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尚明 发表于 2018-7-5 08:38:32

南京状元境,姚家的根

本文作者:郭小明
状元境,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夫子庙附近,东起贡院西街,西至教敷营,以南宋秦桧的儿子秦熺,孙子秦埙两状元曾经居此而得名。 状元境36号,是我的外婆家,我的外公姚培金(大字辈),他生有三个儿子、四个女儿,我妈妈姚禹瑛(成字辈),是女儿中的老大,我的大舅姚禹谟(成字辈),是七个兄弟姊妹中的老大,我的小舅舅姚禹详(成字辈)是老小。到了我们这一代,弟兄姊妹共计是十九人。 状元境36号,是我们的老家,也是我们这些散布在全国各地乃至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状元境姚氏后人的根。然而,我们状元境姚家的祖先是从哪里来的?状元境姚家的根又在哪里?这个问题一直是我们这些姚家的后代想弄明白的。前几年我的小舅舅姚禹详到徐州来时,和我妈妈谈起寻根问祖的事,那时,只知道我们南京姚家是从安徽桐城过来的,具体的情况就一无所知了,我那是第一次听说姚家的根在桐城,而这条根,当时在我的眼中,却好像远山上的一团雾。 我们南京状元境姚家和桐城的姚氏是什么关系?近几年,我的小舅舅姚禹详一直在探索这个问题。去年,我小舅舅与桐城那边的有关人士取得了联系,那边的人对凡是来寻根问祖的宗亲都是十分重视、十分热情的,经过多方查询,从小舅舅提供的西农公、厚菴公、一山公、崇阶公、霭春公、姚培金、姚培原、姚禹谟、姚禹昌等人的信息中,终于查到,在麻溪姚氏的家谱中,这些人的名字赫然在列。因此,确信无疑,南京状元境姚家就是麻溪姚氏的后人,我们姚家的祖先,就在安徽桐城。
近来,经过我反复对手头所收集到的各方面资料的梳理、分析,关于姚氏祖先的衍生、变迁过程,在我的认知中,有了一根粗线条,渐渐地清晰起来。我认为,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起源阶段远古时期,三皇五帝中的虞舜叫姚重华,在当天子之前,帝尧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他,让他们居住在妫讷。因此,姚重华的后人,既姓姚又姓妫。因姚墟之生而姓姚,因妫水之居而姓妫。这是姚氏的起源。 第二阶段是吴兴姚氏阶段。吴兴,即今天浙江省湖州市。浙江吴兴姚氏,亦称吴兴武康姚氏,据姚氏家乘第五卷记载,舜帝姚重华嫡裔69世嫡长孙西汉大臣姚平,为避战乱与保全舜帝血脉永续,于公元前23年举家迁隐吴兴郡(今浙江吴兴县),成为吴兴姚氏的鼻祖,吴兴武康姚氏是舜帝姚重华血脉,是正统贵族,开基伊始即是江东望族,此后,历经东汉、三国,南北朝、隋唐、五代,族内人士位列高门,宦位荣显,簪缨不绝,有着“吴兴第一名门”的美誉,是中国历史上声势显赫的名门巨族。 第三阶段就是桐城麻溪姚氏阶段,也就是我们的直系的祖先了。桐城姚氏,也称麻溪姚氏,为桐城五大世家之一,是吴兴姚氏的一支。 家谱中所指的桐城麻溪,在今天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钱桥镇,古属桐城。按《桐城县志》记载,麻溪姚氏原籍浙江省余姚县。麻溪姚氏一世祖姚胜三,因其父亲在安庆做官,故随父来皖。他偶然发现桐城麻溪河畔风光秀丽,适合居住,其后红巾军起义,江淮大乱。而麻溪地处偏僻,可作桃源避秦,从此便在桐城大宥乡麻溪河畔落户,隐居于麻溪。 那么姚胜三定居麻溪具体应是哪一年呢?查麻溪姚氏族谱,大约是在南宋末年、元之初时迁入的。
桐城麻溪姚氏五世祖姚旭首修宗谱说到:“余观世家大族之有谱,非欲夸门第矜华冑也。盖所以敦叙九族,维系人心,而知水源木本之有自焉。苟世远人亡,无谱以记之,则服穷亲尽,不相视如途人者鲜矣,此谱之不可以无作也。左传曰:今天下姓氏皆古诸侯之后,姚之得姓自虞舜,舜生姚墟,故谓姚虞。子姓因以为氏,延及唐宰相文献公崇,皆虞帝之裔。当时三子俱爵上卿,自是瓜瓞既繁,子孙星处,迁徙不常。谱牒散逸,我曾祖文二公处士,尝重修家乘,自唐祖崇派,传一十八世至高祖而上,纸敝墨渝,莫考名讳。但末简云:‘元之德佑癸巳间,十八世祖某者,自姚江仕于安庆,因见桐城山川秀丽,俗厚人淳,遂家焉。’胜三府君,则始居桐城之祖也。” 姚旭在开篇告知“德佑癸巳间”是迁居桐城的时间。那么什么是“德佑癸巳”呢?众所周知,“德佑”年间即公元1275—1276年,为南宋末年宋恭宗在位年号,然令人费解的是“癸巳”做何解释?实际上这里的“癸巳”是指季节…每逢天干“丙年”和“辛年”,是立夏到芒种的时间段,就是癸巳月(公历5月5日…6月5日)。而1276年为丙子年(鼠年)/南宋德祐二年/元至元十三年;也就是说:姚旭明确告诉麻溪姚氏后人,1276年5月至6月间,是麻溪姚氏一世祖始迁桐城麻溪河畔的年代和时间。 一世祖姚胜三在麻溪定居后,生有三个儿子,其中二儿子是我们的二世祖。 二世祖也有三个儿子,大儿子仲义是我们的三世祖。 三世祖仲义生有俩子,长子姚显是我们的四世祖。 四世祖姚显生有五子,四子姚旭是我们五世祖。 姚莹在《麻溪姚氏先德传》中说:“四代皆有隐德,孝友力田,读书好义,施予无吝。”这是典型的桐城耕读传家之风。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在乡下种田、读书。麻溪姚家到了第五世,开始有人做官了。 五世祖姚旭,字景旸,号菊泉,他于明景泰二年(1451)中了进士,授刑科给事中,官至云南布政使司右参政,告老还乡后,于明景泰年间迁居桐城城里。姚家从麻溪进了桐城,自此名哲继踵,逐渐由耕读之家转型为仕宦望族、文化世家。 桐城,是安徽省安庆市下属一个县级市,古称桐国,是清代文坛桐城派故里黄梅戏之乡,享有盛名的六尺巷所在地,有着文都盛誉。桐城,自古尊儒重教风气盛行,“穷不丢书,富不丢猪”,是桐城人对教育感悟的名片,明清两代,桐城出了有据可考的进士、举人、贡生总计有上千人,文化教育水平之高可见一斑。由于姚家深深扎根在桐城这片文化土壤之中,所以,后代文人辈出,硕果累累。 姚家在第五世祖姚旭搬入桐城城里后,从第六世祖到第九世祖尚未找到什么文字资料记载,从目前收集到的资料看,可以知道的是: 五世祖姚旭生有五子,三子姚楫,是我们的六世祖。 六世祖姚楫生有五子,三子姚琛,是我们的七世祖。 七世祖姚琛生有三子,长子希廉,是我们的八世祖。 八世祖希廉,号葵轩,生有六子,三子自虞,是我们的九世祖。 九世祖自虞生有三子,长子之兰,是我们的十世祖。 第十世祖姚之兰,字汝芳,号芳麓。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授福建海澄知县,补博野知县,迁南礼部主事,升任郎中,出任杭州知州,后加按察司副使。年六十九卒。 十世祖之兰生有五子,姚孙棨,姚孙槃,姚孙榘,姚孙棐,姚孙果。 第十一世祖姚孙棐(1598—1663),字纯甫,号戊生,是姚之兰第四子,自号樗道人,是明代史上有名的诗人,他在桐城,曾以“五里三进士(姚孙棐、龙鲤门、许鲤跃).隔河两状元(刘若宰、龙汝言)”而闻名遐迩。姚孙棐生有八子三女,其中,三子姚文然曾任清朝刑部尚书,封光禄大夫。请注意这个姚文然,因为他的后人姚鼐,是麻溪姚氏的第一名人。长子文烈,是我们的十二世祖。 再多说一下桐城姚家和张家的关系,桐城张家以出了清朝两代宰相而出名,第一代宰相张英,就是桐城“六尺巷”的主角,他因为在京为官时,给家里写了一首诗:“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存,不见当年秦始皇。”从此在历史上闻名遐迩,和桐城的六尺巷流芳至今。他的儿子张廷玉,在雍正和乾隆两朝都当过宰相,看过二月河写的《雍正皇帝》、《乾隆皇帝》这套书的人,对其都会有着深刻的印象。张家和姚家是三世姻亲,张英娶了姚家第十一世姚孙森的女儿,他的儿子张廷玉娶了姚家第十二世姚文然的女儿,姚文然的孙子,姚家第十三世姚士基的儿子姚孔(金辰)娶了张廷玉的大女儿,由此可见当年姚家在桐城的显赫家世了吧。 第十二世祖姚文烈,字觐侯,又字屺怀,号楚雄公,姚孙棐长子,姚之兰孙,娶方拱乾女。清顺治八年(1651)举人,先于汉阳为官,后升云南楚雄府知府,康熙二年(1663),父丧归里,次年随(1665)卒,年五十。让我们看一下他的一首传世至今的七律: 三春朝夕感殷勤,又看榴花隔院分。惜别江淹才有赋,送穷韩愈久无文。轻风紫燕高低出,永日黄鹂远近闻。尊酒不堪长啸傲,湖山烟水惜离群。请注意“尊酒不堪长啸傲”这一句,足以体现出了作者的气概、抱负。文烈生一子姚士陞,是我们的第十三世祖。 第十三世祖姚士陞,娶方孝标女。从目前收集到的资料看。只是知道他撰有《空明谷詞》一卷,传世至今。 第十二世祖姚文烈,第十三世祖姚士陞,都娶了方家的女儿,这是因为方家也是桐城的五大世家之一。 第十四世祖姚孔铎,字呜冶。根据桐城县志记载,姚孔铎初任广东合浦县佐,继官江西崇仁县丞,代理崇仁县。后值岁大荒,孔铎襄办赈务,竭尽心力。捐廉不足,复取家资助之,全活甚众。姚孔铎有五个儿子,分别为兴泗、兴浩、兴湄、兴澄、兴清,而三子兴湄,则是我们的直系先祖。 第十五世祖姚兴湄,号葭文,根据家谱记载,兴湄寄居江苏溧水。溧水,原来是镇江市下属的一个县,现在已划归南京,是南京下属的一个区,名溧水区。从这代开始,我们南京状元境姚氏的祖先,离开桐城到了南京附近。 第十六世祖姚支麓,号溧客,生有俩子,长子姚鸿熠,次子姚鸿耀。他的生平目前没有什么资料,但是,麻溪姚氏在这一代出了一个名人,名叫姚鼐。之所以出名,是和桐城派有关系的。 桐城派是我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亦称“桐城古文派”,世通称“桐城派”。正式打出“桐城派”旗号的,是道光、咸丰年间的曾国藩,他在《欧阳生文集序》中,首先提出桐城派这个名称。自此,以桐城地域命名的“桐城派”应运而生。 桐城派以其文统的源远流长、文论的博大精深、著述的丰厚清正而闻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地位。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被尊为桐城派“四祖”。 公元1731年,麻溪姚氏十六世孙姚鼐出生于县城南门的树德堂,字姬传,一字梦谷。今天桐城中学内银杏树,即为姚鼐在其书斋“惜抱轩”外亲手所植。姚鼐文宗方苞,师承刘大櫆,主张“有所法而后能,有所变而后大”,在方苞重义理、刘大櫆长于辞章的基础上,提出“文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发展和完善了桐城派文论。为桐城派散文之集大成者。 现在一提麻溪姚氏,必提姚鼐。姚鼐和我们同为第十一世祖姚孙棐的后人,姚鼐的第十二世祖姚文然是我们的第十二世祖姚文烈的三弟。
第十七世祖姚鸿福(原名姚鸿熠),(1755——1800),字裔桐,号体元,娶妻萧氏,生有一子姚国铨。 第十八世祖姚国铨,(叶字辈)(1775——1809),字賓于,曾是乾隆年间的监生,娶妻周氏,生有三个儿子,分别为姚蒸、姚英、姚藻,这三个人就离我们很近了。 第十九世祖姚英,(茂字辈)字子涵,(1797——1851),是姚国铨的二儿子,曾是溧水庠生,(庠念详),庠生就是秀才,当过广东候补县丞。他生有一子二女,一子是姚桂馨。 第二十世祖姚桂馨,(永字辈)(1826——1906),字一山,曾是溧水贡生,娶妻陈氏,生有两子两女,长子敦礼(祟阶公),次子敦杰(霭春公)。我把桐城姚家家谱中对他的记录摘抄如下:“以教职用办理顺直山西等省赈捐出力加国子监典籍衔以知县分省补用办理江苏一切慈善事宜两江爵督刘给予乐善好施匾额光绪甲辰重游泮水江苏学政堂给予恩乐重赓匾额。” 这段话的大体意思是:姚桂馨以(县)教育部门负责人的身份,办理顺天、直隶、山西等省的赈捐,出了大力,因此,加封国子监典籍(国家教育机构下设的一个部门官职),以知县的身份去办理江苏省的一切慈善事业。当时的两江总督刘坤一,曾奖励给他一块“乐善好施”的匾额。一九零四年,他在考取秀才六十周年之际,以七十八岁高龄,重游学宫,古代对此举有个美称,称为“重游泮水",(因古代学宫前有水池如半月,称泮水,入学为秀才亦称入泮,六十周甲秀才重至学宫相庆称重游泮水。泮,半的意思。)。当时的江苏负责教育的最高官员,赠给他一块“思乐重赓”的匾额。"重赓",重新、继续的意思。这两块匾额,后来都放在了状元境。 从目前收集到的家谱资料看,状元境姚家是从这一代开始定居南京的。第二十世祖姚桂馨(一山公)从溧水迁过来,于一八七八年也就是光绪四年在状元境建造了前后有三进、每一进都有一个天井、一栋木质二层楼的姚家大院,这个大院,前门在状元境,后门在健康路,那一年他五十二岁。 为什么这么说是从这一代迁到南京的呢?因为,1.姚桂馨是溧水贡生,他的两个儿子敦礼、敦杰都曾是溧水优廪生,三个人都肯定先在溧水生活的。2.我小舅舅姚禹详(成字辈),清楚的记得,我的外公姚培金(大字辈)曾告诉他,南京状元境的姚家的房子是光绪四年(1878年)建的,这一年敦礼二十三岁、敦杰十六岁,他们在这之前曾在溧水考娶过优廪生,年龄上是说得通的。3.姚桂馨的堂兄必成(永字辈),(1808——1864)也曾是溧水拔贡,因此,可以推断,在他们这一代,肯定是曾经住在溧水的。所以,我们可以推定,从1878年起,桐城姚家,有了南京状元境这一支。 第二十一世祖姚敦杰,(佐字辈)(1862——1903),又名中戊,字霭春,号垕垣,是姚桂馨的次子,溧水优廪生(即在科举考试中名列前茅的生员)。光绪甲午年副榜,以直隶州州判分省补用。敦杰生有一子三女,一子即培金。 第二十二世祖姚培金,(大字辈)字品三,(1902——1974),母陈氏。毕业于江苏省立第一中学。娶妻名王锡五,生有三子、四女。长子姚禹谟,次子姚禹诰,三子姚禹详。四个女儿为姚禹瑛、姚禹璞、姚禹瑾、姚禹玲。培金上面有五个姐姐,其中大姐、二姐是敦礼家的,三姐、四姐、五姐是敦杰家的。 如此排序下来,“禹”字辈则是姚氏第二十三代“成”字辈了。 状元境姚家到了培原、培金这一代,开始分家,这个时间大约是在上个世纪的30年代,抗战爆发之前。分家时,第三进的房子分给了培原一家,那边靠健康路,是个二层楼,下面是门面房,比较值钱。中间一进和南面一进分给了培金。我小时候到外婆家后,就在中间大厅里玩,我印象最深的是大厅正面的木板墙上,正中挂着一幅山水画中堂,上面画的有山、有水、有人、有亭子,左右各一边挂着的用玻璃框装裱的对联,这幅对联是大有来头,那是我外婆的陪嫁之物,上面的字都是用金粉写的,而上面的内容则是更为珍贵,上联是“学富品优三余时竞”,下联是“徵祥錫庆五福天来”。我记得外公曾对我讲过,这副对联上联中有“品三”两字,下联中有“锡五”两字,品三,是我外公培金的字,锡五,是我外婆的名字。两人名字、字号中凑巧都有数字,写成一副对联,实为难得。 下面再重点说两个人。 一个是姚培原。从家谱中可以看出,姚培原一家是我们最近的宗亲。我们的第二十一世祖敦杰的大哥敦礼,(佐字辈)(1855——1901),字崇阶,号醉陶,是第二十世祖姚桂馨的长子。敦礼生有两女一子,其子名姚培原。 姚培原(大字辈),生于一八八五年,字象训,号公侠,两江法政学堂毕业,民国时,曾任江苏句容县地方审判厅厅长兼庭长,人很能干。姚培原生有二女,长女姚禹娟,次女姚禹媛。由于无子,培金的长子禹谟过继其名下,所以,培金家的子女称培原为“爹",而称培金为"叔”(阿屋)。培原的长女禹娟招婿入门,女婿为常金元,是一位小学教师。禹娟家的孩子都随母姓姓姚。培元的次女姚禹媛,据说嫁到婆家后过得不好,以后和娘家来往甚少。 再说一下姚禹昌(成字辈),姚禹昌是和我们状元境姚家走的比较近的姚氏宗亲。过去我们父母一辈也搞不清和他家的亲缘关系。通过这次查家谱终于搞明白了。禹昌与状元境姚氏同为第十八世祖姚国铨的后人,我们的第十九世祖姚英的大哥就是姚蒸,那是禹昌的第十九世祖。 姚蒸(茂字辈)生有俩子,长子必成(永字辈),(1808——1864),字西农,曾是溧水拔贡。次子庆纯(永字辈),(1811——1857)字厚菴,庆纯生一子,名敦梓,必成无出,敦梓是两房兼祧。 敦梓(佐字辈)生于1841年,字桐轩,生有三子,名培基、培源、培恩,(均为大字辈)但只有培源有出,即禹昌,他也是两房兼祧。 姚禹昌生于一九零一年,比我们的第二十二世祖培金还长一岁,这就是“长房出晚辈”。南京解放初期,禹昌找到培金的长子禹谟(成字辈),让其帮助介绍工作,禹谟把他介绍到南京公交公司工作,后来直至退休,生活,医疗皆有保障。为此,他和我们状元境姚家走的很近,经常来往。我印象中他家离城南的城墙不远,即六角井四十四号。 上述姚家二十三代家世的衍生记录,由于姚家代代出文人,隔几代就修一次家谱,因此,皆有文字资料可查,并且,至今还有人在研究姚家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贡献,所以,姚氏家谱这条传世的粗线条,基本上是完整的、可信的。 逐一叙完姚家二十三代家谱,感慨万千。古人认为,六合之内,万千世界千变万化;二气交感,万物生生而无尽无穷。姚家从一世祖姚胜三定居麻溪,到今天南京姚家“禹"字辈,共计传世二十三代,姚胜三的后代从当初的三个儿子,历经七百多年,发展成一个庞大的姚氏家族,子孙后代遍布世界各地,桐城麻溪姚氏从一棵小树,长成了参天大树,至今仍然枝繁叶茂。在桐城这个钟灵毓秀的江南小镇上,在中国大地上,姚家子孙繁衍不息,历经几十代人的努力奋斗,终于从当初一户普通的耕读人家,发展成为明清历史上声势显赫的名门望族、文化世家。 今天,我们终于明白了,我们来自哪里,我们的根在哪里。并且,让我们引以自豪的是,我们的祖先,在中华历史文化的长河中,也留下了一朵朵不大不小的浪花。今后,我们和我们的后代,无论走到哪里,我们的心中都清楚地记得,我们的根,在桐城,在麻溪。
注1:本文作者郭小明是文中提到的姚禹详老人大姐的儿子,也就是外甥。注2:下面赞赏的作者名纯粹是为了那个(不能明说),与真实作者无关!

pszyyao 发表于 2018-7-5 17:50:05

      作者郭小明(姚禹详老人大姐的儿子),南京状元境姚家桐城痳溪姚外甥,说得明白写得好。
      他对南宋末年宋恭宗德佑癸巳间的“德佑癸巳”误会了。待回校时给他说一说。

——
姚旭在开篇告知“德佑癸巳间”是迁居桐城的时间。那么什么是“德佑癸巳”呢?众所周知,“德佑”年间即公元1275—1276年,为南宋末年宋恭宗在位年号,然令人费解的是“癸巳”做何解释?实际上这里的“癸巳”是指季节…每逢天干“丙年”和“辛年”,是立夏到芒种的时间段,就是癸巳月(公历5月5日…6月5日)。而1276年为丙子年(鼠年)/南宋德祐二年/元至元十三年;也就是说:姚旭明确告诉麻溪姚氏后人,1276年5月至6月间,是麻溪姚氏一世祖始迁桐城麻溪河畔的年代和时间。

pszyyao 发表于 2018-7-5 17:58:28

郭小明《南京状元境姚家的根》,是一篇读谱范文——读通桐城麻溪姚谱,写明白南京状元境姚家世系。

      作者郭小明(姚禹详老人大姐的儿子),南京状元境姚家桐城痳溪姚外甥,说得明白写得好。

pszyyao 发表于 2021-4-14 10:36:47


家谱中所指的桐城麻溪,在今天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钱桥镇,古属桐城。按《桐城县志》记载,麻溪姚氏原籍浙江省余姚县。麻溪姚氏一世祖姚胜三,因其父亲在安庆做官,故随父来皖。他偶然发现桐城麻溪河畔风光秀丽,适合居住,其后红巾军起义,江淮大乱。而麻溪地处偏僻,可作桃源避秦,从此便在桐城大宥乡麻溪河畔落户,隐居于麻溪。 桐城麻溪姚:桐城麻溪—今枞阳县钱桥镇麻溪—古桐城大宥乡麻溪河畔。

pszyyao 发表于 2021-4-14 11:02:25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21-4-14 11:11 编辑

      郭小明《南京状元境,姚家的根》http://www.yaogens.cn/portal/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6327&fromuid=17165
(出处: 姚氏宗亲网)

      作者(姚禹详老人大姐的儿子),南京状元境姚家 桐城麻溪姚姚禹详老人的外甥。

    郭小明指出南宋末年宋恭宗德佑癸巳间的“德佑癸巳”是指宋恭帝德佑年癸巳月(五月和六月),也许有道理的。因为南宋恭帝赵㬎在位仅仅1年——德佑1年岁在乙亥(公元1275);接着是宋端宗赵昰景炎1年丙子(公元1275),在位仅仅2年。

      麻溪姚姚旭修谱,在开篇告知“德佑癸巳间”是迁居桐城的时间。那么什么是“德佑癸巳”呢?众所周知,“德佑1年”岁在乙亥,即公元1275年,为南宋末宋恭帝在位年号。然令人费解的是“癸巳”做何解释?实际上这里的“癸巳”是指季节——毎逢天干“丙年”和“辛年”,是立夏到芒种的时间段,就是癸巳月(公历5月5日…6月5日)。而1276年为丙子年(鼠年)/宋端宗景炎1年丙子岁/元至元十三年;也就是说:姚旭明确告诉麻溪姚氏后人,1276年5月至6月间,是麻溪姚氏一世祖始迁桐城麻溪河畔的年代和时间。

pszyyao 发表于 2021-4-14 11:50:25

南京市秦淮区状元境36号姚氏【姚禹详】(郭小明《》) 南京状元境姚氏参与桐城麻溪姚续修谱? 状元境,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夫子庙附近,东起贡院西街,西至教敷营,以南宋秦桧的儿子秦熺,孙子秦埙两状元曾经居此而得名。状元境36号,是我的外婆家,我的外公姚培金(大字辈),他生有三个儿子、四个女儿,我妈妈姚禹瑛(成字辈),是女儿中的老大,我的大舅姚禹谟(成字辈),是七个兄弟姊妹中的老大,我的小舅舅姚禹详(成字辈)是老小。到了我们这一代,弟兄姊妹共计是十九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南京状元境,姚家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