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绍弦 发表于 2019-6-27 10:31:12

铜仁姚氏中的“侗族现象”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9-6-27 11:28 编辑

      铜仁姚氏中的“侗族现象”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央视《百家讲坛》上专门讲了“姚姓”,主流是好的,有的话概括得也精准。比如他说,姚姓是大姓,起源于舜帝,陈、胡、田、孙、陆等姓皆由姚姓分出,妫姚同宗有血缘关系等等。
      但是,钱教授在说“姚”时,瑕疵也不在少数。首先,他将姚姓得姓4300年说成是近3000年;其次,他将“姚弋仲”读成了“姚戈仲”,将姚儒的“教家要略”读成了“家教要略”则是犯了常识性错误;第三,他将少数民族改姓姚的视孔放大了,举例更不准确。邓子龙远征云南,带去的战士基本上是汉族,云南德昂族有多人改姓姚,肯定不是主流。从而不能得出:“姚姓的来源之一是少数民族改姓而来”的结论。

pszyyao 发表于 2019-6-29 16:59:21

姚绍弦 发表于 2019-6-27 16:13
今年四月,铜仁姚氏在汪家坪隆重祭祖,来自各地的宗亲达1200余人,盛况空前。汪家坪是铜仁姚氏开枝散 ...

      在多个少数民族混居的地区,父子不同民族的情况司空见惯。甚至还有爷爷是侗族,父亲是苗族,本人却是土家族的情况。这是缘于后代的民族取向可随父,亦可随母的自由。——一家祖孙3代分属不同民族,还有共和国的民族政策有关。搞不清共和国的56民族是怎样认定的。

       铜仁有超过一万人的姚氏宗亲,基本上都是清一色的侗族。这是铜仁姚氏中出现的“侗族现象”。——不单在铜仁,本是汉族的三公,其后裔在其他各地有多种民族,共和国的民族政策使然。

       铜仁市坝黄镇汪家坪是一个典型的高山村。两座高山夹着一条小河,小河两岸分居着小村落。源登宗亲告诉我,汪家坪与汪姓毫无关联,原本是取“旺家”之意。久而久之,因为村中的小溪,人们读成了“汪家坪”。汪家坪位于铜仁市与江口县的中间,各相距二十几公里。
       今年四月,铜仁姚氏在汪家坪隆重祭祖,来自各地的宗亲达1200余人,盛况空前。汪家坪是铜仁姚氏开枝散叶的重要据点,几十个分支从汪家坪生发,人口超万人之众,主要分布在铜仁各地及江口县和万山区。
      汪家坪胜朝公三个儿子孝敬老父亲,三兄弟分别3天陪父亲过年:年二十八老大正忠,年二十九老二正祖,年三十三正春。这样就流传下来了“年三十过三天”的习俗。
       今年四月,铜仁姚氏在汪家坪隆重祭祖,来自各地的宗亲达1200余人,盛况空前。

       兴才和源登宗亲介绍,历史上汪家坪附近的山坡上原本都长满了桐树,姚家人将桐树的果实收获后,迅速榨油,然后集体挑到新晃的龙溪口出卖。青壮年挑起百十斤的箩筐,星夜出发,约下午时分抵龙溪口出售,然后又乘夜色返回汪家坪。一路艰辛,两头摸黑。这种“挑油到龙溪口”的传统一直沿续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因为油价的急跌而中止。
   铜仁的姚家人一直与新晃姚氏保持了密切的联系,辈序也完全按字派“正大贤明启,荣华复良宗。绍祖本源茂,敦伦景象昌”排序。

   从汪家坪往上溯源,这支姚氏曾经在一个叫岑垱的地方居住了8代人,计有十八支在岑塘生活过。今日汪家坪姚氏仅仅是政麒公的后裔。另外十七支的6代在岑垱失联,家谱记载的去向有云南,本省的天柱、松桃等等。目前居住在岑垱的村民清一色姓杨。他们是姚氏离开后陆续来此定居的。
   政麒公的坟墓立在岑垱一个朝阳的山坡上。政麒公娶杨氏,祖婆杨氏墓也在此。文才、源登都认为,岑垱的8代姚家人用的是“再政通光昌胜秀”七字循环字派。

   另外一条山沟叫詹家溪的地方,周围1500居民是詹姓与杨姓的混居村。铜仁姚氏的发祖叫姚科,安葬在“姚家屋基”的山冲。
   据兴才宗亲说,姚科公生活在明朝成化年间,由湖南沅陵县来铜仁做生意,从此繁衍了铜仁姚氏。经过几百年的融和,他们已经与新晃君赞公姚氏结下了不解之缘。但究竟是不是君赞公的“四子十三孙”之一,还有待认证。
   兴才还说,他们祖祖辈辈都认为自己是汉族人。仅仅是最近的民族政策才把他们划为侗族。



pszyyao 发表于 2019-6-29 17:45:35

姚绍弦 发表于 2019-6-27 18:44
据兴才宗亲说,姚科公生活在明朝成化年间,由湖南沅陵县来铜仁做生意从此繁衍了铜仁姚氏。经过几百年 ...

       铜仁有超过一万人的姚氏宗亲,基本上都是清一色的侗族。这是铜仁姚氏的“侗族化现象”。
   铜仁姚兴才宗亲说祖祖辈辈都认为自己是汉族人,仅仅是最近的民族政策才把他们划为侗族。
'铜仁地区这样的“侗族化现象”,使得不下一万之众的姚家人被“侗族”化了。还有其他地方更多的姚姓人被“少数民族”化了。
   在多个少数民族混居的地区,父子不同民族的情况司空见惯。甚至还有爷爷是侗族,父亲是苗族,本人却是土家族的情况。这是缘于后代的民族取向可随父,亦可随母的自由。——一【尧曰:一家祖孙3代分属不同民族,还与共和国的民族政策有关。不单在铜仁,原本是汉族的良能良德良珊三公,其后裔在各地,特别是在湘西、贵州等地,却分属多个不同民族,搞笑,共和国的民族政策使然。搞不清共和国的56民族是怎样认定的。】
   复旦钱文忠教授在央视百家讲坛说“少数民族的改姓是姚姓的来源之一”成立吗?

姚绍弦 发表于 2019-6-27 18:44:05

   据兴才宗亲说,姚科公生活在明朝成化年间,由湖南沅陵县来铜仁做生意从此繁衍了铜仁姚氏。经过几百年的融和,他们已经与新晃君赞公姚氏结下了不解之缘。但究竟是不是君赞公的“四子十三孙”之一,还有待认证。
      兴才还说,他们祖祖辈辈都认为自己是汉族人。仅仅是最近的民族政策才把他们划为侗族。
      回到标题。粗粗地算了一下,铜仁这样的“侗族现象”使得各地不下十万之众的姚家人被“侗族”化了。自然,还有各地更多的姚姓人被“少数民族”化了。那么,钱文忠教授所说的:“少数民族的改姓是姚姓的来源之一”还成立吗?

姚绍弦 发表于 2019-6-27 16:35:45

      兴才和源登宗亲向我介绍,历史上汪家坪附近的山坡上原本都长满了桐树,姚家人将桐树的果实收获后,迅速榨油,然后集体挑到新晃的龙溪口出卖。这种“挑油到龙溪口”的传统一直沿续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因为油价的急跌而中止。青壮年挑起百十斤的箩筐,星夜出发,约下午时分抵龙溪口出售,然后又乘夜色返回汪家坪。一路艰辛,两头摸黑。
   所以,铜仁的姚家人一直与新晃姚氏保持了密切的联系。字派也完全按“正大贤明启,荣华复良宗。绍祖本源茂,敦伦景象昌”排序。

姚绍弦 发表于 2019-6-27 16:13:43

   今年四月,铜仁姚氏在汪家坪隆重祭祖,来自各地的宗亲达1200余人,盛况空前。汪家坪是铜仁姚氏开枝散叶的重要据点,由几十个分支从汪家坪生发,人口超万人之众,主要分布在铜仁各地及江口县和万山区。
      在汪家坪,传颂着胜朝公三个儿子发扬舜帝孝德精神的故事。三人孝敬老父亲,分别在年二十八由老大正忠陪,年二十九由老二正祖陪,年三十由老三正春陪。这样就流传下来了年三十过三天的习俗。

姚绍弦 发表于 2019-6-27 11:43:47

   我曾经四次去过“姚之县”湖南新晃,两次去过龙山、靖州会同、遵义,还去过黎平、玉屏,甚至广西百色,云南普洱、西双版纳等广泛的西南少数民族集聚地。涉及到了侗、苗、土家、水、壮、哈尼、傣、拉祜、瑶等少数民族宗亲,感觉到侗族的姚姓人口是仅仅次于汉族姚姓的最大种群。

姚绍弦 发表于 2019-6-27 12:08:51

   在多个少数民族混居的地区,父子不同民族的情况司空见惯。甚至还有爷爷是侗族,父亲是苗族,本人却是土家族的情况。这是缘于后代的民族取向可随父,亦可随母的自由。上周我应贵州铜仁市姚氏宗亲会的邀请,去了一次铜仁采访。在与铜仁各界十几位宗亲的座谈中得知,铜仁有超过一万人的姚氏宗亲,他们基本上都是清一色的侗族。我因此觉得,这是铜仁姚氏中出现的“侗族现象”。

姚绍弦 发表于 2019-6-27 12:46:24

   铜仁市坝黄镇汪家坪是一个典型的高山村,从山顶上鸟瞰,两座高山夹着一条小河,小河两岸分居着小村落。源登宗亲告诉我,汪家坪与汪姓毫无关联,原本是取“旺家”之意。久而久之,因为村中的小溪,人们读成了“汪家坪”。汪家坪基本上位于铜仁市与江口县的中间,各相距二十几公里。

姚绍弦 发表于 2019-6-27 17:01:37

      从汪家坪往上溯源,这支姚氏曾经在一个叫岑垱的地方居住了8代人,计有十八支在岑塘生活。而汪家坪姚氏仅仅是政麒公的后裔。另外6辈十七支在岑垱失联,家谱记载的去向有云南,本省的天柱、松桃等等。
   目前居住在岑垱的村民清一色姓杨。他们是姚氏离开后陆续来此定居的。

姚绍弦 发表于 2019-6-27 17:13:53

   姚家人离开岑垱己经十几代人了,当地杨氏村民依旧把姚家人居住的宅基地叫“姚家屋场”。我环顾了四周,虽然“地无三尺平”,杨家人仅仅在“姚家屋场”的土地上种有蔬果,未曾建房。这见证了贵州山区人的善良与纯朴。

姚绍弦 发表于 2019-6-27 17:23:13

   政麒公的坟墓立在岑垱一个朝阳的山坡上。

姚绍弦 发表于 2019-6-27 17:34:37

   政麒公娶的正是杨氏,姚杨一家传为佳话。
   话题由此展开。文才、源登都认为,岑垱的8代姚家人用的是“再政通光昌胜秀”七字循环,实际上是杨家的字派,这与新晃姚、杨、吴三姓结为兄弟,统一字派完全吻合。可见,新晃周围的姚、杨、吴三姓祖先皆为汉族。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铜仁姚氏中的“侗族现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