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寒松 发表于 2009-7-18 01:09:57

漫步在姚文元墓前 (叶永烈)

    漫步在姚文元墓前 (叶永烈)
最近,我在上海郊区寻访姚文元的墓。姚文元的墓,坐落在一群普通的墓之中。墓碑上并没有署姚文元的名字,而只是写着他的妻子「金英」的名字。
       造访姚文元之妻金英
      金英是在一九九六年八月十九日病逝的。由于同名同姓叫金英的人颇多,所以金英安葬在那里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谁都没有想到这个金英就是姚文元的妻子。金英病逝时,姚文元尚在服刑期间——虽说离姚文元刑满只有一个多月。姚文元是在一九七六年十月六日被捕,一九八一年被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判处有期徒刑二十年,因此刑满之日是一九九六年十月六日。
   姚文元判决之后,征得有关部门的同意,我曾经去过上海姚家,拜访过金英。姚文元被捕之后,他的妻子金英回到上海。姚家不再住在康平路中共上海市委机关宿舍里。在上海市区东南一条稍为偏僻的街道,我按地址找到一幢普普通通的居民楼。姚家住在二楼的一间。夏日的中午,二时半,我敲响房门。姚文元的三女儿给我开门。她是个中学生,正准备去上学。听说我要访问她的母亲,就带我走过小小的厨房,步入卧室。厨房里放着一大碗烧熟的梭子蟹。听见敲门声之后,金英刚从午睡中醒来,脸颊上有着枕席的深深的痕印。
      她与二女儿、三女儿住在一起。大女儿已经出嫁了。她,一头短发,脸色白皙,右眉尖有一颗痣,穿一件短袖细咖啡条子上衣。她家共两间房。书橱里堆满书。床上铺着竹席。家具很简单。我和金英坐在小方桌旁谈着,桌上正放着一份当天的上海《文汇报》。她不断地唉声叹气,几度想哭。她的手,不断地摸着方桌玻璃台板的边缘。她早已不在原单位工作,已经调到一个很不起眼的工作单位,只是挂名而已,从未上班。她长期请病假在家,很少外出。在姚文元宣判之后,她曾获准前往北京秦城监狱探监,见到了姚文元。 
       记得,在一九七六年十月六日晚上,当姚文元在北京离家时,连帽子都忘了戴。当时住在北京家中的金英拿着帽子赶出去的时候,姚文元已经上车走了。金英出生于一九三三年四月二十八日,终年六十三岁。她的墓是在姚文元出狱之后的一九九七年七月修造的。
       她的墓上刻着“慈母金英之墓”,下面署繁体汉字:“女金虹 丽群 继红 婿浩岐 殷伟 圭章孙颖婷沐春冰聪 金星”。不言而喻,为了避人耳目,女儿只写名字,没有写「姚」姓。
       姚文元九六年出狱,零五年病逝
      墓碑是一块黑色大理石,正面刻着四个金字:“真理真情”。背面用金字刻着一首词《蝶恋花》,虽然没有标明作者的姓名,从词的内容可以判定出自姚文元之手:
遥送忠魂回大地
真理真情
把我心涛寄
碑影悠悠日月里
此生永系长相忆
碧草沉沉水寂寂
漫漫辛酸
谁解其中意
不改初衷常历历
年年化作同心祭
       从词意可以看出,这是姚文元专为妻子的墓碑而写的。从这首词中也可以看出,墓碑正面的刻着的“真理真情”,出自这首词。姚文元过去写过类似于顺口溜式的诗。这首《蝶恋花》倒是他晚年的精心之作。词中一连用了“悠悠”、“沉沉”、“寂寂”、“漫漫”、“历历”、“年年”六个迭词。词意隐晦,“漫漫辛酸,谁解其中意”,而点睛之笔在于“不改初衷”、“真理真情”。
      据公墓负责人告诉笔者,他们当时并不知道这是姚文元妻子之墓,更不知道姚文元病逝之后,也安葬在这个墓中。他们后来才得知,在姚文元生前,曾经几次到这里凭吊妻子。继张春桥二○○五年四月以八十八岁高龄病逝后,“四人帮”之中,姚文元是最后一个离开人世。那是在二○○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因糖尿病去世,终年七十四岁。姚获释后又活了九年,显然处于监控之中。
       姚文元去世的消息,是在姚文元病故之后半个月,由新华社披露的。二○○六年一月六日,新华社用简短的篇幅报导姚文元之死:
“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主犯姚文元因患糖尿病,于二○○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病亡。姚文元,男,七十四岁,于一九八一年被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判处有期徒刑二十年,剥夺政治权利五年。一九九六年十月刑满释放。”
      香港媒体披露说:新华社的此条消息是姚惟一的官方讣闻,不过港台报刊和国外媒体却多有报导。曾为“四人帮”成员逐一撰写传记的某上海作家说:“新华社消息出来后,美国《洛杉矶时报》等七八家媒体都有打电话来,我没有接到国内媒体的一个采访电话。”他认为,官方讣闻的发布是特意选择了周五的下午时间,因为接下来是双休日,以此避开海内外媒体的注意力。
   不言而喻,港媒所谓“曾为‘四人帮’成员逐一撰写传记的某上海作家”,显然是指在下。姚文元之死,为“‘四人帮’兴亡”画上了句点。“四人帮”俱亡。然而,“四人帮”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文革”,永远值得反思;“文革”的深刻教训,永远值得记取。


                                                                                                            二○○九年二月二十五日
                                                                                                                        于上海

姚寒松 发表于 2009-7-18 01:22:49

以上文字本人未作任何更改,照搬过来了。
   从本文的介绍中可以得出:作为当时的热血青年要求上进的知识分子姚文元被推上历史舞台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笔墨当随时代,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考察人物,那所有的一切都是可以理解的,革命总是需要热情与敢于献身的有时是要有血乃至生命的代价的,没有这些风云人物历史也不可能产生变化。
   我们不是算命先生,自己所做的事一定符合以后的变化,所以对于任何一个个人来说人生也是拼搏有时也是一场赌博,只要对得起大众对得起自己所追求的信仰目标,对得起祖国大地和人民大众。对于今天的青年人来说,从历史人物身上可以得到启示。
      为热忱于革命事业的青年我们的同宗;姚文元致以敬意,为过于冲动缺乏理智而给党的事业造成损失的中年同宗姚文元感到惋惜与悲哀。试想一想:他们也没什么个人享受,没有贪腐,只是热衷于权力争斗,好的一面予以怀念,不好的一面予以警示。
   总之,他们书写了历史,他的墓碑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没有留下自己的姓氏,,,但是,他存在过,辉煌过,“人在江湖身不由已”功过是非当然有后人评说,我只希望有朝一日他那“无字碑”上能刻上“姚文元”三个大字!

姚先登 发表于 2016-1-1 23:45:34

小姚杰 发表于 2013-12-25 09:56
生如浮萍逐大潮,去若圭璧陷泥淖。
盛衰沉浮千古事,留于史家为佐料!
读文有感

不管怎么说,姚文元是一位出类拔萃的文人,我深切怀念姚文元宗亲。

姚寒松 发表于 2016-3-24 23:48:54

没想到六年前的一篇帖子还能引起宗亲感慨万端,可见姚文元宗亲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中这“一席之地”之牢固,作用之强大。相信“千秋功罪自有后人评说”……

小姚杰 发表于 2013-12-25 09:56:40

生如浮萍逐大潮,去若圭璧陷泥淖。
盛衰沉浮千古事,留于史家为佐料!
读文有感

遥遥相望 发表于 2016-3-22 13:16:21

姚文元宗亲让历史评价

姚寒松 发表于 2009-7-18 01:33:52


叶永烈在姚文元夫妇墓前。

姚自卿 发表于 2009-7-18 16:58:14

''人在江湖身不由已''在那个时期。。。。。。

洛阳姚孝民 发表于 2009-7-18 18:29:11

严重支持寒松宗亲的观点,功过是非后人自有公论,不过文元宗亲那么大的官,两袖清风总是真的吧,直得我们学习。

姚晓风 发表于 2009-7-18 19:59:02

历史自会有正确的评价!不管他做过什么,他都是姚氏的后代.........我们曾经是共同的祖先....

姚行建 发表于 2009-7-20 23:38:37

支持!无论怎样他都是姚氏后裔,也就是姚族成员!

姚中东 发表于 2009-7-26 06:12:10

功过是非由后人评说,姚文元是姚氏子孙永远不会改变。

河南姚亚峰 发表于 2009-7-26 10:22:21

历史自会有正确的评价!不管他做过什么,他都是姚氏的后代.........

逍遥浪子 发表于 2009-7-26 20:04:13

让历史去评论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漫步在姚文元墓前 (叶永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