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zyyao 发表于 2023-1-8 18:13:06

[清]浙江镇海文人 姚燮 及其朱卷、族谱、祠堂和对他的研究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23-1-9 10:37 编辑



[清]浙江镇海文人 姚燮 及其朱卷、族谱、祠堂和对其研究




姚燮(1805~1864)清浙江镇海人。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清道光十四年举人。遍读经史百家及道藏、释典、诗词、骈体文皆闻于时,又擅丹青,尤工墨梅。诗篇反映鸦片战争时情事,悲愤激昂。又著《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续碑传集》卷八一)   
——见:《中国历代人名辞典》(张撝之,沈起炜,刘德重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12.) P1803左栏




pszyyao 发表于 2023-1-8 22:32:01




姚燮 清道光甲午科 浙江乡试朱卷(中式第22名举人) 前3页(履历部分)


姚燮自云:
迁暨阳始祖 讳道高
迁镇海始祖高祖 讳献其字太嗣,例授修职郎。
曾祖讳有纯字禹文,例授修职郎。曾伯祖讳有伦,例授修职郎。
祖讳昀字兆凤号丹峰,例授修职郎。
父讳宗岳字号尊五,邑庠生。
本生父名成字惟青号耐生,邑庠生。


住镇邑清川门内童李衙衖。












   姚燮当年“住镇邑清川门内童李衙衖”。清川门是镇海县城的一个城门
   镇海今是宁波市的一个区,与北仑区并列。姚燮当年住宅在今宁波市镇海区。

pszyyao 发表于 2023-1-8 23:09:24






与[清]镇海 姚燮 有关的 3版本年暨阳浣西姚氏宗谱(浙江诸暨姚公埠姚氏宗谱)


●260-0074[浙江诸暨]暨阳浣西姚氏宗谱不分卷(清)姚灿等纂修。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萃涣堂木活字本,二册。书名椐版心题。
   始祖汝翼(行亨四)、汝赞(行亨五)明季由会稽移居诸暨四都渔橹焦隖。始迁祖道高(行贞十)、齐贤(行万九),汝翼、汝赞三世孙,明季再徙浣西。谱载行传、诰敕、墓图、祀产、祀田、议单等
   上图


●260-0075[浙江诸暨]暨阳浣西姚氏宗谱五十八卷姚月泉等纂修。1917年萃涣堂木活字本,五十八册。
    先祖同上。卷一谱序、凡例、像赞、墓图,卷二至十文集,内载诰敕、田号、议单、墓志、行状、传赞、祭文、寿序、祀田、诗文等,卷十一至二十四世系图,卷二十五至五十八行传。
   上图寻源姓氏(存老三房派一册)美国犹他(同寻源姓氏)



   姚远公布的宗谱封面,应是260-0075宗谱(五十八卷 1917年姚月泉等纂修)。姚远说:
   从诸暨姚公埠始迁宁波的先祖大嗣公,离开这里(姚公埠)起码也有二三百年了。
   大嗣公生禹九和禹文两子。这“禹”除姓氏外,就意指大禹。《史记·夏本纪》记载,“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大禹病逝后就葬在绍兴会稽山麓,大嗣公为怀念故土并希望儿子像大禹一样有大作为,就将神圣“禹”字用于其子之名。
《暨阳浣西姚氏宗谱》记载,我们是大嗣公次子禹文公的后人。我祖母在世时,常提起祖父儿时跟着大人,从屋后小浃江坐船去慈溪姚家走亲戚。祖母所说的慈溪姚家,又同时是在镇海三北骆驼桥一带。这一堆复杂交错的地名,查阅资料和请教专家后,基本可以确定当年慈溪姚家即今天镇海汶溪姚家。由于慈溪和镇海边界划分之故,解放前汶溪姚家属于慈溪,解放后这个地区归属镇海。
   大嗣公自姚公埠迁宁波后,几经辗转,由镇海县城迁往附近汶溪,次子禹文公随后从汶溪再迁到今天小浃江边的北仑姚家斗。当年汶溪还有亲人,所以直到我祖父这代人,族人还是常去汶溪姚家走亲。


●Y浙00*[浙江诸暨]暨阳浣西姚氏宗谱可能是2012年开始纂修,好像是2015年前后完成(姚远说大约公元2012年)。诸暨姚宇平持有。姚宇平说,宁波姚家斗姚燮这一支。在最近那次暨阳浣西家谱修订中,没有增补进去。具体原因不是太清楚,可能主要还是因为没有当地的牵头人吧。另外,姚公埠是分为上中下三个村,不是上下两个村。
关于这次暨阳浣西家谱修订,姚远说“六、七年前诸暨姚公埠两位负责修宗谱的长者,慕名寻访到宁波晚清文化名人姚燮故里姚家斗”。
上海图书馆收藏的厚厚五十八册《暨阳浣西姚氏宗谱》(诸暨姚公埠)。根据《暨阳浣西姚氏宗谱》记载,我们村姚姓是暨阳浣西姚氏的分支,诸暨姚公埠村正重修宗谱,邀请我们村共同续修姚氏宗谱。村里长辈得知我姚远正研究姚燮文化,就将诸暨姚公埠姚姓族人的联系方式告诉我。





pszyyao 发表于 2023-1-9 10:01:22




研究[清]姚燮





[清]姚燮
    姚燮,字梅伯,号野桥,又号复庄、大梅山民。生于公元1805年,卒于1864年。是清末道光、咸丰年间活跃于文坛的重要人物之一。


●王珏丹,姚 燮 考 论,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姚燮,字梅伯,号复庄、野桥、大梅山民、小浃江老人等,浙江镇海人,近代学识广博、多才多艺、卓有成就的文学家、艺术家和学者,在诗、文、词、曲、小说、经籍、史地、绘画等多个领域均有涉猎,著述闳富。本文在前人年谱、评传及各方面文学性研究的基础上,继续补正了一部分年谱资料,并列三个专题展开个案研究:一、姚燮著述考论(系统整理和介绍姚變的著述情况,);二、姚變女性创作题材述评(从女性题材的角度探掘姚燮对张扬与回归晚明“性灵情趣”的尝试及对理学、假道学束缚人性的反拨);三、姚燮与晚清狎妓风尚(从姚燮的个案及其与元末明初“文章大家”杨维祯的比较研究中,推及论述晚清衰世下士人的生存状态与心路历程)。全文通过“专题研究”与“年谱补正”,考论结合,以俟完善前人对其生平与著述成果的文献资料,深入探掘姚燮文学创作的价值所在,并试以分析晚清衰世这一大背景下的士人整体情绪。


——详见:『王珏丹』姚燮考论http://bbs.sj y s zq.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7058&fromuid=4



●周妙中,姚燮生平考略,原载:《艺术百家》 一九九七年 第一期
摘录
   研究我国近代的文学史、戏曲史,谁也不会忘记姚燮,因为他对于诗文词曲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姚燮字梅伯,号野桥,中年以后自号复庄。浙江镇海人。嘉庆十年(1805)生在一个“五世儒素风”(《寄家书》)的家庭里,聪慧过人,周岁时还不会说话,‚即已识字二百余。髫龄入塾,读书目十行下,对经史子集以至传奇小说,道藏释典,无不观览。
   道光六年(1826)拔补弟子员。道光十四年(1834)中举,此后交游日益广泛,文人学士无不知有镇海姚生的。
   姚燮家境贫寒,而性格沉毅,又肯刻苦钻研,学有根底。他的爱好是多方面的,不但诗文词曲造诣很高,能独树一帜,不屑循规蹈距,被近世词章家推为巨擘,对于音乐、绘画也无不擅长。这样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却得不到北京试官的赏识,以至在道光十五年(1835)、道光二十年(1840)、道光二十三年(1843)三次入京应试下第。使他发出“颇哀屈原放,仅免豫让漆”的感慨。(《冬日月湖寓楼写怀呈黄明府(维同)一百韵》)为了生活,只得到处奔走,‚靠作文绘画的润笔糊口。自叹“年年啄食劳,有翼不成凤”。(《先大母八十忌辰》)北京和长江南北各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二十多岁时,往来于蜀山舜水之间,每年多达八九次。他曾在鹤皋留居三年,而寓居鄞县时间最长,老屋三间,座客常满,和诸少年为诗社,他的弟子达数百人之多。
姚燮是个多情的人,对父母、妻子、儿女以至朋友,‚都有深厚的感情。可是饥寒驱使他不得不“囊剑走天涯”。(《归途杂占九绝句》)好不容易回家看看,往往只停留几天,又匆匆离去。雨里来,雪里去几乎是家常便饭。多少个佳节、除夕都是在异乡或舟车中度过的。《剪灯夜话·卜算子》可作为他生活的写照,“南北复东西,踪迹知何定。夜夜风咽断续啼,月照低徊影”


●姚远(女),70后女教师寻访这位北仑晚清诗人姚變故里,2016-04-06宁波市北仑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摘录几段
   姚远,70后女教师,宁波市姚家斗人。2019-04清明节,与父亲一起到诸暨姚公埠(宁波北仑晚清诗人姚變的故里)寻根问祖


   1834年秋冬,宁波晚清诗人姚燮和祖父丹峰老人到姚公埠寻根祭祖,当时姚公埠已是“一村千余家,一姓无异族”之蔚然盛景。
   当年姚燮和他祖父,在诸暨姚公埠停留十一日,临别时泪湿衣襟,留下诗作:“亦知难竟留,未忍舍之归。依依拜诸父,恻恻情迟回。上寿不过百,白发多衰颓。颇愁他年来,益我怀旧思。日出江已潮,津鼓隐相催。”


   姚燮《复庄诗问》卷七《过诸暨姚公埠六章》有记,“自高祖大嗣公迁居,生曾祖禹文公兄弟二人。禹文公之逝,先大父丹峰公尚少。既长,欲编葺家乘,而大父兄弟行六人,皆不知祖所自出。嗣是,先大父凡于同姓聚于之地,辄躬索谱考证之,竟得之暨阳之姚公埠。”始迁祖大嗣公于宁波生根落脚,繁衍生息,丹峰公欲编家谱,却不知祖上从何处迁来,其父禹文公又早早离世,丹峰公到处辛苦寻访,最后获知是暨阳浣西所迁。


   上海图书馆收藏的厚厚五十八册《暨阳浣西姚氏宗谱》(诸暨姚公埠)。六、七年(6、7年;或67年)前诸暨姚公埠两位负责修宗谱的长者,慕名寻访到宁波晚清文化名人姚燮故里——姚家斗。
   根据《暨阳浣西姚氏宗谱》记载,我们村姚姓是暨阳浣西姚氏的分支,诸暨姚公埠村正重修宗谱,邀请我们村共同续修姚氏宗谱。村里长辈得知我姚远正研究姚燮文化,就将诸暨姚公埠姚姓族人的联系方式告诉我。



   从诸暨姚公埠始迁宁波的先祖大嗣公,离开这里起码也有二三百年了。

   大嗣公生禹九和禹文两子。这“禹”除姓氏外,就意指大禹。《史记·夏本纪》记载,“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大禹病逝后就葬在绍兴会稽山麓,大嗣公为怀念故土并希望儿子像大禹一样有大作为,就将神圣“禹”字用于其子之名。


《暨阳浣西姚氏宗谱》记载,我们是大嗣公次子禹文公的后人。我祖母在世时,常提起祖父儿时跟着大人,从屋后小浃江坐船去慈溪姚家走亲戚。祖母所说的慈溪姚家,又同时是在镇海三北骆驼桥一带。这一堆复杂交错的地名,查阅资料和请教专家后,基本可以确定当年慈溪姚家即今天镇海汶溪姚家。由于慈溪和镇海边界划分之故,解放前汶溪姚家属于慈溪,解放后这个地区归属镇海。大嗣公自姚公埠迁宁波后,几经辗转,由镇海县城迁往附近汶溪,次子禹文公随后从汶溪再迁到今天小浃江边的北仑姚家斗。当年汶溪还有亲人,所以直到我祖父这代人,族人还是常去汶溪姚家走亲。


   汶溪姚家“姚十九”村
   镇海汶溪姚家,即解放前慈溪汶溪姚家。
   五年前潇潇梅雨里,我姚远去汶溪姚家寻访,姚姓的村书记热情接待我。
   汶溪姚家背山临水,绿野阡陌,鸡犬相闻,几百年前的祠堂还在,……。
   这个小村只有十九户人家,据说每到二十户人家时,这个村子总有一户人家要着火,一直保持着十九户人家,因此也称这个村子为“姚十九”。我无法考证这种说法的真实性,猜测这样状况该不会是太嗣公长子禹九公后人所为吧,他们用这种记数字“九”的方式,记住自己是禹九公的后人。




pszyyao 发表于 2023-1-9 10:34:58

pszyyao 发表于 2023-1-9 10:01
研究[清]姚燮





王钰丹说研究姚燮概况


   原中华书局副编审周妙中先生之遗作《姚燮生平考略》被整理发表在《艺术百家》1997年第1期中,该文对姚燮部分遗稿进行了介绍,在其《梅心雪传奇》残卷上所下的功夫尤深,让我们得以机会窥览戏剧大家姚燮的传奇创作情况。    在姚燮诗词作品研究方面,有洪克夷的<论晚清诗人姚燮》①、时志明的《魂系普陀梦归四明——晚清诗人姚燮的山水诗及爱国诗初探》②、王萱的《姚燮叙事诗艺术探析》③、莫立民的《清吟与哀唱一一论姚燮词两种心曲的认识价值》④和李亮伟的《论姚燮的山水词》⑤等文章,分别就姚氏诗词的内容、风格及艺术特征与流变展开专题性论述与研究。    其中时志明一文,将姚燮的创作心路历程,即从早期清新隽永的山水诗到后期悲愤洋溢的爱国诗的风格嬗变过程,作了准确的分析与评述。而王萱则着眼于姚氏之叙事诗,将其分为故事性叙事诗、纪事性叙事诗、长篇叙事诗三种,并归纳出其艺术点为三:典型人事与戏剧化情节的统一;以主观的叙述方式结构纪实性情节;民歌传统与文人抒情诗风格的融合等,可谓是小处落墨而独具见解之论。至于姚氏的词作,莫立民认为《疏影楼词》及其续钞恰好为姚燮在鸦片战争前后两种不同心曲的真实写照,从前期的“闲放”、“闲冶”、“闲愁”,到后期的。“凄苦”、“悲凉”、“颓丧”,反映着中晚清社会承平与动荡的时代变迁。李亮伟则重点剖析了姚燮大量描写山水的词作,将之分为“居所园林”、“游观羁旅”、“题写画意”三大类,进行不同内容与风格问的赏析。    另外,熊盛元在他的《〈清诗流派史〉述评》⑥中也曾颇有见地阐述了自己对于姚燮在诗歌发展史上地位与影响的看法,他认为刘世南先生的《清诗流派史》没有论及姚燮是略嫌疏漏的,应专门章节,重点对其加以介绍和评述,盖其。于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无不探究,其诗融杜甫、自居易、李贺、李商隐于一体,多纪事感时之作,有‘诗史’之称。他对后世的影响,虽不及龚自珍,但是谭献、沈曾植,以至马一浮等均受其沾溉”。王荣也盛赞姚燮的歌行体创作乃晚清诗歌“叙说时政,反映现实”这一特色的典型代表⑦。    姚燮倾其毕生精力,惨淡经营,在小说、戏曲等时人不以登大雅之堂的俗文学领域有不容忽视的巨大成就,因而也一直成为研究者关注和致力的焦点。    郑建军的《“大某⑧山民”姚燮对〈红楼梦〉的研究》、曹立波的《〈红楼梦〉东观阁本批语对姚燮的直接影响》⑨与《〈增评补图石头记>的传播盛况述评》⑩等文,对姚燮的“红学”研究给予高度评价。也对“红学”派系的传承进行了相当考证。苗怀明的《姚燮、陈其泰、刘履芬〈红楼梦〉批语关系辨》⑪“和《中国古典戏曲目录学的新进展——从近年几部戏曲目录著作的得失谈起》⑫两文,也分别论及其对“红学”研究和戏曲著录学发展的贡献。业师徐永明有《姚燮与〈复庄今乐府》一文见于《文学遗产》①,是较早将研究目光投射至姚燮这部大型古典戏曲选集的人,对其内容与价值有较详尽的介绍和评论,对姚燮现存其他著述之版本及收藏情况亦有广泛考查和著录。张增元、郭治凤在其《新发现的〈大梅山馆藏书目〉“鼓词目”》②一文中,对在姚燮《大梅山馆藏书目》中找到的被其戏曲目录学专著《今乐考证》所遗收的“鼓词目”的价值进行了深入的考辨,认为它“填补了清初至清中期鼓词文献的空白点,是研究鼓词发展演变不可多得的史料,尤其是对探讨小说、戏曲、曲艺与鼓词题材的互相渗透提供了证据。”并列其四十种鼓词目逐一分析、比较、考证、溯源。另外,还有苗怀明的《20世纪中国古代戏曲辑佚的回顾与反思》③、汪龙麟的《清代戏曲目录学的建立》④等等,但却都仅限于篇章撰写,有些则一笔带过,简要提及了姚燮在戏曲发展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这里,我想再提一位更早关注于姚燮并曾致力于其戏曲文献的整理传抄工作的重要前辈——张宗祥先生。    张宗祥(1882—1965),字阆声,别号冷僧。浙江海宁人,近代著名学者。精通医学、诗词、戏曲、绘画、书法、版本、目录之学.曾在其担任浙江图书馆馆长一职时,从头至尾对《复庄今乐府选》这部大型的戏曲选集进行认真校读和圈订,并为之编纂详目,以供检索,使之堪称“精善之本”。同时,张先生还整理了姚燮的《梅心雪传奇》残卷,将字迹潦草,难以辨认的手稿本,誊录一过,使其“终有了可读之本”(关于此抄本成书过程及价值,详见附录2中张先生题识)。    关于姚燮在骈散文等其他领域的创作及其在地方文献整理方面的贡献,很遗憾,据笔者查阅统计,时至今日,尚少有人涉猎。故本人在对姚氏年谱有较详尽整理的前提下,于下面的论述中,投入较多笔墨对其著述进行更为全面系统的介绍和评价,俟方家达者指正,并企望有心人能继之。    在此章研究综述中,还须重点提一提洪克夷的《姚燮评传》⑤和赵坚的《姚燮年谱》⑥,以示本文创作的出发点和创新点。    素有“文物之邦”美称的浙江,自古迄今,学人辈出,本着发扬乡邦文化,推动和发展中国古典作家研究的宗旨,浙江古籍出版社编辑出版了《浙江历代文学家评传丛书》,从汉晋至近代几百名浙籍文学家中选择三十余位成就卓著者,‘由第一手材料入手,逐一研究和评述,洪克夷之《姚燮评传》即列于其中。这是第一部全面研究姚燮的专著。投诸颇多精力,搜罗材料,专章列述,对姚燮的生平事迹、诗文创作、戏曲小说研究,作了系统而全面的研究,资料翔实,考订精审,论说细密,对我们了解姚燮的生平经历和著述情况有重大意义。另外,复旦大学古籍所84级硕士生赵坚的硕士论文《姚燮年谱》,洋洋洒洒十余万字,在资料考证方面,可谓旁征博引,功力甚深。如今,时隔数十载,又有了不少新的文献资料问世,姚燮的研究更待拓展。同时,笔者仔细研读上述两位研究者的大作后,也发现了些许不足之处,前者重在论述生平,年谱资料不见详考;后者重在年谱资料之考,但少有综合评论,偶有精辟案语亦散落于谱间,不成体系,且在一些生平资料的定性和诗文作品的系年方面存在若干失误。    在此基础上,笔者继续致力于姚燮的个案研究,多方收集原始资料,于《中国丛书综录》、《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近期出版的《续修四库全书》,以及浙图与天一阁所收姚燮作品不同版本的一手资料间进行比较与考证,又有许多关于其生平事迹及交游情况的新发现和新补充。此外,又对姚燮女性创作题材进行了一定的探析和评述。以俟对姚燮的研究作出贡献。
未分清这2参考文献的位置:
①见《杭州大学学报》,1983年3月第13卷,第1期。②见《苏州职业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③见《岱宗学刊》,2000年第4期。④见《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⑤见《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年1月第17卷第l期。⑥见《晋阳学刊》,1998年第3期。⑦见王荣《嬗变与转型:新文学运动前后的中国叙事诗》,《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11月第33卷第6期。⑧古字“某”即“梅”。⑨见《红楼梦学刊》,2002年第1辑。⑩见《红楼梦学刊),2004年第1辑。⑪见《红橙梦学刊》,1998年第3辑。⑫见《文学遗产》,2001年第4期。

①见《文学遗产》,2001年第6期。②见《明清小说研究》,1996年第2期。③见《文学遗产》,2004年第6期。④见《中央戏剧学院学报·戏剧》,2005年第1期。⑤《姚燮评传》,洪克夷著,浙扛古籍出版社1987年4月版。⑥《姚燮年谱》,赵坚,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87年3月。

姚道荣 发表于 2023-1-9 10:43:59

值得学习的资料,缅怀姚氏忠贤。

pszyyao 发表于 2023-1-9 17:52:49


发现与姚燮 有关的3个浙江姚氏祠堂
   广州姚钟尧于2022-06-15在姚网发表了《浙江姚氏祠堂名录》,对所知的60个浙江姚氏祠堂编号和按地区排列,首号 YC浙001、萧山上曹坞村姚氏宗祠(新建的祠堂);末号 YC浙060、台州市玉环蝤蠓岙姚氏宗祠(君求公派姚氏祠堂)。   最近通过阅读与姚燮 有关的文章和与浙江诸暨宗亲交流,竟然发现3个与姚燮 有关的浙江姚氏祠堂:   YC浙061、绍兴市诸暨姚公埠姚氏祠堂嘉善堂,联系人姚宇平   YC浙062、绍兴市诸暨姚公埠凤山姚公祠,宁波姚家斗姚远提供   YC浙063、宁波市镇海区汶溪姚家“姚十九”村姚氏祠堂,联系人宁波姚家斗姚远。
●YC浙061、绍兴市诸暨姚公埠姚氏祠堂嘉善堂,联系人姚宇平——诸暨姚公埠姚氏总祠萃涣堂,今不存在;而房族祠堂嘉善堂一度用作粮仓,后恢复为祠堂。姚宇平去看过,要请他拍几张嘉善堂相片。
●YC浙062、绍兴市诸暨姚公埠凤山姚公祠,宁波姚家斗姚远提供——2015年姚远自述:姚远和她的父亲“来到姚公埠凤山公祠,暮蔼沉沉里,祠堂内那些沉寂的老房子,即将散落的木窗散发着沧桑和凝重的气息……老树浓密的枝叶下,透着缕缕幽暗的旧时光。”而诸暨姚宇平回复:“钟尧老,实在对不起。问了几个人,都说不知道有个凤山公祠。我小时候知道村里的祠堂最大一个就叫大祠堂,正规的名称是萃涣堂,作为全村人的总祠。解放后改为学校,现在只剩几间老百姓住的房子。次一级的祠堂是以房族的命名的,如嘉善堂、人瑞堂等。嘉善堂一度用作粮仓,后恢复为祠堂。因不是常年开放的,我去看过,但无法入内。您老吩咐的事我记在心上了,但可能一时无法答复,实在对不起您老!”

●YC浙063、宁波市镇海区汶溪姚家“姚十九”村姚氏祠堂,联系人宁波姚家斗姚远。——汶溪姚家“姚十九”村 镇海汶溪姚家,即解放前慈溪汶溪姚家。五年前潇潇梅雨里,我(姚远)去汶溪姚家寻访,姚姓的村书记热情接待我。汶溪姚家背山临水,绿野阡陌,鸡犬相闻,几百年前的祠堂还在,……。这个小村只有十九户人家,据说每到二十户人家时,这个村子总有一户人家要着火,一直保持着十九户人家,因此也称这个村子为“姚十九”。我无法考证这种说法的真实性,猜测这样状况该不会是太嗣公长子禹九公后人所为吧,他们用这种记数字“九”的方式,记住自己是禹九公的后人。




pszyyao 发表于 2023-1-9 18:14:33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23-1-9 18:21 编辑

pszyyao 发表于 2023-1-8 22:32
姚燮 清道光甲午科 浙江乡试朱卷(中式第22名举人) 前3页(履历部分)



姚燮 清道光甲午科 浙江乡试朱卷(中式第22名举人) 前3页(履历部分):
   迁暨阳始祖 讳道高—迁镇海始祖高祖 讳献其字太嗣,例授修职郎。—曾祖讳有纯字禹文,例授修职郎。曾伯祖讳有伦,例授修职郎。—祖讳昀字兆凤号丹峰,例授修职郎。—父讳宗岳字号尊五,邑庠生。本生父名成字惟青号耐生,邑庠生。


可与姚燮乡试朱卷 前3页(履历部分)对照




   世籍诸暨,清初高祖太嗣徙镇海。曾祖有纯,号禹文,例赠修职郎。祖姚昀,号丹峰,系诗人,著有诗集,惜未传世,例赠登仕郎。
《复庄诗问》卷七有诗《过诸暨姚公步谒宗祠祖墓止族兄鲁斋先生(之琴)宅蒙族人次第招饮留十一日始行作诗记事兼留别得六章》,姚燮自注曰:“自高祖大嗣公迁居镇海,生曾祖禹文公兄弟二人。禹文公之逝,先大父丹峰公尚少。既长,欲编葺家乘。而大父兄弟行六人皆不知祖所自出。嗣是先大父,凡于同姓聚于之地,辄躬索谱乘考证之,竟得之暨阳之姚公步并族大坟金钩诸山,得翊二公以下遗墓无一失者,遂议归族人年例费,使永远祭扫之,至今犹然.”(见《续修四库》1532册P649)

姚夑有妹四人,适袁、张、谢、陈。最幼者与姚燮女相差无几。

妻,吴氏,多病早天。庶张氏。
子三。长子姚景皋,号少复,曾为父《复庄诗问》校字,摘宋元人词句为士女册(任熊作画,姚燮为赋),吴出。
次子姚景夔,字小复,善画梅,曾师从王元章,亦吴出。
三子姚景旦,庶出。
孙四:承宣、承开、承与、承祖。


蒋敦复《姚君墓志铭》
“配吴氏,庶张氏。子三:景皋,太学生;景夔,郡学生;吴出。景旦,张出。孙四:承宣,承开、承与、承祖。”


姚夑道光年中举时,生父姚成字惟青号耐青尚健在,而养父宗岳号尊五已故。
生父与养父是什么关系?





pszyyao 发表于 2023-1-10 17:07:00

pszyyao 发表于 2023-1-9 10:01
研究[清]姚燮







姚儒侠《疏影楼词序》


姚儒侠《疏影楼词序》曰:“《疏影楼词》凡二卷,余友姚子野桥作。野桥为甬上名秀才,生禀异资,于学无所不窥,而无邃于诗之工矣。姑置弗论,其凿肠搯肾,冥搜旷求,萃毕生之心思才力,而与之颠倒出入者。于词较深,近人无与敌也。词学自李唐以迄昭代,前贤已有成说,不必为作者牵合比拟,添赘一词。乃其生平得力之处,追踪秦柳,胎息苏辛,取裁于梦窗,竹屋之间,沉幽固閟,挥洒流落,体制不名一长。当夫模影象形,合南宋诸家神明而变化之。收摄豪横,覃精擢思,极毫厘分寸之辨。洎乎弄墨,则騞然砉然,挥毫落纸,若坠若偪,若猛狮搏球,若烈风送雨,而妃句俪词,一造于工稳,呜呼可以传矣。野桥为人疏旷,而为时辈所挤。家贫落魄,辄思稿笔作四方之游,因循未果。壬辰秋,余识君于吴山旅舍,逾年始订交.自惟相契之深而知之者素也,因嘅为之序.道光十三年癸巳花朝后三日,平湖姚儒侠书于武林行馆。”——(见《续修四库》1726册 P398。)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清]浙江镇海文人 姚燮 及其朱卷、族谱、祠堂和对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