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安姚波 发表于 2013-2-26 16:20:54

文革轶事:姚老师


1969年3月我们进中学不久,有老三届的邻居告我,你们学校的姚老师十分有趣,第一次给新生上课时,总要对自己的姓--—姚字作一番解释,令人难忘。果不其然,当时,英语老师奇缺,几个教俄语的、教历史的、教语文的老师纷纷改行或兼英语课。作为解放前教会大学毕业的姚老师身兼数门课程:语文、历史、地理、英语。其他如生物,绘画等等也懂一些,因为有一天他和一位喜欢绘画的同学一起在探讨飞奔时的马的四蹄的位置,这个问题不搞清楚画出来将是一匹蹩脚马,会怡笑大方的。还有一次我们在打扫卫生时打死了一条狗毛蛇(学名蜥蜴)女同学和部分男同学都吓得跑的远远的。姚老师正好路过,他捏着狗毛蛇的尾巴告我们说:蜥蜴俗称“四足蛇”,是一种常见的爬行动物。 蜥蜴与蛇有密切的亲缘关系,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一般生活在洞、树木、岩石的裂缝中,或落叶层下。许多蜥蜴能将尾部自割,断下的尾能迅速扭动以分散捕食者的注意,蜥蜴得以逃脱。蜥蜴与蛇的区别在于蜥蜴有四只足,而蛇没有足。姚老师是四川人,当时应该有40多岁了吧,因为他的女儿是和我们一届的,高中我们是同学。不知他来本地多久了,反正还是一口麻溜的四川话。记得他第一次到我们班代课,中等偏矮的个头,戴一副啤酒瓶底似的眼镜,走进教室就在黑板上写上“姚必源”三个字,然后用一口四川话说到:我姓姚,不是桃,叫姚必源。中央有个姚文元,都姓姚,后面都是元,音同字不同,大家不要搞混喽。姚字是由女字旁加个兆字组成,古代表示美好的样子:如姚冶(妖艳)。也同‘遥’,远的意思。兆字去掉女旁加木旁就是桃字,古代比喻事物的繁荣兴盛。亦形容逃跑,桃,谐音‘逃’。有时含诙谐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是形容桃树枝叶繁茂,红花灿灿。与兆字还可以组成字的有”,姚老师又在黑板上写上一大串:逃,洮,駣,挑,眺,跳,佻,祧,恌,晀,这就是姚老师,他的第一节课是令人难忘的。    我们初一时的班主任是语文老师,初一下学期他调去筹备师范专科学校去了,姚老师是我们的代课老师,所以有了这第一节课。高中时他给我们上过历史、地理,也教过语文。他在教课的空隙里,常常给我们讲某个汉字的来历,依稀有点印象的是“園”字:一个门框进去,里面有土、有潭(口代之),有人,下面把门一关(園字的最后一横),就是園字,种菜的叫菜园、养花的叫花园、游玩的叫公园、住家的叫家园。记得他给我们讲解毛主席诗词《七律二首   送瘟神》的句子“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山河铁臂摇”时,一口四川话,铁不读作TIE,而是读成TE,并手之舞之,“地都动起来啰”这句话我们一直传了很久,真正是声情并茂,悦耳动听。坐在我后面的一个男生爱学姚老师的四川话,在课堂上常常大声重复出来,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但也有气鼓鼓的,就是坐在我更后一排的姚老师的女儿,气归气,但又莫可奈何。高中时他教我们历史和地理课。在讲到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壮字时,壮族的壮字,以前叫僮族,从字面看或发明这个字的时候,就有人是儿童,有侮辱、轻蔑的意思。就像旧社会有人把江华瑶族同胞叫成“瑶咕佬”、撑船的船夫叫成“船咕佬”一样。所以解放后国家搞文字改革,本民族有要求,经中央批准,撞改成壮,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也有不愿改的如四川凉山彝族的彝字,字难认难写,笔画有多,但彝是一种祭祀用的器皿,是一种民族图腾,中央尊重民族习惯,也就不要求这个字的简化了。姚老师家庭可能也有什么问题吧,在单位应该属利用使用对象,上课时因说了错话而受过批斗,这只是传言,未被证实了的,就是有,也应该是学校语文教研组内部组织批判的事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文革轶事:姚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