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立行 发表于 2012-4-1 13:17:47

建议在“姚氏先贤研究”版中开辟姚枢姚燧研究专栏


姚枢(1201-1278年)、姚燧(1238-1313年),这两位姚氏先贤对中华文华的传承起了重要作用,在二十五史中有专传,建议开辟"政治家理学家姚枢"和"文章家姚燧"两个专题研究。

姚立行 发表于 2012-4-1 13:20:15

《元史 》(作者:宋濂等)卷一百五十八列传第四十五



姚枢传


    姚枢,字公茂,柳城人,后迁洛阳。少力学,内翰宋九嘉识其有王佐略,杨惟中乃与之偕觐太宗。岁乙未,南伐,诏枢从惟中即军中求儒、道、释、医、卜者。会破枣阳,主将将尽坑之,枢力辨非诏书意,他日何以复命,乃蹙数人逃入篁竹中脱死。拔德安,得名儒赵复,始得程颐、朱熹之书。辛丑,赐金符,为燕京行台郎中。时牙鲁瓦赤行台,惟事货赂,以枢幕长,分及之。枢一切拒绝,因弃官去。携家来辉州,作家庙,别为室奉孔子及宋儒周惇颐等象,刊诸经,惠学者,读书鸣琴,若将终身。时许衡在魏,至辉,就录程、朱所注书以归,谓其徒曰:“曩所授受皆非,今始闻进学之序。”既而尽室依枢以居。世祖在潜邸,遣赵璧召枢至,大喜,待以客礼。询及治道,乃为书数千言,首陈二帝三王之道,以治国平天下之大经,汇为八目,曰:修身,力学,尊贤,亲亲,畏天,爱民,好善,远佞。次及救时之弊,为条三十,曰:“立省部,则庶政出一,纲举纪张,令不行于朝而变于夕。辟才行,举逸遗,慎铨选,汰职员,则不专世爵而人才出。班俸禄,则赃秽塞而公道开。定法津,审刑狱,则收生杀之权于朝,诸侯不得而专,丘山之罪不致苟免,毫发之过免罹极法,而冤抑有伸。设监司,明黜陟,则善良奸窳可得而举刺。阁征敛,则部族不横于诛求。简驿传,则州郡不困于需索。修学校,崇经术,旌节孝,以为育人才、厚风俗、美教化之基,使士不媮于文华。重农桑,宽赋税,省徭役,禁游惰,则民力纾,不趋于浮伪,且免习工技者岁加富溢,勤耕织者日就饥寒。肃军政,使田里不知行营往复之扰攘。周匮乏,恤鳏寡,使颠连无告者有养。布屯田以实边戍,通漕运以廪京都。停债负,则贾胡不得以子为母,破称贷之家。广储蓄、复常平以待凶荒,立平准以权物估,却利便以塞幸途,杜告讦以绝讼源。”各疏施张之方,其下本末兼该,细大不遗。世祖奇其才,动必召问,且使授世子经。宪宗即位,诏凡军民在赤老温山南者,听世祖总之。世祖既奉诏,宴群下,罢酒将出,遣人止枢,问曰:“顷者诸臣皆贺,汝独默然,何耶?”对曰:“今天下土地之广,人民之殷,财赋之阜,有加汉地者乎?军民吾尽有之,天子何为?异时廷臣间之,必悔而见夺,不若惟持兵权,供亿之需取之有司,则势顺理安。”世祖曰:“虑所不及者。”乃以闻,宪宗从之。枢又请置屯田经略司于汴以图宋;置都运司于卫,转粟于河。宪宗大封同姓,敕世祖于南京、关中自择其一。枢曰:“南京河徙无常,土薄水浅,舄卤生之,不若关中厥田上上,古名天府陆海。”于是世祖愿有关中。壬子夏,从世祖征大理,至曲先脑儿之地。夜宴,枢陈宋太祖遣曹彬取南唐不杀一人、市不易肆事。明日,世祖据鞍呼曰:“汝昨夕言曹彬不杀者,吾能为之,吾能为之!”枢马上贺曰:“圣人之心,仁明如此,生民之幸,有国之福也。”明年,师及大理城,饬枢裂帛为旗,书止杀之令,分号街陌,由是民得相完保。丙辰,枢入见。或谗王府得中土心,宪宗遣阿蓝答儿大为钩考,置局关中,以百四十二条推集经略宣抚官吏,下及征商无遗,曰:“俟终局日,入此罪者惟刘黑马、史天泽以闻,余悉诛之。”世祖闻之不乐。枢曰:“帝,君也,兄也;大王为皇弟,臣也。事难与较,远将受祸。莫若尽王邸妃主自归朝廷,为久居谋,疑将自释。”及世祖见宪宗,皆泣下,竟不令有所白而止,因罢钩考局。世祖即位,立十道宣抚使,以枢使东平。既至郡,置劝农、检察二人以监之,推物力以均赋役,罢铁官。二年,拜太子太师。枢曰:“皇太子未立,安可先有太师?”以所受制还中书,事见《许衡传》。改大司农。枢奏曰:“在太宗世,诏孔子五十一代孙元措仍袭封衍圣公,卒,其子与族人争求袭爵,讼之潜藩,帝时曰:‘第往力学,俟有成德达才,我则官之。’又曲阜有太常雅乐,宪宗命东平守臣辇其歌工舞郎与乐色俎豆至日月山,帝亲临观,饬东平守臣,员阙充补,无辍肄习。且陛下闵圣贤之后《诗》、《书》不通,与凡庶等,既命洛士杨庸选孔、颜、孟三族诸孙俊秀者教之,乞真授庸教官,以成国家育材待聘风动四方之美。王镛炼习故实,宜令提举礼乐,使不致崩坏。”皆从之。诏赴中书议事,及讲定条格,且勉谕曰:“姚枢辞避台司,朕甚嘉焉。省中庶务,须赖一二老成同心图赞,其与尚书刘肃往尽乃心,其尚无隐。”及修条格成,与丞相史天泽奏之,帝深嘉纳。李璮谋叛,帝问:“卿料何如?”对曰:“使璮乘吾北征之衅,濒海捣燕,闭关居庸,惶骇人心,为上策。与宋连和,负固持久,数扰边,使吾罢于奔救,为中策。如出兵济南,待山东诸侯应援,此成擒耳。”帝曰:“今贼将安出?”对曰:“出下策。”初,帝尝论天下人材,及王文统,枢曰:“此人学术不纯,以游说干诸侯,他日必反。”至是,文统果因璮伏诛。四年,拜中书左丞,奏罢世侯,置牧守。或言中书政事大坏,帝怒,大臣罪且不测者,枢上言:太祖开创,跨越前古,施治未遑。自后数朝,官盛刑滥,民困财殚。陛下天资仁圣,自昔在潜,听圣典,访老成,日讲治道。如邢州、河南、陕西,皆不治之甚者,为置安抚、经略、宣抚三使司。其法,选人以居职,颁俸以养廉,去污滥以清政,劝农桑以富民。不及三年,号称大治。诸路之民望陛下之拯己,如赤子之求母。先帝陟遐,国难并兴,天开圣人,缵承大统,即用历代遗制,内立省部,外设监司,自中统至今五六年间,外侮内叛继继不绝,然能使官离债负,民安赋役,府库粗实,仓廪粗完,钞法粗行,国用粗足,官吏迁转,政事更新,皆陛下克保祖宗之基、信用先王之法所致。今创始治道,正宜上答天心,下结民心,睦亲族以固本,建储副以重祚,定大臣以当国,开经筵以格心,修边备以防虞,蓄粮饷以待歉,立学校以育才,劝农桑以厚生。是可以光先烈,成帝德,遗子孙,流远誉。以陛下才略,行此有余。迩者伏闻聪听日烦,朝廷政令日改月异,如木始栽而复移,屋既架而复毁。远近臣民不胜战惧,惟恐大本一废,远业难成,为陛下之后忧,国家之重害。帝怒为释。十年,拜昭文馆大学士,详定礼仪事。其年,襄阳下,遂议取宋。枢奏如求大将,非右丞相安童、知枢密院伯颜不可。十一年,枢言:“陛下降不杀人之诏。伯颜济江,兵不逾时,西起蜀川,东薄海隅,降城三十,户逾百万,自古平南,未有如此之神捷者。今自夏徂秋,一城不降,皆由军官不思国之大计,不体陛下之深仁,利财剽杀所致。扬州、焦山、淮安,人殊死战,我虽克胜,所伤亦多。宋之不能为国审矣,而临安未肯轻下,好生恶死,人之常情,盖不敢也,惟惧吾招徕止杀之信不坚耳。宜申止杀之诏,使赏罚必立,恩信必行,圣虑不劳,军力不费矣。”又请禁宋鞭背、黥面及诸滥刑。十三年,拜翰林学士承旨。十七年,卒,年七十八,谥曰文献。
    枢天质含弘而仁恕,恭敏而俭勤,未尝疑人欺己。有负其德,亦不留怨。忧患之来,不见言色。有来即谋,必反复告之。
   子炜,仕为平章政事;从子燧,官至翰林学士承旨,以文章大家知名,卒谥曰文。

姚立行 发表于 2012-4-1 13:21:26

<元史 >姚燧传
(作者:宋濂等,卷一百七十四列传第六十一)


姚燧,字端甫,世系见燧伯父枢传。父格。燧生三岁而孤,育于伯父枢。枢隐居苏门,谓燧蒙暗,教督之甚急,燧不能堪。杨奂驰书止之曰:“燧,令器也,长自有成尔,何以急为!”且许醮以女。年十三,见许衡于苏门。十八,始受学于长安。时未尝为文,视流辈所作,惟见其不如古人,则心弗是也。二十四,始读韩退之文,试习为之,人谓有作者风。稍就正于衡,衡亦赏其辞,且戒之曰:“弓矢为物,以待盗也;使盗得之,亦将待人。文章固发闻士子之利器,然先有能一世之名,将何以应人之见役者哉!非其人而与之,与非其人而拒之,钧罪也,非周身斯世之道也。”至元七年,衡以国子祭酒教贵胄,奏召旧弟子十二人,燧自太原驿致馆下。
  燧年三十八,始为秦王府文学。未几,授奉议大夫,兼提举陕西、四川、中兴等路学校。十二年,以秦王命,安辑庸蜀。明年,汉嘉新附,入谕其民。又奉命招王立于合州。又明年,抚循夔府。凡三使蜀,皆称职。十七年,除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司副使。录囚延安,逮系诖误,皆纵释之,人服其明决。调山南湖北道。按部澧州,兴学赈民,孜孜如弗及。二十三年,自湖北奉旨趋朝。明年,为翰林直学士。二十七年,授大司农丞。元贞元年,以翰林学士召修《世祖实录》。初置检阅官,究核故事,燧与侍读高道凝总裁之,书成。大德五年,授中宪大夫、江东廉访使,移病太平。九年,拜中奉大夫、江西行省参知政事。
  至大元年,仁宗居籓邸,开宫师府,燧年已七十,遣正字吕洙,如汉征四皓故事,起燧为太子宾客。未几,除承旨学士,寻拜太子少傅。武宗面谕燧,燧拜辞,谢曰:“昔臣先伯父枢尝除是官,尚不敢拜,臣何敢受!”明年,授荣禄大夫、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四年,得告南归,中书以承旨召;明年,复召。燧以病,俱不赴。卒于家,年七十六。谥曰文。
  燧先在苏门山时,读《通鉴纲目》,尝病国统散于逐年,不能一览而得其离合之概,至告病江东,著《国统离合表》若干卷,年经而国纬之,如《史记》诸《表》,将附硃熹《凡例》之后,复取徽、建二本校仇,得三误焉,序于《表》首。略曰:“其一,建安二十五年,徽本作‘延康元年’。《凡例》:中岁改元,在兴废存亡之际,以前为正。当从建本,于建安二十五年下,注‘改元延康’。其二,章武三年,徽本大书‘三年,后主禅建兴元年’,建本无‘三年’,则昭烈为无终。徽、建皆曰‘后主’,于君臣父子之教,所害甚大,是起十四卷、尽十六卷,凡曰后主者,皆失于刊正也。当于三年下注‘帝禅建兴元年’,明年大书‘帝禅建兴二年’,庶前后无龃龉也。其三,天宝十五载注‘肃宗皇帝至德元载’,明年惟曰‘二载’,为无始。当大书‘二载’上加‘肃宗皇帝至德’,使上同于开元。三者钧失,而建安之取,至德之去,统固在也。若章武之距建兴,才三年耳,遽有帝父主子之异,岂不于统大有关乎!”详见《序篇》。
  燧之学,有得于许衡,由穷理致知,反躬实践,为世名儒。为文闳肆该洽,豪而不宕,刚而不厉,舂容盛大,有西汉风,宋末弊习,为之一变。盖自延祐以前,文章大匠,莫能先之。或谓世无知燧者,曰:“岂惟知之,读而能句,句而得其意者,犹寡。”燧曰:“世固有厌空桑而思闻鼓缶者乎,然文章以道轻重,道以文章轻重。彼复有班孟坚者出,表古今人物,九品中必以一等置欧阳子,则为去圣贤也有级而不远,其文虽无谢、尹之知,不害于行后。岂有一言几乎古,而不闻之将来乎!”当时孝子顺孙,欲发挥其先德,必得燧文始可传信;其不得者,每为愧耻。故三十年间,国朝名臣世勋、显行盛德,皆燧所书。每来谒文,必其行业可嘉,然后许可,辞无溢美。又稍广置燕乐,燧则为之喜而援笔大书,否则弗易得也。时高丽沈阳王父子,连姻帝室,倾赀结朝臣。一日,欲求燧诗文,燧靳不与,至奉旨,乃与之。王赠谢币帛、金玉、名画五十篚,盛陈致燧。燧即分散诸属官及史胥侍从,止留金银,付翰林院为公用器皿,燧一无所取。人问之,燧曰:“彼籓邦小国,唯以货利为重,吾能轻之,使知大朝不以是为意”。其器识豪迈过人类如此。然颇恃才,轻视赵孟頫、元明善辈,故君子以是少之。平生所著,有《牧庵文集》五十卷行于世。子三:埙,圻,城。

姚立行 发表于 2012-4-1 13:23:47

元代治国名臣——姚枢

       姚枢(1203—1280),元代名臣、政治家。字公茂,号雪斋,原籍永平柳城(今辽宁朝阳)人,后迁居洛阳。幼年好学,早诵晚读,持之以恒。宋朝末年考中进士,就职翰林院。他博才多识,对各种事物都有独特见解,曾获得皇上的最高赏赐。皇帝常对人说,“公茂负王佐之略。”宋亡,他丢官回家。
    元太宗元年(1229),蒙军进入中原后,他结识了小太监杨惟中,并成了好友。杨看他才学出众,可成大事,就引他晋见元太宗窝阔台。太宗问过几番话后,知他满腹经纶,是位难得的人才,即召他入朝听用。太宗七年(1235),蒙军南征,太宗命他跟随杨惟中南下,沿途寻求“儒、道、释、医、卜”等各种人才。蒙军攻破枣阳(今湖北襄阳),主帅准备血洗全城,他极力劝阻,说明这不是皇帝的旨意,以后如何向皇上交待?并速速暗示百姓逃入竹林,全城父老性命得保。蒙军攻下德安(今湖北安陆)之后,枢遇见赵复和窦默。赵复精通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等家的理学,并有笔录书抄。窦默家在广平肥乡(今河北肥乡),避乱逃到南方,也熟读各家理学。枢请二位随己北上燕京(今北京),开办太极书院,教授贵族子弟。
    太宗十三年(1241),窝阔台授给他彩色官服,任命他为燕京行台郎中。当时,台长牙鲁瓦赤贪财如命,遇事唯有贿赂始成。因枢为幕僚长,故台长收到贿赂也分给一些。对此,枢一概拒绝。后因他不满官场的腐败之风,随即辞官,携家南来辉州。安家北云门之北,垦荒数百亩。装两部水车,灌田、播种、收获。田边垒坯为墙,割草覆顶为屋。建家庙,奉祀列祖列宗。遂为村落,名曰姚固。农闲,自家刻版,印刷《论语》、《孟子》、《中庸》、《大学》等书,散给四方学子,以化民成才。不久,赵复、窦默也因不满官场腐败,辞去职务,来辉依姚务农。后来,三人就在百泉重建太极书院。广招生徒,教授伊洛性理之学。院内立先贤祠,奉孔子及宋儒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司马光、朱熹等先贤于内。一时,百泉成了北方理学渊薮。百泉太极书院,培养出一批优秀人才,如姚燧、白栋等,后来都成为国家重臣和有影响的人物。
    元宪宗二年(1252),忽必烈受皇兄蒙哥之命,总理国事。听说姚枢有经世之才,召他晋见,并以礼相待。问他治理国家的办法,他上书千言。首谈,要借鉴历朝兴衰的经验教训,作为治国平天下之大经,次第汇为八目、三十条。忽必烈观后,连称奇才。同年夏,他跟忽必烈进军大理(今云南大理),住在曲先垴儿的地方。夜间宴席上,他给忽必烈讲了宋太祖遣曹彬夺取南唐不杀一人、市不易肆的故事。忽必烈说,我能为之,我能为之。枢马上祝贺说,圣人之心,仁明如此,生民之幸,国之福也。蒙军进入大理城,忽必烈让姚枢在各街道扯起停止杀人命令的大旗。从此,新征战地区百姓的性命得保。宪宗五年(1255),用兵襄阳,立河南省,经理屯田,枢为辅佐。中统元年(1260),忽必烈继位后,拜他为太子太师。姚枢说,皇太子未立,安可先有太子师?又改任为大司农,留在身边,有事动必询问。至元四年(1267),拜为中书左丞。十年(1273),拜为昭文馆大学士。十三年(1276),拜翰林学士承旨。十七年(1280)去世。年七十八,谥荣禄大夫少师文献公。元贞二年(1296)五月,赠谥荣录大夫少师文献公,迁葬于辉州菊(九)山之阳(今第二监狱西侧)。至大三年(1310),追号嘉猷程氏旧学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鲁国公,谥仍其旧。墓南向,墓丘高耸,墓碑高九尺,上镌“翰林学士承旨姚文献公之墓” 十二大字;墓表一丈二尺,寓意高风亮节。前面神路两丈宽,石人、石马(毁于上世纪的乱世年代)两侧列长一里有余,显现了高官的气势。原九山至县城之间并无村庄,此后神路两侧渐成村落,借官墓即命名大、小官庄(一说始为守墓人所居)。子,炜,官至平章政事;从子,燧,官至翰林学士承旨。
    明嘉靖三年(1524),河南宪使张天性、参议徐文溥巡辉,问及姚文献公祠堂今在何处?答早己不存。上宪曰,文献公乃千秋伟人,其能无祠乎?遂令知府翟鹏督县令在姚公故里西关北阁门外,择地建屋三楹,门一楹,匾曰“姚公祠堂”。清道光年间,知县周际华重修。新中国建立后尚有旧址,上世纪90年代扩建街道占去。当今,辉县仍有姚枢后裔,西关、姚屯姚氏皆是,且有族谱可查。
    (此文根据清道光《辉县志•姚文献公神道碑》、《元史•姚枢传》等文写成作者:任鸿昌)

姚孝中 发表于 2012-4-10 21:10:47

http://imgsrc.baidu.com/baike/abpic/item/4abae5ed6481137379f05506.jpg 姚枢像
姚枢(1203~1280),字公茂,号雪斋,又号敬斋,柳城(今河南西华,一说属广西)人,后迁洛阳,元初重臣和著名理学家。姚枢本是金朝人,天资聪颖,志向远大,以勤奋好学著称于世。1232年,姚枢与另一名儒士杨惟中北投蒙古窝阔台汗,得到赏识与重用。自此,他为蒙军的挥师南下,为保存弘扬中原传统文化,特别是为程朱理学的恢复、传播并使之发扬光大,贡献了自己的全部聪明才智。

姚孝中 发表于 2012-4-10 21:12:59

姚燧(1238—1313)字端甫,号牧庵,洛西(今属河南洛阳)人,祖籍营州柳城(今属辽宁朝阳)。他的祖先在辽金两代做过高官,伯父姚枢,金亡后仕蒙,后来加入忽必烈幕府,是元初著名的汉族儒臣。姚燧三岁那年父亲姚格亡故,伯父姚枢收养了他,并对幼年的他非常关切,要求也十分严格。在为姚枢撰写的碑文中,姚燧曾云:“燧三岁而孤,公卵翼之,不知其蒙暗,教督而急。”这引起了有“关西夫子”之称的河南课税所长官兼廉访使杨奂的关注。杨奂卒前,将其次女许醮与姚燧。这一段时期,在姚枢指导下,他主要学习了《小学》、《四书》。

姚尚明 发表于 2012-5-15 03:39:48

建议大家先自行研究,待多些文章后在开辟专栏为好。

姚双全 发表于 2012-5-15 20:14:23

{:10_175:}{:10_175:}{:10_175:}{:10_175:}

姚元周 发表于 2012-5-28 15:08:21

姚氏先贤,后世子孙的骄傲。

姚尚明 发表于 2013-8-21 08:44:08

已经开通专栏,并将相关帖子移过来了。只是栏目的名称还请宗亲们商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建议在“姚氏先贤研究”版中开辟姚枢姚燧研究专栏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