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尚明 发表于 2014-10-28 15:00:33

姜维故里,羌汉文化的交融之地



据《史记·秦本记》记载:“秦武公十年(公元前688年)伐圭卜、冀戎,初县之。”冀县(今甘肃甘谷县)成为我国历史上最早建县之地。据历史记载,姜维是天水冀县人,羌族,而冀县也正是羌族的聚居地。由于冀县地处西部,史称“西羌”。唐武德3年(公元620年)当时的朝廷将冀县更名为伏羌县。“伏羌”作为县名,怎么称呼也不顺耳。为什么朝廷要把好端端的冀县更名为伏羌县呢?因为羌民族是西戎中繁衍最快的一族,到汉代遍布黄河流域的甘肃、青海、宁夏等地区,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对包括羌民族在内的少数民族,采取驱逐、怀柔、离间、镇压的政策,迫使羌族人民从永初元年(107年)到延熙2年(159年),举行了三次大的起义,这些起义给封建统治者以沉重的打击。此后,羌族人民的反抗和起义一直没有间断,北魏正光五年(524年)秦州羌人莫折大提,莫折念生父子领导的农民起义,坚持8年之久,加速了北魏统治者的灭亡进程。


羌人姚苌于公元384年建立后秦政权,其父姚弋仲的遗体葬冀县狐盘谷(今甘谷县新兴镇姚庄)。护陵人繁衍的羌人后代遍布冀境。这一切使刚刚取得全国政权的李唐王朝记忆忧心,心有余悸。于是在公元620年,当时的朝廷便改冀县为“伏羌”县,其用意是要制服、降服羌族人民。



羌族人民在几百年的战乱中,流离失所,饱受苦难,为了躲避战乱,他们开始西迁,一部分迁到河西走廊地区,一部分迁到四川北川县一带,才慢慢的稳定下来,而留在冀县的羌人,经过时代的变迁和发展,出现了羌汉共存、和谐共处的局面,加之羌汉男女通婚,使得羌人慢慢的转变为汉人,从而在冀县实现了“西羌汉化”的民族大融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姜维故里,羌汉文化的交融之地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