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县姚勇 发表于 2014-4-29 16:50:12

姚燧籍贯家世考

姚燧( 1238 一1313) 字端甫,号牧庵,是元前期的著名散文作家,《元史》本传称:“ 盖自延枯以前, 文章大匠, 莫能先之。” 但人们对姚隧的籍贯、家世却有很多歧议,其中不少成见悖谬于史实。笔者不揣谨陋,力图探明历史真相, 以祈推进对元文的研究。
一、姚燧的籍贯历来史书都记载是柳城或营州柳城人,然而柳城在历史上却有五种说法:(l) 西域柳城, 即后汉柳城(今新疆都善县),(2)河南柳城(今河南西华县) ,(3 )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市),(4) 永平柳城(今河北省昌黎县), (5) 广西柳城(今广西柳州市) 。于是姚隧籍贯就产生了五种说法,这在当前研究著作中都有表现。这种仅据历史地名就给出姚燧籍贯的做法是不确切的,而实际上经过一番考证,合乎历史的结果只有一种,笔者倾向于营州柳城之说。
姚燧在《中书左垂姚文献公神道碑》中载其九世祖汉英广顺初受后周太祖遣使辽见留,后仕世、景、圣三宗,加位枢密使、检校太师兼政事令上柱国、东阳郡公一事。刘致是姚隧的得意门生,作有《姚健年谱》,其中引燧撰《送冯雪崖序》(今佚) 云: “九世祖东阳郡公有孙尝王柳城,今其地有姚山馆、姚家陀,犹以吾姓姓之,故道咸在焉。”(辽史·姚景行传》也记载了此事: “(景行)始名景禧。祖汉英,本周将,应历初来聘,用敌国礼,帝怒,留之,隶汉人宫分。及景行既贵,始出籍,贯兴中县。重熙五年,摧进士科,为将作监,改燕赵教授。不数年,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知兴中府, 改朔方军节度使。大康初徙镇辽兴……卒, 遣使吊祭, 追封柳城郡王,谧文宪。寿隆五年, 诏为立祠。”
应历初即广顺初,公元951年。因此《辽史》之汉英就是姚燧的九世祖,辽代不可能同时并封两个姚姓柳城郡王即为明证。可见,此处的柳城应为当时北方辽国属地,对此吴善《牧庵集序》也是一个例证。因此说姚燧的籍贯是西域柳城、河南柳城、广西柳城都与事实不符,下面的考证也进一步印证了这一点。
那么姚燧的籍贯是永平柳城, 还是营州柳城? 问题不象表面这么简单。原因是柳城在我国古代多有衍革, 是历来方志修纂的一桩公案。但姚燧籍贯的确定, 结合有关文献还是不难找到线索, 明了事实真相的。
许有壬《圭塘小稿》和苏天爵《元朝名臣事略》都称姚燧的伯父枢“营州柳城人, 后迁洛阳”。看来姚燧籍贯营州柳城在元代没有异议。对此《姚燧年谱》说得尤确切:“其先柳城人, 今兴中府, 即古营州, 慕容毁所都也。”这与姚燧《送冯雪崖序》云“ 然其后皆不读书,举为鲜卑人矣”合。慕容毁(297—348) 于咸康三年称燕王,在古柳城北、龙山南筑龙城(一说和龙城),又改柳城为龙城县,迁都于此,址在今辽宁省朝阳市。《隋书·地理志》载后魏于此置营州,此为营州由来。场帝复改为柳城郡,大业初,又改为辽西郡。唐武德元年改为营州总管府。万岁通天元年为契丹陷,唐于神龙元年移府于幽州界。此后,唐与契丹展开了拉锯战,而柳城也屡有迁徙,其中一次迁到永平州(即平州)界,此为永平柳城由来。然而永平柳城已远非古柳城,离慕容戟所都向西南移了很有一段距离(通典·营州柳城郡》云为七百里,并不确切):对此,民国年间修成的《昌黎县志》也说“不可以永泰六年之柳城为古之柳城也” 。《辽史·地理志》对此的记载从侧面说明了辽代柳城的情况,更有助于认清姚氏在辽国的经历。《辽史·兴中府志》载辽据柳城后,加以完葺,于“重熙十年(金史》云‘十一年’) ,升为兴中府,统州二县四,其一日兴中县,本汉柳城县地,太祖掠汉民居此。” 由此可见,前面所引《辽史》载汉英籍贯兴中县事出有因,而后来景行知兴中府,封柳城郡王也是情理中事。
以永平柳城为姚氏籍贯的记载仅见于乾隆年间修成的《河南府志》,又康熙年间的《昌黎县志》卷6收有姚燧。此时的昌黎即中唐永平柳城址,所以二说实质上相同。两条记载都晚出,而《昌黎县志》明显出于《元史》。无疑这两部方志修撰者都忽略了柳城在历史上的变迁和有关姚氏籍贯的文献,以致出现这种错误。民国年间编纂的《昌黎县志》考订了柳城的变革,因此其文苑传不再收姚燧。所以我认为姚燧的籍贯是营州柳城而非永平柳城。虽然姚燧祖籍营州柳城,他在文中也屡屡提及,但他却并不生于柳城,是地地道道的洛阳人,这在当前研究著作中并无异议。
二、姚燧的家世
今存姚氏世系资料有姚燧撰的《宋太常卿陈公神道碑)(袁公神道碑》《中书左丞姚文献公神道碑》和刘致的《姚燧年谱》,刘文明显出自姚文。其中谈及姚氏远绪为姚姓由来;而对姚氏衍传则云“别载实录”,今已无从考知。现录刘文可考者如下:
惟本梁唐六镇节度使勍,勍生金吾将军汉英……生中书门下平章事北面宣徽使衡之,衡之生给事中同中书门下省事居政,居政生太师左金吾卫上将军虔州节度使景祥,景祥生太子洗马去华,去华生金东上阁门使金州团练副使玠,玠生阁门抵侯武德将军佺,佺生武德将军获嘉令锜, 锜生安远大将军庆阳安化丞渊, 后更名仲宏, 生嘉猷程世旧学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鲁国公谥文献枢及弟祯、格。枢生今河南省左丞炜, 祯生故江东宪金燉, 格生先生讳燧。
关于姚燧家世有两个需要说明的地方。一是景行和汉英的关系。从以上所引《送冯雪崖序》和《辽史》中似乎可以得出汉英是景行的祖父,实际上这也是不确切的。景行原名景禧,后避辽天柞帝讳改名(见陈垣《史讳举例}) 。因此,从字面上看,景行和景祥应为同辈。而从以上《姚隧年谱》所给出的世系看, 汉英是景祥的曾祖,所以,我疑心汉英也是景行的曾祖,而从时间的跨度来看,这种可能性较大。当然这还需要有确凿的证据,有待新资料的出现。
二是关于姚燧父亲的问题。对此,今存姚文中没有记载。《姚燧年谱》以格为燧父,此后的《元史》、《元史类编》、《元史新编》等也以格为燧父,今人邓绍基主编的《元代文学史》就沿袭此说。但《元文类》有王构的《翰林承旨姚燧父祯赠官制》,称其父祯,王德毅等编《元人传记资料索引》袭此说。对此,我倾向于前者,原因有四:(l)姚燧与刘致关系非同一般,而与王构则因观点分歧多有不合,刘致的记载更可靠些。(2)《姚燧年谱》称祯有子燉,若燧也是祯子,则与燉为亲兄弟,二者曾同在太原师从许衡,对于学友,姚燧文中多有提及,但却很少谈到燉,其他文献也鲜载二者关系,令人生疑。(3)《元史》也称格为燧父,可能当时另有他据今已不存,而今存的王构之文,《元史》却没有采取,因此不应轻易怀疑《元史》记载。(4)王构之文借《元文类》流传至今,历来治元史者想必对此并不生疏,却多不取此说,而以格为燧父,所以也不能草率地定祯为燧父。当然确定格即燧父还需进一步论证,尤其要有确凿的证据。综上所述,现列姚氏世系简表如下:
勍—汉英—衡之—居政—景行(禧)、景祥—去华—玠—佺—锜—渊(仲宏) —枢、祯、格,枢—炜、桢—燉、格—燧。——摘自《文献》1998年第4期。作者:杨新勋,北京师范大学古籍所。

渝/梁平姚奎 发表于 2014-4-30 02:05:15

虽然我不怎么了解姚燧,但是我还是想看看楼下的怎么说!

姚立行 发表于 2014-5-4 12:48:34


感谢本文电子版的提供者和网传者,
三年前在网络上寻找多时未有结果,
后来费尽心机托人才找到纸质扫描版本。

这是研究枢燧姚氏的基础性文章,
感谢为后学们提供了继续前行的巨肩!

辉县姚勇 发表于 2014-5-5 07:43:01

是的。愿更多的专家学者加入进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姚燧籍贯家世考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