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 设为主页 | 随便看看 | 手机版
普通会员

姚家铺子

民间工艺,生活艺术,葫芦,扎染,蜡染,蓝印花布,徽墨,歙砚,脸谱,木梳,镜子,...

产品分类
  • 暂无分类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老姚的蓝印花布情结
新闻中心
老姚的蓝印花布情结
发布时间:2013-02-23        浏览次数:678        返回列表

要在人群中找出姚泽成并不困难,一身蓝印花布做成的衣服,就是他的标签。一年四季,他都穿着蓝印花布裁制的上衣,一条蓝色的宽裤子,脚上穿着千层底手工布鞋。自从他对蓝印花布一见钟情之后,他就不遗余力地在宣传着蓝印花布,宣传与传统、手工相关的民间文化。  第一次看到蓝印花布,是2000年,老姚携妻子回徽州老家的时候。在美丽的黄山脚下,对当地制作的蓝印花布,并一见钟情。他感觉蓝印花布正像他家乡的徽派建筑,只有两种颜色,不失丹青,没有华彩,给人一种素雅的印象,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从此就爱上了。  之后,姚泽成开始研究起这种中国传统的工艺,并身体力行,把蓝印花布裁成衣服,一年四季都穿。之后换上别的衣服反而不大习惯。  

不过,太容易被人认出来也不见得是好事。因为开店,姚泽成认识了很多人,但未必记得住每个人的长相和名字。有时在公共场合,人家认出他,和他打招呼,他却因为想不起对方的名字,只能尴尬地微笑作答。  

姚家铺子,有很多蓝印花布以及这种布做成的衣服和工艺品。老姚说,他希望能够把中国这一传统的手工艺品,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因为对蓝印花布的喜爱,老姚对印染工艺产生了更大的兴趣,去了贵州、云南、湖南等多个蓝印花布的产地,现在他和很多产地的手工艺人都保持着联系。  

在他的网站上,他把搜集到的有关印花工艺的资料都整理在一起,从材料到制作,有一系列的介绍,甚至还有蓝印花布在中国的产地地图。  其实姚泽成一直是个特立独行的的人。他很喜欢自己的姓氏,因为这是中国很古老的几个姓氏之一,他在自己的后脑勺上,理了个小篆体的“姚”字,并且留了很长一段时间。他的独特装束,不仅在泉州如此,即使出了省,也不会改变。和妻子出行,他说“我们在看风景,旁边的人都把我们当风景看”。大雨天,他仍然选择穿雨鞋,而且大大方方地出现在各种高档场所,一点也不在乎别人的目光。  姚泽成不是泉州人,但能够说比较地道的泉州话,他说他就是为了学闽南语,才从安徽老家出来的。  小时候,姚泽成很喜欢听广播,尤其喜欢台湾的一个流行频道,那个频道常常会播放一些港台最新的流行歌曲,而这些歌往往要到几个月后才能够在小城的街道上听见。这个频道,姚泽成听了很多年,但对于中间的那些闽南语节目,他始终没有听明白频道里到底在讲些什么。郁闷啊。  

带着对闽南语的强烈好奇,他从黄山来到了福建,并从福州跑到了泉州。其间为了帮助别人,把自己的行李给丢了,到泉州时身上已经没有钱了,而且工作也没有着落。  后来,是东海边上的一户渔民收留了他,要他跟着出海打鱼。姚泽成不会游泳,只好紧紧抓住两边的船舷,在颠簸的海浪中,他还要极力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惧和晕船的症状。就这样,在经过了第一次出海的考验后,姚泽成成了泉州东海边上的渔民。  在那个渔村里,姚泽成跟着渔民一起出海,回来后还帮忙挑水,帮忙做一些家务。只要一有空,他就带上一支笔、一个小本本,跑去和村里的老人聊天,哪里人多就往哪里钻,学习闽南话。三个月以后,他还是不会说闽南话。  不能出海捕鱼,姚泽成就赚不到工钱,再加上骨子里的流浪因子,他再一次选择了离开。几个月后,姚泽成又回到了小渔村里。突然之间,他学习了几个月的闽南语变得流利起来,他能够和当地人对话了。  姚泽成自称,自己是一个有着吉卜赛性格的人。“在一个地方我都呆不长,我一直想着要出走,到各个地方看看”。  

从十七八岁离开家乡后,姚泽成几乎去过国内所有省份,在很多地方都呆过。他出海做过渔民、割过橡胶、伐过木、做过各种农活、打过各种小工,甚至下过小煤窑挖过煤,在穷困潦倒的时候,还讨过饭。现在,虽然已经成家立业,但每年他还是会选择出去走一走。  第一次远行,姚泽成选择的出行工具是自行车。他曾经骑着一辆自行车去过中国的19个省份。现在,他则选择在暑假的时候,和身为老师的妻子,一起骑一辆摩托车出游。  他说,选择摩托车出去,有很多的便利。除了不能走高速公路,什么路都可以走,甚至连汽车难以通行的乡间小道,摩托车也可以畅行无阻。  靠着这样的一辆摩托车,老姚和妻子最远的去过云南、贵州,也骑着它回过徽州老家。出去旅行,和刚开始出来旅行一样,姚泽成从不选择大城市,而喜欢往乡下钻,选择摩托车也正是因为方便在各种乡间小路上行驶。每次出去,他都要去了解当地的民间工艺,拜访一些老艺人。除了蓝印花布,他还收集了代表各地特色的草编工艺品、剪纸、蜡染等手工制品。  

就这样,姚泽成以泉州为他的另一个起点,又开始了流浪的生活,但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回一次泉州。刚开始是因为惦念渔村里的那家人,后来则是因为认识了现在的妻子。2001年,老姚自己开了间铺子,做起了“老板”,算是在泉州安定下来了。  

尽管身在泉州,但姚泽成的心一刻也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家乡黄山。谈起黄山,他的话就滔滔不绝,从当地的地理风貌、到历代名人,再到各种特产,他都如数家珍。在他的私人卡片上,满满一张都是关于徽文化、关于黄山的记载,走到哪里他都不忘宣传自己的家乡。他说,他以后是一定要回到家乡去的,到那依山面水的地方居住,才是他向往的生活。 (原文发表于东南早报2006年7月28日,)

  [1]

[2]