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安姚波 发表于 2013-1-2 12:43:39

陕西 姚氏世家

世家传略

  姚氏中医世家的创始人姚福年(1838~1923)晚号嘉我公,为救民于疾苦,于清代咸丰末年(1861)在河北武安创立“太和”。“太和医室”迄今已近150年。
  姚福年老前辈治病注意调和阴阳,曾著《太和医室秘录》传与后人,并因救治朝廷重臣受诰封“四品”而声名大振。此后历经五代传人,皆能遵祖师遗训,秉承家学,代代以医为业而服务民众,有名噪本土乡里者,有誉满秦都古城者,有遐迩远洋海外者,成绩斐然,各有千秋。
二代传人姚占铭,为福年次子,擅针灸,著《针灸医案》一部。三子姚占富,治病重视气血阴阳,擅长内科,早年前往台湾,已故于宝岛。幼子姚占贵,一生操持中药材炮制,为人厚道可赞。
  三代传人姚兴华,抗战期间后迁西安,为“太和医室”创立第二故乡。其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治病则善从脏腑阴阳气血入手,治内伤善补阴精,治外感注重阳气,治腑证以通为用,治脏病以补为法,活人无数。姚兴华先生为陕西省著名老中医,在西安古城行医20余载,学术及临床影响颇深。“十年动乱”之际不幸作古,其学术思想入选《陕西省名老中医经验荟萃》第一辑。
  第四代传人中有树森、树棠、树锦、树铮、树绵、树锋六兄弟,以及兴华先生晚年所收门人陆秀芳、王凤楼、宋培林共九人。九人之中,又以姚树锦为代表,现任西安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早年曾就读于西北师范大学,1965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师资班,曾任西安市西学中班班主任。儒医兼通,精于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熟读经典,博采众长,发挥家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扶正固本”学术思想。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50年,精于内科,通晓妇、儿,擅长各种常见病治疗,尤精于肾病、结缔组织病、免疫、内分泌、肿瘤等疑难病的诊治,涉及病种数百,治疗颇有佳绩。主持“固本咳喘丸”“胆胃通降片”“健身先天宝”等新药开发和科研课题。曾先后获得科技进步、科研成果、优秀论文等十余奖项。自1997年起,被国家人事部、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遴选为第二、三、四批全国名老中医继承人导师,现已为国培养学术继承人弟子5人。退休后被聘为西安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又率领一众同门、弟子等志同道合者服务社会,牵头成立独树一帜的“树锦国医馆”,以医疗(疑难病诊治)、教(国家名老中医继承人培养)、研(已有六项科研成果问世)为主旨,是西安乃至西北地区著名的中医特色医疗机构。

蓬安姚波 发表于 2013-1-2 12:44:33

由于四代弟子影响扩大,尤以姚树锦为代表,被多家媒体报道,《太和医史》专题片在河北泰安多次播放,“太和精神”得以发扬光大,所以五代弟子数量众多,遍及全国17省市,尤其以姚氏后裔及“全国名老中医继承人”项目所培养弟子5人最为出色。大弟子王维英主任医师(1963~ ),国家级名老中医师承继承人,现任西安市中医医院肾病科主任,陕西中医学院临床研究生导师,陕西省中医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变态反应委员会委员、全国中医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中医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原发性肾病、继发性肾病(狼疮肾、糖尿病肾病、紫癜性肾病等)及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医教研工作,发表论文数十篇,主持《血尿宁胶囊治疗紫癜性肾炎血尿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姚树锦辩治免疫性疾病学术思想研究》等省市课题四项。另有国家名老中医继承人二批弟子黄伟、邵艳均为西安市中医医院肾病科副主任医师,负责该院肾病科日常工作,都有十余篇论文发表;现在读第三批继承人弟子杨晓媛、李晓阳,分别为肾病科主治及老年病科副主任医师,为临床工作骨干。另有姚树锦之子姚永平(1968~ ),现主持“树锦国医馆”日常诊疗及管理工作。其余五代弟子封树志、姚露萍、姚丽萍、姚艳萍、姚安萍等均为五代弟子中的佼佼者。

蓬安姚波 发表于 2013-1-2 12:45:37

学术经验

  姚氏“太和医室”传承已有五代,家学渊源,代有发扬,积淀颇多,至四代姚树锦更是发扬光大,现将其主要学术经验,略述于下:
  阐微“扶正固本”学说
  扶正固本是针对虚损而设的中医治法,即对于正气亏虚之疾采取培补正气以治愈疾病的方法。姚氏“太和”诸位先贤,上溯《内》《难》《伤寒》,后览东垣、丹溪、献可、景岳之书,渐成家传之学,且形成侧重培补脾肾二脏,主张补虚益损的用药特点,并以“男子注重益气补肾,女子注重养血舒肝,小儿重在消导健脾,老人侧重平补阴阳”为临床家训。通过观察时代发展和人类疾病谱的变化,总结临床经验,认为前人单纯强调补虚培本的经验,对于虚实相兼病证的认识和临床有所不足。
  以现代免疫学观点阐释“扶正固本”
  姚氏以现代免疫学观点阐释“扶正固本”认为:
  1.正气具有现代医学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正气是机体抗御病邪,适应环境,调整和修复疾病伤损机体的能力。现代免疫学认为免疫系统有防御、自稳、监视三大功能。防御功能,就是抵抗各种微生物感染,即正气防御外邪的作用。自身稳定,就是清除自体抗原,排除外源性因素干扰,稳定内环境,维持免疫平衡,即正气调节阴阳,消除病邪,维持机体阴阳平衡的作用。免疫监视是机体细胞突变为“异己细胞”,一旦突变,就通过免疫排斥反应,排斥突变细胞,即正气协调脏腑经络气血,互相依存,相互制约的功能。由此可见,正气具有现代医学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2. 免疫反应就是正邪交争的反应
  中医正气学说认为,正邪之争贯穿在疾病发生、发展的始终,决定着疾病的发展与转归。正气是正邪斗争的主导方面,正气盛衰是决定矛盾转化的关键,正气充实就能抵御邪气,免于发病,即使发病,正气也可祛除病邪,使机体康复。正气虚衰,或邪气太强,则正不胜邪,疾病就发生发展。从免疫学角度看,一切外来的病源微生物和因各种因素改变了性质的机体自身组织细胞,均是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排斥反应的“非己”物质,均为“邪气”。据此认为,免疫反应就是正邪交争的反应,正气战胜邪气,则疾病向愈,否则就会发病。
  3. 扶正祛邪复方具有双向免疫调节作用
  扶正与驱邪是中医治病的二大法则。姚氏认为,扶正就是调动机体的抗病力,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其稳定性。祛邪就是排除破坏免疫平衡的一切因素。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等扶助正气药物及方剂均能提高免疫功能,不论对细胞免疫还是体液免疫,不论特异性免疫还是非特异性免疫均有一定作用,尤其对细胞免疫功能促进更为明显。祛风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攻坚破积药物均有免疫抑制作用。更重要的是黄芪、党参、甘草、刺五加、玉屏风散及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方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所谓双向作用,是同一药物(方剂)具有促进细胞免疫,抑制体液免疫的作用。而临床不少免疫性疾病(包括SLE),就表现为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而体液免疫亢进的错综复杂现象。扶正祛邪并用的复方,前者可以激发偏低的细胞免疫,后者抑制过高的体液免疫,使调节免疫反应的作用更强,是笔者临床治疗此类疾病效验的现代理论依据及基础。
由此可见,以现代免疫学观点看待中医理论,正气的作用具有免疫系统防御、自稳、监视三大功能,正邪相争类似免疫反应,正胜于邪则不发病,正不胜邪和正邪剧争均可发生过高或过低的免疫反应而发病。免疫药物研究表明:扶正药物具有增强细胞免疫功能,祛邪药物抑制体液免疫,扶正方药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扶正祛邪并用,则能更好的发挥双向调节作用。由于中药成分复杂,其免疫调节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完成,具有整体调节作用,并通过整体而作用于局部,不致导致整体的机能紊乱,避免了现代医学药物治疗的弊端,或许这正是中医整体观念的支持论点之一。

蓬安姚波 发表于 2013-1-2 12:46:14

善用“扶正固本”
  姚氏认为,中医药的免疫调节作用是长于整体,短于局部;强于扶正,短于祛邪。对于正气虚而邪气不盛者,起效快、症状体征改善明显,检验指标改善也快,疗效显著;对正虚不显,邪气亢盛者,则起效慢,难以缓解,常需加用西药强的松、环磷酰胺(CTX)等抑制体液免疫而加强“祛邪”方能取效。化疗极易伤阳,由此推论,将CTX看做“苦寒解毒”药,强的松为“辛热解毒”药,纳入中医体系而行辨证论治之用,这样则克服了中药“短于局部,疏于祛邪”的缺点,更好的发挥“长于整体、强于扶正”的优势。临床观察发现联合用药后起效更快,病程更短,激素、CTX的用量减少,感染次数降低,病情易于稳定,生存质量更高,比单用中、西治疗效果更好。太和医室经百余年理论与临床实践,系统总结出一套“扶正固本”的治法及方剂,不脱于“辨证论治”范畴,但颇有自己的特色及显著疗效。
  1.调补法 即调理补虚法,以脾胃为重点,实用于以下情况。虚损早期,正虚不显著,可以香砂六君子、四君子汤、益胃汤等扶脾养胃,使化源充足则其虚自复。脾胃久虚或脾阳不足者,多水湿偏盛,补中则易气壅湿重,扶阳则助湿化热,故可先以芪苡四君子汤益气健脾,化浊利湿,而后再培补其虚损。虚损晚期,气血阴阳俱虚,脾胃衰败,应先给予甘淡平和之品,如香砂养胃汤、八宝粥等调补脾胃,脾胃气复,饮食渐增,则药力方能发挥,以利后续辨证施治。正气虚损,各脏腑气机不和,如肝胃不和、肝郁脾滞、心脾不调等,可以四逆散、逍遥辈行疏理气机、调和肝脾。
  2.平补法 平和补虚法,以药性平和之品,组成刚柔相济之方,治疗缓慢进展的虚损病症。禀赋不足,老年生理虚损者,如六味地黄丸、龟鹿二仙膏等平补肝肾;归脾丸调补心脾虚损;玉屏风治卫表不固;杞菊地黄丸疗肝肾阴虚均属此类。
  3.清补法 寓清于补,正气已虚,余热未尽,或因虚生热之证。温热病后,阴津已虚,余热未尽者,竹叶石膏汤、青蒿鳖甲汤、清燥救肺汤等可用;阴虚发热者,阴精不足于内,阳热亢盛于外,热复伤阴,因果往复,可予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滋肾阴清虚火;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养心肾阴血,泻心火宁心神。气虚发热者,扶中气,升清阳,甘温除大热,补中益气汤主治(此方之中,参芪升柴不宜增大)。血虚发热,营血不足,气失卫护,虚阳外浮,当归六黄汤养血固表,补而兼清。阳虚发热系阳气不足,水湿留滞,湿、食积而化热,应予扶阳散寒消积除湿为法,如黄连理中汤。

蓬安姚波 发表于 2013-1-2 12:46:38

4.温补法 即温热补益法,用温热性的补益药,或补益药配合辛温散寒药物,以达到回阳救逆、扶阳散寒的目的。卫阳不足者,玉屏风酌加温阳之品。阳虚兼寒者,附子理中汤、真武汤。阳虚兼表寒者,麻黄附子细辛汤。阳虚阴盛至极者,参附汤、四逆汤等。
  5.峻补法 用大剂疗效可靠、效专力宏的补益药治疗虚损重症危证,以求速效。如阳气厥脱,独参汤、参附汤、四逆汤、参附注射液、参芪注射液等,益气固脱、回阳救逆。气阴双虚重证,生脉散、复脉汤、生脉注射液,急固气阴,挽救危亡。营血亏损重证,未兼邪实,脾胃尚健者,人参养荣汤加龟胶、鹿胶、阿胶、鱼鳔胶,直补营血。
  6.食补法 适用于多种慢性虚损,选择相宜食物且易于受纳运化者食养。
  《内经》指出“五谷为养”;《伤寒论》则曰“糜粥自养”。慢性虚损患者确实有“药疗不如食疗”的一面,且“药食同源”,故根据粥有充养胃气,易于吸收,口感较好,老少皆宜,制作方便,缓能固之的特点,以辨证论治为基础,制定食疗粥方。常用:粳米、生薏仁、山药、莲子;肺胃阴虚,加百合、银耳;血虚者,加桂圆肉、红枣;偏脾虚者加陈皮、扁豆、山楂;偏肝肾不足者,加枸杞子、核桃仁。
  “扶正固本”的应用原则
  无论因虚致实,还是因实致虚,均以虚为本,以实为标。临证时,先判正气受损程度,斟酌正邪斗争的情况,衡量标本虚实的性质,确定辨证论治的依据,从而定攻补之先后、时机、分寸。特别应遵循以下原则,方能药病合拍,提高疗效:
  1. 祛邪不可伤正 初病者不可贪功冒进,过攻伤正,害人寿命于无形;久病者,祛邪之中,酌予扶正之品。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热毒炽盛期,病程日久,必气阴耗伤,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中,多宜佐西洋参、麦冬等益气养阴扶正。
  2. 治病勿伤胃气 《内经》言“人以胃气为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伤寒》多处强调“勿犯胃气”;《脾胃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勿犯胃气”首先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取舍过偏、伤脾碍胃之品;次而视脾胃所伤而治之。常用砂仁、内金、山楂醒脾和胃化滞,防治并行;脾虚气滞已成者,以《伤寒》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为基础,加沉香、大腹皮、莱菔子成自拟消胀理气汤,达健脾行气之效方(详见后);脾气虚弱致湿者,用四君子加生黄芪、生薏米而成芪薏四君子以益气健脾利湿;中阳不足,甚至脾虚下陷者,附子理中汤、补中益气汤可温中健脾、升阳举陷。复杂病例,证型错杂,辨证难明,应“上下交损,当治其中”,“执中央,运四旁”,方能执简驭繁,事半功倍。德国《药物植物》曾指出“中药有效成分多为低分子抗氧化剂,是由高分子多聚物经胃液热处理后释放出的较高生物利用度的分子片段”。胃液中胃酸和胃蛋白酶含量较高者疗效较好。与“留得一分胃气,便有一分生机”、“得谷者昌,绝谷者亡”不谋而合。

蓬安姚波 发表于 2013-1-2 12:47:01

3. 扶正勿忘祛邪 久病虚损病例,正虚为主,表现为物质基础的不足和功能活动的低下而代谢障碍,病理产物积聚。祛邪与扶正并举,方能阻断病情进展。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病程中,气虚多并见气滞、湿停、成瘀,故行气、化湿、活血多需并行;阴虚则生内热而津伤血枯络阻,故养阴生津、清热、化瘀常兼并用。
  4.顺应脏腑气机升降之性 气机的升降出入是机体生存的根本,百病必致气机失常而发病。故临证时,必察气机失常所在,顺应脏腑气机之性而条达之。据“六腑以通为顺”之理,创“胆胃通降片”及“消胀理气汤”诸方。

蓬安姚波 发表于 2013-1-2 12:48:53

轶 闻 趣 事

  1、“西安树锦国医馆”与百年传承的“太和医室”

“西安树锦国医馆”,位于西安市尚爱路55号,于1997年由西安市新城区卫生局批准成立。 “西安树锦国医馆”与姚氏一代创立于一百多年前的“太和医室”一脉相承。“太和”一词出自《易经?乾卦》:“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
  姚氏太和一门,历来重于临床济世,但各代均有著述,惜于国难离乱,仅存数部传世。宗师福年《太和医室秘录》为门内经典;二代占铭以《针灸医案》留名;三代兴华《姚兴华医案》本已成书成版,后因十年风波,书稿散佚,终未刊行,后其经验多刊于《陕西省名老中医经验荟萃》首集;四代树锦,发扬家学,德高望重,终年忙于临床及教学,无暇著述,但仍以《太和医室内妇儿科秘录》闻名,论文、讲稿则难以计数;五代弟子以王维英为首,总结整理《姚树锦中医世家经验辑要》出版于2002年。
  “太和医室”百年积淀,医理方术自成一家,多应验于临床。后响应国家号召,自制秘方大多贡献,被省市验方新编收录,部分被制成成药推广。其中姚树锦所优选之“固本咳喘丸”荣获陕西省医药管理局1988年医药新产品三等奖。
  2、对联明志
  “太和医室”首创于河北,抗战期间为避战乱,由三代传人姚兴华迁西安继续执业,为“太和医室”创立第二故乡。姚兴华首重医德,倡导以德立身、立家、立业。他把除疾健身的医术看做高尚的职业,曾自撰对联明志自勉:“立言立功裕后立德最好,业儒业商济众业医为先”。立德济众之心,使他对医术精益求精,成为一方名医。

蓬安姚波 发表于 2013-1-2 12:49:30

http://www.gxgy.org/gynj/gynj09-%B9%FA%D2%BD%C4%EA%BC%F8/2009gynj/z4/sxys.htm来源

卧龙姚建中 发表于 2013-1-2 18:33:54

世家传略

  姚氏中医世家的创始人姚福年(1838~1923)晚号嘉我公,为救民于疾苦,于清代咸丰末年(18 ...
蓬安姚波 发表于 2013-1-2 12:43 http://www.yaogens.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有可能也是从江西南昌迁徙出去的。

pszyyao 发表于 2013-1-2 20:01:08

有可能也是从江西南昌迁徙出去的。
卧龙姚建中 发表于 2013-1-2 18:33 http://www.yaogens.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姚波又发了好帖。标题应是“陕西姚氏中医世家”
   姚氏中医世家的创始人姚福年(1838~1923)晚号嘉我公,为救民于疾苦,于清代咸丰末年(1861)在河北武安创立“太和”。“太和医室”迄今已近150年。
  这个中医世家祖籍是河北武安,不是从江西南昌迁徙出去的吧。此前姚波已转帖介绍姚福年。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陕西 姚氏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