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尚明 发表于 2020-5-27 08:38:16

安徽宣城市郎溪《姚氏家乘》的新发现

郎溪《姚氏家乘》的新发现
童达清姜海
(作者姜海系郎溪县史志办副主任,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
“东岑、西夏、南姚、北吕、中宗。”
说到郎溪县的名门望族,郎溪人自然会想到这句口头禅。南姚,即是指今居住在姚村乡的姚姓家族。近日,由于友人的提醒,我们前往夏桥村,在知情人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这套期盼已久的《姚氏家乘》。
据谱载,郎溪姚氏为姚必显之后。姚必显,随高宗南渡,后隐居湖州安吉。其子姚颛又迁居建平县南七十里之沙埂桥(即今砖桥),是为郎溪“南姚”之始迁祖。


郎溪《姚氏家乘》目录卷之一新旧序纶音录先鸣集题咏录居址录题名记卷之二荷花塘山头上青冲里分衍卷之三荷花塘大壁阬分衍卷之四荷花塘姚家塌分衍卷之五软桥元清公房观一公观二公分衍卷之六禄八公房分衍贵一公房贵二公房贵四公房分衍卷之七贵四公房分衍卷之八上卷贵四公房迅九公玉一公玉三公玺七公分衍卷之八下卷贵四公房玺七公玺九公璧五公迅一公分衍卷之九上卷贵五公房智一公智二公智三公分衍卷之九下卷贵五公房智一公智二公分衍卷之十智一公支分衍卷之十一智三公支分衍卷之十二智三公支分衍卷之十三智三公支分衍卷之十四智三公支分衍卷之十五贵九公长房真七公二房真十公分衍卷之十六贵九公三房真十一公分衍卷之十七真十一公房崇一公支分衍卷之十八真十一公房崇二公支分衍卷之十九真十一公房崇二公支分衍卷之二十真十一公房崇二公支分衍卷之二十一真十一公房崇三公支溥大公溥十公分衍卷之二十二真十一公房崇三公支溥十公分衍卷之二十三上卷真十一公房崇三公支溥十公分衍卷之二十三下卷真十一公房崇三公支溥十公分衍卷之二十四真十一公房崇三公支渊三公分衍卷之二十五真十一公房崇三公支渊四公分衍卷之二十六上卷真十一公房崇三公支渊四公分衍卷之二十六下卷真十一公房崇三公支渊四公分衍卷之二十七真十一公房崇三公支渊四公分衍卷之二十八真十一公房崇三公支渊四公分衍卷之二十九真十一公房崇三公支渊四公分衍卷之三十真十一公房崇三公支渊八公分衍卷之三十一真十一公房崇三公支渊八公分衍卷之三十二真十一公房崇四公支崇五公支分衍卷之三十三上卷孟隆公房高村分衍卷之三十三下卷孟隆公房高村分衍卷之三十四孟隆公房观三公支慈阬村分衍卷之三十五元隆公房香山汪家塘高井庙洪林殿分衍卷之三十六仲隆公房回龙村分衍卷之三十七上卷仲隆公房江村分衍卷之三十七下卷仲隆公房江村分衍卷之三十八顺隆公房辏塘村分衍卷之三十九顺隆公房辏塘村分衍卷之四十诸录记传赞录行状录卷之四十一寿序录内行录卷之四十二祭文墓志图册契册补编
珍贵的史料价值
从《姚氏家乘》的目录看,这套光绪十四年重修的《姚氏家乘》体例详备,内容丰富,保存了大量原始文献,如谱序中收录了韩敬、张汝霖、阮文藻、张焘等名人为其撰写的谱序,这些文章在其文集中多数已经失传。

其次,纶音录、先鸣集、题咏录、居址录、题名录、诸录记、传赞录、行状录、寿序录、内行录、祭文、墓志、图册、契册等卷目中收录了大量的姚氏家族文献,包括圣旨敕诰、诗词题咏、村居迁徙,像赞碑传、寿序祭文等,特别是对姚氏家族中的科举情况,除进士、举人、贡生外,还记录了家族中的庠生、吏员、乡宾、寿官、散官、省祭等情况,以及地方名人为姚氏家族撰写的墓志、传记、行状、寿序、祭文等,这对于详细研究姚氏家族历史、名人交往情况以及郎溪县的历史文化,均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大大的遗憾
可惜的是,该谱除卷一保存较为完好外,其后各卷要么遗失,要么残破不堪,不能卒读。因此,寻找更为完整的《姚氏家乘》是为当务之急。

据《姚氏家乘》载,“南姚”后裔有迁徽州的,有迁繁昌的,有迁宁国的,有迁广德的,有迁湖州的,本县十字铺、车里、呈明塘等地亦均有分布。希望有知情者能与本公号(微信:ltsr2718)联系,以期《姚氏家乘》能够完璧现世,为郎溪历史文化研究提供更多的历史信息。

pszyyao 发表于 2020-5-27 09:23:59

       此清光绪年郎溪南姚姚氏家乘,未入上海图书馆«中国家谱总目»。新发现!谢谢作者,谢谢你转发。南姚现况如何?有续修家乘?

姚文才 发表于 2020-5-28 08:34:44

宗亲早上好!

pszyyao 发表于 2022-1-22 22:10:30

   郎溪姚村乡砖桥钦公族字辈,以姚必显为一世祖,自一世起是:   显祖五传系,清琳孟仲季,善淑金玉日,一志景绍以;大家思水木,天自际良基,守正存忠敬,人材世有奇,德远重华协,兴宜在子嗣,廷仪开景运,牧俞肇昌期。

pszyyao 发表于 2022-1-23 10:09:25

   清光绪年版郎溪《姚氏家乘》,持谱人 郎溪夏桥村姚基勤,三十世基字辈。

   徽州群友姚明宏回复:他父亲是良字辈,七十多岁了。本来这本家谱在他父亲手上,现在交给儿子姚基勤了。见到一卷,只剩下一卷了,也就是第一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安徽宣城市郎溪《姚氏家乘》的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