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尚明 发表于 2015-1-20 11:25:11

[项目介绍 支教助学]慈善文化进校园

项目简介:慈善文化进校园由中华慈善总会于2012年启动,并联合各地慈善会、教育部门共同实施的全国性慈善文化普及项目。该项目以向中小学生赠阅《慈善读本》为基本载体,以开展各种文化教育活动为主要方式,旨在弘扬慈善精神,推动我国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促进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http://file.chinacharityfederation.org/Image/20150112/20150112141213_4136_253194.JPG


   (一)项目目标:将慈善文化教育从娃娃抓起
    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慈善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发展慈善事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推广慈善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渠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现代慈善事业以奉献爱心为宗旨,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核心。通过培育和传播慈善文化,能够树立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道德新风尚,引导人们在生活中互助友爱,在社会中形成浓郁的人文关怀,进而提升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推广慈善文化是发展中国慈善事业的重要内容。民政部在《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2011—2015年)》中特别指出: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慈善文化;加强慈善学科建设,制定慈善教育计划,指导学校在德育课程中传授公益慈善知识,培育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慈善意识,并纳入学生素质评估中;坚持慈善教育从娃娃抓起,以学校、社区为主要载体,将慈善文化融入课堂,挂入社区宣传栏,开展形式多样的慈善教育活动,对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进行公益慈善教育,培育青少年树立现代慈善理念。
少年儿童是民族的希望,他们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公民素质,因此慈善教育很有必要从娃娃抓起。以青少年慈善文化普及为重点的“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正是基于以上目标而设立。
(二)项目性质:由慈善会系统与教育部门合作开展的全国性慈善文化普及项目
    “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是由中华慈善总会于2011年底启动,并联合各地慈善会、教育部门共同实施的全国性慈善文化普及项目。该项目以向中小学生赠阅《慈善读本》为基本载体,以开展各种文化教育活动为主要方式,旨在弘扬慈善精神,推动我国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促进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各地在执行该项目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慈善教育与德育教育、学科教育、特色教育相结合,寓教于乐,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截至2014年12月,该项目已在全国2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20多个市(地、州)的2500余所中小学相继推广,惠及人群超过200万,得到了学生、教师及学生家长的普遍认同。
   (三)项目载体:《慈善读本》,我国第一套系统的中小学慈善类读物
“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的基本载体——《慈善读本》(小学版、初中版)由中华慈善总会·新纪元慈善教育专项基金开发、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是我国第一套系统的中小学慈善类读物。该读本汇集了国内一流的教育专家、作家、学者和一线优秀教师参与编写,秉承先进的育人理念,形式新颖、内容丰富、贴近学生,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读本每册6-7个活动单元,每个活动单元有2-4个活动课。小学版重在感染和熏陶,有爱心序曲和爱心歌曲、爱心图片、爱心故事、爱心童话、爱心剧场、爱心行动等单元。初中版重在感知、了解和体验,在单元活动中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慈善与责任、爱与尊重、助人与分享、爱与力量等富有社会价值的慈善主题。

姚尚明 发表于 2015-1-20 11:26:02

   (四)项目特色:发挥地方主观能动性,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
   “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依托于各地慈善会来推广、实施。各地在执行该项目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慈善教育与德育教育、学科教育、特色教育相结合,寓教于乐,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并在原来的基础上将项目扩大。例如:
台州市黄岩区与教育部门联手推动。与区教育局紧密配合,先从城区6所中小学试点,逐步扩大到全区46所学校。购买《慈善读本》42410册,计35.6万元,全区学校三年级至九年级学生和学校领导、班主任人手一册,坚持《慈善读本》“保证通读,加强辅导,联系实际,边学边做。”区慈善总会与区教育局联合发文要求,每所学校要指定一名校长负责此项活动,各校开展“六个一”活动,即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出一期板报,献一份爱心,做一次义工,开一次读书心得交流会,每人写一篇读后感。同时建立有效的评价考核机制。要把学好《读本》列入对班级的考核,对学生思想品质评价和评选“优秀学生干部”和三好生的条件之一。教师要率先垂范,悉心辅导,带头写一篇慈善文章。
    佛山市南海区开展从慈善书信节。2012年年底,南海启动“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10万册《慈善读本》免费发放到全区的初中和小学,掀起了一股校园“爱心热潮”。2013年南海区第八届书信节以“牵手慈善,家一点爱”为主题,让全区中小学生以书信和绘画的形式表达出对慈善的感悟。“慈善文化进校园”书信和明信片评选比赛历时近2个月,吸引了近20万中小学生参加。通过专家的评审,最终300张手绘明信片和824封书信获奖。
    陕西省拓展为“千校慈善教育项目”。2012年,陕西省慈善协会在总结推广前期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扩大慈善教育项目实施规模,作出两年实现千所学校开展慈善教育的目标,并由省财政厅、省教育厅2012—2013年支持1000万元。一是,各项目实施学校从实际出发,制定教育计划,不搞“一刀切”。根据《慈善读本》内容,通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升旗仪式、少先队会和征文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慈善教育,并做到与德育教育相结合、与建设文明校园相结合、与学雷锋活动相结合,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使学善、向善、行善深入孩子心田,讲友善、献爱心、学雷锋、做好事在校园蔚然成风。如榆林星元小学开展“日行一善”活动,全校3451名学生一年做好事、善事就达100余万件。二是,推进项目向更多学校、更高层次发展,扩大教育范围。陕西省慈善协会联合省委高教工委、团省委、省慈善文化研究中心、西北大学等18所高校共同发起“阳光爱心行动—慈善文化进大学”项目。活动紧紧围绕高校慈善文化教育主题,通过开展慈善文化大讲堂、慈善征文、慈善摄影、公益项目评选等系列活动,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树立核心价值观,营造校园慈善文化氛围。
    中华慈善总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征文活动。为配合《慈善读本》的推广,中华慈善总会借助《慈善》杂志平台发起“慈善文化进校园”征文活动,得到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学校的积极响应。据不完全统计,先后共有超过40万中小学生、教师、家长参加了征文活动,并向《慈善》杂志社推荐征文稿件3000余篇。征文来稿反映出学生、教师和学生家长们对理解慈善、奉献爱心怀有本能的需求与渴望,一些学生对善与爱的真诚让人深感民族的希望。

姚尚明 发表于 2015-1-20 11:26:53

姚尚明 发表于 2015-1-20 11:26
(四)项目特色:发挥地方主观能动性,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
    “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依托 ...

   (五)、项目实施:在各地慈善会、各级教育部门、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下蓬勃发展
    2011年11月8日,“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启动。首批由万达集团捐赠的10万册和周森先生捐赠的1万册赠送给四川、陕西、甘肃、天津、大连、福州、马鞍山、贵阳、赤峰等11个省市的近130多所学校11万师生手中。
    2012年初,上述地区《慈善读本》的受赠学校以《慈善读本》为载体,开展了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各有关学校、当地教育局、慈善会纷纷制定项目具体规划,并着手实施。
2012年5月,在由中华慈善总会组织的全国慈善宣传会议上,陕西省、福州市、眉山市的慈善组织分别介绍了他们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的经验,与会者还实地考察了眉山市中小学的情况。
    2012年下半年,《慈善读本》的捐赠数量迅速扩大到一百余万册。捐赠者既有各类企业、社会知名人士也有普通老百姓。他们中有为家乡中小学校捐赠《慈善读本》的老红军,有为湖北家乡小学、中学母校捐赠《慈善读本》的民政部干部,有为女儿就读班级全体同学捐赠《慈善读本》的学生家长和为全校师生捐赠《慈善读本》的已经退休的老校长。    2013年该项目在全国各地全面铺开,各有关学校,当地教育局、慈善会纷纷制定项目实施的具体规划,将播撒爱心与提升教育品味和教育教学实效有机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创新了德育课堂、丰富了学生德育生活。    截至2014年12月,该项目已在全国2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20多个市(地、州)的2500余所中小学相继推广,惠及人群超过200万,得到了学生、教师及学生家长的普遍认同。同学、教师、家长对“慈善”有了新的理解和体验,并开始在思想上、行动上有了许多可喜的变化。     (六)项目影响:被誉为慈善组织的“种子项目”、“基因项目”
    “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自开展以来,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在“百度”上搜索“慈善文化进校园慈善读本”条目,可以找到31,000,000个相关结果;搜索“慈善读本”,可以找到871,000个相关结果。《慈善读本》已经成为百度百科的专门编辑词条;搜索“《慈善读本》读后感,可以找到672,000个相关结果。
    自2011年11月,全国从中央到地方有超过两千多家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站等媒体报道过“慈善文化进校园”“慈善读本”的相关消息。2012年全国公务员考试也将“慈善文化进校园”“慈善读本”列为备考内容。该项目被境内外媒体称为备受关注的“精神慈善”,被社会称为慈善组织的“种子项目”、“基因项目”。     综上所述,慈善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三年来的实践证明,将慈善文化引入校园,不仅在培养青少年的慈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而且对锻炼提升我们慈善组织的认知能力、管理水平,创新慈善意识、规范慈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在一定层面、一定范围浓厚了和谐社会的慈善氛围,使越来越多的人向把慈善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转化。由于该项目显著的社会示范性和推广性,越来越多的慈善会和教育部门在不断扩大推广“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的范围,一些慈善会还计划筹备了“慈善文化进社区”的各项活动,中华慈善总会也将该项目列为重点项目加以规范、整合,争取在新的一年中将“慈善的种子”洒向更广阔的领域。

南昌姚公瑞 发表于 2015-1-20 20:14:46

姚尚明 发表于 2015-1-20 11:26
(五)、项目实施:在各地慈善会、各级教育部门、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下蓬勃发展
    2011年11月8日, ...

支教助学,慈善文化;姚氏的明天要靠下一代,中华的未来靠接班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项目介绍 支教助学]慈善文化进校园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