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尚明 发表于 2017-12-14 19:56:57

姚崇:以不贪为宝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癝俱丰实。”杜甫亲历过开元盛世,他这首诗是对当时国泰民安、丰衣足食的真实写照。国家治理得好,当然是皇帝与诸大臣的功劳。唐代盛世的出现,固然与唐太宗、唐玄宗的个人能力密不可分,同时也离不开众多善于治国安邦的大臣,尤其是贤能的宰相,被史家称为贤相的“房(玄龄) 杜(如晦)”“姚(崇)宋(璟)”, 无疑为开创盛世做过重大贡献。

一般来说,常人遇到盛世享太平,过安逸日子;达官贵人更是锦衣玉食,骄奢淫逸,尽情享乐。依此类推,位极人臣的宰相自然也可过着奢华的生活。其实不然,盛世宰相姚崇生活就极为俭朴。姚崇先后在武则天、睿宗、玄宗三朝任过宰相,无论是政绩还是资历, 时人几乎无人能比。然而, 这位资历深厚的宰相,一生“以不贪为宝”“以廉慎为师”;即便在唐朝国力达到鼎盛、个人官位达到至极的开元时期,他依然“耸廉勤之节,塞贪竞之门”,过着十分俭朴的生活。由于清廉,只拿“死工资”,没有灰色收入,所以他买不起京城市区的房子,全家人只得住在离朝廷较偏远的郊区。那时候京城街道虽然宽阔,但没有便利的交通工具,住在郊区上班也颇为不便。为了不影响工作,姚崇每次上朝处理政事之后,就近到一个叫罔极寺的寺院留宿,而没有回家去住。有一次,姚崇得了疟疾,只好叫家人来寺院照料自己,没有要朝廷指派专人看护。住在寺院,他仍旧带病坚持工作,协助另一位宰相源乾曜处理政务。每有重大事项,唐玄宗就命令源乾曜去寺院与姚崇商量。姚崇的清廉勤俭,着实令源乾曜敬佩感动,于是他奏请玄宗让姚崇搬进四方馆(中书省官邸)里住,玄宗当即批准。但姚崇认为四方馆豪华又藏有机要文件,住进去不合适,故而谢绝了。玄宗甚至派人对他说:“四方馆原本为官吏而设立,你住进去也是为了社稷;我恨不得要你住进宫内来呢!让你入住四方馆何必谦辞? ”

开元九年(721年),姚崇病逝。当时国家富足强盛,社会上流行厚葬风气。去世前夕,姚崇将不太丰厚的家产平分给几个儿子, 并告诫他们不得为他厚葬。他对古代先贤薄葬给予充分肯定,指出奢侈厚葬存在种种弊病;要求自己死后,不要穿官服,只穿平常衣服入殓,不要紫衣玉带,也不要抄经画像。此外,他还嘱咐子孙:“汝等身没之后,亦教子孙依吾此法。”

从生前到身后,姚崇忠实践行了自己的格言:“以不贪为宝”“以廉慎为师”。作为一代贤相,姚崇不仅为开创盛世做出重大贡献,而且为后世留下珍贵的精神财富。他所提出的《十事要说》, 既是解决当时问题的救世良方,也是值得后世借鉴的治国要领。《五诫》系列短文,字字珠玑,内涵丰富,集中体现了他的执政理念与吏治思想。在《持秤诫》中,他倡导“为政以公、毫厘不差”,为官要“存信去诈,以公灭私”,并指出“官者庶人之师,其身既正,不令而行”。在《执镜诫》中,他告诫为官要“内涵虚心,外分郎鉴”“如镜之明,断可以平;如镜之洁,断可以决”。在《辞金诫》中,他提出官吏应“以不贪为宝”“以廉慎为师”, 强调“凡所从政, 当须正己; 诫往修来,慎终如始。”在《冰壶诫》中,他赞扬君子为官“内怀冰清、外涵玉润”的冰壶之德,抨击“当官以割剥为务, 在上以财贿为亲”的卑劣行径,倡导“与其浊富,宁比清贫”的价值观。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姚崇:以不贪为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