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尚明 发表于 2013-6-17 15:43:36

辉县的赵长城和姚枢墓

在辉县盘上境内的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看到司寨东山上的赵南长城,它南北走向,穿山岭,跨河谷,盘旋游卧于群峦峻岭之上。站在司寨东山上的至高点向北望去,宛如一条巨龙,跃跃欲向天空飞去。气势宏伟,异常壮丽,观之令人咂舌有声。长城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逢石石垒,遇土土筑。虽经2200余年的沧桑变化,但至今仍清晰可辨。位于辉县市的一段,长约数十公里,基宽2~3米,高1~2米,全用青石垒成。赵南长城的修筑,对当时赵国的防御确实起过重要作用。今天站在高山上远观长城的曲折蜿蜒,隐隐觉出长城经过之地到处迷漫着战争烽火之气氛,又明显透现出赵国为扩展自己的领土的觊觎之心。那么,赵国为什么把长城修到当时处于魏国境内的辉县来呢?

    下文是辉县市文物局长张有新同志经过实地考察,并翻阅了大量资料后,写出来的。

    公元前403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所分,三家世卿立为诸侯,晋国灭亡,战国时期开始了。战国是七个独立的强国并存的局面,各自都尽自己最大的力量相互进行攻击或者防御的战争。战胜了,就忙着扩大自己的地盘;战败了,就忍痛割让土地给对方。因此,或大或小,疆域常有变动。同时,由于战争的频繁,战争规模的扩大和运动战略的开始运用,各国不得不防备敌人的突然进攻,因此,防御手段也跟着进步。在边境形势险要之地修筑长城,成为重要的防御手段之一。
   长城的修筑,起源于大量的水利堤防工程。从春秋到战国,由于农民在生产斗争中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提高了建筑堤防的技术,各大河流都陆续建筑了大规模的堤防。当时统治阶级在进行战争中,由于战争规模的扩大和战争方式的运动性,很需要建筑大规模的防御工程,于是就利用建筑堤防的技术,把边境上原有的大河堤加以扩建,把原来的水利工程改造成为军事上的防御工程。战国七国中,位于西方的秦国早在公元前461年就开始不断地在黄河旁构筑防御工事,目的在于防止魏国的进攻。关东六国,也都在各自的险要之地修筑了长城。位于辉县境内南村镇司寨村东山上的赵国南长城,便是修于那个时期。〔赵国长城有二,一是赵南长城,即本文所说长城;二是赵北长城,赵北长城约在公元前306年修筑,东起今河北宣化境内,经过今山西北部,西北折入阴山,至今内蒙乌拉山与狼山之间的缺口,长约1300华里。后来秦始皇修万里长城时,曾利用了这一段赵国长城中的一部分作为基础。(见《中国名胜与历史文化》葛晓音著)〕
   赵南长城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修筑的?修筑的具体起因又是什么呢?《史记•赵世家》载:“(赵肃侯)十七年,围魏黄,不克,筑长城。”赵肃侯是赵国君王,是赵成侯的儿子,成侯在世时,曾不断用兵的打仗,以图扩大自己的疆域,但取胜的不多。成侯死后,儿子肃侯即位,赵肃侯继承他父亲的衣钵,继续向周围他国扩张。赵肃侯十七年,即公元前333年,赵肃侯出兵围攻魏国的黄城。(今河南内黄县西北)黄城,在肃侯的爷爷赵敬侯的时候就被拔为赵国地盘,后来魏国收复。肃侯此年又想将黄城夺过来,但是没有攻下。这一仗没有取胜,肃侯便有了顾虑,唯恐魏国报复用兵,于是便想办法采取防御措施。在此前提下,便开始修筑长城。

   赵南长城是从哪里开始修起的呢?让我们先看看赵国的地理环境:赵国当时的都城在邯郸(今河北邯郸县),西面有黄河;南面有漳河,与魏国为界;东面有清河(今河北清河县西境),与齐国为界;北有易水,与燕国为界。既然赵国此时修长城,主要目的是防御魏国,那么就应该在南面有的漳水附近开始修起。张守节著《史记正义》上说:“……(赵肃侯所筑)长城在漳水北,赵南界。”赵肃侯的儿子武灵王也说:“我先王因事之变,以长南藩之地,属阻漳、滏之险,立长城。”(《史记•赵世家》武灵王十九年)大意是:我的先王趁着时代变革,称雄于南方藩属的地方,连接漳水、滏水的险阻要塞,修筑了长城。据此,杨宽著《战国史》上说:“公元前333年所筑长城,是由漳水、滏水(今滏阳河)的堤防连接扩建而成的。……从当时的形势来推断,大体上这条长城从今河北省武安县西南起,东南行沿漳水,到今磁县西南,折而东北行,沿漳水到达今肥乡县南。”
但是,赵南长城并不仅仅是上述的一段,而是又另有所延。清人王士俊等人纂修的《河南通志》和清乾隆十七年(1752)《林县志•古迹》云:“秦王堤,在县西十里,南接河内(今河南沁阳县),北至滏阳(今河北武安县滏阳河)。古志云,‘秦赵分界堤’。”这里的意思是说:在今河南林州市区西边十里处,有一道堤防叫做秦王堤,南边通向今河南沁阳,北边到今河北武安县,古人说这是秦国与赵国的分界堤。清道光《辉县志•关隘》云:“鹿岭口,在侯兆川东北隅,山上有墙,墙东为林县界。”这里边说的“墙”,应是赵南长城的一段。以上是文献记载。
   经过实地考察,得出的结果与文献记载相印证准确无误。它的实际路线是:从今河北武安县起,向东南到达磁县西南,分成了两道,一道折向东北,沿漳水到达今肥乡县南;另一道却折向西南,向今林州市延伸过来,经林州市〔林州市市区西北15公里的西丰村东存留的一段长约100米,基宽4米,残高1~2米,向南向北都有延伸。市西高家庄东至河间乡西20余公里的堤岭村之间存留10公里,基宽8~11米,残高1~2米。(见《河南省文物志•赵南长城遗址》,张增午文)〕直向辉县而来,到达林州与辉县市交界的鹿岭村西北山坡上,又一直沿着鹿岭与南村镇司寨村东山上的峰岭蜿蜒行走,绵亘20余公里。鹿岭村的一段即清道光《辉县志》上说的“墙”,当地群众皆称其为“边疆岭”,后来侯兆川人把司寨东山的长城统称为“边疆岭”。


姚枢是谁?
   

   您知道元世祖忽必烈吧!姚枢就是忽必烈的开国元勋呢!并且为保护和继承中原传统文化,恢复宋代程朱理学作出了突出贡献。他1238年在辉县的百泉扩大了当时已经衰落的太极书院,联合赵复等人,成为了理学传播的先驱者。

千里太行直挺挺斜卧在华北平原上,却在辉县拐了个弯,撇下了一个风水宝地来。姚枢隐居在辉县百泉的太极书院里著书讲学,传经送宝,倒也自得其乐。

   可是,南征北战忽必烈怎会放过这样一个人才呢!终于将姚枢招至麾下,姚便一直辅佐忽必烈到元朝的建立,姚枢也被任命为中书左丞。

   后来,他告老还乡,但并没有回到他的祖籍辽宁去,而是又选择了辉县,在辉县的城北有一座山叫韭山,山似雄鹰展翅的模样,山后是绵延的太行群峰,山前是广袤的华北平原,姚枢选择了这里作为他最后的归宿。1280年,走完了自己的一生,按照夙愿被葬在了韭山之前,元世祖忽必烈还给他加封了许多美名,陵墓很是排场,还派大小官人专门为他守墓。

   历史如烟起尘落,几百年过去了,姚枢的历史功绩渐渐被人遗忘。

但一直到上世纪70年代,姚枢墓还是一片郁郁苍苍,翠柏掩映,墓前的石马石羊整齐地排列在墓道的两侧。可是后来,随着县城规模的扩大,姚枢墓被湮没在了钢筋水泥之中,以至于后来,当城建部门测绘县城的北环路时,完全不知道这里还有一个县级的文物保护单位,当姚枢墓赫然惊现于北环路正中央的时候,有关部门束手无策,不知道该如何处置它!

   所以,马路上的车辆只从一边经过,而另一边则围绕着姚枢墓变成了一个垃圾场。(见照片)

   确实棘手!姚枢墓只是一个县级文物,远不像其他王侯将相贵族皇陵显赫,所以,以他这样一座塌陷了的、肯定已经被盗挖过的坟墓怎能阻挡得了现代文明的隆隆车辆呢?所以,只能打破这里的宁静,将已经沉睡了几百年的一代宗儒唤醒了。

姚枢太不聪明了,竟没有想到几百年后自己将被喧闹的现代文明所包围,竟不得安宁地沉睡在垃圾堆里!

   辉县人民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把历史抛在了一边,不尊重历史的民众不能算是个优秀的民众!大小官庄的村名是怎样来的,恐怕大小官庄的人知道的没有几个?

   姚枢墓折射了太多太多的东西!
    辉县自古就是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好地方,许许多多的名人曾隐居于此,齐王田建、孙登、竹林七贤、曹魏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曹芳、理学大师邵雍,反清名士彭了凡,儒学大师孙奇逢等等,甚至连窃国大盗袁世凯也将家乡辉县当作他避世的港湾。他们或者为了避乱,或者为了求得安闲,或者是养精蓄锐,总之,他们选择了辉县。所以,辉县的文物之多让人有些熟视无睹,以至于竟然暴殄天物!
当年,辉县在开通文昌路时,省级文物共城遗址被开膛破肚,文昌路纵向穿城而过,使得残留不多的南城墙瞬间化为乌有。可笑的是,2006年3月,共城遗址晋升为国家级文物,这是在辉县文物局局长张有新的一再争取下取得的成就,可是这种成就令人啼笑皆非,不知道该为共城遗址庆幸呢?还是该为其悲哀?就好象是我们国家常常在一个英雄死后给他加封诸如“模范共产党员”等称号一样,已经死去了,你纵然是给他加封天大的美名,也变得毫无价值,毫无意义了!

   姚枢墓还在,虽然已经被垃圾所包围!

想起了余秋雨所写的《遥远的绝响》,他写到了竹林七贤,写了阮籍、嵇康等,写了山阳的竹林泉!可是,余先生把山阳的地址全弄错了!不知是有意还是无知,他将位于辉县吴村的山阳村写成了“焦作山阳”!看似漫不经心的一笔,却可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余秋雨是谁?当年不是他的一篇《抱愧山西》让山西旅游一下子走红的吗?平遥古城、乔家大院等,不都是余秋雨从落后贫瘠的晋中发掘给了世人吗?

不要埋怨余秋雨了!

辉县的山水、辉县的历史远比焦作秀美悠久得多,可看人家的旅游搞得多红火哟!他们早就设立了“山阳区”,建造了豪华的“山阳宾馆”,早就打出了“山阳”的牌子,难怪余秋雨会错认为山阳就在焦作!

焦作人正在将山水旅游打造成山水文化旅游呢!焦作人一定会为余先生的文章忍俊不禁!

   错了,真的错了!余先生!真正的山阳是现在的辉县山阳,而不是焦作山阳!不信您来我们辉县看看?!可是,让他看什么呢?

   看我们辉县的地图上错将“竹林泉”印刷成“珠林泉”吗?看破败的竹林寺,还是看颓废的七贤堂?历史已远去,曾经在中国魏晋时期颇为喧闹的竹林早已经不复存在了!泉水也干涸为垃圾坑!只有几个目不识丁的乡间老太太守着几个面目狰狞的泥塑挣几个香客的零花钱!

   当年,诸葛亮的籍贯有豫鄂之争,现在,端午节有中韩之争!我们辉县绝不跟焦作有什么“山阳”之争!我们辉县的文物多着呢,让它几个又何妨?

扯远了!还说姚枢墓吧!怎么来处理这个县级文物呢?有点像曹操的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

2006年元月,借给全县初三语文期末考试命题的机会,我将它作为一道综合实践活动题目写在了试卷上,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此事的看法,还可以提出解决方案。没有想到的是,学生的答案惊人的一致,他们说城市建设不能以牺牲文物为代价!现代文明的发展不能以破坏历史为前提!有学生还提出建一个街心花园什么的。学生的想象力是最强的!他们最有创新思维!

文物是凝固的历史,是可以触摸的,它将许多远去的东西以另一种形式呈现给世人,它是弥足珍贵的,如果失去,将永无再生的可能!而且,文物的巨大价值还远不如此!那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啊!

在辉县北环路的正中央,躺着一个历史伟人,一个政治家,一个理学家!这里曾经是荒无人烟的郊野,这里没有耕田时,他已躺在这里!这里没有马路时,他也躺在这里!这里没有楼房时,他还躺在这里!有人盗窃了他的珍宝,他没有吱声!有人用去了他守墓的雕像,他也没有吱声!有人在他的周围堆满了垃圾,他沉默不语!当现代文明的隆隆车辆从他身上疾速碾过的时候他还能沉默吗?

读一读墓碑上几个依稀可辨的文字吧!


出处:大河新乡网http://xinxiang.373.cn/lishibolan/lishifengsu/2010-05-01/20070525170010.html

姚寒松 发表于 2013-8-26 01:57:29

2006年元月,借给全县初三语文期末考试命题的机会,我将它作为一道综合实践活动题目写在了试卷上,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此事的看法,还可以提出解决方案。没有想到的是,学生的答案惊人的一致,他们说城市建设不能以牺牲文物为代价!现代文明的发展不能以破坏历史为前提!有学生还提出建一个街心花园什么的。学生的想象力是最强的!他们最有创新思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辉县的赵长城和姚枢墓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