过也没家谱。。。宗亲们能分析下我们这的姚氏为什么有字辈没家谱的原因吗?如果我们这支字辈任何一支有家谱,向上追根溯源的工作都会好很多。
& V' F. A' J, w0 f* M' @
作者: 辉县姚勇    时间: 2018-10-31 08:25
这位宗亲,类似你们这样的情况很多,许多家谱的记载最早就是明朝初年,迁于山西洪洞县。因为年代久远,加之地处黄河故道,不少村庄已经搬迁,给我们寻亲更增加了难度。但是,如果真的有了这份心,就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深入走访、考察、研究,也许一辈子都不会有所结论,关键是要享受过程,乐在其中。我是河南省姚姓文化研究会负责新乡地区的联络员,正在普查姚姓家族的情况,如果有兴趣,可以加入豫北微信群。我的微信号13903733009,咱们可以共同探讨、交流。
作者: 封丘姚氏    时间: 2018-12-21 11:50
本帖最后由 封丘姚氏 于 2018-12-21 11:58 编辑 7 C8 |4 r" D& c2 k; G0 Z

3 q1 S) c# T; n  i谢谢辉县姚勇宗亲,封丘姚姓这个账号密码忘了,又注册了一个,我已经加你微信了。前段真是巧合,在一个微信群里面认识了一位封丘县城大东关的姚姓宗亲,那位宗亲也在寻找封丘姚姓渊源,封丘县城附近有三支姚姓,光大东关一支有三百多口人,说明封丘的姚姓也挺多的啊,不过那边也没有家谱,需要我们一块交流探讨啊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