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安姚波 发表于 2013-6-29 08:14:22

湘西新晃古夜郎县探幽

本帖最后由 蓬安姚波 于 2013-6-29 08:20 编辑


                  发现湖南古夜郎             ——湘西新晃古夜郎县探幽

                     文/刘芝凤    说到中国的夜郎,不仅国人家喻户晓,国外了解中国文化历史的文化人,尤其是华人十有八九都知道。这是因为成语“夜郎自大”千百年来贻人口实。人们对那些不知天高地厚、坐井观天、自以为是、孤陋寡闻、妄自尊大的人形容为“夜郎自大”。  中国的历史书告诉我们,在我国遥远、悠久的历史上,的确有一个夜郎国,还有夜郎郡、夜郎县的沿革。多少年来,人们一直认为夜郎在贵州。殊不知在湖南的新晃侗族自治县竟有如此之多的关于古夜郎国、夜郎县的历史记载和文物古遗址。也许是因为“夜郎自大”的名声不好听,夜郎国的后人千百年来一直保持沉默的原因,致使这个史书上有名的夜郎古县到今天无意中才得以发现。  发现新晃古夜郎  新晃侗族自治县(下简称新晃)位于湖南西部的西陲,隶属湖南省怀化市。就新晃版图形状而言,如同湖南的一角衣襟伸于贵州。  新晃除了东面与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接壤外,南、西、北三面与贵州铜仁地区的玉屏县、万山特区的高楼坪、黄道司和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天柱县、镇远县、三穗县交界。新晃潕水上通贵州镇远、黄平,下会合沅水入洞庭湖达常德进长江到武汉。  新晃县城坐落在潕水和龙溪汇合之处,湘黔铁路、上昆(瑞)公路(高速公路已快通车)从东至西贯穿境内,与已经开工的芷江飞机场距离60公里、铜仁机场距离不到80公里。龙溪古镇自古以来就是沅江有名的商埠之一,是“湘黔通衢”之地。全县26万人口,19个民族。其中侗族占了76.1%,苗族为7.34%,汉族占16.3%。  新晃侗族自治县是我母亲的故乡。早在前几年,县里想开发旅游文化产业,苦于找不到品牌作新晃旅游经济的名片。新晃一大群文化人早有一个意识,就是想把老祖宗的名片打出来,但出于种种原因,一直在县里酝酿。今年新的县委书记王行水和县长黄雪鸿到位后,对新晃夜郎古县的历史非常重视。有道是子不嫌母丑,何况夜郎“自大”还是千年的“冤案”和“委屈”呢?借助“夜郎”的名声、效力打出新晃的旅游经济品牌是最好的切入点。所以,当我前个月陪我国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林河和郭辉东研究员到新晃考察“人类文明发源地”时,当天下午,王书记和黄县长就召来县里四大家及各部委办的头头们,开了一个座谈会。会上请专家讲了新晃和古夜郎的历史与文化,提出了开发古夜郎的新思路。回家后我花了两天时间,把所有有关古夜郎与新晃有关的资料都找来了。不看不知道,看后真是吓一跳,没想到新晃古夜郎县的资料和文物还真不少。如文史资料载有:  《辞海》第351页、《辞源》第656页都有解释“夜郎汉时是我国西南古国名。……古县名。唐贞观五年(公元631年)置,在今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五代时废。北宋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复置,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又废。”的记载。  古夜郎从战国至汉代鼎盛时期到公元1120年的北宋时期,曲曲折折走过了一千多年时间,从鼎盛时期的贵州与四川、云南交界之地迁到西南与中南接壤的湘西新晃,也走过了千年的沧桑。古夜郎在新晃建县、废县又复置,前后又经历了500来年的风雨历程。  清朝的《湖南通志》有“潭州:上古之苗国之地,春秋战国属楚”。“苗,自长沙、沅、辰以南,尽夜郎之境有之。”清道光五年编纂的《晃州厅志·建 置沿革》卷有“晃州,古黔中郡地,楚之上游而沅之北门也,在汉属夜郎国”的记载;《晃州厅志·艺文卷》有“清王渔华题竹王庙和梅峄夜郎览古诗……”清代前,晃县为纪念夜郎王的竹王庙早已成为老县城的一大名胜风景地。唐代长孙无忌著《隋书·地理志》中也有记载:“唐长安四年,以沅州之夜郎、渭溪二县轩舞州。开元十三年,以舞武声相近,更名鹤州。二十年,又名业州。大历五年,又更名奖州,或为龙溪郡,属江南道,领县二峨山、渭溪。”  龙景和编注《晃州历代诗选注》摘录的民国28年(公元1939年)湖南省第十区专员来晃视察撰的一副对联上也写有:“黔头楚尾夜郎国;白芷丹砂酒店塘。”  我只是摘录了部分有关新晃和古夜郎血缘关系的文史资料,但就以上这些文摘,就足以证明新晃确实是夜郎古国中后期的夜郎国(县),且在境内前前后后、断断续续持续了500余年历史。不能说不是一大发现。  揭开“牂牁江”神秘的面纱  说“牂牁”,人们最快的反映是西汉打夜郎的那条河。它给人的感觉是非常的神奇和神秘。是什么?是怎么与夜郎连在一起的?江到底是哪条江河?江与连接沅江(湘西怀化境内主河流,湘江主支流)的潕水 (怀化境内主河流,在洪江与沅水会合) 到底是什么关系?与新晃侗族自治县又有什么关系呢?问题多多,猜想多多,让后人们产生了无限的遐想和猜测。想要揭开神秘的面纱,我还真费了一番时间呢。  南朝宋的范晔写的《后汉书》卷八十六有这么一段话:“初,楚顷襄王时,遣将庄豪从沅水伐夜郎。军至且兰,船于岸而步战。既灭夜郎,因留王滇池。以且兰船处,乃改其名为。  沅水是湖南的第二大河流,发源于贵州黔东南,分南北两源,经湖南新晃入湖南境地,在洪江市托口与渠水会合后才正式称之为沅江流入洞庭。  潕阳河古称潕水。源于贵州黔东南,从新晃侗族自治县入湖南境地。经洪江入沅水。为溯其源,我上贵州黄平不下十次。  二千多年前汉朝攻打夜郎的路线就是从怀化境内的沅水转潕水再经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古夜郎地)灭夜郎的。潕水河就是江。所以新晃与古夜郎和古的历史渊源就有得故事了。我们在新晃沿河出土的许多文物和现存的许多庙宇遗址中都找到与竹王(夜郎王)有直接关系的诸多历史遗址。有着如此之多历史故事的新晃和江,哪能不神秘呢!  夜郎“自大”的千年委屈  夜郎国的后人因为一个成语“夜郎自大”抬不起头,夜郎真自大吗? “夜郎自大”的由头,是从西汉汉王派住探辟西南通住印度道路的使者与滇王的一次拜访交谈引起的。  从《史记》、《后汉书》到《汉书》有关夜郎的最原始记载资料看,汉代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博望侯张骞从西域归来,对汉王说,在印度和其他国家,他见到四川的丝绸以及邛竹杖等来自汉朝西南的物资,得知早在他探辟西域之道之前,西南的民间商贸流通就可以从西南到印度了,而且从西南到西域,“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今四川),身毒国(今印度),道便近,有利无害”。汉王想从西南打通通住西域的道路,于是派使者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去西南探辟通往印度的道路。在途经云南时,拜访了当时的滇王。并与滇王和西南几个小国的王侯们会晤。  因当时道路不畅通,交通不便,各地诸侯分踞一地,不知汉朝有多大的面积,所以滇王问汉使者:“汉与我孰大?”意思是“汉朝与我的国家比起来,哪个大些?”在坐的夜郎及诸者随之亦然。汉朝的使者回去后,告诉汉王,说“盛言滇大国,足事亲附”,请“天子注意焉”。  夜郎“自大”,冤就冤在它是“替人受过”和清代作家蒲松龄(《聊斋志异》作者)的一个形容句,带来的数百年蒙羞。  夜郎替滇王受过受得冤屈。当时与汉使者对话询问两国大小的是滇王而不是竹王(夜郎侯),在二千多年前的年代,既没有飞机,又没有火车、汽车,秦始皇当时兴建的五尺道(国道公路),也没有遍及今日中国大地,尤其在中原通往西南以及西南广大地区,水路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再就是马帮山路。所以不论是滇王还是夜郎,以为自己数千里的领域很大是很自然的。消息不通、视野不开阔而产生的孤陋寡闻应该可以理解。退一万步说,向客人问问两国的领域谁的大,以便知己知彼,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何况问话的是滇王而非夜郎侯。  夜郎还冤在“名人”的“错误理解”而引来了成语“夜郎自大”传于后世。  清代的大文学家蒲松龄,在他的《聊斋志异·绛妃》一文中有这么一段“驾炮车之狂云,逐以夜郎自大。恃贪狼之逆气,漫以河伯为尊”。《聊斋志异》数百年来都是老少皆娱、雅俗共赏的鬼怪小说,也是中国的精典名著。“夜郎自大”由此而来,也由此家喻户晓。“夜郎自大”虽然是一个非常形象、深刻、生动的成语,这是文学先祖留给后人的文化财富,但就当事人的夜郎来说,明摆着就显得太冤屈了。我自己也是一个作家,不敢批评文学先祖,但就先祖笔下“夜郎自大”造成的数百年“冤假错案”,我以为该是澄清的时候了。其实如果你亲自到夜郎之地来体验一下,很容易发现夜郎人虽然聪明,不但不骄傲自大,反而过分的谦让,让人觉得有些“憨态可掬”。  夜郎古址觅古迹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为诗友王昌龄贬为龙标县尉,所写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王昌龄大李白约3岁,生于公元698年(?),757年安史之乱后被刺史闾丘晓所杀。李白和王昌龄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两人出身不同,经历不同,但同为朝廷作过官,先后被朝廷贬发过,又是同一朝代的诗人,与杜甫一道曾是学艺上的知交。李白听到王昌龄要贬到湘西龙标县去的消息之后,写了“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以寄友情。李白知道湘西龙标(今洪江市黔城)是夜郎之地,是因为他一生中曾多次途经此地。  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唐代以前就是夜郎区域,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划为夜郎县时,李白和王昌龄都还没出生。但云南、四川、贵州等西南人通往中原和江南,水路、陆路都要经过此地。李白祖籍在陇西,5岁时,随父迁居四川彰明县的青莲乡,之后自浮洞庭、历襄汉、上庐山,游踪所致,几近半个中国。来来往往自然要数过晃县之境了。所以李白听到王昌龄要贬到龙标,就知道他去的地方是夜郎之地。  李白还有个灾难的经历,安史之乱两年后不仅使王昌龄无辜丢了性命,也使李白无辜受牵连。李白受李永王夺位牵连,出狱后被判处流放夜郎。李白也没想到当年王昌龄遭贬到夜郎,如今与王昌龄一样,也被贬成夜郎国的贬谪之人了。在清代以前的新晃县八景之一的镇江阁中,还有李白的画像,传说李白遭贬路过此地宿营时,常在镇江阁上望着潕水饮酒作诗泄愤哩。  龙溪只在龙标上,      秋月孤山两相向。  谴谪离心是丈夫,      鸿恩共待春江涨。  这首《送崔参军往龙溪》的仄韵七绝诗,是唐代七绝诗人王昌龄贬为龙标县尉之后,在龙标(今晃县潕水河下游洪江市黔城)送别左迁龙溪(新晃)的崔参军所赠。崔参军何许人也?据《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参军,唐代府、州参佐之类的官员。而龙溪就是新晃县今县城重镇,与新晃城对河相望,据《新唐书·地理志》上的记载,唐代的龙溪为龙溪郡,隶属奖州(也在新晃),原本潕州。长安四年以沅水之夜郎、渭溪二县置。所以王昌龄在送崔参军时,用了“龙溪只在龙标上”,把龙溪和龙标的隶属关系与地理方位一语道清。也给后人提供了寻古的坐标。  王昌龄在这沅水与潕水交汇的黔城(龙标)当了9年的县尉。留下许多诗篇,这首《送崔参军往龙溪》只是其中一首。但却把自己政治上的失意不失志、友情视生命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把新晃古夜郎的历史沿革作了艺术的记载,留给后人一笔宝贵的无形资产。  在今洪江市所在地黔城,还有许多纪念王昌龄的名胜古迹呢。如芙蓉楼、送客亭、千年古柏、玉壶亭与玉壶碑、芙蓉池、碑廊、南正街等。  “夜郎”因司马迁的《史记》名见经传,在司马迁、李白、王昌龄、范晔之后,还有多少文人墨客途经此地,或与友共吟,或遥寄友情,留下千古优美的诗篇和史记。  清朝有位名叫王渔华的文人,游居龙溪,在游觅了老晃城的竹王庙后,对夜郎的身世和晃县的风土人情欣赏之余,情不自禁,豪放不羁,挥墨写下一首《题竹王庙》:  竹林溪口水茫茫,      溪上人家赛竹王。  铜鼓蛮歌争上日,      竹林深处拜三郎。  这首诗道出了龙溪与竹林交织相映,吊脚楼与龙溪倒影涟波的人间美景,也写了看到此地的山歌伴着古音古韵的铜鼓,热闹非凡,百姓安居乐业。诗人觉得(清代)夜郎古域上的人家,生活过得比夜郎王好。入乡随俗,既然当地百姓如此敬重夜郎王,他也进庙拜拜夜郎侯的三儿子夜郎王。  同在清代,有位江南人名叫王协和,因为新晃的潕水上接贵州潕水(清水江),下到洪江通沅水进洞庭达长江,到汉阳(武汉),所以去贵州必须从新晃县过境。因此,在去贵州任主考路过晃州时,船到新晃便观民俗,游名胜,看到晃县古色古香古朴的民俗民风,禁不住题诗一首:  《晃州道中》  楚塞行将尽,江流去转长。  万峰悬马首,一线入羊肠。  土禁丹砂穴,风吹白芷香。  犹数驿,此处竹郎王。  这位王主考的船行到湖南的新晃,知道这是古楚的边陲之地,但那一江氵无水还将载着他继续行至贵州的目的地。因此他对晃县通贵州两岸山峰林立,潕水一线天的奇丽风景,赞不绝口。在晃县之时,对晃县的土特产丹砂和白芷大加颂扬,他知道在这条古称为河的潕水河上,有无数的驿站,但惟有晃州这个驿站特别,除了好山好水好景致外,这里还是夜郎王的宿地。所以感慨万千,浮想联翩。  我们从能找到的清代诗中看晃州夜郎历史的名诗还有许多。如清代一位本地贡生叫李大的也写了一首《西溪杂诗》。诗曰:  一水分流自九牙,竹王遗迹叹幽遐。  不辨雨中公母子,乱山竟日叫钩车舟。  清代嘉庆二十二年,在晃州直隶厅任训导的澧州石门人士梅峄,在晃县任职期间,也作有多首诗篇。如当时晃州八景,他是每景必吟,每景有诗。其中观竹王庙景时有《夜郎览古》:  ……  何时夜郎起(遁)水,英声剖出大竹儿。  自侯自王莫敢撄,跨有楚蜀兼罗施。  ……  早闻沅有夜郎县,再改峨山天宝时。  今之晃州如内地,不比昔日徒羁縻。  这位晃州训导在赴任之前就知道晃州古时是夜郎县,以为就如书中说的那样,这里是野蛮苗风的羁縻之地,没想到到了晃州后,看到这里跟内地一样,有埠有街有文化,才知道晃州之地并不野蛮。  清代文人墨客对新晃古县城的诗情画意尚且如此,当代的文豪沈从文对新晃也有评说。他在《沅水上游的几个县份》一文中如是说:“……一条河水弯弯曲曲的流去,山水相互环抱,气象格局小而美。读过历史的人必以为是古夜郎国……湖南境内的沅水到此为止。自然景物到此越加美。”  读着历代文人墨客渗着墨香的古诗,那有着二千年历史的夜郎,早已云过天边,只有涛声依旧的晃县,让游子的故土情感俱增,我在参加新晃县委县政府为这部书稿召开的审稿座谈会上得知,迄今为止,全世界共有4个国家28个省区的文化人为新晃古夜郎吟诗颂词,撰写文章,抒发对古夜郎的情怀。新晃县也许是受到历代诗人影响,这个县的文化人特别爱写诗,且多是古体诗。还有一个诗词协会呢。据说有数百人。近些年他们共出版印刷了10部诗集,不简单。神秘的夜郎,神奇的逸事  夜郎古域神秘在至今仍旧保存的民风民俗与自然景观上。奇景:  (1)、奇山   新晃古夜郎之地的奇怪之事太多。除了这里发掘了出湖南第一处5~10万年人类群体活动的旧石器遗址,更正了中国理论界关于沿河水一带没有洞穴的地方没有旧石器时代遗址的根本观点之外,还发掘出罕见的悬棺群。如果说这些都是老祖宗留给后人的遗产不足为奇的话,那么发生在夜郎谷的自然景观却不能说不奇了。   在新晃除了有几座前清以前就遗留下来的夜郎王(当地称竹王)庙遗址之外,在新近发现的“夜郎谷”中,方圆15公里的山峡奇峦中,真是三十里峡谷三十里奇景。在夜郎庙遗址相望的地方,有尊挺拔的石柱,不用意会,一眼就能看出是一副古装将军全身塑像。当地百姓说这是竹王(夜郎王)在守望着自己的国土和家园哩。再是在夜郎谷漂流的岸边还有一尊人称夜郎王头像的石岩。整个石柱就是夜郎王的脸部和高耸的礼帽。越看越像。说不神奇都不信了。  奇水  夜郎谷还有一奇的是,夜郎谷的夜郎溪不是地表层的河水,而是阴河(地下河)水涌出的三十里漂流水域。在西南各地遍地都在开发漂流旅游业务时,有谁在阴河流出的溪河里漂流过吗?而且在沿途中还有不少于18个景观的自然风景点哩。  奇遗址  早在战国时,楚顷襄王(公元前298至263年)为了攻占夜郎,曾动用了上万计的财力和人力,想从巴蜀(四川)方向修道进夜郎,但修了两年,因工程险恶、民工多是抓来的苦力,逃跑、怠工现象非常严重,没有成功。后遣将庄豪从沅水伐夜郎,军队从沅水转潕水入且兰国,再打夜郎。那时新晃历史上的夜郎境地就成了兵家必争之地。二千年来,几乎每个朝代都在新晃这个湘黔通衢的古夜郎之地上留下了许多战争的痕迹。不论是三国鼎立时期的刘备与孙权之战,还是明末清初李自成、吴三桂与清军的战争,或是近代著名的南北战争、讨袁运动、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湘西剿匪、大跃进全民炼钢等等,都在这块黄土地上留下了神秘的遗址和传说。在新晃城郊临潕水的一座圆柱形山峦上,有一处古堡垒,在明代时,被派来镇苗的黄姓将军据为自己的屯部,周刻有“黄公屯”三字为屯堡垒门匾。并不再回去,迁居此地。  如今的黄公屯,满山都是历代兵家兵屯的遗址。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峰气势。  就在黄公屯的河对面湘黔公路的丫字口山头上,还有一座湘西剿匪的遗址哨堡。电影和电视剧《湘西剿匪记》、《乌龙山剿匪记》中那个凶残的土匪头子田大榜,就是黄公屯山那边的人士,真名叫姚大榜,在湘黔两地,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具体的故事我写在即将在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发现湖南古夜郎》书中了。  在新晃县的岑庄乡,至今还有三座1958年大跃进全民炼钢时的高炉遗物。如今人们把它当作人生和创业的一面镜子,很有启发意义哩。  龙溪口古镇早在明清以前就是湘黔两省物资贸易的集散地,还是当年繁华的洪江古商城的洪油原材料产地。当年江浙、上海等沿海一带的百货就是从这里分包用苗船进贵州境地的。贵州进京和到沿海的上等好木材也是从这里运到洪江,再扎成大排出洞庭的。龙溪口除了有一座李白在阁中吟诗抒情的镇江阁,还是当年红军长征时,贺龙、任弼时等红二六军团驻扎的地方。红二六军团在这里召开了一个转危为安的会议,军史上称之为“龙溪口会议”,打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大仗,叫“便水战役”。  龙溪口还有许多明清以前就有的文物古迹遗址。  奇树  第一次听说新晃有几棵奇尽可能的神仙树时,还真不相信,看过之后,真不知用什么解释才准确。  神仙树。  在新晃县城郊不到5公里的地方,有一个侗寨叫芭蕉坡。寨前有一棵数百年的古楠树,听说1997年5月的一天,光滑笔直的树干上一夜之间出现了阴阳两面各有一个长方形的树洞,更奇怪的是,阳面洞洞里自然出现了一个长着长胡须的神仙头像,老百姓称仙公;树的背阴面树洞的外形活脱脱一个女性外阴形象,里面有一个仙女像。那年8月我正好与几位日本教授一道在新晃考察民俗,我们赶去看热闹时,赶上来自贵州的40多位佛教信徒在芭蕉坡拜神仙哩。说在这里求神灵得很,心想事成。说得神乎其神。我们朝树上看去,仙公像的确形象,但仙女像看不清晰,隐隐有物。从此这里香火不断。  风水树  这棵奇怪的风水树也在芭蕉坡寨后山路边。也是数百年以上的古树。说奇,奇就奇在它是棵“气象树”。这棵树春天很少全树同时发芽长叶,一般这年春天树的东边枝上发芽叶茂,这年的东边风调雨顺,西边就会天旱;相反,西边枝节发芽叶茂,东旱西顺。只有全树同时发芽叶茂时,四周才会风调雨顺。我这次为写书,再次去芭蕉寨拍神仙树时,热情的老乡硬是叫我去看寨后的风水树。  奇俗    夜郎古,古风古俗古地。还有历史文献记载呢。《后汉书·卷八十六》说 到夜郎之地的习俗时这么记载:“地多雨潦,俗好巫鬼禁忌”。在清朝县志上,关于晃州之地巫傩文化的记载更多。《汉书.地理志》也载有“楚人信巫鬼,重淫祀”。有专家认为,巫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基因库,傩文化是巫文化的进步。人们通过巫傩文化,可以追寻到远古时期的许多人类童年的发展遗迹和遗风。  新晃在楚国境尾,传承着楚国的民风民俗。新晃又是古夜郎之地,夜郎巫文化在汉代以前就十分盛行。人们至今说到巫傩,顿时觉得神秘莫测。新晃流传至今的巫傩文化主要有:  (1)、夜郎傩技  傩技就是我们现在时常能在民间活动中看到的上刀山、过刀桥、踏火海、踩红犁、衔红铁、吐红火之类的竞技。傩技的原意,一是表现古先人在稻作文化中的娱神娱人竞技本领;二是以其高超的技难动作的程度,达到为傩堂驱邪恶逐魔鬼和为人解厄除难的目的。  所谓傩技,其实就是在民间祭祀活动中,祭师们把祭祀和高难度技艺作为祭祀前的表演。以增加祭祀傩的神秘感。新晃既是古夜郎之地,又是以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所以傩技很盛行。    在新晃,听老傩技师傅们说,过去傩技中还有很多节目,多达三四十种呢。如操刀、砍关过度、吃瓷瓶、收干尸、开山红、上尖刀山、藏龙卧虎等。过去师傅们能用手拿起一根接近1000度高温的红铁棒,把它送进嘴里,用牙咬、用舌卷,尽管嘴里哧哧冒气,但他们能若无其事,这叫“燕子衔泥”,火在傩技师傅们的嘴里,能吐能吞,那一团团火球塞进了师傅的嘴里,满嘴起火,再用力往外吹,立即吐出长长火苗,手上还不清闲,拿着手杖,舞起“太极八卦”、“金龙出洞”和“红云翻滚”等一系列的惊险动作来。  在新晃,我还听到当地的朋友说,他们下乡时,若遇到傩技师傅在场,他如果念了咒语,你煮的饭再怎么搞,也煮不熟。这种特技带有很浓厚的巫文化,我们称之为巫术。这种巫术被外国人称为“东方的神秘”。  (2)、傩祭戏“咚咚推”  咚咚推是当地侗族为了风调雨顺,人畜平安,模仿鸟的舞姿,进行神人共娱的傩祭戏。像话剧。在整个演出过程中用锣鼓打节拍子伴舞,打法为两声鼓音(咚咚)随之一声锣音(推),无限反复。“咚咚推”因此而得名。因为剧中角色自始至终均在跳跃中进行言说加动作进行表演,故当地侗家人又称之为“跳戏”。  “咚咚推”的演出一般不与当地神事同时进行,它或为庆丰收、或为祛病消灾、或祈雨抗旱而举行。每次演出之前,都举行开堂请神仪式。   我们在新晃县贡溪乡的天井寨采访时,听到天井寨的人说天井寨龙氏祖先早在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以前,还居住在靖州飞山脚下时,祖先们就会跳(咚咚推)舞。而天井寨的姚氏家族却认为早在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之前,姚氏祖先还在县境的新寨栖居时,就有了“跳戏”。所以,“咚咚推”有“头在靖州尾在天井”,“头在新寨尾在天井”的争议。“咚咚推”究竟有多少年的历史,已无法考证。但有一点可以说明的是,“咚咚推”在远古时期就是这一带民族地区集祭祀、娱乐的群众活动。只是时至今日,大部分地区已经失传,一些地区也只是保存着傩戏祭祀用的木面具(木脑壳),唯天井寨的“咚咚推”流传至今,并保持了它的原始遗风。  “咚咚推”没有专门的演出班子和剧本,自古以来,天井寨的龙姓和姚姓就是轮流坐庄,主持全寨各种礼仪活动。“咚咚推”家喻户晓,历来是父传子,母传女,口传心授继承下来,成为不同于其它戏剧的一个独特的表演祭祀仪式。“咚咚推”的场地很简单,一个小坪,一块空地都可进行。我们在天井寨看傩祭戏时,就是在一户农家的院前观看的。“ 咚咚推 ”的行头也很简单。与侗族地区所有的傩祭、傩戏一样,戏(祭)前,摆上一个“八仙桌”(四方平桌)置正上方,傩品有(糯米粑、一块半熟的猪肉及水果)和酒杯。“咚咚推”的戏(祭)具除了几十个面目表情各异的人物(神)面具(又称木脑壳,是用硬质木雕刻出的木头的面具,很沉,非常原始)外,最有古代遗风的是那“稻草衣”。这也是侗族与其他民族傩祭、傩戏中不同的特征。    (3)、夜郎傩堂戏  如果说傩堂戏是整个夜郎地区的傩文化活动,我想不为过。就我在湘、鄂、川、黔、桂、滇六省区长年的采风考察中,除了云南往西北、西南边没有发现傩堂戏之外,云南的东南部和其他五省地区民间都有或曾有过傩堂戏。尤其在这六省区交界之地和湘西,傩堂戏至今活跃在民间。  所谓傩堂戏,是傩内容在堂屋里表演的戏。傩堂戏里有角儿、有剧目、有唱词,比起咚咚推来说,的确更像“戏”。“咚咚推”说是唱,实际就是道白,只有字,没有曲。而傩戏有字有曲有动作,是舞台形式。但是傩堂戏与戏剧不同的是,其内容和开台带着非常浓郁的巫傩文化。再就是傩堂戏主要是在民间还愿时请班子表演。傩堂戏的几位师傅在祖先面前行大礼,进行祭礼之后就算开傩堂。   开了傩堂的傩堂戏是不能随便半途取消的。傩堂戏中出场小丑的滑稽,师娘的妩媚、俊俏,儿童的灵敏、机智,夫妻的亲昵恩爱打闹,不时会引起观众的哄场大笑。有道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各取其乐,就是这个理。做学问的人到乡下看傩堂戏,主要是看傩堂戏开场的傩堂布置与祭祀过程;现在的观众对祭祀不感兴趣。就等着看傩堂戏的剧目和演员的表演。(4)、夜郎古俗冲傩   古夜郎之地的巫傩文化历史源远流长,许多习俗让人不可思议。如新晃旧俗冲傩,就是其中一个习俗。  新晃旧俗中,如果家里有人生病,尤其是妇女神经失常,茶饭不思,日夜吵闹,一时医治不好的话,人们就会认为是“邪家作怪”,于是就会请巫师进屋设坛。巫师在主人家的堂屋里手持“司刀”、“排印”,嘴里还要喋喋不休的念着咒语,设好坛。  新晃冲傩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新晃旧俗中的设坛只是形式,更重要的是在后面的具体“捉虫”活动中。  所谓捉虫,就是巫师在做法事之后,做法的对象便“神志不清”,“身不由己”的往外跑,到某一个地点说有虫,人们挖出来还真有虫。不是蛇就是蜈蚣,或是蛤蟆之类的小动物。说是病人的灵魂被那些不干净的虫子偷走了,打到后,除了害,病人就会好。这是很典型的巫术迷信活动。  冲傩主要内容又叫追魂。巫师进入角色之后,要用绳子“牵童子”。所谓童子,就是男性装的,年龄不限,不论平时是否能干,进入法事后,他会变得如同傩技师一样,自己用嘴去吃箩筐里的生谷子,有时会连碗也吃掉,然后再扛着一根桃架(用桃树做的木架,传说桃树是降妖棒)出门便跑。因为他跑得太快,所以要用草绳把他的腰捆住,牵着他才能跟得上。这就叫“牵童子”。  “童子”跑得比狗还快,事后问他什么,他说不清楚了。这种巫文化迷信活动如今已不再流行,再从古夜郎之地巫风活动的内容看,可见新晃这块土地历史非常悠久。让人对夜郎之地感觉更神秘。不是吗?  说夜郎,夜郎古域神奇的地方太多。人说“竹篮打水一场空”,有谁知新晃的竹篮能提水吗?人说结婚出嫁光明正大,游水知新晃的出嫁在半夜吗?新晃这块古夜郎之地神秘传奇的故事和习俗太多太多。有兴趣的话,何不过来眼见为实呢。

《大地》 (2003年第二期)

蓬安姚波 发表于 2013-6-29 08:22:44

本帖最后由 蓬安姚波 于 2013-6-29 08:24 编辑

记得儿时,曾在乡村老屋听祖父讲过这样的故事:汉朝时候,汉天子派了一位将军带兵攻打夜郎,夜郎王召集村村寨寨的年轻汉子起来抵抗,他们经常把汉兵引到沟深谷窄、路途险恶的地方,使汉兵迷失方向,找不到出路一天,夜郎又施旧计把汉兵引到了夜郎谷,汉兵不知是计,跟着夜郎的人马朝着深谷冲下去,由于不熟地形,汉兵就像石头一样纷纷顺着陡峭的土坡往谷里滚。结果,仗没打成,汉兵人马却死伤无数。而夜郎王却带着年轻汉子顺着夜郎谷从下游出谷,金蝉脱壳,班师回营,汉天子从此红了眼,不断地增兵攻打夜郎,夜郎王带领人马拼死抵抗,结果打了三个月,断了粮食,只好向汉兵投降。汉天子假惺惺地赐给夜朗王一条绶带,暗地里却派人杀害了夜郎王。夜郎王人虽死了,但他的灵魂没有死,升天之后又落在夜郎谷化作一座石峰,永远守护着夜郎这块神奇的土地。多么凄惨而又悲壮的故事!从此,夜郎谷便成为我三十年来魂牵梦绕的神秘之谷。  去年六月初,国务院古籍整理领导小组成员、湖南省作协副主席弘老听说新晃要开发夜郎文化资源,便率省政府参事室的几位专家,专程赶到新晃,召开“夜郎之旅暨夜郎文化研讨会”。我也应邀与会。开到半天,弘老说:“吃了午饭,去夜郎谷!”不料,天下起了小雨,但我们兴致丝毫不减。夜郎谷谷口距新晃县城只有五公里。为了追根溯源,我们四十多位与会者一致要求驱车到夜郎谷的源头去。不到一小时,便到达目的地,一下车,大家就被眼前的景象惊住了。出现在视野的是一幅峰峦叠嶂、气势磅礴的风景画。站在夜郎谷尽头的崖顶上,放眼望去,只见一条峡谷,由粗及细,弯弯曲曲地向着云海的南边蜿蜒而去,渐渐消失在云海雾涛之中。低头俯视脚下的山谷,幽深苍茫,无边无垠,顿觉身子轻飘飘的,疑心被风一吹就会飘人空谷。我连忙后退几步。  “到那边看看如何!”向导老姚带领大伙沿公路继续往前走。绕过谷崖顶上一座突兀而起的奇峰时,老姚用手一指,“看,那个猿人头!”我们都朝大峡谷的那边望去,只见崖壁上一块石头凌空突起,活象小学课本里见过的北京猿人的头像。大伙都“啊”的惊叫起来,不住地赞叹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老姚介绍说:八七年湖南省考古专家在新晃县境首次发现旧石器遗址,出土旧石器百余种,以后又相继发现新石器遗址。由此推知新晃境内5—10万年前就有了人类生活。他还说,这夜郎谷处在云贵高原苗岭东脉与雪峰山脉以西、武陵山脉以南的结合部,由于远古界上震旦系亿万年的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的影响,加上亿万年的风沙剥蚀、流水切割,形成了这里颇具特色的喀斯特地貌。走在幽深的夜郎谷中,我们且听且看,心中不时地一阵阵恍惚,似乎自己正森森然走进远古的文明之中。  走着走着,眼前突然出现一片绿油油的梯田。这水稻的嫩绿,给这苍苍的夜郎谷平添了无数的生机,使你觉得夜郎谷既粗犷豪迈又不失细腻温柔。“这高山上哪来的水栽种水稻?”我正纳闷着,老姚介绍说,这水是前边那泵房从夜郎谷底抽上来的泉水,里面含有几十种矿元素,用它灌溉培育的稻米煮起饭来酥软嫩白,有一种独特的香味,营养特别好。  我们站在田埂上,欣赏着远远近近的高原山峰。嗬!十座丰满圆润的峰峦依次排列在一片轻纱般的薄雾中,时隐时现,妩媚动人,就像少妇高高隆起的丰满而富有弹性的乳房,正随着少女的呼吸,在均匀地上下起伏着。微风习习,轻纱浮动,我们似乎看到了五个躺在天宇下的温柔而圣洁的女子。正在迷恋之际,田边忽然走来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弘老憋不住,问道:“老人家,这山峰可有故事么?”老者说:有故事哩。夜郎王儿时被洗衣女从河边抱回家后,因奶水不够,洗衣女便与寨中的四个少妇对他轮流哺育,使他长大成人。夜郎王便终生感念她们的母乳哺育之恩,便托天上的神仙把她们造化为十座美丽的乳峰,希望夜郎子孙世世代代永远铭记母亲的恩德,同时也是祈盼古老神奇的土地,能更好地哺育夜郎的子孙。弘老听了,不禁慨叹:“真是天地有情呀!”  “走吧,从泵房边沿着石级向谷底走下去,那边的景致还多着呢。”老姚在前面向我们招呼。然而,雨越下越大了,山路也更滑了。弘老说:“不行了,天色不早了,再下石梯,没有半晌是上不来的。等我把古夜郎的考证和开发夜郎之旅的建议报告写完后,再来这儿玩个尽兴吧。”于是,我们只得依依不舍地上了车回到了县城。  没想到过了几天,我又来到了夜郎谷。这次是陪同香港《大公报》记者吴女士和原《湖南日报》社社长梁老先生二位听说新晃是中国古夜郎,禁不住心驰神往,决意要把新晃的夜郎文化、夜郎景观介绍给香港同胞和海内外的朋友。  我们再次来到夜郎谷的源头。大家看到夜郎谷壮观的景象,兴奋之余,赞叹不已。随后,又来到了泵房边。从这里俯瞰夜郎谷,让人深深感到大峡谷的雄奇险峻在这里已被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只见两岸壁如斧削,直逼谷底。危岩耸翠,绝壁伸枝,悬泉瀑布,空谷传响。悬崖夹峙的峭壁之上,缕缕花纹,奇幻无穷。最抢眼的是峡谷两岸相对矗立的两座石峰。左边的一座活象一位长老,凌空耸立,两眼圆睁,风吹须动,神态肃然。右边那座则象一位女人,表情哀婉,似乎在叙述着一段悲欢离合的故事。打听后才明白,这就是夜郎国的国王和王后。夜郎王遇害后,他的灵魂飘到这里,化成了这座夜郎王峰,王后终日在此以泪洗面,悲伤憔悴的脸上,抒写着他们生死不渝的亘古之爱。  我们沿着泵房边陡峭的石梯小心翼翼地往下去。下到半腰的一个平台上,举目眺望,这夜郎谷的源头又是另一番景象:三、四绺长条的瀑布从周围悬崖上的石缝间喷涌而出,倾泻而下,唰唰地冲淋着空谷中的溶岩。飞漱的瀑布美丽极了,就象山神摇摆着白练,挥动着衣袂在翩翩起舞。石梯左边的草坡上,是一片青翠的野梅。我想,等到冬季,盛开的梅花红遍山坡,夜郎谷该是怎样的盛况呢?  走完了一千零八级石梯,到了谷底,但见一汪碧潭,幽深碧绿得象琼浆一样。这儿没有风的影子,潭面平静如镜,不见丝毫涟漪,这就是著名的夜郎谷。望着这天然纯净的碧泉,我真恨不得一头扎进这清幽的绿液之中,让全身都饮个痛快!置身此境,我仿佛已忘了自身形体的存在,整个灵魂都被这自然之美荡涤得清澈透明,与这山这水融为一体。当地百姓说,这绿潭还有娃娃鱼这样的珍稀动物。  是啊,这夜郎谷的美丽不是沉静的,它在不断地孕育着新的生命,使生命永续,世界永恒。仰头望天,只见悬崖削壁的峡缝间,缭绕着几朵白云,不由得使人想起郦道元《水经注》中描写长江三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的景象。  据当地人介绍,这三十华里长的夜郎谷,沿途还有许多奇异的景观。有形神毕肖的三郎神峰、母子峰、狮子峰、烈马峰、骆驼峰、神女峰、玉柱峰、孔雀峰、蟾蜍望月……千丈绝壁之上还有神奇的悬棺洞、佛手印、母孕图、千年壁画、三柱灵香、古栈道,……三十里夜郎谷里五十八道弯,曲折弯环;四十八个潭,穿流卷浪;三十八条飞瀑,抛珠撒玉;更有无数令人回肠荡气的神奇故事,顺着流水,流淌吟颂在夜郎人的心中。这里人迹罕至,与世隔绝,林寒涧肃,深不可测;这里水流清澈,湍缓有致,百步藏惊,惊中无险,还是夏日漂流的绝佳之境。可惜,那天没有船,不能渡到潭那边的坝上去,因此我们无法继续寻觅夜郎谷神秘的古音,无法探到这源头以下的夜郎谷景观究竟有多美,有多么幽深和神秘!然而,更遗憾的是,外界的人还不知道这令人惊叹的胜景绝境,而让这神话般动人的美,这足以让人折服叫绝的美,竟在这里静静地沉睡了几千年。  弘老和吴女士的文章都见报了,而我竟还没有穿越夜郎谷。过些日子,我定要邀约我的家人和朋友,再游夜郎谷。我更想请一帮著名的画家和诗人,为夜郎谷画一组磅礴的画,写一组壮美的诗!然而我又担心,这夜郎谷的美,是任何一位诗人和画家都写不出来,画不出来的!

读《夜郎谷》






读《夜郎谷》春满龙溪笋成竹,甘屯甘美桃源浒。凉伞贡溪舞水远,秦月汉关夜郎谷。



生在长江边,流浪到高原;寻访夜郎攀苍崖,青山叠叠两袖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湘西新晃古夜郎县探幽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