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ZH姚忠华 发表于 2013-7-1 12:28:13

桐城姚氏可能出自江苏宜兴

本帖最后由 YZH姚忠华 于 2013-7-14 10:30 编辑

 
桐城姚氏可能性出自江苏宜兴

       据中华寻根网、姚氏宗亲网姚波上传的《毗陵姚氏宗谱》三十卷,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由武进金坛、宜兴吴渎、江阴泗河、阳湖五牧、无锡新塘五宗祠共修。按此,《蓉江姚氏宗谱》是其支谱之一。
       按毗陵谱载,         
         详见中华寻根网《毗陵姚氏宗谱》第十四卷863页,第十五卷996页。
      
      据中华寻根网桐城〈麻溪姚氏宗谱〉十四卷,清光绪四年1878年,第一卷30-31页,二谱对比,两者迁移时间、迁移地区、迁移人等较为接近,

希宗亲共同考证。
 
附江阴《蓉江姚氏宗谱》2011年续修说明1——10世世表,11——20世简表(部分)
第一世、姚公铁山(字景彻)为一世祖,公系隋晋陵郡忠武王嫡裔,世居蜀,五季时以义勇破普州,遂为州牧,有功于民,后人立庙祀的之,朱

         追赠英惠显灵仁泽王。

第二世、铁山公子祖,字宏先。生子一胜之。

第三世、祖公子胜之,字继荣。生子一章。

第四世、胜之公子章,字有文。以曾孙希得贵,累赠太子太师。配马氏,累赠卫国夫人。生子一渊。

第五世、章公子渊。字澜水,以孙希得贵,诰赠金紫光禄大夫、资政殿大学土、太子太师,配张氏,诰赠郑国夫人。继配刘氏,诰赠蔡国夫人。

         渊生三子端桂、端懋、端恕。女一适岳。
第六世、端桂六(1),渊公长子,字仲友,号持堂先生,宋嘉定甲戌(1214年)进土,任广汉纠曹,致仕以子贵,敕赠金紫光禄大夫,资政

                              殿大学土,太子太师。配杨氏,敕封许国夫人。继配李氏,敕封隋国夫人。又继配王氏,敕封庆国夫人。公卒,赐葬义

                              兴(江苏宜兴)南岳山。生子一希得。

             端懋六(2),渊公次子.生子二,希舜,希昭。                                                (第七世)
                                                      希舜,端懋公长子,行传二
                                                      希昭生子二(山亠日)、(山乃)                        (第八世)
                                                                     (山亠日)希昭公长子,行登九
                                                                     (山乃)希昭公次子,行登十,
                                                                                    生志翰、承翰。               (第九世)
            端恕六(3),渊公三子.生子二,希少,希文。                                                 (第七世)
                                                         希少,端恕公长子,行传四,生子一,尧。行登十一 。(第八世)
                                                         希文,端恕公次子,行传五,生子徒、峻。与侄訔同殉难。
                                                                           徒生 师翰、正翰、僖翰。迁居绍兴。(第九世)
                                                                                    师翰行明十,生江孙、淑孙。(第十世)
                                                                           峻生子宸翰,迁姑苏。               (第九世)
                                                                                           宸翰生子(氵内)孙    (第十世)

第七世、端桂子希得(1198——1269年),字逢源,号橘洲,行传一,宋嘉定癸未(1223年)进土,仕至资政殿大学土、金紫光禄大夫,敕

         封潼川郡开国公,食邑四千三百户,实封八百户。特赠少保,加赠太师。晚年退隐义兴大芦寺,咸仁御书《南山明恕堂》匾额赐之。生

         于庆元己未年,配贾氏,敕封建安郡夫人。公卒于咸仁己巳年十二月乙丑日,寿七十有一,赐葬宜兴山亭乡大芦山龙耳之原所,著有续

         言行录《橘洲文集》。生子三,巌,訔,昆。                                                                        (第八世)

第八世、巌 (1),希得公长子,字季瞻,号南堂,行登五,宋咸仁戊辰(1268年)进土,至大

                           理寺 丞,配段氏,赠宜人,九世    生子三,奕翰,有翰,制翰。                     (第九世)
                                                                  奕翰,巌长子,字景韩,行明一,号方山,仕无为军司。赠修职郎配朱
                                                                              氏, 封孺人,继配陆氏,封孺人,
                                                                              生子四,洲孙、潼孙、满孙、泗孙。(第十世)
                                                                   第十世       泗孙,奕翰公四子,行长十三,配冯氏,生一子楷。
                                                                                    十一世         楷,泗孙子,字师鲁配岳氏,继配李氏,
                                                                                                                生子二,昱、昶
                                                                                                   十二世 昱,楷公长子,字汝进,生一子,祜
                                                                                                                  昶,楷公次子,字汝鸣。


                                                                      有翰,巌次子,字子韩,行明二,仕淮西总领所大军仓丞,赠承务郎,配氏,
                                                                              赠孺人,生子二,光孙,沼孙。                  (第十世)
                                                                     制翰,巌三子,号礼山,行明三。
            訔(2),希得公次子,字季和,号蒙泉,行登六,宋咸淳乙丑(1265年)进土,任福建泉州司李,丁艰归。值常州降元,公与锡山

                        陈召起兵,民恢复。遂命公为知常州事,带行军器监簿。德佑乙亥,伯颜复统兵围常,至十一月乙酉日城陷,死节于十二月

                        初八日甲辰。赐葬义兴龙颈山,赠龙图阁待制学土,谥曰忠毅,官其三子,仍赐银、绢、祭田,敕建常州忠义祠祀之,大宗

                        祠建于奔牛镇东文昌阁之西,于道光庚子年采入县志,配余氏,生三子,巽翰,维翰,书翰。(第九世)
                              巽翰(1),訔公长子,行明六,恩荫修职郎,配欧氏,赠孺人,生三子,源
                                                孙、澄孙、溢孙。(第十世)
                              维翰(2),訔公次子,行明七,恩荫承务郎,配顾氏,生二子,淇孙,忠孙。                     (第十世)
                              书翰(3),訔公三子,行明八,恩荫将仕郎,配氏,赠孺人,生二子,淳孙,浩孙。淳孙生子一复祖 (吴渎
                                                分祖第十一世)
             昆(3)。希得公三子,字季玉,号颐山,行登七,宋咸淳癸酉(1273年)科举人,配氏,生二子,英翰,文翰。(第九世)
                              英翰,昆长子,行明四,官提干,生二子,澎孙,冲孙。                                                       (第十世)
                              文翰。昆次子,行明五,仕都仓寺丞,赠承务郎,配氏,赠孺人,生子二,洪孙、泳孙。          (第十世)

第九世、   书翰(3)訔公三子,行明八,恩荫将仕郎,配氏,赠孺人,生二子,淳孙,浩孙。                                 (第十世)

第十世、 淳孙,书韩公长子,字良甫,行长五,配邵氏,生俱未详,生子一复祖 。

十一世、   复祖,字克显,以子贵,诰赠中宪大夫,配卢氏,诰赠 恭人。(吴渎分祖第十一世)生子二,
                                                                                                                                          临、旭。吴渎分祖

十二世、    临(1), 复祖公长子,字文临,一字大临,号离墨山樵,明洪武丙辰征(1376年)举人,知济南府德州德平县事,转莱州府同

                知升 保定府知府,敕授中宪大夫。配金氏,赠恭人,于至正壬辰,江东寇犯浙、宜兴,陷。避兵入湖,贼迫之,遂抱幼女死于水,

                      享祀宜兴周王庙内。续配邵氏,赠恭人。生子一,初。公卒于官署,归葬祖坟,金氏葬吴渎西毛坟,邵氏卒未详,葬祖坟。

               旭(2),复祖公次子,字文升,号景阳,景泰庚午(1450年)科举人,辛未登进土第,授北京刑科给事中,外转江西南安府。敕

                  授中宪大夫,配俞氏,赠恭人,继配吴氏,赠恭人。旭生二子,容、希廉。公于宣德间(1425——1435)自宜兴吴渎迁居安庆

                  之桐城。

十三、容   (1),旭公长子,字宇怀,敖居江阴青阳陆氏。生子亮。
          希廉(2),旭公次子,字未详

十四、亮,容公子,始卜基江阴、武进交界之泗河闸。生二子,麒、麟

十五、麒,亮公长子,生子二,天恩,子明。由泗河闸迁江阴城东金童桥为白沙姚氏世迁祖。
          麟,亮公次子,字惟宁,号怡闵,配新桥姜氏,继配陆氏,仍居泗河。生四子,鉴、钰、铨、镗

YZH姚忠华 发表于 2014-4-8 11:23:30

本帖最后由 YZH姚忠华 于 2014-4-8 11:59 编辑

徐贲过姚大临寓所
北郭集 明 徐贲
    徐贲 (1335-1393)明初画家,字幼文,号北郭生,其先为蜀(四川)人,自昆陵(今江苏常州)徒吴为长洲(今江苏苏州)城北。卒于明太祖洪武十二年。张士诚抗元,招为僚属,贲与张羽俱避居湖州这蜀山(在今浙江吴兴)。洪武七年(一三七四)被荐至京。尝奉使晋、冀,及还,柘中惟纪行诗数首。太祖重之,授给事中。历官河南左布政使,会征洮岷兵过其境,坐犒劳不时,下狱死。工诗,善画,时称十才子之一。与高启、杨基、张羽齐名,称“吴中四杰”, 山水法董源、巨然,笔墨清润。亦精墨竹。存世画迹有《蜀山图》、《秋林草亭图》等,诗有《北郭集》六卷,《四库总目》等。图染有山泽间意,林石尤濯濯可爱。小楷法钟兼虞,秀整端慎,不为沓拖自恣。其草书雄紧跌宕,出入旭、秦,无不淋漓快健。 〔明史本传、明画录、无声诗史、丹青志、画史会要、珊瑚纲、眉公秘籍、名山藏、詹氏小辨、甫田集、六研斋笔记、列朝诗集小传〕

北郭集
  六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明徐贲撰。贲字幼文,其先蜀人,徙常州,再徙平江。张士诚开阃,辟为属官。贲与张羽俱避居湖州之蜀山。洪武七年,被荐至京。尝奉使晋、冀,有所廉访。及还,检其橐惟纪行诗数首。太祖悦,授给事中,历官河南左布政使。会征洮岷兵过其境,坐犒劳不时,下狱死。《明史·文苑传》附载《高启传》中。贲善画,亦工于书。李日华《六研斋笔记》称其楷笔秀整端慎,不为沓拖自恣。詹景凤《小辨》亦称其小楷,法锺兼虞,然皆拘拘法内。盖其天性端谨,不逾规矩。故其诗才气不及高、杨、张,而法律谨严,字句熨贴,长篇短什,并首尾温丽,于三家别为一格。其客吴时,尝居城北之齐门,故名集曰“北郭”。旧本为吴人张习编次。今是集前后无序跋,题曰“陈邦瞻校”。盖万历间重刻之本,又非习所编之旧矣。
  
  ---出《四库总目提要》
  钦定四库全书集部六   北郭集  别集类五    明
  提要
  臣等谨案北郭集六巻明徐贲撰贲字幼文其先蜀人徙常州再徙平江张士诚开阃辟为属官贲与张羽俱避居湖州之蜀山洪武七年被荐至京尝奉使晋冀有所亷访及还检其槖惟纪行诗数首太祖悦授给事中歴官河南左布政使会征洮岷兵过其境坐犒劳不时下狱死明史文苑传附载髙启传中贲善画亦工于书李日华六研斋笔记称其楷笔秀整端慎不为沓拖自恣詹景凤小辨亦称其小楷法锺兼虞然皆拘拘法内盖其天性端谨不逾规矩故其诗才气不及髙杨张而法律谨严字句熨贴长篇短什并首尾温丽于三家别为一格其客呉时尝居城北之齐门故名集曰北郭旧本为呉人张习编次今是集前后无序跋题曰陈邦瞻校盖万歴间重刻之本又非习所编之旧矣
  
  乾隆四十六年十月恭校上
  总纂官 (臣)纪昀 (臣)陆锡熊 (臣)孙士毅
  总校官 (臣)陆费墀
  ●钦定四库全书
  北郭集巻一
  (明)徐贲 撰
  ○乐府(词吟)
  古别离
  淸晨戒严装送别河之干北风塞上起黄沙浩漫漫氷雪日以繁徒旅日以寒不悲道路远所愁衣裳单从行义不可徒使摧心肝流光信奔驰君归有时待但惜少年去坐令颜色改
  上留田
  羽翼偏不能飞上留田车轮单安可驰上留田有弟有弟寒且饥上留田为其兄者知不知上留田父母既没鞠者为谁上留田
  五杂组
  五杂组机上丝往复还盘中棊不获已人别离
  五杂组园中花往复还陌上车不获已人无家
  行路难
  桃李不冬发宁识霜雪威丈夫不出门安知道路危渡河恐倾覆登山苦崄巘假问何乃尔言有名利覊名利孰不志命系造化为请君勿躁进藏器且待时
  巫山高
  巫山峯十二一一向阳台闻说君王梦曾逢神女来树色凄离恨猿响抱余哀至今云雨里徒使后人猜
  邯郸才人嫁为厮养
  卒妇妾夲邯郸富家女学得诗书绝歌舞小时恩例选入宫天颜一顾生春风崇台往来十五载玉容无复桃花红君王宠新盛开宴还同贱妾初时见君边银烛照华筵妾处秋萤闭湥院当时自喜才名人如今始信诗书贫辞君去嫁厮养卒不怨君王怨妾身
  折杨栁
  人言折栁愁我言折栁好倘向栁边行织君去时道
  名都一何绮
  名都夸绮丽千门争向开射熊旧辟馆迎鳯新筑台畵毂金吾过骏马玉珰来纵横九衢里日日逐尘埃
  神弦曲
  灵风飐旗日光黑灯影半明斜照壁湘筠飒飒泣惨凄翠裙香带兰叶齐跳梁綘鼠舞碧鸡神鸦飞出寒烟啼纸钱啸火高悬树千轮万骑登天去
  神弦别曲
  桂叶吹香楚花雨十二离鸾梦中语绿蛾绀发团作云高軿夜降巫山女金炉蕙气烈火浓畵帘罗幙春重重翠樽进酒乐未终众巫笑起鼓冬冬烛光倒射椒花红
  过姚大临寓所
  
 客居龙井古庄前,兵后人家几变迁。
    乱世昔来求避地,故乡今想赋归田。
    曾邀霁月看花夜,忆别春风禁酒年。
    此日重过谁候我,寒烟衰草却留连。
  据1929年《毗陵姚氏宗谱》中:
第八世訔(2),希得公次子,字季和,号蒙泉,行登六,宋咸淳乙丑(1265年)进土,任福建泉州司李,丁艰归。值常州降元,公与锡山 陈召起兵,民恢复。遂命公为知常州事,带行军器监簿。德佑乙亥,伯颜复统兵围常,至十一月乙酉日城陷,死节于十二月初八日甲辰。赐葬义兴龙颈山,赠龙图阁待制学土,谥曰忠毅,官其三子,仍赐银、绢、祭田,敕建常州忠义祠祀之,大宗 祠建于奔牛镇东文昌阁之西,于道光庚子年采入县志,配余氏,生三子,巽翰,维翰,书翰。(第九世)
十一世、 复祖,字克显,以子贵,诰赠中宪大夫,配卢氏,诰赠 恭人。(吴渎分祖第十一世)生子二,
临、旭。吴渎分祖
十二世、    临(1), 复祖公长子,字文临,一字大临,号离墨山樵,明洪武丙辰征(1376年)举人,知济南府德州
         德平县事,转莱州府同 知升 保定府知府,敕授中宪大夫。配金氏,赠恭人,于至正壬辰,江东寇犯浙、宜兴,陷。避兵
         入湖,贼迫之,遂抱幼女死于水,享祀宜兴周王庙内。续配邵氏,赠恭人。生子一,初。公卒于官署,归葬祖坟,金氏葬
         吴渎西毛坟,邵氏卒未详,葬祖坟。
           旭(2),复祖公次子,字文升,号景阳,景泰庚午(1450年)科举人,辛未登进土第,授北京刑科给事中,
         外转江西南安府。敕授中宪大夫,配俞氏,赠恭人,继配吴氏,赠恭人。旭生二子,容、希廉。公于
         宣德间(1425——1435)自宜兴吴渎迁居安庆之桐城。

从上面文章分析,我祖有因抗元而避居长兴、宜兴山区事实(宜兴与浙江长兴交界),而旭公迁桐城,上祖会不会也因此而隐?另桐城胜三公之父,推算到毗陵谱,应当为七世祖希得公,有在桐城一带工作经历。详见前《宋希得公就职地区与官职》一文。

YZH姚忠华 发表于 2015-5-4 17:02:10

   修谱纪名


毗陵大宗谱原篡

元延祐甲寅创修   铁山公第   十   世裔孙      庆源

正德丁卯属稿            十六            汝明

明成化庚子篡修            十六            春宇

嘉靖甲子续修            十八            竹亭

天启乙丑重修            十九            舜谐

清顺治壬辰重修            二十二            起龙

乾隆癸未重修            二十四            岩珍

嘉庆壬申重修            二十四            永言

道光辛丑重修            二十五            掌林

光绪戊子篡修            二十六            大成



光绪戊子白沙篡修宗谱纪名   二十五    主修    泉葆

                        二十六            大成
                           
                        二十六    协修    大忠 凤乔

                                          荣桂 正华

                        二十七            德恒 锦章

                                          启扬 鲁成

                                          璋   彬

                                          元善 达本

                        二十八            廷栋 廷瑞

                                          灏    潞

                                          墀   叙福

                                          叙兴



民国己巳白沙续修宗谱纪名二十六倡修金堂监督局务

                         二十七      纪芳言论事项

                         二十八      砚宝采访收款

                                       步明催款收费

                                       园林缮稿校对

                                       纪康缮稿校对

                         二十九      瑞思催款收费

                         三十世      彀塘经理银帐



中华民国十八年己巳夏历清和月日开盘刷印

YZH姚忠华 发表于 2014-5-3 10:18:27

明清的中央官学
发布时间: 2007-6-22 10:18:03 被阅览数: 次 来源: 中国国学网
文字 〖 大 中 小 〗 )
明太祖建都南京,建国学于鸡鸣山下。明成祖迁都北京,同时保留南京为陪都。将已改为北平府学的故元大都国子监又改成北京国子监,南京国子监依然存在,于是明朝国子监有南北两监之分。清代京师国子监沿袭明代北京国子监,校舍规制更加严整。原明南京国子监到清代改为江宁府学。乾隆五十年(1785年)建成宏大的辟雍,成为国子监的主建筑。

明清国子监沿袭前代,又称太学,既是中央教育行政机关,也是全国最高学府,机构齐整。明国子监隶属于礼部,清代成为朝廷独立设置的机构。国子监长官为祭酒,副长官为司业,在彝伦堂办公。教学管理机构为“五厅”:绳愆厅、博士厅、典籍厅、典簿厅和掌馔厅。分别设有监丞、博士、典籍、典簿和掌馔等职。“六堂”为学生编制所在和学习场所,指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和广业六堂,有初、中、高三级。清代国子监祭酒、司业、监丞、博士等职,均有满、汉之分,各设1人。助教、学正、学录、典籍等职,有满、汉、蒙之分,往往并列而设。

明代国子监学生通称“监生”,依其来源分为四类:一是会试落榜的举人,称为举监。二是地方官学生员选拔入监的,称为贡监。明初规定府、州、县学每年贡举一名。嘉靖以后,改为府学每年举2人,州学每二年举3人,县学每年举1人。三是一定级别以上的官员及功臣后代,称为荫监;四是缴纳钱物而买到的监生资格,称为例监。监生是一种社会政治身份,成为监生就意味着获得了作官的资格。监生本人,连同家属二人都可免除徭役。监内实行会馔即会餐制度,伙食标准是相当高的,不会馔则发给相应的钱物,家属也有一份。另外,还发给冬夏服装,文具纸张及生活用品,有病由官府给予医治,待遇相当优厚。清代国子监的生源也是这四个途径,依据是否具有府、州、县学生员的身份,分为贡生和监生两大类,前者的地位和待遇高于后者。

国子监的教学内容以《四书》、《五经》为主。此外,明代学习《性理大全》,加读《说苑》、《大明律令》、《御制大诰》,还有习字、习射等。清代学习《圣谕广训》,以及诏、诰、表、判等公文及策论的写作。

明代国子监教学沿袭元代,实行升堂积分制。学生入学后入低级班(正义、崇志、广业堂)学习,一年半以后,文理通者升中级班(修道、诚心堂)学习,再过一年半,“经史兼通,文理俱优”者升高级班(率性堂)。监生升入率性堂,则采用“积分制”,按月考试,一年积满8分为及格,可以待补为官了,不及格仍坐监肄业。后来国子监生作官的出路越来越差,监生多走科举入仕之路,升堂积分制缺乏吸引力,逐渐名存实亡。清代国子监六堂改为两两分级(率性、修道为高级,诚心、正义为中级,崇志、广业为初级),升堂实际上只是熬年头、看资历了。

明洪武五年(1372年),为满足当时官吏不足的需要,创立监生历事之制。历事即“历练政事”,是实习官吏的制度。凡在监10余年者,派到六部诸司实习吏事,并考察其勤惰。历练3个月,进行考核,勤谨者送吏部备案待选,仍令继续历事,遇到官缺,依次补用。表现平常的再令历练。下等的取消历练资格,送还国子监读书。清初改称拨历,监生坐监期满,即拨历各部院衙门实习吏事,每三个月考核一次,一年期满,送朝廷考察授官。康熙以后停止拨历。

国子监对监生的管制严格,监内有繁苛的监规,绳愆厅就是专门纠察和惩治学生过错的地方。一般学校最高惩罚不过开除学籍,而明代对监生还有服劳役、戴枷镣、充军乃至枭首示众等封建时代全套的惩治手段。恩威并举,以达到彻底控制监生的目的。

除了国子监之外,明代还有专为皇族后裔子弟而设的宗学和学习军事技能的武学。清代则有为拥有特权的基干统治队伍——八旗子弟设立的各类学校。如八旗官学,由满、蒙、汉各旗各设学馆教授子弟,归国子监管辖。还有圆明园护军营、火器营、健卫营以及各地驻防旗营所设立的学校。宗人府管辖的宗学和觉罗学,对象是皇室后裔和其他觉罗氏后裔。内务府管辖的咸安宫官学、景山官学,对象是皇城禁卫军的内三旗子弟。八旗学校重点是学满文与骑射,是为了维护八旗子弟的固有传统,同时也兼习汉文和经史之学,以增强他们的文化素养。

来源:《中国教育史》

YZH姚忠华 发表于 2015-5-2 10:00:24

zhishu 发表于 2015-4-15 15:06
这里 我不想过多说明什么 桐城麻溪姚氏自始祖胜三公 二世祖文二公 生年葬地逸外 后我三四五六七八九世祖生 ...

    宗谱纪略         明嘉靖戊戍(1538年) 姚文佑


       粤稽旧谱系,自重华家于洛阳,吴兴著姓以别羌姚,周汉迭兴,中州氏族紊不可纪,迨隋大业中太尉忠武公讳允,奉命会讨沈法兴叛,尽节于常,赐葬郡西卜弋桥东。敕封金紫光禄大夫。晋陵郡王谥忠武,後景彻号铁山,以选破贼普州,遂为州牧,追赠英惠显灵仁泽王,子名祖,再传胜之,三传章,四传渊。五传端桂、端懋、端恕等,有居蜀之潼川妻涪者,宋宁宗朝端桂公,字促友,登嘉定甲戍第任广汉纠曹,卒,赐葬常州义(宜)兴大芦山,景定五年(1264年),敕大芦寺改为兴平报国禅寺,永为庙祀,春秋致祭。
       子希得登嘉定癸未进士第历官,参知政事兵部尚书侍读,拜端明殿大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太子宾客资政殿大学士,金紫光禄大夫,忤贾似道屡抗疏,乞致仕,理宗御书南山明恕堂字额赐之,咸淳五年薨 。赐葬龙耳山,封潼川郡开国公。度宗即位时特赠少保,以子贵赠太师。生三子,严,岩,昆皆登弟。其仲曰:岩号蒙泉,登咸淳乙丑第知福建泉州司理艰居,适德祐乙亥,元兵围常州,守臣赵兴鑑遁,温人王良臣诈称郡官,开门迎降,是年三月,公与锡山陈炤起兵二万复之事,闻丙申授公带行军器监簿,知常州事,既而伯颜会兵围城,公与炤力战固守,颜招降,百端不听,颜怒命降人王良臣等,役民兵运土为垒,并人筑之,且杀人煎油,作炮焚牌权,日夜来攻,城中甚急。而公守志益坚,粮尽绝援,犹截纸缕置于盂作汤饼状以示敌。力竭,城陷,乙酉公纵火自焚,民饥疲无一降者,城为之屠,至今遗吾常满城忠义名是。是年十二月初八甲辰日,赐葬宜兴南狱山,赠龙图阁待制学士,谥忠节,官其三子,巽翰修职郎,次维翰承务郎,三书翰将仕郎,仍赐银绢会子暨田千顷,俾葬祭立庙以慰忠魂。
       国朝洪武丙辰徵公三世临为徵仕郎,知山东济南府德平县事,转莱州府同知,升保定知府。次旭,景泰庚午辛未联捷,于顺天七年,追谥忠毅,正德六年巡按谢公琛,奏请立祠奉。       旨敕赐忠义祠,崇祀配食信国文忠烈公春秋遣祭,颁定祝文祠阴雨衿骏奔俎豆代传长礼世沐。
       恩荣若我毗陵,上溯忠武公,以下数十传至太师公,敕籍毗陵,再至我忠毅公殉节于常。
       敕庙崇祀,世益显扬,凡子姓之在毗陵者,悉统于忠毅公,而论世宜自忠武公,而忠武公世系殷遥,难於纂述,谨从铁山公而下以纪世次,为毗陵姚氏始祖,旧谱己详兹不悉载。

嘉靖岁次戊戍(1538年) 春王正月初八日

赐壬辰进士刑部贵州司郎中十七世家孙 文祐谨撰
这是比较早的对旭公的官方明确记载,离旭公迁移时间不长,而麻溪谱修谱较晚。

YZH姚忠华 发表于 2014-1-10 19:20:19

本帖最后由 YZH姚忠华 于 2014-1-10 20:44 编辑

有 261 次阅读2010-7-23 16:14 |个人分类:江阴《蓉江姚氏宗谱》|
      宗谱纪略         明嘉靖戊戍(1538年) 姚文佑


       粤稽旧谱系,自重华家于洛阳,吴兴著姓以别羌姚,周汉迭兴,中州氏族紊不可纪,迨隋大业中太尉忠武公讳允,奉命会讨沈法兴叛,尽节于常,赐葬郡西卜弋桥东。敕封金紫光禄大夫。晋陵郡王谥忠武,後景彻号铁山,以选破贼普州,遂为州牧,追赠英惠显灵仁泽王,子名祖,再传胜之,三传章,四传渊。五传端桂、端懋、端恕等,有居蜀之潼川妻涪者,宋宁宗朝端桂公,字促友,登嘉定甲戍第任广汉纠曹,卒,赐葬常州义(宜)兴大芦山,景定五年(1264年),敕大芦寺改为兴平报国禅寺,永为庙祀,春秋致祭。
       子希得登嘉定癸未进士第历官,参知政事兵部尚书侍读,拜端明殿大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太子宾客资政殿大学士,金紫光禄大夫,忤贾似道屡抗疏,乞致仕,理宗御书南山明恕堂字额赐之,咸淳五年薨 。赐葬龙耳山,封潼川郡开国公。度宗即位时特赠少保,以子贵赠太师。生三子,严,岩,昆皆登弟。其仲曰:岩号蒙泉,登咸淳乙丑第知福建泉州司理艰居,适德祐乙亥,元兵围常州,守臣赵兴鑑遁,温人王良臣诈称郡官,开门迎降,是年三月,公与锡山陈炤起兵二万复之事,闻丙申授公带行军器监簿,知常州事,既而伯颜会兵围城,公与炤力战固守,颜招降,百端不听,颜怒命降人王良臣等,役民兵运土为垒,并人筑之,且杀人煎油,作炮焚牌权,日夜来攻,城中甚急。而公守志益坚,粮尽绝援,犹截纸缕置于盂作汤饼状以示敌。力竭,城陷,乙酉公纵火自焚,民饥疲无一降者,城为之屠,至今遗吾常满城忠义名是。是年十二月初八甲辰日,赐葬宜兴南狱山,赠龙图阁待制学士,谥忠节,官其三子,巽翰修职郎,次维翰承务郎,三书翰将仕郎,仍赐银绢会子暨田千顷,俾葬祭立庙以慰忠魂。
       国朝洪武丙辰徵公三世临为徵仕郎,知山东济南府德平县事,转莱州府同知,升保定知府。次旭,景泰庚午辛未联捷,于顺天七年,追谥忠毅,正德六年巡按谢公琛,奏请立祠奉。       旨敕赐忠义祠,崇祀配食信国文忠烈公春秋遣祭,颁定祝文祠阴雨衿骏奔俎豆代传长礼世沐。
       恩荣若我毗陵,上溯忠武公,以下数十传至太师公,敕籍毗陵,再至我忠毅公殉节于常。
       敕庙崇祀,世益显扬,凡子姓之在毗陵者,悉统于忠毅公,而论世宜自忠武公,而忠武公世系殷遥,难於纂述,谨从铁山公而下以纪世次,为毗陵姚氏始祖,旧谱己详兹不悉载。

嘉靖岁次戊戍(1538年) 春王正月初八日

赐壬辰进士刑部贵州司郎中十七世家孙 文祐谨撰
这是比较早的对旭公的官方明确记载,离旭公迁移时间不长,而麻溪谱修谱较晚。

蓬安姚波 发表于 2013-7-1 12:53:59

 
桐城姚氏可能性出自江苏宜兴

据中华寻根网,《毗陵姚氏宗谱》三十卷,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由武 ...
YZH姚忠华 发表于 2013-7-1 12:28 http://www.yaogens.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你研究清楚了;我是没弄清楚;随便帮助查找一下雅安姚始祖姚筱贰,姚升万,明洪武25年由江苏毘山新阳县聚贤村奉旨分发于雅安孝廉桥(今姚桥)

YZH姚忠华 发表于 2013-7-1 15:30:24

本帖最后由 YZH姚忠华 于 2013-7-4 14:52 编辑

 
桐城姚氏可能性出自江苏宜兴

       据中华寻根网,《毗陵姚氏宗谱》三十卷,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 ...
YZH姚忠华 发表于 2013-7-1 12:28 http://www.yaogens.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本帖最后由 上海姚燕飞 于 2011-2-14 07:36 编辑 ]

 桐城姚氏即所谓的麻溪姚氏,为桐城五大世家之一,是吴兴姚氏的一支。据姚氏家乘第五卷记载,虞舜第69世孙、西汉大经学家姚平是吴兴姚氏的开基始祖。
  吴兴姚氏自西汉末迁居江南到北魏时期,逐渐壮大开来,成为当地名门望族,并反向中原内地回流。至唐代初期,流播遍及浙江、江苏、河南、陕西、山西、河北、山东、广东、四川、安徽、湖北等地,逐渐演化出“陕州姚”(河南三门峡)、“桐城姚”(安徽桐城)等分支。唐代以后,显于后世的主要有三支:吴兴姚、陕州姚、桐城姚。
  按《桐城县志》:麻溪姚原籍浙江省余姚县,其先祖姚胜三随父官居安庆,后在桐城大宥乡麻溪河畔落户。传至姚旭,举明景泰二年(1451)进士,官至云南布政使司右参政,告老还乡后,定居县城,78岁卒。自此名哲继踵,遂为世家。 查麻溪姚氏族谱,姚氏大约在元至元年间迁入桐城。至元年号有两个,一在元初,即前至元;一在元末,即后至元。姚莹在《麻溪姚氏先德传》中说:吾祖自余姚元季迁桐城,余前事莫可考。桐城始得著者曰胜三公,居大宥乡之麻溪,故为麻溪姚氏。元季迁入,显然这个至元就是后至元了。这个时间是确切的,为元顺帝妥欢帖睦尔袭用其先祖忽必烈的年号,共行用六年(公元1335~1340年)。也就是说桐城麻溪姚氏大约在1335年到1340年间迁入桐城。迁桐时间,显著晚于桂林方氏,而稍早于瓦屑坝移民。
  麻溪姚氏一世祖姚胜三祖籍余姚,因其父宦居安庆,故随父来皖。他偶然发现桐城麻溪河畔风光秀丽,适合居住,便隐居于麻溪。其后红巾军起义,江淮大乱。而麻溪地处偏僻,可作桃源避秦。麻溪,在今枞阳县钱桥镇。旧属桐城东乡大宥乡,后改属北乡桐积乡。
  胜三传子华,子华传仲义,仲义传显。姚莹在先德传中说:四代皆有隐德,孝友力田,读书好义,施予无吝。这是典型的桐城耕读传家之风,或许是受婺源移民的影响吧。到了第五代姚旭的时候,举进士,官云南。致仕后定居县城。自此后,硕宦名儒辈出、人文蔚起,跻身县城五大世家张姚马左方之列,成为著名的文化世家和仕宦望族。于仕宦,与显赫的桐城张家并称“张姚”,清代有“桐城张姚二姓,占却半部缙绅”之说。于文学,姚家代有传人,姚鼐更是和方苞合称“方姚”,成为桐城派的代名词,旧时有“人人桐城,家家方姚”之语。在姚旭中举大约三百年后,公元1731年,麻溪姚十六世孙姚鼐出生于县城南门的树德堂,后移居北门初复堂。今桐城中学内银杏树,为姚鼐在其书斋惜抱轩外亲手所植。公元1785年,麻溪姚十八世孙姚莹出生于城北寺巷口,即今慎宜轩。类似麻溪姚氏,发迹后举族迁入县城的例子也很多,比较典型的还有桐城左氏、麻溪吴氏、查林齐氏、鲁谼方氏等。这些都是移民迁徙的继续。后世,这些张姚马左方氏大族人口增多,再度从县城迁往他地,更是迁徙的进一步发展了。
  姚范(1702--1771),清著名文学家,字南青,号姜坞,安徽桐城人。乾隆进士,官翰林编修,任三礼馆纂修。与刘大櫆友善,论文继承方苞的主张,持论对其侄姚鼐颇有影响。其学深究遗经,综括精粹。所著有《援鹑堂文集》、《援鹑堂笔记》等。
  自明朝以来,桐城姚氏300年来敦行积学、文化氛围浓重恬裕、传统教育正宗尔雅,这样的文化氛围与传统教育,造成的直接后果便是“能振笔为古文词者,代有传人”。到了姚范这一代,更是将这种家学渊源发扬光大,为吴兴姚氏成为天下第一文学家族奠定了基础。
  姚范曾祖姚文然,明崇祯进士。清顺治三年任国史院庶吉士,转任各科给事中。康熙十五年任刑部尚书:以疏言敢谏、宽平刑律著称。家教甚严,“后嗣弥盛,名贤相踵。” 姚范的祖父姚士基,是姚文然第四子,名宦,以慈爱为治,颇具文名。
  姚范早孤,博涉多闻,尝与叶酉、刘大櫆、方泽等约登楼共学,期十年不下,为举世不好之文。得方苞为文义法,其文沉邃幽古,绝去依傍,自成体势,务求精深,不事藻饰,力追古人而得其阃奥。又学问博洽,擅长考据,于经传子史无不综贯。
  姚范从子(侄)姚鼐,亲受文法于刘大櫆、姚范,本所闻于家庭师友,间者益以自得,治之益精,所得实臻古人胜境,加以才藻纵横,遂显名天下,为一代宗主。其文高简深古,才敛于法,气蕴于味,尤近司马迁、韩愈。所选《古文辞类篡》七十四卷,为海内所传诵,是以言古文者,益推桐城为正宗。姚鼐曾参加过清代《四库全书》的编纂,后致力于教育,弟子遍及南方各省。其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但主要成就在散文上。他提倡 “义理”、“考证"、“辞章”三者相互为用,其为文“以神、韵为宗”,在散文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与方苞、刘大櫆一起,创立了清代散文最重要的流派——桐城派,并将桐城派推向最高峰,同时也将吴兴姚氏推上姚姓“第一名门”的地位。
  姚范之孙姚睽,家贫,客游为书记。诗、古文词、经学颇得姚范精粹,好有用之学,史事尤熟。
  姚范曾孙姚莹,少孤贫,有大略。尽发范遗书数百卷,遍读之;师事从祖鼐,受古文法。其诗与古文词洞达世务,激昂奋发,磊落自喜,论事之作尤能自出机杼。姚鼐弟子在乡里,以方东树、刘开、姚莹最为知名。
  姚鼐之子姚景衡,师事姚鼐、刘大櫆弟子桐城方绩,刻苦力学,于诗文尤用意。所撰多至数百篇,悉有法度,才笔超轶,雄气过于其父。
  姚鼐从子姚宽,师事鼐,受古文法。后复师事景衡。
  姚鼐从子姚通意,师事鼐,从居钟山书院最久,得闻论诗文要旨,益深于诗,清隽不群。
  姚鼐族父姚兴泶,师事鼐最久,受古文法。于古文、经义、骈俪之文无所不解,为之皆有法度,而尤长于诗。
  姚鼐族孙姚柬之,师事鼐,受古文法,早闻绪论,以文学知名。
  姚鼐族孙姚允之,师事鼐。受诗、古文法,工诗、画及八分书。接姚鼐之后,重修《姚氏族谱》。
  姚莹之子姚浚昌,少孤,幼承庭训,又习闻其乡老师宿学讲论,慨然以古作者自期。古文词雅气渊,谨守家法,并以义法教授诸子:浚昌子永楷。濡染家学,复师事桐城吴汝纶,受古文法,工诗,有冲澹之味;浚昌子永朴,师事武昌张裕钊及桐城吴汝纶、郑福照,受古文法。专力治经,其诗、古文亦古淡;浚昌子永概,师事桐城方宗诚、吴汝纶及武昌张裕钊,受古文法,从汝纶最久。论学于汉、宋无所偏,主治经学,独好《诗经》。其文纡回蓄缩,务使词尽意不尽,以至词意俱不尽。
  桐城姚氏由姚范而永楷、永朴、永概三兄弟,共十四人入《桐城文学渊源考》,凡历五世,代有人出。这样的文学家族,父子兄弟伯(叔)侄转相传述,不断地成长与壮大。桐城姚范家族,不愧为当时天下第一文学家族。

YZH姚忠华 发表于 2013-7-1 15:33:39

回复 2# 蓬安姚波


    我祖有迁姑苏,后无联系。如找到后,定通知

pszyyao 发表于 2013-7-1 18:06:42

回复 4# YZH姚忠华


    迄今未见你说桐城姚氏可能出自江苏宜兴的理由和根据。

姚泰民 发表于 2013-7-1 21:42:36

我是麻溪姚,成字辈,家有民国十年版家谱复印件,我们先祖胜三公是由浙江余姚迁来的

姚泰民 发表于 2013-7-1 21:42:49

我是麻溪姚,成字辈,家有民国十年版家谱复印件,我们先祖胜三公是由浙江余姚迁来的

YZH姚忠华 发表于 2013-7-2 21:27:59

RE: 桐城姚氏可能出自江苏宜兴

本帖最后由 YZH姚忠华 于 2013-7-2 22:20 编辑

**** Hidden Message *****回复 5# pszyyao


    http://www.yaogens.cn/bbs/attachments/month_1304/13041510488ec6dd8801a5e2ac.jpg.thumb.jpg
http://www.yaogens.cn/bbs/attachments/month_1304/130416083589dafb45beb85785.jpg.thumb.jpg

http://www.yaogens.cn/bbs/attachments/month_1304/13041711146862d3a92f648f80.jpg.thumb.jpg

http://www.yaogens.cn/bbs/attachments/month_1304/13041713236f430c6e4206f9be.jpg.thumb.jpg

YZH姚忠华 发表于 2013-7-2 21:48:09

本帖最后由 YZH姚忠华 于 2013-7-19 12:20 编辑

回复 5# pszyyao


    http://www.yaogens.cn/bbs/attachments/month_1303/13031622026d339db39d9f9ebb.jpg.thumb.jpg
http://www.yaogens.cn/bbs/attachments/month_1303/13031622031b2b95fb994f6b32.jpg.thumb.jpg
498 / 502
260-0023 江蘇常州,毘陵姚氏宗譜三十卷首一卷 <二>日期:2013-04-18    点击:153    查看原图    全部展开



http://www.yaogens.cn/club/file/upload/201304/19/16-57-31-57-16.jpg

以上两谱,旭公内容记载较为一致,旭父都为显,毗陵谱明确记载旭公宣德年间迁移安庆桐城。


非常感谢,姚波宗亲发的帖(电子家谱),辛苦了,大家寻亲有了方便之门。

pszyyao 发表于 2013-7-2 21:54:47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3-7-3 08:27 编辑

回复 9# YZH姚忠华


    要请你点拨一二或说明,才能读得懂。




   我是感谢姚波宗亲搬来许多族谱,现在他又正在搬。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桐城姚氏可能出自江苏宜兴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