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姚斌 发表于 2014-2-19 02:06:12

四川威远姚氏家谱: 不分卷:[四川威远]


题名四川威远姚氏家谱: 不分卷:[四川威远]
作者姚舜之纂修
版本1999年, 1999年铅印本
居地四川, 威远
先祖/名人始迁祖:[清]姚岱
摘要始迁祖岱,清初自广东平远迁居四川威远,谱载序、概述、系图、姚姓演变、名人活动情况、传状、碑铭、后记等。
索取号XP403

姚士龙 发表于 2014-5-27 12:54:21

请问一下这本家谱在哪里,有没有

pszyyao 发表于 2014-5-27 15:22:29

260-0223[四川威远]四川威远姚氏家谱
       上图


国家图书馆网站也有此谱

姚尚明 发表于 2019-3-13 10:37:37

威远姚氏族谱序
序乔木发千枝岂非一本,长江分万脉总是同源。族之有谱犹如国之有史。国史记载各朝代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历史,族谱即为族人历代世系、个人简况、祖德宗功的记载,使之源远流长,其子孙支脉不紊,知其身之所来。威远姚氏两大支系,均岀自黄帝的九世孙舜(姚重华)。一、广东平远景清公后裔(以下简称“景清公裔”)。景清公第十五世孙姚岱(字云岑,奇祥公后代)的曾孙章字辈,叔伯弟兄十一人,于公元 1745 年前后从广东平远陆续入川,到现威远严陵镇弟兄十人,到宁南一人。景清公第十五世孙伟谟公(奇佑公后代)和十四世孙长山公、长文公(两人均奇瑞公后代),先后入川到现威远县连界镇 、新场镇 、观音滩镇发展。景清公第十四世孙智辉公(裕公后代)从广东入川到资中,有后人迁入现威远县山王镇。景清公第十三世孙孟星公,从广东入川到资阳,有后人迁入现威远县界牌镇。二、江西南昌良珊公后裔(以下简称“良珊公裔”)。良珊公第十六世孙光浩公,十七世孙昌德公、昌金公、昌安公约于清康熙年间,陆续填川到潼川府乐至县(今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后辈分别复迁到现威远县庆卫镇陈家沟、苦竹沟、朱家碥、七斗坪,新场镇望前沟(火槽子)、蛮洞垇(蛮东垇)、七星沟(七姓沟),铺子湾镇石家坡、刘家沟,山王镇石家坡、马家沟等地生息繁衍至今。
   我威远姚氏族人,上对祖宗尽孝,传承舜帝孝道文化;下对子孙负责, 续修《四川威远姚氏族谱》(以下简称“电子族谱”)。1999 年,威远姚氏完成了史上没有过的联宗修谱,“景清公裔”和“良珊公裔”的资料一起收入了“99 谱”,现已二十年了。由于当时信息和交通条件甚差,收集资料相当困难,难免有一些错漏。现随着国家各项事业突飞猛进地发展,特别是在通讯上的发展,不仅普遍使用了手机,而且使用微信的也不少,现在微信威远姚氏联络群已达四百余人, 对续谱资料的收集非常有利。
   2012 年 10 月,我和清高、付元、文学四人,受邀去重庆参加“世界姚氏宗亲联谊会第三次筹备会”。在回威路上商议召开笫一次联络会议,回威后立即召开了除以上四人外,还有觉民、若彧、庆元、良久、良普、良平、姚军共十一人参加的续谱联络会议。会上确定了以清高为组长的“续谱联络组”(不久,清高改任顾问,付元任组长),工作重点是收集资料,对“99谱”查错补漏。除平时小会研究外,每年清明节时召开年会总结和布置任务。期间,随着人员增多、工作量增大,为适应工作的需要,2017 年“续谱联络组”改为“续谱委员会”,付元改任会长。时至 2017 年,在资料收集较多的基础上,研究了尽快续修电子族谱。
北京工作的姚晖,电子知识广泛,责任心很強,非常热爱宗族工作,从不考虑个人得失,一边工作一边挤岀时间为宗亲服务。他担任了微信威远姚氏续谱联络群的群主,在洪军主动提供扫描设备,副会长良普对“99 谱”扫描的基础上,又主动担负起了对“99 谱”的增补和修改,及“电子族谱”的编纂工作。付元会长虽身居成都,但常以电话、微信等方式指挥。我和顾问泽元、副会长良普、副会长兼秘书长本学等,也时常研究续谱工作。副会长良军,不但经常与办公室人员一起研究,而且亲自带领大家深入乡间调查。在他们的带动下,宗亲们也积极参与寻亲和提供续谱资料,特别是办公室主任姚良经常与良兵、玲锋、凌峰、源章、威洲、瀚威、良胜、永华(新场)、姚洪等,自驾摩托入户调查。又经过续谱委员会会议,对电子族谱的内容、章节编排等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并决定这次续修电子族谱“景清公裔”与“良珊公裔”只合谱不合代,不再以太始祖舜帝合排世系代数,“良珊公裔”以良珊公为一世祖起世排代。时至今天,一部“2019 年版电子族谱”已经顺利完成。
   电子族谱的成功编纂,是威远姚氏族人六年辛勤付出的成果,为姚氏族人追根溯源,认祖归宗奠定了基础。修族谱述源流,辉煌先人的祖德宗功,鼓舞后人勇于进取。希望族人妥善保存,并一代一代传承续修之。景清公裔二十四世孙东林(楷元)敬撰公元二 0 一九年二月

姚尚明 发表于 2019-3-13 10:38:28

概 述
   据查,中华姚氏一族均始自舜,尊舜为太始祖。舜,姓姚,名重华,字都君,亦称帝舜、大舜、虞舜、舜帝,后世以舜简称之。《孟子》:“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传说中舜是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因姚墟之生而姓姚,因妫水之居而姓妫。舜由四岳(四方部族首领)向帝尧推荐,尧把帝位禅让给舜,建都于蒲阪(今山西永济),为五帝之一,为华夏贤王之一。《史记·五帝本纪》载:“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虞舜帝,为圣祖,孝悌宏,明德创。传说舜去世于南巡途中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山(今湖南永州市宁远县)。《元和姓纂》载:“姚,虞帝生于姚墟,子孙以姚为氏。”《新书·宰相世系》:“舜后胡公妫满封于陈,裔孙敬仲仕齐为田氏,其后居鲁,至田丰,王莽封为代眭侯,以奉舜后,子恢避莽乱,过江徙居吴郡,改姓为妫。五代孙敷,复改姓姚,居吴兴武康。”东汉在中央政府任尚书的妫皓也改回本族最早本姓的姚姓。我威远姚氏一族亦是舜裔姚氏正宗。
    现威远姚氏一族有谱和墓碑可查的,主要来自舜裔广东平远景清公之后(简称景清公裔)和江西南昌良能、良德、良珊三公之良珊公后(简称良珊公裔),均系湖广填川入威。
    据清进士吴正治撰《平远姚氏族谱序》:“今粤之姚本于闽,闽之姚本于越,而越之姚则本于帝舜六十七世孙渊,有故而逃至吴兴变姓妫而居焉。渊孙冀州刺史平复姓姚氏,是为武康起家之祖,此吴兴郡所由称也。由武康而迁莆田宁化,或迁陕,或散居会稽山阴不具论。由莆而惠,占籍归善而潮,占籍潮阳程乡,以皆同时迁其在程乡者念一公也,生子四,长曰祖德再迁海阳,四曰祖章徒君处州之安远,久之乃有变姓为妫,以避本籍差徭者,三曰祖盛迁石正乡,现与大柘超竹同熏,其自石坑迁大柘者,则于太守公为二世祖,即念一公之仲子祖隆也。祖隆四传而后分柘竹,皆古梅州地,明祖隶程乡,万历中割为平远,并辖大柘超竹石正,即今平远之姚之所由来也。”广东平远景清公第十五世孙姚岱(字云岑,奇祥公后代)的曾孙章字辈叔伯弟兄十一人,于公元 1745 年前后,从广东平远陆续入川,到威远县严陵镇十人,到宁南一人,在威远县严陵镇鸭子滩建云岑祠祠堂,并于民国元年(公元 1912 年)、民国 37 年(公元 1948 年)续修族谱;景清公第十五世孙伟谟公(奇佑公后代),和第十四世孙长山公、长文公(两人均奇瑞公后代),先后入川到现威远县连界镇 、新场镇 、观音滩镇;景清公第十四世孙智辉公(裕公后代)入川到资中,后有族人迁入现威远县山王镇;景清公第十三世孙孟星公,入川到资阳,后有族人迁入现威远县界牌镇。
   先祖姚良珊,祖籍江西南昌丰城县烂(滥)泥湾,明永乐十四年(公元 1416年)随二兄长(良能、良德)迁入湖南辰州,明宣德年间复迁沅州(今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老谱记载:“吴粤起祖姚清始自汉朝,搬迁福建省潭州府座居十五代,又搬迁浙江省洪都府宗时县,元朝又座十代又搬江西省南昌府丰城县,永乐十四年迁湖广。大公姚良能二公姚良德三公姚良珊湖广分三处,大公良能迁落辰州府沅陵县浦市江东,二公良德迁落常德府小地名石灰窑,三公良珊迁落沅州芷江县西溪柳寨灰窑长坪,座居扶罗伞寨五里八甲四甲一甲永正二甲三甲。三公住三处列为鼎足之势,传宝磁炉三分之,各执其一为符。”良珊公第十六世孙光浩公、十七世孙昌德公、昌金公、昌安公约于清康熙年间,陆续填川到潼川府乐至县(今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后辈分别复迁现威远县庆卫镇陈家沟、苦竹沟、朱家碥、七斗坪,新场镇望前沟(火槽子)、蛮洞垇(蛮东垇)、七星沟(七姓沟),铺子湾镇石家坡、刘家沟、长石坝,山王镇石家坡、马家沟等地生息繁衍至今。
    我威远“景清公裔”和“良珊公裔”两支姚氏族人,于 1999 年完成了威远姚氏史上没有过的联宗修谱,“景清公裔”和“良珊公裔”合谱合代入谱。由于对舜帝分别到景清公和良珊公世代存疑,现今续修电子族谱只合谱不合代,“良珊公裔”以良珊公为一世祖起世排代,今后“景清公裔”和“良珊公裔”族人互与宗亲相称。
   时逢我威远姚氏续修电子族谱,对太始祖舜帝、“景清公裔”、“良珊公裔”概而述之,以绪同族。
良珊公裔二十六世孙本学敬撰公元二 0 一九年二月

姚尚明 发表于 2019-3-13 10:39:20

续修说明
威远姚氏一族于 1999 年合修《四川威远姚氏家谱》至今已二十年矣!由于当时受客观交通和通信条件的限制,资料收集难免不全和错漏。从 2012 年 10月成立“续谱联络组”起开始收集资料,至 2017 年“续谱联络组”更名为“续谱委员会”,在已收集资料基础上研究编纂电子族谱。现对续修编纂说明如下:
一、这次续修我威远姚氏电子族谱命名为《四川省威远姚氏族谱》,这是以地域(县域)命名的族谱,族谱主要收录了威远县域内或祖籍是威远县的姚氏族人的世系图和分派图及个人简况。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姚氏女性及出嫁后所生育姓姚的子女也一并入谱。
二、这次续修我威远姚氏电子族谱以 1999 年《四川威远姚氏家谱》为蓝本,以《重华世第》、《姚氏族谱-君赞公总谱》和手抄老谱及先祖墓碑为主要依据。
三、这次续修我威远姚氏电子族谱因对舜帝分别到景清公和良珊公世代存疑,现今续修电子族谱只合谱不合代,“景清公裔”以舜帝为一世祖起世排代,“良珊公裔”以良珊公为一世祖起世排代。今后威远两大支姚氏族人也各自使用各的字派。“景清公裔”和“良珊公裔”族人互与宗亲相称。
四、这次续修我威远姚氏电子族谱以“景清公裔”和“良珊公裔”两大支为主线编纂,力求格式统一。转录老谱的资料采取原文加注标点符号并附译文,一律不再使用繁体字,个别老谱自造字原字录入。老谱里或先祖墓碑上无法考正识别的字用方框(□)标注。先祖个人简况里的出生寿终日期以干支纪年的尽量换算成公元纪年,月份不再使用“正、冬、腊、春、全”等字,新中国成立后族人的出生和寿终日期一律使用公元纪年。新中国成立前缺个人简况的表述为“生、殁、葬无(待)考”,新中国成立后缺个人简况的表述为“缺个人资料”。‘’
威远姚氏续谱委员会公元二 0 一九年二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四川威远姚氏家谱: 不分卷:[四川威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