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姚斌 发表于 2014-6-12 23:02:46

(宋·施宿等撰)《會稽志》

(宋·施宿等撰)《會稽志》 卷六陵寢會稽縣舜廟,在府城南七十里,《述異記》云:會稽山,有虞舜巡守臺。 餘姚縣歴山舜帝廟,在雲柯鄉,事見古蹟門。 上虞縣舜帝廟,在縣西三十五里。握登聖母廟,在縣西南四十里握登山之巔。舊傳舜母名握登,生舜於姚墟,因姓姚氏。 卷九山會稽縣穀來嶺,《十道志》云:舜耕於此,天降嘉穀之處,嶺以此名。 餘姚縣姚丘山,在縣西北六十里,舊經云舜母握登感虹生舜之地,又引周處《風土記》以為證。《三朝國史》云:餘姚縣有姚丘山。虞山,在縣西三十里,舊經嘗引《太康地志》云舜避丹朱於此,與史不合。歴山,在縣西北八十里,舊經云在會稽縣東南,昔舜耕所也。又云越有歴山、舜井、泉田者,以舜之餘族所封舜姚姓,故曰餘姚。蓋其子孫思舜鄉,取像於此,亦猶漢新豐之義。蓋此山雖非舜之耕所,亦因舜而得名也。王介甫《歴山賦》序云:餘姚縣人與季父爭田,予為直之,將歸,閔然望歴山而賦之,歴山在上虞界中。按此山實屬餘姚,介甫謂在上虞界中,誤矣。蘇鶚《演義》云:歴山有四,一河中,二齊州,三冀州,四濮州;雷澤又其二,不聞又云耕之與漁宜皆在雷澤。《史記》注云歴山在河東,漁澤今歴山隂。然則舜之所耕,不在明矣。《演義》云歴山,其二不聞,豈此山乃其一耶?梁江文通《題歴山》詩云:愁生白露日,思起秋風年;落葉下楚水,别鶴噪吳田;嶂氣隂不極,日色虧半天;酒至情蕭瑟,慿尊還惘然。文通,會稽永興人,所題乃此山也。 上虞縣指石山,在縣西南四十五里,舊經云上虞縣有立石,所謂指石者。俗呼為公嶄,言舜登此石。象田山,在縣西南四十里,周四十餘里,山平衍,俗呼小天台,南有舜井。 卷十水蕭山縣漁浦,在縣西三十里。《十道志》云:漁浦,舜漁處也。梁丘希範《旦發漁浦》詩云:漁潭霧未開,赤亭風已颺。謝靈運詩云:宵濟漁浦潭。錢起詩云:漁浦浪花摇素壁,西陵水色入秋窻。 卷十一井上虞縣舜井,在縣西北三十五里興教寺傍,有象田。 橋梁上虞縣百官橋,在縣西北三十五里。《寰宇記》云:越州餘姚舜橋,避丹朱於此,百官候之,故亦名百官橋。晉《太康地記》云:舜避丹朱於此,故名縣,百官從之,故縣北有橋繇此。《十道志》:上虞縣百官橋,一名舜橋。橋雖以舜得名,然謂避丹朱於此,非也。舜生於諸馮,遷於負夏,卒於鳴條,孟子以為東夷之人,《史記》舜耕歴山,漁雷澤,陶河濱,其地宜皆在冀方也。今縣有舜橋、百官里,以舜支庶封於此,故名。詳見山類。 卷十二餘姚縣周處《風土記》云:舜後支庶所封,舜姓姚,故曰餘姚。 卷十八拾遺舜廟下溪,在會稽縣東。百官里,舊經云在上虞縣,取舜平章百姓之義。蜂扶里,舊經云上虞縣,北有漁浦湖,傳是舜漁處。村民繞湖亂居,故名其地為蜂扶里,其説舛。粟里,舊經云上虞縣粟里,舜供儲在此,非也。姚邱,在上虞縣西四十里,一名桃邱,俗傳舜所生處,傍有虞濵媯石。《風土記》云:舜生於姚邱,媯水之内,指石之東。後人傅會其説,非也。虹漾村,在上虞縣西南載初鄉,有握登聖母祠。東西各有二赤岸,俗妄指以為舜生之祥。望陵祠,蘇鶚《演義》引《述異記》云:會稽山有虞舜巡狩臺,下有望陵祠。

渝/梁平姚奎 发表于 2014-6-12 23:18:15

有点高学问,慢慢理解!坐上沙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宋·施宿等撰)《會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