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公瑞 发表于 2009-6-1 05:37:02

是的,冀州,历山,雷泽,蒲坂,我们对此都十分陌生。它们所处的地理位置在哪儿?

洛阳姚孝民 发表于 2009-6-23 11:35:46

拜讀!拜讀!:handshake:handshake

姚公瑞 发表于 2009-6-23 15:40:04

目睹舜帝肖像,心中不禁感叹:我们的老祖宗-舜帝真“帅”!

洛阳姚孝民 发表于 2009-7-7 22:17:10

再来学习学习!

姚公瑞 发表于 2009-7-8 00:07:45

我很怀疑:大家是否都掌握了读谱的知识和技能了?!

姚炯桂 发表于 2009-9-13 16:42:43

冀州
      冀州,是大禹治水以后划分的九州之一。九州在先秦著作〈尚书*禹贡〉、〈周礼*职方〉、〈吕氏春秋*有始览〉、〈尔雅*释地〉中均有记载,秦代以前,九州是一种地理区域概念,并没有作为一种行政机构去实行。
冀州为九州之首,地域十分广阔。考“冀”字含义,〈说文〉解释为“冀,北方州也,从北异声”。〈“冀”既“希望”和“寄托”之意〉

  《谷梁传》:“郑,同姓之国也,在乎冀州”,顾炎武注:《正义》曰:“冀州者,天下之中州,唐、虞、夏、殷皆都焉。以郑近王畿,故举冀州以为说”;

  《日知录·集释卷二》:“尧、舜、禹皆都河北,故曰冀方”;又:“夏之本在安邑。太康畋于洛表,而羿距于河,则冀方之地入于羿也,惟河之东与南为夏所有”;又:“古之天子常居冀州,后人因之,遂以冀州为中国之号”;

  《书·禹贡》:“冀州既载壶口”。

  冀州为九州之首,唐、虞、夏、殷皆都焉,分布的地方就是中华民族最初发源之地,就是河内,指的是山陕间的黄河以东、晋豫间的黄河以北,包括了现在的山西南部(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河南东北部(殷墟安阳),和河北西南角、和山东最西的一部分。这里囊括了华夏族形成过程中所主要活动的地方,尧舜禹时期的中心地带是今黄河以北的山西运城、临汾,夏代主要是在运城、临汾及河南黄河以北部分的西端,而殷商的中心地带是这个区域中黄河以北的东端(安阳),包括河南的东北、河北的西南角以及鲁西的部分与之接壤的地方。这和当时的族源有关,殷商本是炎黄体系外的东夷部落。冀州是上古时的中心地带,因而被奉为九州之首。

  上古时代因地跨黄河,今辖区分属冀、兖二州。饶、昌、武城、武罗均系境内主要封邑方国。春秋时期多归晋国。战国时代为燕、赵之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属钜鹿郡。汉代属冀州刺史部,先后设有广川国、信都国和安平国,今辖县市区多为此时建置。三国时系魏国冀州域,冀州治自邺始移信都,境内分属安平、博陵、渤海三郡。晋代仍为冀州所辖。隋时,南部属冀州,北部属公元596年所置深州。唐代属河北道。宋初冀州属河北东路,深州属河北西路。元初,观州治所移至县城(今景县城),并于公元1265年复称景州。此后直至明、清,先后为中书省、京师、直隶省所辖,境内仍由冀、深、景三州分领。
  冀州市隶属河北省衡水市,地处华北平原腹地,北距首都300公里,西距省会石家庄110公里,辖区总面积918平方公里,东与枣强县(衡水)为邻,南与南宫市、新河县(邢台)接壤,西与宁晋县(邢台)、辛集市(石家庄)相连,北隔衡水湖与桃城区(衡水)相望。辖11个乡镇,412个村,总人口37万人。全境东南部和西北部稍高,东北部较低,海拔高度为21.5至26.5米,地势较为平坦,土壤质地适中,土层深厚。市区北郊有北方稀有的平原淡水湖,总面积75平方公里,已被河北省批准为省级湿地保护区。冀州市处于北半球暖温带地区,大陆季风气候特点显著,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暖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寒旱同期,雨热同季,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宜于作物生长。年平均气温12.7℃,最冷月为一月份,平均气温-4.2℃,最热月为7月份,平均气温27.1℃,年降水量平均510.3毫米,历年平均光照时数为2571.2小时,无霜期平均为192天。

姚炯桂 发表于 2009-9-13 16:54:15

历山
今山东荷泽,舜耕历山遗址 《淮南子》:“舜耕历山”,高诱注:“在济阴成阳”。《水经注》:“雷泽西南十里许小山,孤立峻上,亭亭杰峙,谓之历山,山北有小阜,南属迤泽之东北有陶墟,滨带瓠河也”。《史记正义》:“濮州雷泽县有历山、舜井、又有姚墟,云舜生处也”。《述征记》:“舜所耕陶墟阜连属,滨带瓠河也”。宋罗泌《历山考》:“今濮之雷泽西北十六里,有小山孤立,谓之历山,山北有小阜,属池目之姚墟,邵谧缘之皆记舜耕之所”。又引《苏氏演义》云:“雷泽不闻有二,耕鱼必不相远,即此(濮之历山)为是。”《元史•和尚传》:“历山公,名千努,于元仁宗延佑五年(1319)辞卸官职,退居濮上,筑先圣宴居堂于历山,聚书万卷。创历山书院,出聘曹人范秀做教席,以教育乡里子弟”。濮上,即濮水之上,濮水,在古鄄城境内,现已消失。《山东通志》:“历山,在县(菏泽)东北六十里,上有虞舜庙”;“历山,在州(濮州)东南七十里”;“按《一统志》载,舜耕历山在濮州。”《曹州府志》:“历山在府东北五十里,濮州东南七十里,即虞舜耕处,旧有舜祠。”《濮州志》:“历山在州东南七十里,即虞舜躬耕之处。”清考据学家孙星衍《历山舜帝庙碑铭》:“菏泽县,古济阴郡地,县东北五十里(今鄄城阎什镇)有历山,即舜耕处,亦太甲所葬也。”
      今鄄城东南三十里处阎什镇驻地西2公里有村名历山庙,与上述记载大体相当,该村西现有历山庙古遗址一处,庙址南北长77米,东西宽45米,该庙乃为纪念舜耕历山而建,并以此而为村名。由此可以断定,历山庙村附近,古有历山即虞舜躬耕之处。查《濮州志》考古与山川考,古濮州境内原有数山,如历山、箕山、青山、富春山等,皆为土山。舜至今悠悠几千年,鄄城屡受黄河决口之害,境内之泽之山渐被淹没,而历山至元犹存,到明清消失.http://www.hzsq.gov.cn//upimgs/2009/07/1248143056.jpg

洛阳姚孝民 发表于 2009-9-13 16:55:20

哈哈真有才!

姚炯桂 发表于 2009-9-13 17:00:35

雷泽
也在山东荷泽, 也叫雷夏泽。故址在山东菏泽市东北。《史记·五帝本纪》载:“舜耕历山,渔雷泽”,即此。北魏时“其陂东西二十余里,南北十五里”。宋代起,黄河经常在曹、濮一带溃决,黄河泥沙不点淤积,湖遂淤涸。

姚炯桂 发表于 2009-9-13 17:24:49

蒲坂
今山西省永济,永济古称蒲坂,史为舜都,地处山西省西南端,晋、秦、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总面积1221.06平方公里,全市辖7镇3个街道,人口43万。1994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永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境内古蒲州城濒临黄河,古为畿辅重镇,曾建中都,是古代全国六大雄城之一。
古称蒲坂,相传为舜帝之都。战国时属于魏国,称蒲邑。秦置蒲坂县,王莽时改蒲城。东汉复名蒲坂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析蒲坂县置河东县,大业二年(606年)省蒲坂入河东县。至明洪武二年(1369年)省河东县入蒲州。清雍正六年(1728年)升为蒲州府,并设附郭永济县,以境内永济渠命名。1912年废府存县,1958年与安邑、解虞、临猗三县合并为运城县(现运城市)。1961年析运城县复置永济县。1994年1月撤县设市,目前隶属于地级运城市.
      当时应该也是冀州管,舜帝把他统治的地理范围分为九个州。因为舜帝建都在蒲坂,蒲坂在冀州,全国便以冀州为中心州,然后才是济水与黄河之间的兖州,渤海和泰山之间的青州,渤海、泰山和淮河之间的徐州,淮河和大海之间的扬州,荆山和衡山南面的荆州,荆山和黄河之间的豫州,华山以南和黑水之间的梁州,黑水和西河之间的雍州。九州基本上是以冀州为中心,呈一个扇形分布状态,罗列在黄河周围。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太始祖讳舜字重华号有虞氏(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